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年華。詩家總愛西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十二》
這首詩所評述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找出的詩作之一,李商隱的詩作優美而優美,但含糊不清,沒有「標準答案」。
#普通的詩人們也喜歡李商隱的西崑體詩,但發出這樣的感嘆:一首《錦瑟》解人難,卻無人能像鄭玄(東漢經學家)注古書那樣對其作完美的註解,下面是《錦瑟》的全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大海中的月亮有眼淚,藍田中的太陽有溫暖的玉生煙。這段感情會變成回憶嗎?只是在那時已經迷糊了。」
這首詩引用了很多典故,並運用了比興的手法,李商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年至晚年,回憶一路坎坷的遭遇,又想起亡妻,以及自己的壯志破滅,李商隱的心情無疑是錯綜複雜的,這一錯綜複雜又寫進了他的詩裡。
而且《蟬》是寫於李商隱被貶官後,彼時李商隱尚年輕,雖然仕途不順,卻仍堅守清高的志向,全篇詩文如下:
本以高難飽,徒勞無功恨恨。
五更疏離,一樹碧波,無情。
薄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告,我亦舉家清。
這首詩的第四句「煩君最相警,我也同樣家業清白」,被清朝詩人錢良擇奉為神句,這首詩的意思是「煩勞你的鳴叫聲能使我警醒,我就像貧家水一樣清白」。
詩歌以蟬的生活習性開始,並以「高」來暗喻自己的清高,第二句作為襯託,以抒情為主,第三句不再寫蟬,轉到自己身上,第四句再回到詠蟬,用擬人的筆法寫蟬,首尾圓合。
考試時,李商隱經歷了門第之變,李商隱才華橫溢,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但才華橫溢的人卻不下於令狐楚,令狐楚的兒子令狐安一考就中了進士,李商隱卻一考再考,一直落榜,後來又得到令狐楚和令狐安兩人的稱讚,837年,李商隱中了進士。然而在那個官場上,「牛李黨爭」,李商隱的恩人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而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與李德裕交情深厚,這就意味著李商隱進入了「牛黨」陣營。
這一舉動令李商隱再一次失意,經過多年的苦熬,李商隱終於又獲得了一次大好機會,可以進入權貴階層,但不巧的是,他的母親去世,他又要回去守孝三年,所以李商隱與機會擦肩而過,當他重返官場時,李黨已經敗北,李商隱註定要在官場上吃虧。
可以想像,李商隱的內心是很痛苦的,851年,與他相伴幾十年的妻子王氏去世,李商隱更加傷心了,再也無心無力追求仕途了。八百五十五年,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為李商隱安排了一個鹽鐵官的職位,雖然沒有什麼地位,但待遇卻很好,可以讓李商隱年老後,不會饑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