在此之前,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PDCA循環是如何運轉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張研修資料當中經常出現的PDCA循環圖。
制訂計劃,具體實施,成果驗證,重新調整。一個循環結束後的成果產出,成為下一個循環的改善方案,或者叫作拓展方案。
這一方案反映在下一個循環當中,同時開啟了新一輪的計劃、實施、驗證和調整。
至此,各位已經對PDCA循環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之所以說是大致了解,是因為多數人在看到這一輪循環之後,或許都會對其構思表示贊同,覺得它「的確非常重要」,然而也僅此而已……
上面的圖表對PDCA循環的構思進行了一番整理,讓人看了一目了然。它對理解PDCA循環會有一定的幫助。只是它顯得過於簡單,對於大家很想知道的「運轉PDCA的結果會是怎樣?」「各個階段的基本任務又有哪些?」等,並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
這裡,就PDCA的整體形象做一個全面展示。
1.計劃(PLAN)
在計劃階段,首先需要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目標不確定,任何事情都無從談起。而且,這一目標必須制訂得儘可能具體。
制訂的目標不允許含混不清,例如「早日攀登上較高的山峰」等。要明確制訂出目標的具體內容,例如「一年之後的今天,站在面前那座山峰的頂端」。那是因為,目標制訂得越具體,目標與當前所處位置之間的距離就越明確。距離明確了,未來一年中應當付出的努力,即必須解決的課題,或者應當採取的路徑就會越清晰。
所謂課題,既包括路徑的選擇,也包括鍛鍊身體的耐力、籌劃登山經費以及準備必要的裝備。此外,如果目前考慮到的路徑不能夠順利到達頂點,選擇新的路徑也將成為必須面臨的課題之一。
「課題」確定之後,就要考慮為解決課題制訂出大致的方向。到此為止,計劃階段可以暫時告一段落。
前面曾經說過,PDCA循環的一半是在制訂計劃,這樣說似乎也不為過。
原本設定的目標是山頂,卻向著海邊走去,這樣的話,目標永遠不可能實現。冬季登山,卻穿了一雙海濱的沙灘涼鞋,這同樣顯得有些脫離實際。當然,類似這種錯誤在以後的檢驗階段還可以得到糾正,但是如果事先認真制訂出計劃,這些徒勞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此外,俯瞰地球,你將看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例如,攀登某一高峰)或許和另一個更大的目標(例如,攀登世界最高峰)緊密相連。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使你開闊眼界,了解自己所設目標「在整體目標中所處的位置」。
2.實施(DO)
以上計劃階段,我們已經制訂出相應的課題解決方案。緊接著實施階段,我們要將這一解決方案劃分為眾多個行動措施,並將這些行動措施落實到具體任務,以利於組織實施。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儘可能迅速地將行動措施落實為具體任務。
通常情況下,制訂了行動措施,知道「必須進行體能訓練」,也知道「需要請有經驗的教練指導」,但是由於整日忙碌,或者只是因為不感興趣,便很難將行動措施立即落實為具體任務。如果把目標的達成日期確定在了一年之後,事情就更是如此。
那是因為,如果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人們總是會將「舒適」和「緊迫性」這兩個條件作為決定採取行動的唯一標準。
但是,如果將抽象的行動措施編入具體日程,例如「每天早上六點鐘準時起床跑步五公裡」「晚飯後利用兩小時時間上網諮詢」等,這就等於把人推上了風口浪尖,迫使自己不得不採取行動。如果再將行動具體化,就更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巨大效果。
通常情況下,如果計劃階段落伍的人佔到了一半,那麼實施階段落伍的人也將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實施階段落伍的三成人當中,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只是制訂了抽象的措施,卻並沒有將措施落實為具體任務。
制訂了措施卻沒有採取行動,以致拖延了PDCA循環的周期,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如果能夠以此為鑑,儘快將行動措施落實到具體任務當中,反而可以成倍加快PDCA循環的運轉。
3.驗證(CHECK)
實際上,計劃階段制訂的路徑、課題和解決方案,以及實施階段制訂的行動措施與具體任務,都不過是在計劃的基礎之上設立的假說。因為是在「現有信息基礎之上」得到的最佳方案,所以仍然需要在執行過程當中定期反覆地對它們進行驗證,以確認這一假說的真實性。
然而即使不進行驗證,實施環節仍然始終處於運轉狀態。有人把PDCA循環單純地理解為,開始於P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不間斷地連續運轉。現實當中,PDCA循環一旦在最初階段制訂了計劃,其後的主體便轉移到了實施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人們將隨時對實施情況進行驗證和調整,根據情況還要對計劃做出適當修正。為此,這就給人一種錯覺,似乎不進行驗證(只要PDCA循環不停地運轉),仍然可以根據當初制訂的計劃實現總體目標。
殊不知,這其實是PDCA循環中的一個陷阱。
早上起床後仍在堅持長跑訓練,可身體卻早已具備了足夠的耐力。既然如此,堅持長跑訓練似乎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明智的做法是,騰出更多的時間用於攀巖技巧的訓練。
另一方面,與其在網上收集信息,不如直接去登山者協會聘請高手,那樣似乎更加穩妥。
像這樣,由於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實時的驗證,極大地減少了實施階段的「無效作業」。
在實施階段,如果對於自己設立的假說不抱信心,就無法激發更高的熱情,當初設定的目標也極有可能半途而廢。為此,實施階段充滿自信就顯得尤其重要。
相反,在對成果進行驗證時,用客觀的眼光提出一些問題,例如「是否還有更高效的方法?」「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是否仍存在著潛在的課題?」,以示對自己當初建立起來的假說抱有一絲疑慮,同樣顯得特別重要。
實施起來充滿信心!驗證起來疑神疑鬼!
這便是PDCA的基本理念。
4.調整(ADJUST)
通常第四個階段被稱為「改善」或者「行動」(ACTION)階段。
第一次接觸PDCA的概念,多數人會覺得「DO」和「ACTION」都有「做」或者「幹」的意思,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區別,因此極易造成混淆。不僅如此,通常使用的「改善」一詞當中並未包括「提高」的含義,因此很有可能將提升方案忽略。
根據驗證結果,提出調整方案,並轉入到下一個PDCA循環。
調整方案,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大種類。
·對總體目標的調整
·對實施計劃的大幅度調整
·對解決方案以及具體措施的調整
·不需要調整
所謂對總體目標的調整,是指在收集信息以及對現狀驗證的基礎之上,其結果導致改變目標所指的方向,或者推遲目標達成的日期。有時,這種情況也可以認為是當前的PDCA陷入中斷,新的PDCA重新開啟。
或者也可以認為,登山訓練一切正常,但是由於某種原因,登山訓練者背負了巨大的債務,從而使得償還貸款問題浮出水面。這時,從攀登頂峰這一總體目標看,儘管償還貸款只是諸多課題之一,但是鑑於總體目標責任之重大,暫時與原有目標分離,重新建立起獨立的目標或許更為現實。像這樣,在原有PDCA運轉的同時,經常也會有新的PDCA循環開始運轉。
所謂實施計劃的大幅度變更,主要是由於以往不曾顯現的課題浮出了水面,以至於不得不大幅度調整現有計劃。即使沒有面臨上述「償還貸款」那麼嚴重的課題,但是由於「不得不在當地尋找登山嚮導」等新課題的出現,也必須重新收集信息並研究解決方案,從而導致PDCA循環速度大幅度下降。
所謂對解決方案以及具體措施的調整,是指處於實施階段上的細微修正。在整體計劃不變的情況下,調整課題的優先順序,選擇更為適當的手段方法,從而對整個進程進行細微的調整。經過數個循環之後PDCA的精度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為此只要進行細微的調整便可以滿足整體要求,使得PDCA循環達到高速連續的運轉。
有時驗證結果一切進展順利,也就不再需要做任何調整。說起PDCA,似乎讓人覺得必須不停地進行各種調整,但是如果經常對整個進程給予足夠的關注,有時也就不再需要做任何調整。
綜上所述,在整個調整階段,根據不同的驗證結果調整方式也不盡相同,這便是調整階段具有的特徵之一。
2020 定目標,做計劃,大量行動,贏在執行!
戰略是方向,戰術是努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