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人們如何航行

2021-01-08 界面新聞

現代商用航空工業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那時候大量充滿未來感的金屬飛機從戰爭裡安全返航,於是它們開始被全球的各個國家使用。儘管洲際航線還需要很多的中轉站,航空旅行也遠超一般大眾的承受能力,國際長途旅行還是變成了一項全球通識。

如果說30年代建立了商用航空工業的骨架,那麼到了40年代,它就開始展現力量,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飛得更高、更遠和更快。40年代的航空出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下面就是答案。

氣壓!壓著你也壓著我

在使用暈機袋和氧氣罐應對隨著飛行而來的不可避免的高原反應十年之後,波音公司發明了平流層客機——這是世界上首架攜帶增壓機艙的商用飛機。這樣,飛行員就可以使客機攀升到20000英尺的高度,航空公司也將「飛越天氣幹擾」作為賣點。但是這條朗朗上口的標語並不完全真實。平滑的飛行,和能在這個高度實現艙內有恆定的、可呼吸的空氣,都要歸功於加壓技術。

 

飛行機組的誕生

當平流層客機的空間拓展到能容納33名乘客自由舒展身子,由5名成員組成的機組也可以展開工作,商業飛行也不再僅僅意味著飛行員、飛機和目的地了。到了40年代,機內航空服務正式開展。

隨著駕駛艙大到足夠容納不止一名飛行員,航空公司開始首次指派飛行工程師協同飛行,這樣就把機長從維護客艙和駕駛艙設置的任務中解放了出來。在客艙裡,空姐——她們後來被這麼稱呼——開始取代之前只能提供有限服務的通訊員(通常是男的)和飛行護士。說到空姐……

 

浮華!魅力!辣妹!

航空業已經熟諳標誌性的營銷和廣告達數十年時間了。旅遊海報描繪著充滿異國風情的目的地,作為「翅膀」註腳的航空公司,以及源自航空旅行黃金時代的制服,其中的每一個幾乎都能立即在你頭腦中形成直觀印象。但是沒有什麼能夠比在那時候幾乎全是男性從業的行業中加入女性更能改變人們對航空旅行的印象和體驗的了。

世界著名時裝設計師不遺餘力地將最時髦的風格用在空姐身上,而那時候剛剛有空姐這個職業,她們每小時賺1美元。薪酬令人羨慕,申請者被期望擁有的資質也很多,包括:單身、無子女、身高5英尺2英寸到5英尺9英寸(約合157.48釐米到175.26釐米)、體重105磅到135磅(約合47.63千克到61.23千克)、裸眼視力至少達到20/40(約合0.5)。對了,如果你曾經競選過環球小姐或世界小姐,那就更好啦。

直到1957年,空姐只招聘白種人。如果你願意忍受那個時代行業內固有的年齡歧視、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你還得面對性侵犯無處不在的工作環境——貪婪的男乘客們看你幾眼,就會摸你幾下。

數十年間,空姐的形象幾乎代表了航空公司的形象:國際化、有教養、性感、隨時待命。

早期「智能行李」閃亮登場

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從跨海旅行轉到更有活力的航空出行,行李託運行業應運而生。30年代被視為航海出行的主幹時代,40年代則將人們心中的航空業行李服務建設標準化。

哈裡伯頓公司(Halliburton)通過了美國環球航空公司的測試,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令人豔羨的鋁製行李收集箱供應商。哈裡伯頓在耐用行李行業的優勢地位是如此穩固,直至今日,美國總統專用的「橄欖球」手提箱——一個能夠隨時下令進行核打擊的箱子——都是使用的哈裡伯頓的「零號」(Halliburton Zero)手提箱。

 

這張攝於1945年的照片由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於2007年3月7日星期三公布。照片展示了老一代「商業太空計程車」道格拉斯DC-3號(Starliner Douglas DC-3)。為慶祝公司成立75周年,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引進了一架外形與DC-3相似的新型波音737-800飛機,作為慶典的一部分。

更高!更遠!更快!

波音公司的B-50A:幸運女神2號(Lucky Lady II)是全球首架環遊世界不需要中間停留直達目的地的飛機,它在1949年藉助4次空中加油,使這一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

這個紀錄在40年代不僅僅被打破,更是被改寫——比如1947年,查克·葉格隊長(Captain Chuck Yeager)駕駛著貝爾X-1戰鬥機(Bell X-1),使它成為史上首架打破聲障的飛機。飛行不再是一個奇蹟,它逐漸成為被人類推動、掌握並精通的技藝。

 

給你一晚舒適睡眠

上世紀40年代,波音公司堅固的同溫層巡航者號(Stratocruiser,型號377)上的每一個單獨的座位——我重複一遍——每一個單獨的座位,都可以完全平放,以形成一個臥鋪。

那個時候,可以平躺的臥位不僅是豪華票價帶來的體驗,更是行業標準。從飛機尾部一直延伸到前部頭等艙的客艙,是本著為乘客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適而建造的。航空公司也開始為乘客提供枕頭和毛毯,以及口香糖、牙刷、剃鬚刀、針線包等物品。我們都快擁有一切了,不是嗎?

 

(翻譯:馬元西)

相關焦點

  • 上世紀50年代至今,春運交通工具的變遷
    從共和國成立之初到現在,綠皮火車、客車、輪船、飛機、高鐵……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不僅帶來極大便利,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上世紀50—70年代:短途探親客車為主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物資稀缺,人口流動小,還沒有現在意義上的春運概念。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老少都生了蝨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蝨子生在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輕人身上,其中一些人還長著跳蚤,上世紀代末以來,蝨子基本上從人體內消失,現在蝨子基本絕跡。首先,蝨子從哪裡來?在吸食人體血液的過程中,蝨子不忍瘙癢,嚴重者過敏,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休息和健康。那時,人們在課堂上聽不到講座,他們被蝨子咬了,他們能穿上厚厚的棉褲,當蝨子在吸吮時,有時會吃得太多,當左手壓在棉褲上,右手張開一看,肯定會發現一個寄生蟲吸人血!
  • 老版「地動儀」只是一個復原品 在上世紀50年代製造
    地動儀(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張衡的地動儀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假貨嗎實際上,馮銳復原的張衡地動儀是第二版,在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那張張衡地動儀的圖片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那麼,為何馮銳要進行二次復原?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哪般模樣?
  •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些紅遍大陸大街小巷的歌曲
    現在咱們來聊聊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些紅遍大街小巷甚至婦孺皆知的歌曲。《瀟灑走一回》,是葉倩文1991年專輯《瀟灑走一回》的主打歌曲。這首歌在九十年代傳唱甚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當時的葉倩文的另一個代名詞。《九月九的酒》,陳少華的歌曲,收錄於陳少華1994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九月九的酒》中。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五大詭異的未知生物,在上世紀中國,人們捕獲到圖三
    喀納斯湖水怪,出現在我國新疆北部一帶的大型未知水生動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喀納斯湖水怪的消息就公之於眾,當即引發了國內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此後的數十年間一直流傳著有關的目擊事件,直到2012年還有人拍攝下水怪浮現出水面的視頻。
  •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大西洋城,時值禁酒令剛剛頒布,一時間在全美售賣任何酒類商品皆屬違法。這部美劇吸引我的,一開始是馬丁·斯科塞斯的名頭,看進去之後,則是因為它所刻畫的那個年代。我們老在拍上海灘,許文強的故事倒是熟悉了,但對於30年代的美國卻沒那麼清晰。這部美劇能夠讓我了解那個時候的美國是什麼樣子,也能明白如今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當年也曾經如此的腐敗墮落。
  • 麥哲倫環球航行時,淡水問題如何解決?除了儲存,就靠聽天由命!
    麥哲倫通過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球。麥哲倫所帶領的探險船隊在1519年9月20日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到1522年9月6日成功歸來,他們完成這次環球航行歷時1082天。完成這次航行,他們面臨著很多困難,其中淡水資源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因為航行在海上根本不好找到淡水資源,而且海水是不能去直接飲用的,所以他們究竟是如何解決淡水問題的呢?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服裝風潮:時髦莫過「的確良」
    但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也正是這種「不用從地裡長出來的布」,幫助中國人結束了「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的穿衣日子。1957年6月,為節約棉布支援工業生產,華北直屬工程公司工人們提出「一年不領工作服」,依靠縫補克服困難。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剛經歷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市場也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般逐漸綻放,一股股思潮在沿海城市逐漸盛行,下海創業經商被逐漸允許,所謂的金飯碗工作也不同過去那麼單一,變得多樣,在國家相繼成立了銀行體系和證券體系之後,金飯碗工作更是多了不少。
  • 一次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宇宙航行
    但在路燈和電燈充斥在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之前,人們會孜孜不倦地觀察夜空。因此在1607年,當一顆十分明亮的彗星出現在天空中時,人們對它是又害怕又著迷。這顆划過天際的彗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哈雷彗星(以英國科學家愛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他計算出了該彗星的軌道),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曾對他當年看到的景象進行過深入思考。
  • 上世紀70年代被滅族的原始人,居然還有倖存者,在瘋狂的挖洞
    這個部落上世紀70年代被發現,由於他們喜歡在地上挖洞捕獵而被稱為洞中土著。 自從人們發現他的存在後,當地部門就偷偷的觀察他的生活,甚至多次給他留下工具幫住他生存。
  •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兒童玩具有多瘋狂?親手測試鈾238放射性
    美國IEEE SPECTRUM網站1月31日刊登文章,展示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孩子的「有趣」玩具:吉爾伯特U-238原子能實驗室讓孩子們測量放射性和探索放射性礦石。這是吉爾伯特U-238原子能實驗室附帶的警告,這是1950年代的科學實驗工具包,其中包括四個小罐的真正的鈾。鼓勵小小原子科學家們使用封閉的儀器測量樣品的放射性,觀察放射性衰變,甚至探尋放射性礦石。是的,吉爾伯特公司(Gilbert)絕對打算讓孩子在家中嘗試。因此,該公司的警告不是基於對健康的危害,而是作為一種不良的科學實踐:從罐中取出礦石會增加背景輻射,從而使您的實驗結果無效。
  • 趣談電影史,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電影,鮮為人知的那些倔強
    上次說到了中國電影起步發展,這次時間推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地瓜帶你看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的中國電影。了解中國歷史的人一定都會對中國上世紀三十年的遭遇扼腕嘆息。上次地瓜有談到,電影初期都是無聲的,也就是默片,而在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就迅速向有聲電影進行嘗試並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大改善了以往人們的觀影效果,為大眾也帶來了更好的視聽享受。除此之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也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時代生活也真實地呈現在銀幕上。
  • 太空物體2020 SO是上世紀60年代的火箭助推器
    周三,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這個奇怪的物體已經被確定為上世紀60年代的助推器。
  • 鋼材匱乏的年代,我國造出世界最大水泥船,僅航行一次就慘遭遺棄
    但在上世紀60年代鋼材匱乏的時候,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造了一艘當時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僅僅航行了一次就慘遭遺棄,這是吉田號。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在中央的領導下,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各類產業百花齊放,一個個高樓拔地而起,各項基礎設施逐漸上馬。這個時期,人們對鋼材的需求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鋼鐵「千金難求」的局面。
  • 為什麼幾十年來艦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時候,很多軍艦的最大航速就已經超過了30節以上,到了七十年代有些軍艦的最大航速更達到了35節以上,但是到後面我們會發現幾乎各國的軍艦、特別是驅逐艦、護衛艦、航母這些主力戰艦的最大航速「基本」都保持在32節不再有所變化。
  • 上世紀70年代出現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如今怎麼樣了?
    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後發現,位於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含量,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特別是每年的9-10月份,臭氧層的含量越發的稀少,而到了1985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在南極的上空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小如同美國國土面積的臭氧層空洞,就好像地球的天空漏了一個大窟窿一般,看起來非常的令人觸目驚心,當時科學家們將這個現象
  • 上世紀50年代初 美國普通大眾看到汽車空調的反應是這樣的
    進入21世紀空調是轎車中的一個基本配置了,但是這東西首先在富裕的美國普及還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情,而最早在轎車內裝上空調的嘗試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1933年,針對豪華轎車用戶的需求美國的一家空調安裝公司首先提供轎車空調安裝業務,這項業務開展後在北美的富人消費群體中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