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雨聲來乳花熟
阿輝最近在學英語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英語博主討論了一下茶葉。其中最離不開的就是茶多酚了。今天我們就來再一次探討一下茶多酚。
一說到茶多酚這個詞彙,許多行外人都覺得比較高大上,讓人聽起來感覺專業。對於茶學生來說,或者是從事於茶學理化性質的工作者來說,茶多酚這個詞在他們的印象中是非常普通的。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就像你和說英語的外國人說兒茶素「catechins」,他們大多數也不知道這個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你和他們說「anti-oxidants」的時候,許多人似乎都懂了。今天這篇文章沒有說太深入的東西,阿輝就簡單的和大家聊一聊茶多酚一些潛在的性質。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如果我們根據它的化學結構來看的話,我們通常可以把它分為4大類,分別是兒茶素、黃酮類物質、花青素和酚酸。如果我們仔細說說這四大類的話,我們肯定得說上好久好久,最後大家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如果你到武夷山來喝過一杯茶,那和大家最有關係的,那就是茶多酚與茶葉滋味的口感協調。茶多酚的兒茶素裡面又有一個分類叫做酯型兒茶素,它能夠讓茶葉的滋味變得苦澀,收斂性強。如果單純的多酚類味道苦澀,當遇到了單純的胺基酸就像味精的味道一樣,那麼這二者如果不小心轉角遇到愛,相遇了( ),那麼給我們的味蕾就會呈現出一種鮮爽的茶味。所以呢,一般我們把多酚類與胺基酸含量的比例叫做酚氨比。
在你喝茶的時候,大家口腔上的口腔黏膜上皮組織層的蛋白質與茶多酚相結合,形成了一種不透水膜,這種不透水膜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有澀味。當我們使用我們的舌頭舔一舔口腔上方時,這種感覺就被稱作是收斂性。
如果你行走在一片種滿茶葉的武夷山中時,茶葉的芽葉如果比較嫩,那麼它的茶多酚就比較多。但是隨著茶葉是不斷的生長的,那麼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就會隨著茶葉的成熟度而逐步的下降。可以得出茶葉越嫩,茶多酚越多。
可能你還會看到一些茶葉芽葉,它是呈紫色的。這是我們前面說茶多酚4類中的一類,「花青素」含量比較高。雖然花青素對茶葉品質來說澀味比較重,但是現在的人們也發現了花青素對人體有益,或許將來花青素還能獨立成為一個研究的方向呢!
當你夏天來武夷山旅遊的時候,看到武夷山三坑兩澗中的茶園,會給你一種長年不受到光,但又可以受到漫射光的感覺。其實夏季如果光照過強時,我們適度的遮遮陰,不僅能夠讓茶葉長得更好一些,而且能夠讓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這樣對茶葉的生長是非常好的,同時對於我們產業的品質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夏季夏茶茶多酚含量高的結論。
現在的武夷山風景區還是屬於半封閉的狀態,有些朋友想來卻也來不了。這個季節的武夷山,一片綠油油的樣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季節的茶葉持嫩性比較高,武夷山中也處處充滿了茶葉,這些茶葉都種在武夷山的36峰、99巖之中,良好的丹霞地貌孕育了獨特品質的武夷巖茶。要是哪一天疫情徹底消失的時候,歡迎大家來到武夷山喝喝大紅袍,嘗一嘗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