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與地圖上的隱喻

2021-02-17 龍琢文創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歡迎轉發

在古典時代,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是舉世聞名的學術中心。公元2世紀,那裡出了一位著名的學者,名為克勞狄烏斯·託勒密(Claudius Ptolemy),他是羅馬世界著名的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託勒密不僅僅構造了直到哥白尼時代才被推翻的宇宙模型,也是第一個運用緯線-經線體系來為地球繪製地圖的人——在今天看來,這項古人認識世界的成就簡直不可思議。我認為,相比為一個國家繪製地圖而言,為整個世界繪製地圖的區別不僅僅是範圍尺度上的,而且是本質的——這意味著要站在超越人類的高度之上,為整個知識範疇劃定界限。

公元150年代繪製的地圖並沒有保留下來,現存的「託勒密世界地圖」是13世紀末複製的(那時的人們認為地球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必定會為這幅地圖的準確性感到驚訝。在地中海周邊以外,阿拉伯半島、波斯灣、印度洋、南亞次大陸的兩條大河流域、馬來半島都得到了準確的位置體現;地圖東方的最邊緣寫著「Sinae」,也就是中國。當然,東方的比例是不太準確的——除了歐洲以外,其他部分都被放大了,斯裡蘭卡被畫的特別大,而東非那長長的海岸線在繪圖者的眼裡顯然代表著能包圍整個印度洋的無盡大陸。

我想,這種偏誤有一個基於常人心理的基礎: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旅行的時間感、以及空間感都會變得越來越稀薄、綿長,如同不斷膨脹的宇宙邊緣。因此,那些遙遠的區域就被想像成十分廣闊……

相比之下,地中海部分的整個比例都很勻稱。這無疑是羅馬帝國的人們所熟知的世界。

--

在20世紀的法國作家保羅·莫朗(Paul Morand,1888-1976)的地理散文《地中海》中,我讀到了他對地中海的一系列很有趣的比喻。莫朗基本是布羅岱爾同時代的人,他們都在空間(地理)和時間(歷史)緊密關聯的維度中寫作。書末尾的這些文字讓我想到了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人類熟知地中海這片區域的事實:

地中海宛如一株兩瓣花,而義大利便是它的心臟;又像是兩隻眼睛,阿爾卑斯山、庇里牛斯山和第納爾都是布在其眼周的皺紋。我也將它視為一個海溝,四周是階地,那裡邊的國家緊緊地挨著傾靠著對方,在奧弗涅,色雷斯,利比亞或是阿拉貢高原上,我看到了這些國家的小小縮影。

在這個地中海的圓形劇場中,幾千年以來就在上演著同一齣戲劇:強者把它稱作「我們的海」,弱者則稱其為「你們的海」。布景是石頭,就像古時候演出悲劇的劇場一樣,劇場被一勞永逸地雕刻在峭壁中,背朝大海。……

……地中海的形狀就像兩個內切於一個橢圓中的圓。它的海岸是半月形的,所有的民族都是沿著同心線發展的。法老王打算將其疆土擴到敘利亞;希臘的世界地圖僅僅是一個新月形的斯波拉澤斯群島,羅馬是呈螺旋狀向歐洲和非洲傳播的。伊斯蘭人將其新月標誌伸展到了普瓦蒂埃;從科西嘉,拿破崙開始了對埃及的解放;義大利將其戰車開到了利比亞和的黎波裡尼亞。在地中海,國家的成長與某些蔬菜的生長相似,起先是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成區域帶狀,環狀,最後形成花環狀,這便是帝國的桂冠。

歡迎關注 龍琢文創

長按圖片可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戰地5》免費地圖「水星」預告 地中海風景美如畫
    官方對「水星」地圖的描述: 「跟隨即將於5月30日推出的水星地圖一起感受蔓延到地中海的戰火,探索從未探索過的《戰地5》前線。在根據二戰真實的水星行動改編的戰鬥中對克裡特島海岸發起大規模入侵」。戰地5》,戰火也將蔓延至地中海。
  • 北非之角真奇怪,左手大西洋右手地中海,非洲地圖反轉來
    因為這裡有一個世界罕見的天然洞穴,洞穴造型不僅奇特,而且簡直就是上帝鏤刻的非洲地圖,所以當地人將它稱為「非洲洞」,丹吉爾已開始著力打造這處景點,在洞穴旁邊修建起羅馬式的廊柱建築,設有咖啡廳和紀念品售賣點,目前觀光還是免費喲!
  • 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地圖
    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地圖 澎湃新聞訊 2015-04-1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
  • 地圖為什麼總是上北下南?
    地圖就應該上北下南?這是又一個約定俗成,極少有人會質疑的慣例——現代地圖幾乎清一色的上北下南。各國的繪製即使存在爭議、差別,也都是本國是否處於圖畫中心,極少有人挑戰南北方向。好像又一個歐洲中心思維的靶子可以被立起來了——他們將自己的國家放在地圖的頂端,這是一貫的自大心態作祟。且慢。真實的故事遠比論斷複雜,北上的確立既有偶然性,也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這要從古代地中海地區開始說起。
  • 「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一期的「國家系列文章」,我們介紹了: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加納,往北移動穿過加納,經過非洲廣闊的熱帶草原地區,進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並穿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來到蔚藍的地中海海域,到地中海中部海域,來介紹第39個國家,「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 地圖看世界;北海道的雪、地中海氣候帶及馬緯度
    二,地中海氣候分布圖,這裡生活著世界上3%最幸福的人地中海氣候又被稱為副熱帶夏幹氣候,冬季溫暖溼潤(多雨),夏季豔陽高照,乾燥而少雨;是13種氣候類型中唯一一種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最適合人類生活。主要分布在南北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從這個意義上講,刻意隱喻理論是對於過往隱喻理論的繼承與超越,其自身所蘊含的實證研究屬性也能使將來有效的隱喻計算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看,刻意隱喻理論能夠把語言分析的「結構—功能」取向,與心理分析的「過程—結果」取向有機地整合為一體,無疑將有助於深入系統地刻畫思維與表達當中隱喻性的連續性與分層性圖景。因此,刻意隱喻理論具備超越以往隱喻研究範式的潛質。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出版,概念隱喻理論正式面世。該理論揭示了隱喻的概念本質,即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或修辭手段,更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工具——我們的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隨後,概念隱喻引起了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眾多學者的廣泛興趣。40年來,學者們挖掘了各種語言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概念隱喻,深化了我們對概念隱喻及概念系統的認識。
  • 三種界面交互類型,四種隱喻設計方法
    功能命名類語言主要是運用隱喻的方法對界面中經常使用的功能進行命名,例如「導航」本義是駕駛某種交通工具從某個地方去往另外一個地方,它可以指引人們路線,設計師將界面中「依據地圖行走可以到達目的地」這一功能命名為「導航」,可以和現實生活中人們熟悉的導航本義結合起來,方便記憶。常見的產品定義類語言有:應用市場中的「市場」、文件助手中的「助手」等等。
  • 守望先鋒地圖介紹 直布羅陀地圖介紹
    在2015年美國波士頓PAX East上,《守望先鋒》的創意總監Jeff Kaplan公布的一張全新地圖直布羅陀觀察點。但在發布之前,《守望先鋒》的官方推特曝光了一張屬於全新地圖場景的圖片預覽。
  • 阿尼馬格斯:隱喻
    「阿尼馬格斯」 源自於英國作家J.K.羅琳筆下的魔法世界,羅琳女士把拉丁詞MAGUS(巫師)加在英語單詞ANIMAL(動物)上,就創造出了ANIMAGUS(阿尼馬格斯)這個詞。它既是一種將人與物化生成獸的咒語,也被用於指稱具備這種魔法能力的人。
  • 虛擬技術的在場效應認知:基於隱喻抽取法(ZMET)的研究
    (劉明德等,2007)本研究運用半結構化訪談與隱喻抽取的方法,試圖經過抽絲剝繭,為描述和探討人們認知沉浸式交往的「在場」呈現出較為清晰的解釋圖景;通過同義復現的「隱喻」的關鍵詞的抽取,構建受眾對於新媒介所帶來的「在場」效應的感知地圖。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這次測繪採用的重要方法是在全國測量了641 個點的經緯圖,最後繪成的地圖上畫上了經緯度網格。傳教士們當然能體會康熙皇帝的意旨,因此毫不猶豫地將通過首都北京的子午線定為零度經線。 所以儘管這幅地圖範圍很大,以後乾隆時還將地圖的範圍擴大到大半個亞洲,北京總能穩居「天下之中」。
  • 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 2016年05月13日 14: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語言學頻道綜合 字號 內容摘要:結構隱喻指的是,通過一個概念來建構另一個概念,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域自然是不同的
  • 詳解世界上最小的10個國家(附地圖),讓你一目了然
    梵蒂岡簡介(0.44平方公裡):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義大利的「國中之國」,位於羅馬西北角的高地,以梵蒂岡城牆為界,因此又稱「城邦」。但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世界著名的梵蒂岡博物館,還有它自己的貨幣。梵蒂岡地圖2。
  • 日本是一個島國,卻分布著一個「地中海」,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
    我們都知道,因為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所包圍的緣故,在這兩個大陸之間的海洋得名「地中海」。如果第一次看地中海附近地圖的讀者,很可能認為地中海是一個類似於裏海的超大型湖泊。251萬平方公裡的地中海目前只有兩個出口,一個就是位於其最西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另一個就是位於其東南端,由人工開鑿而成的蘇伊士運河。那麼世界上還有沒有和地中海類似的海域呢?答案是有的。我們將目光轉向東亞,在東亞島國日本的內部分布著這麼一個海域叫做瀨戶內海。它夾在日本的四國島,本州島和九州島三個島嶼之間,面積大約2萬平方公裡,所以在名字上帶有內海兩個字。
  • 地圖,旅行,時間機器|近未來 ⑩
    託勒密的地圖原件已不復存在,13 世紀拜佔庭學者普萊努迪斯(Maximus Planudes)根據文獻重繪了託勒密的地圖。這是一幅「俯瞰」世界的二維地圖,除了地中海和現在的阿拉伯半島地區描繪相對準確,其他大多謬誤百出。
  • 你以為所有的地圖都是「以北為上」嗎?
    查看地圖時,潛意識會告訴我們,地圖通常是以北為上方。這種潛意識來自於地圖的繪製規則。可是,我們曾否想過,這種規則源於何處?為什麼這一規則不以東、以西或者以南為上方呢?其實,古代地圖的繪製就曾出現過「以東為上」和「以南為上」的繪圖規則。準確地講,世界上並沒有一個明文規定,要求地圖學家在繪製地圖時必須以北為上方。以北為上,僅僅是一種地圖繪製習慣。
  • 【詞典】隱喻 換喻
    【詞典】隱喻 換喻隱喻和換喻都是電影語言學術語。在語言學中,隱喻指間接意義上使用的移代性的修辭格。電影符號學的修辭理論認為,電影沒有嚴格意義的隱喻,因為按照修辭學的原意,並不指明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比較關係,而在所謂的電影隱喻中,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於影像中,如卓別林的影片《摩登時代》(1936年)開頭的著名「隱喻」:一群羊的鏡頭之後是擠在地鐵入口的人群的鏡頭;再如愛森斯坦的影片《罷工》(1925年)中的「隱喻」:軍警鎮壓工人的鏡頭之後不是工人受傷的鏡頭,而是屠宰場宰牛的鏡頭。
  •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萊考夫和詹森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在體驗哲學基礎上提出隱喻映射理論,強調思維和概念系統基本上是隱喻的,隱喻是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隱喻是認知的本質,開啟了隱喻研究的認知時代。以上在語言學視域下對於隱喻進行的研究,突破了之前僅僅把隱喻作為一種表情達意的修辭手段的局限性,對隱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即隱喻是人的認知和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