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冷門詩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

2021-01-09 文化點心鋪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這句話對於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來說,就是一句難以擺脫的人生魔咒。他年少失孤,貧寒無依,唯有奮發讀書以謀求前途。可是,他縱然才華出眾,卻也屢次不得仕進。後來,因令孤楚的賞識才得以中舉。

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希望有所作為時,等待他的卻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和黨爭激烈的殘酷現實。終其一生,李商隱都在追求,卻總是失落,總是悵惘,總是哀傷。物不平則鳴,不幸的李商隱唯有將他敏感多情的內心掩藏在一首隱晦、迷離、悽美的詩作之中。

在晚唐文壇,李商隱的詩總是那麼美,又那麼難懂,讓人嘆息。可是,詩人的內心並不總是這樣幽深複雜。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隱的冷門詩作《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作中,這首詩最好懂,卻也最悲傷。

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路繞函關東復東,身騎徵馬逐驚蓬。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

對於李商隱的不幸,某些讀者想得很簡單,認為是他娶了李黨王茂元的女兒才導致的。實際上,無論李商隱娶了誰,他的不幸都是註定的。因為在晚唐激烈的黨爭中,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加上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嚴重,但凡有一點良知和道德感的文人,都不會被時代所容。政治腐敗,失意便成了潮流。

李商隱一生都沒有能在中央政府謀得一官半職,只能在各地軍政長官的手下作一個幕僚,東奔西跑,四處漂泊。這首詩就是他於唐宣宗大中三年(即公元849年)冬,自長安東赴徐州盧弘止幕的途中所作。詩題中的「東下三旬」指東赴徐州,走了差不多30天,「苦於風土」指苦於塵土飛揚。

我們知道,李商隱留下來的許多經典詩作都喜歡化用一些「虛無飄渺」的意象,例如西王母、蓬萊山、青鳥、嫦娥、仙宮別苑……表達的情感也總是隱晦幽深、虛無難測、綿渺婉轉,讓人十分難以理解。但是,這並不是李商隱詩作的全部面目。在他的詩作中,也有一些通俗易懂很好理解的作品,寫得很現實。

這首《東下三旬》就是寫其現實的生活。為了生計,為了心中不滅的理想,李商隱一生都在四處奔波。「路繞函關東復東,身騎徵馬逐驚蓬。」他說,我繞過函谷關向東走,一直走呀走呀,不停地走。我騎在「徵馬」之上,長途奔波,一直向前走,就像在追逐那漂泊無依的蓬草。

詩人長途跋涉,奔波四方,騎地是徵馬,追隨的是驚風之中漂泊的蓬草。他很迷茫,很失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與李商隱相比,當下的很多國人不也是如此嘛?日日困於水泥大廈之中,生命早已失去了斑斕色彩,單調、乏味,充滿焦慮和憂愁。

「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天地很遼闊,可是詩人卻沒有找到一塊可以安放身心的地方。我有一個目的地嗎?將來等待我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嗎?「天池」語出《莊子 逍遙遊》,指詩人心中一個精神可以得到解放,獲得真正自由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是虛無縹緲的,難以到達的。

在詩人心中,人生是需要有一個目標的,需要到達一個目的地。可是,詩人沒有目的地可去,即使有,也是虛無縹緲的。在當時的時代,他出仕報國拯救蒼生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詩作結尾說「日日虛乘九萬風」,白白地追求,徒勞無功

至此,人生說不盡的落魄與辛酸便迷漫在字裡行間,讓人讀之,不禁淚下。其實,何止李商隱,從古至今,世間很多人的命運都是如此。因為我們多數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我們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迷茫一首詩,滿腹心酸,全部融入文字中,令人同情不已
    這句話對於晚唐詩人李商隱來說,似乎特別適用,他的人生就如同命運下的那一粒塵埃一樣,縱然才高八鬥,卻無施展之處。他出生清貧,無依無靠,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讀書之上,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謀取一番前途,可惜在那個社會環境之下,仕途之路卻前途渺茫,好在他得到了令狐楚的欣賞。有人欣賞,前途自然有了希望,在又一次科考之後,他終於成功中舉。
  • 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全文無一個「淚」字,卻句句讓人落淚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說盡人間七大悲事,正文無一「淚」字,卻句句催淚。
  • 李商隱美到極致的六句古詩詞,寫盡詩人風雨坎坷的一生!
    李商隱(813~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後遷鄭州滎陽。李商隱一生窮困潦倒,空有滿腹壯志卻懷才不遇。尤其是自己還陷入了唐代晚期的黨爭之中,最終淪為了犧牲品,可悲可嘆。
  • 一首經典詩作,送給開學季的廣大學子們,尾句曾激勵了無數人
    那麼,在這個開學季,詩妹同樣想以一首詩句,送上對廣大學子的祝福,願天下學子以此為鑑,奮發向上。今天想要說的,就是顏真卿的《勸學》了。提到學習,這是不得不提的一首經典詩詞,曾一度激勵了我們幾代人的成長。我們再一起來回顧這首再熟悉不過的詩作——「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 李商隱非常唯美的一首詩,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令人感傷不已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愛情,把愛情的失落,以及對於愛情的那一份煎熬,描寫真是入木三分,讀來令人感傷不已;所以每次讀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從他的詩作中,總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失落,給人一種非常純粹,非常悲傷的感覺。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李商隱是怎樣的詩人?《蟬》的第四句為何被譽為神句?讀完就懂了
    ——《論詩三十首·十二》這首詩所評述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找出的詩作之一,李商隱的詩作優美而優美,但含糊不清,沒有「標準答案」。#普通的詩人們也喜歡李商隱的西崑體詩,但發出這樣的感嘆:一首《錦瑟》解人難,卻無人能像鄭玄(東漢經學家)注古書那樣對其作完美的註解,下面是《錦瑟》的全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李商隱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由此寫下了這首反映人生落魄的唐詩,也堪稱李賀生命最後階段人生失意的直觀表現:(《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那麼唐詩裡就有很多經典的詠雨名篇,譬如李商隱的這首《微雨》,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正是在雨天,看到了外面淅淅瀝瀝的雨,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李商隱的一生也是極為悲苦,時常被人打壓和排擠,這也令他內心極為痛苦,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是使得他充滿了憂愁,即使是描寫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那也是會結合自己悲慘的人生,從而令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處處也是充滿了憂愁。
  • 李商隱描寫荷花最悲痛的一次,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唐朝有很多偉大的詩人,而且這些偉大的詩人,那都是留下了千古名篇,這些作品每一首那都是經典,裡面一些膾炙人口詩句,那也是深入人心,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名言。這也正是唐詩所帶給我們最為感動的一個地方,應當唐詩它對於漢語,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納蘭性德洗盡鉛華之作,4句就有3句經典,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
    對朋友,他一向只有6個字,那就是「然諾重,君須記」,意思是:君子之諾重於天。然而就算是出入都被眾人相擁,走到哪都被世人追捧,仍沒有人能了解這位翩翩公子內心的苦。在人前他笑面迎人,作他的宮中一等侍衛,當他的詞壇新秀,可在人後他卻暗自垂淚,懷念那逝去的摯愛。
  • 李商隱特別孤獨一首詩,看似寫嫦娥,實則映射自己,讀完直戳人心
    嫦娥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是居住於廣寒宮中的仙女,終日只能與一直搗藥的玉兔相伴,想一想這樣的人生實在是過於孤寂,過於清冷。每當我們在抬起頭的時候,總會想起嫦娥的故事,古代的詩人都是非常浪漫的,在他們筆下,世間萬物皆可成詩,何況是這樣一個居於月亮之上的仙子?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字變原句意境,怎樣改?
    《樂遊原》是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詠物詩,也是經典的五言絕句,尤其後兩句,是廣為流傳的名句。全詩為: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果給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字,進而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要怎樣改才能做到?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一說本詩作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其時詩人正在東川為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他的妻子王氏已經去世,所以此詩應該是寄給長安友人的。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李賀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一位絕對的天才,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是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詩自成一派,風格獨特,被後世稱為「詩鬼」,同時他又與李白和李商隱齊名並稱為「三李」,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一絕,其中那首膾炙人口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廣為流傳,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不如普通百姓,李商隱的一首詩告訴你原因
    尤其是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歌頌了二人愛情的生死不渝,更讓這個故事家喻戶曉。然而,詩人李商隱卻在一首七律中,用婉轉的筆法,譴責了釀成悲劇的主要責任人唐玄宗。馬嵬二首其二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李商隱藍田日暖玉生煙 說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很簡單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李商隱《錦瑟》詩,藍田日暖玉生煙,說的是什麼意思?前言李商隱的詩向來以晦澀難懂聞名,惹得元好問專門寫詩揶揄到: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其實搞懂了」藍田日暖玉生煙「之句,就豁然開朗了。一、 藍田日暖玉生煙我們先看看整首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
  • 一首《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唱出的不僅是心酸更是人生哲學
    最具代表性歌曲《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唱出的不僅是心酸更是人生哲學。以小樊的年齡唱出了隔壁老樊的人生哲學,唱出了多少人內心深處孤獨的靈魂,展現給世人一幕幕孤獨、失望、痛苦的畫面,或許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懂得那份心酸與孤獨。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