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L | 基於CMIP6的歐洲熱浪事件歸因及未來預估

2021-02-15 地球科學前沿

隨著氣候變暖,全球極端氣候事件出現的頻率、影響範圍、持續時間均呈增加的趨勢,特別是最近幾年,歐洲地區夏季頻繁出現高溫熱浪,由於歐洲地區是全球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因此熱浪事件給當地的社會生活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目前,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發起了新一輪的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6,目的是回答當前氣候變化領域面臨的新的科學問題。隨著參與該計劃的模式陸續提交結果,與CMIP6相關的研究也已經成為氣候變化領域的熱點。為了釐清自然變率和人類活動對極端事件的影響,本文作者對2019年夏季歐洲地區的熱浪事件進行了歸因分析,並結合CMIP6模式結果預估未來歐洲地區的熱浪事件的變化。

正文

圖1. 2019年歐洲中西部熱浪事件

 

首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分析了2019年6~7月歐洲熱浪的強度,結果表明這次熱浪事件出現在歐洲中西部地區,熱浪事件的核心地區溫度比氣候平均高出3℃以上,同時區域的平均溫度也是近70年來最高的。

圖2. 2019年歐洲中西部熱浪事件(a)重現期和(b)歷史時間序列,不同時間周期內自然強迫和所有強迫情景下PDF

作者結合非平穩極值分布理論 (non-stationary GEV)和分部歸因風險框架(FAR),定量分離了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對2019年歐洲熱浪事件的貢獻,結果表明1950~2014年的氣候狀態下,此次熱浪事件為283年一遇。CMIP6的模擬結果顯示,只有同時考慮人類活動和自然變率的數值試驗(ALL)才可以再現歐洲地區溫度升高的趨勢,而只考慮了自然變率的試驗(NAT)則無法再現這一趨勢,說明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是歐洲地區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歸因分析結果顯示,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使類似2019年熱浪事件發生的頻率增加了7倍,1980年之後甚至將近23倍,人類活動的貢獻率達到86%以上。

圖3. 未來不同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下3天最高平均氣溫異常及其概率變化

 

CMIP6提供了多種不同路徑下的數值試驗結果,在可持續路徑(SSP126)、中間路徑(SSP245)和化石燃料為主的發展路徑(SSP585)等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下,作者進一步預估了未來歐洲地區類似的熱浪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的變化。結果表明在未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此類極端事件將更加頻繁地出現,重現期大約為2~7年一遇。

 

最後作者討論了CMIP5和CMIP6預估結果的異同,同時指出除了人類活動的影響外,自然變率和陸氣耦合強度對此類極端事件的發生也有所貢獻。

論文連結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熱浪來襲歐洲!!!
    談及歐洲此次高溫的自然原因,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2日對記者表示,這是因為來自非洲的熱氣流北移,首先衝擊西班牙和葡萄牙,持續北移後到達德國,使歐洲許多地區都受熱浪困擾。目前世界氣象組織尚無法斷定,歐洲此次高溫是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還是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或是氣候系統中的自然變量影響,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將開展「歸因研究」調查各因素間的聯繫,但總體上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氣候變化會導致熱浪更頻繁、更強烈
  • 颱風北移、熱浪增加、西北暖溼化:全球變暖對中國的影響 | NSR專欄
    基於這些方法,我們的工作表明,中國20世紀中期以來的變暖主要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等人類活動造成的,極端高溫事件頻率、強度的增強也確實與全球變暖有關。而其他更複雜事件的歸因會困難一些。比如降水。在之前很長時間,我們都很難在模擬中看到全球變暖對於降水的影響。
  • 「白+黑」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長因何迅猛?
    過去的0.5℃的全球變暖已使東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加了2-5倍。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暖使得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的頻次和強度都將顯著增長,此類事件也將成為未來最常見的極端高溫類型。這有可能導致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度較2010年代水平高4-8倍。
  • 新方法準確測算歐洲前十強熱浪 預計未來20年熱浪會更強
    ,而不像現有方法受歷史峰值的限制,它還能對未來的熱浪天氣作出預測。  最近,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計量方法,能同時考慮夏季熱浪持續的時間和強度兩大因素,更科學地測算出熱浪的級別,而不像現有方法受歷史峰值的限制,它還能對未來的熱浪天氣作出預測。
  • 歐洲熱浪危機:未來三十年40度以上高溫天氣將是常態
    一個國際科學家聯盟——世界天氣歸因(WWA)表示,如今全球高溫酷暑氣候出現的頻率至少是一個世紀前的4倍,比如8月肆虐歐洲並引發森林野火、造成農作物受損的熱浪「路西法」(Lucifer)。WWA指出,在「路西法」熱浪襲擊南歐期間,義大利醫院的緊急入院人數增加了15%。
  • 熱浪肆虐一周,罕見高溫「炙烤」歐洲
    剛剛進入夏季,歐洲多國就處於一場強烈、危險、甚至致命的熱浪之中,多地高溫刷新紀錄,異常氣候令人悶熱難當。過去的一周,學校停課,戶外活動取消,志願者們看望老人……歐洲各國嚴陣以待,「備戰」「炙烤模式」。多國刷新高溫紀錄在法國,持續高溫不斷刷新紀錄。
  • 「重大自然災害」重點專項「中國區域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歸因...
    2019年3月,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中國區域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歸因方法研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
  • 數據驅動歸因的幾個算法
    數據驅動歸因是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歸因模型,與基於規則的歸因模型不同,數據驅動歸因使用所有可用的路徑數據,包括路徑長度,曝光順序和廣告素材,來了解特定營銷接觸點的存在如何影響用戶轉化的可能性以更好地將功勞分配給任何接觸點。
  • 熱浪席捲歐洲
    而6月已遭受一次熱浪侵襲的歐洲,近期再迎酷暑「烤」驗。【再遭酷暑「炙烤」 歐洲網友心裡苦!】正常氣候條件下,歐洲大部分國家全年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空調安裝率僅為5%左右。然而,近幾年來,歐洲各國的氣溫紀錄卻被頻頻打破。
  • 「致命高溫熱浪」將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專家這樣說
    國家氣候中心對不同情景下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結果表明,未來我國年平均氣溫將繼續升高,極端高溫事件的出現概率將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會出現長時間高溫熱浪;在高排放情景下,到本世紀末極端高溫熱浪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可能比目前高出5倍,這是最極端的一種可能性,即使這樣也並不表明未來會出現「致命高溫熱浪」而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
  • 環流間協同作用對歐洲熱浪的影響
    而類似的極端事件,除了局地的氣象條件支持外,異常的大氣大尺度環流則為極端天氣過程的激發創造了有利的背景條件。許多學者重點研究了Rossby波和阻塞環流對歐洲熱浪的影響。然而,北大西洋濤動(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和阻塞的協同作用對熱浪的影響尚未揭示。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上發表研究論文。
  • 熱浪持續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經濟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秦天弘)《經濟參考報》7月30日刊發題為《熱浪持續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經濟》的報導。文章稱,近日,熱浪席捲整個歐洲,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進入持續「燒烤模式」,紛紛刷新當地最高氣溫紀錄。在如此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工業和農業等各方面經濟生產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 高溫熱浪再度席捲歐洲 法國部分地區達40℃
    中國天氣網訊 繼6月下旬歐洲多國遭遇持續高溫熱浪襲擊後,7月20日以來,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南部國家再度出現32℃以上的高溫天氣,23日法國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40-42℃。  今年6月下旬,歐洲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六月」。
  • 2019年歐洲熱浪圖:是什麼導致歐洲各地的高溫?
    歐洲各地氣溫飆升,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熱浪,可能會打破記錄。但是是什麼導致了如此酷熱的氣溫呢?歐洲各國發布了高溫天氣警告,一些地區的氣溫預計將超過40攝氏度。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歐洲各地的氣溫如此之高呢?一名西班牙氣象學家稱這種灼熱的熱浪為「厄爾尼諾」,其原因是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熱空氣、大西洋上空的一場風暴以及中歐上空的高壓。專家表示,高溫下的高溼度會讓人感覺更像47攝氏度。氣象預報員預測,未來幾天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瑞士可能會創造新的6月份氣溫記錄。
  • 破紀錄熱浪,科學家:真相令人心寒,這是人類直接造成
    但此次萬年一遇的西伯利亞熱浪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溫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沒有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西伯利亞幾乎不可能出現破紀錄的熱浪。今年1月至6月,俄羅斯地區的氣溫比平均氣溫高出5度以上。
  • 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極端高溫天氣與災難性事件伴生
    來源:經濟日報外媒稱,一項據稱首次從地區層面分析熱浪問題的研究顯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的熱浪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3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各地熱浪升級現象存在差異,其中亞馬孫、巴西東北部、西亞(包括南亞次大陸和中亞的部分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的變化均快於澳大利亞南部和北亞等地。唯一沒有出現升級趨勢的人類居住區是美國中部。這項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發現,各地區內部和跨地區的熱浪持續總天數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而且在過去70年裡,熱浪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 是什麼讓歐洲熱浪如此要命?沒有空調!僅5%的歐洲家庭安裝此物
    No air conditioning是什麼讓歐洲的熱浪如此令人難以忍受?科學家們指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氣溫上升,像這樣的熱浪可能成為歐洲的新常態。一個由歐洲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得出結論稱,氣候變化使六月歐洲經歷的熱浪發生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五倍,或許是100倍。
  • 歐洲城市所面臨的極端天氣比預期的更多
    2月20日每日科學網站報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新研究首次使用所有氣候模式分析了歐洲所有城市的洪水、乾旱和熱浪的變化情況。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  研究顯示,所有571個城市的熱浪有所加劇;乾旱狀況日益嚴峻,特別是在南歐地區;河流洪水有所增加,特別是在西北歐的一些城市。在最壞的預測下,大多數歐洲城市的所有災害都會增加;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預計英國85%有河流的城市都將面臨更多的河流洪水。利用所有可用的氣候模式所作的預估,研究人員指出了三種可能的未來結果,稱之為高、中、低影響情景。
  • 歐洲熱浪警告!撒哈拉熱浪從西班牙席捲瑞士,氣溫將突破40度
    撒哈拉地區的高溫本周將席捲歐洲,從法國到瑞士的氣溫預計將達到40攝氏度。歐洲正面臨炙熱的熱浪,西班牙電視氣象學家西爾維婭·拉普拉娜稱其為「厄爾尼諾」。森林火災和與高溫有關的疾病是有風險的,一些地區被告知要留在室內,因為「這是十年來最強烈的熱浪」。
  • 外媒: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極端高溫天氣與災難性事件伴生
    外媒稱,一項據稱首次從地區層面分析熱浪問題的研究顯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的熱浪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3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各地熱浪升級現象存在差異,其中亞馬孫、巴西東北部、西亞(包括南亞次大陸和中亞的部分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的變化均快於澳大利亞南部和北亞等地。唯一沒有出現升級趨勢的人類居住區是美國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