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吸收與代謝

2020-12-05 騰訊網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腸道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腸道菌群與宿主通過形成互利關係,維持腸內正常的生理作用和形態。腸道菌群以細菌為主,其中大多數細菌物種屬於厚壁菌門(Firmicu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

大量研究表明,紊亂的腸道菌群可以導致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發生,肥胖個體的腸道菌群可以有效地從飲食中攝取能量,並將其存儲為脂肪,導致體重和體脂百分比的增加。此外,腸道菌群還可能通過G蛋白偶聯受體接受短鏈脂肪酸的代謝信號傳導來進行體重調節、食慾激素調節和炎症調節。近年來的研究不斷發現,茶多酚能夠調節腸道菌群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代謝症候群治療的熱點選擇,並開始用於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和高血壓等症狀的幹預治療。

茶多酚的吸收與代謝

茶多酚是一類以兒茶素為主體的多酚類化合物的複合體,其中兒茶素佔茶多酚總量的70%~80%。目前對腸道微生物生物活性方面研究主要集中於兒茶素——包括表兒茶素(Epicatechin,EC),表沒食子酸酯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以及以它們為前體的縮合鞣質及其他的多酚類衍生物。

相關文獻顯示,體外發酵模型、動物模型和臨床研究之間的結果存在差異,而茶多酚在不同模型中吸收與代謝的差異可能是導致這些結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

茶多酚在胃腸道中不能被完全吸收,其到達靶器官或組織的量相對較低,而且體內代謝速度很快,導致其生物學活性大大降低。EGCG在人體服用後1~2h內即可達到最高兒茶素血漿濃度水平(1~2mol·L-1),隨後在初始服用24h內迅速清除血漿濃度恢復至基線水平。

試驗表明,對大鼠灌胃茶水後,只有大約13.7%的EGC,31.2%的EC和小於0.1%的EGCG可直接生物利用,只有不到5%的口服兒茶素劑量能進入體循環;人在飲茶6h後,攝入大約1.68%兒茶素,主要存在於人血漿(0.16%)、尿液(1.1%)和糞便(0.42%)中;而在飲用3g不含咖啡鹼的綠茶後,人體血漿中EGCG、EGC和EC的最高濃度分別為0.57、1.60、0.60μmol·L-1。其中有多種因素抑制茶多酚的吸收與代謝,包括內因:EGCG對消化條件的敏感性、腸道運輸效率低和快速代謝與清除;外因:攝入量、食物基質、營養狀況等的影響,且各因素間存在或協同或制約作用。

茶多酚在人體內的吸收與代謝主要依賴其在腸道的生物轉化,轉化後生物活性得以提高。人體小腸不能完全吸收茶多酚,大部分茶多酚被認為是在腸道中殘留並轉化為乳酸Ⅰ型代謝產物(內酯、酚酸和芳香酸,簡單的酚類)和Ⅱ型代謝產物(葡萄糖醛酸鹽、硫酸鹽和氧甲基衍生物),然後經過結腸細菌酶糖基化、腸道微生物脫羥基和去甲基化後轉化成中間代謝產物,進一步轉化為小分子化合物,進入肝腸循環或體循環,發揮各種生理功能,最後代謝物經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

兒茶素在腸道中降解途徑主要分為3個過程:

(1)對於酯型兒茶素(EGCG與ECG),沒食子酸酯部分通過酶的作用水解成沒食子酸,生成EGC與EC,沒食子酸進一步脫羧成鄰苯三酚;

(2)其餘的兒茶素部分C環裂解,轉化成二苯基丙-2醇;EC和ECG的C環裂解,轉化成5-(3',4'-二羥基苯基)-γ-戊內酯;EGC和EGCG的C環裂解,轉化成5-(3',4',5'-三羥基苯基)-γ-戊內酯;

(3)內酯環隨後斷裂,產生羥基苯基戊酸和4-羥基-羥基苯基戊酸。隨後,羥基苯基戊酸在側鏈中連續失去碳原子,生成羥基苯基丙酸、羥基苯乙酸和羥基苯甲酸。同時,在C3'、C4'和C5'處的原始B環的羥基化酚酸被脫羥基化以產生各種更簡單的酚酸。酚酸的苯環可以進一步斷裂並轉化為短鏈脂肪酸,包括乙酸鹽和丁酸鹽。這些微生物代謝產物進入血液後在肝臟中進一步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或甲基化,從而表現出更多的生理活性。

茶知識

相關焦點

  • 茶多酚的功效與作用 西湖龍井茶多酚的功效與作用
    茶多酚的功效與作用1、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機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他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 你知道茶多酚的功效與作用嗎?
    1.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2.有助於預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斷亞硝酸鉸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功效。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稗益。
  • 茶飲料中茶多酚的檢測方法
    茶葉中主要功效成分是茶多酚,而茶多酚被專家譽為“21世紀將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影響的化合物”。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茶多酚到底為何物,能獲得如此高的殊榮?它對人類健康會有怎樣的影響?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檢測茶飲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呢?  什麼是茶多酚?
  • 這樣的茶多酚最讓人了解它,原來你是這樣的茶多酚!
    其中最離不開的就是茶多酚了。今天我們就來再一次探討一下茶多酚。對於茶學生來說,或者是從事於茶學理化性質的工作者來說,茶多酚這個詞在他們的印象中是非常普通的。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就像你和說英語的外國人說兒茶素「catechins」,他們大多數也不知道這個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你和他們說「anti-oxidants」的時候,許多人似乎都懂了。今天這篇文章沒有說太深入的東西,阿輝就簡單的和大家聊一聊茶多酚一些潛在的性質。
  • 運用GC-MS/LC-MS代謝組學研究黃酮類化合物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
    該研究運用LC-MS代謝組學及GC-MS代謝組學技術以羅布麻中提取的槲皮素-3-O-槐苷為原料,採用大鼠原位腸道模型,對其吸收、Ⅱ期代謝及微生物分解代謝進行了研究,並與槲皮素苷元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槲皮素-3-O-槐苷(QS)的吸收與Ⅱ期代謝」,空腸引入QS後,完整的QS和QS的四個II期代謝物均在門脈血漿中被鑑定(表1和圖1)。
  • 茶多酚可增強柔紅黴素抗癌作用
    這項研究發現,來源於綠茶中的茶多酚主要成分「表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是理想的CBR1抑制劑,由於天然小分子化合物EGCG的毒性低,與現有的臨床藥物配伍使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項研究表明,通過EGCG與柔紅黴素這兩種分子的三維結構模擬及一系列相關的實驗證實,EGCG能直接與CBR1結合,恰好佔據著羰基還原酶CBR1的活性部位,使CBR1對抗癌藥物柔紅黴素的代謝作用減弱,增加癌細胞內柔紅黴素的蓄積,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EGCG顯著增強了柔紅黴素對高表達CBR1的肝癌細胞系的抗腫瘤活性。
  • 陳化多年的老白茶,其黃酮、茶多酚等內含物質究竟有何變化?
    黃酮是人體必需的天然營養素,因為分子量小,易被人體吸收,代謝快,在體內不蓄積,需要經常補充。而人體自身又不能合成類黃酮,必須從食物中獲取。那么喝白茶,到底能為身體提供多少黃酮等營養物質呢?且容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 鞣酸、丹寧,還有茶多酚、兒茶素……
    茶多酚最重要的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黃烷醇類,其含量約佔多酚類總量的70%-80%,是茶樹次生物質代謝的重要成分,也是茶葉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對茶葉的色、香、味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其中包括兩名小學生的「喝茶抗癌」項目,有網友指出該項目同樣超過小學生能力範圍。
  • 結腸上皮細胞的 「守門人」:巨噬細胞阻止其對真菌代謝毒物吸收
    腸道屏障還需要控制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的吸收,限制有毒物質攝取。因此,腸道屏障破壞會導致多種疾病發生。遠端結腸對於液體吸收尤為重要,以使糞便脫水固化,而且遠端結腸會面對更多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真菌在遠端結腸中豐度更高,其代謝產物可以觸發腸道上皮細胞凋亡。因此結腸黏膜組織需嚴格調控微生物代謝產物吸收。但是調節機制還有待研究。
  • GIYANCY肌妍希基底細胞針,如何解決皮膚吸收跟代謝問題?
    其實最主要還是吸收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皮膚是人體最有效的屏障器官,在抵禦外來細菌、病毒、物理化學成分進入的同時,也屏蔽了所有營養物質的進入,所以在普通情況下皮膚最多也只能吸收20%-30%護膚品的營養。在選擇護膚品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皮膚乾枯衰老的根本原因:其實,細胞的衰老,就是導致我們皮膚衰老的根本原因,我們只需解決皮膚細胞的營養吸收和廢物代謝的問題,皮膚衰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城市環境研究所在附生菌群對沉水植物砷吸收與代謝的影響機制方面...
    然而,沉水植物莖葉表面存在大量的附生細菌,這些附生細菌較植物本身具有更為多樣化的As代謝機制,包括As(III)氧化、As(V)還原和As(III)甲基化等,因此其水質淨化功能很可能是沉水植物-附生菌群複合體系的作用。但目前關於沉水植物As吸收與代謝的研究中,植物未經滅菌處理,其研究結果與滅菌後植物本身對As的吸收代謝可能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 微流控紙晶片技術 10分鐘可測出茶多酚含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在茶葉質量安全因子快速檢測技術上取得新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茶葉中茶多酚含量快速檢測技術,10分鐘內即可測定出樣品中的茶多酚含量據團隊首席魯成銀研究員介紹,茶多酚是決定茶葉滋味及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傳統茶多酚含量測定以福林酚顯色反應為基礎,但由於福林酚試劑與茶多酚的反應本身非常緩慢,需要2小時左右才能達到穩定狀態,因而傳統茶多酚含量檢測方法存在操作複雜、耗時、試劑消耗大以及成本高等缺陷。
  • 茶多酚的功效主要有四個,但兩類人多飲用反而無益
    眾所周知,茶水茶葉當中必含有的一款物質就是茶多酚,它是茶葉中的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提取出來的茶多酚大多為白色不定形的粉末,具有易溶於水的特點,口感也是偏酸澀的。此時,大家都會好奇,茶多酚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 茶多酚苦還是甜?
    治興茶道學習筆記之4351茶葉中,多酚類物質,又稱為茶多酚,茶單寧,茶鞣質,是茶葉中多種酚類的總稱。鮮葉中的多酚物質以類黃酮物質為主,包括:兒茶素、黃銅醇、黃酮、花青素和酚酸類等,含量20%到40%。
  • 茶葉第一功臣——茶多酚,喜歡喝茶的人不可不知的茶知識
    茶多酚具有阻斷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在體內合成,直接殺傷癌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可以抑制血管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脂,防止內出血,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阻擋紫外線,抑制黑色素形成,還有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輻射,抑制愛滋病,抗菌殺菌,治療急性腸胃炎,另外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消炎止瀉的效果也很顯著,可以用於治療燒傷
  • 事關茶飲:兒茶素、兒茶酚、茶多酚,分清太重要,因有致癌物!
    二者也都從屬於茶多酚。下面具體而言。兒茶素英文catechin,它是一大類多酚類物質,從化學結構看屬於黃烷醇類。兒茶酚和兒茶素都屬於茶多酚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為白色不定形粉末,易溶於水,可溶於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於氯仿。綠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佔其質量的15%~30%。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武漢科協:系獨立完成,認可其成果
    來源 | 武漢市科協、新京報等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大賽官網展示的「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和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共同研究的成果,該項目用綠茶提取物茶多酚在裸鼠做對照實驗,最後證明綠茶提取物兒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該研究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茶葉質量檢測獲新進展 中國農科院研發10分鐘測茶多酚含量技術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茶多酚是決定茶葉滋味及功能的主要成分,而傳統的茶多酚含量檢測操作複雜、試劑消耗也較大。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在茶葉質量安全因子快速檢測技術上取得新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茶葉中茶多酚含量快速檢測技術,10分鐘內即可測定出樣品中的茶多酚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