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中心劉雄軍課題組及合作者提出一類基本的具有遷移率邊的精確...

2020-11-26 北大新聞網

2020/11/19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山石

最近,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教授課題組和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尤建功教授及周麒教授等合作,提出一類基本的精確可解準周期模型,並提出可以基於拉曼光晶格實現。這類模型出現數目可控的偶數條遷移率邊,其基本特性超越過去已知的具有精確遷移率邊的其它模型。該研究以」One-dimensional quasiperiodic mosaic lattice with exact mobility edges」為題,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25, 196604 (2020)]。

安德森局域是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廣泛而基本的量子現象,它展示了由無序引起的電子波函數的局域化。遷移率邊是安德森局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表現為能譜中存在臨界能量。處於該臨界能量值兩邊的能量本徵態分別是擴展態和局域態。遷移率邊帶來豐富的物理。比如,調節費米面處於擴展態區域時,系統呈金屬性。若調節費米面處於局域態區域,則系統是絕緣體。相應地,調節粒子數密度和/或無序強度可導致費米面穿越遷移率邊,從而出現金屬—絕緣轉變。基於類似原因,有遷移率邊的材料具有強的熱電響應。因此遷移率邊的存在不僅具有理論意義,也有潛在的重要應用,並被大量研究。由於遷移率邊存在於無序系統中,常規研究往往依賴數值,難以做到精確研究,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能否找到具有嚴格可解遷移率邊的無序系統模型?這有助於獲得對相關物理問題的精確研究和理解。然而,過去已知存在精確遷移率邊的系統非常少,且除了遷移率邊可通過對稱性準確確定外,整個系統並不能真正精確求解。因此,尋找超越過去傳統認識的具有遷移率邊的精確可解模型,對於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具有顯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提出一類基本的精確可解準周期嵌套模型。這類模型包含兩項基本要素(見示意圖):1.近鄰格點間的常規躍遷項;2.等間距地嵌入到主晶格上的準周期勢,即準周期勢並非施加在每個格點上,而是每K個格點只有一個格點被施加準周期勢。實際系統要每間隔一些格點施加周期勢並不容易,但這類模型有巧妙的物理方案。比如在K=2時,可以將兩相鄰格點分別用自旋朝上和自旋朝下兩種不同內秉態實現,於是常規近鄰格點間的躍遷項等價通過自旋翻轉躍遷實現,而通過只對其中一種自旋態(如自旋朝上)施加準周期勢,即可實現所需的等間距嵌入準周期勢。這種方案可以完好地基於拉曼光晶格(主要思想由劉雄軍等在過去一系列工作中提出,並廣泛用於人工自旋軌道耦合和拓撲物相的研究)實現。進一步的理論和數值計算表明,在實驗參數下可以獲得理想的有精確遷移率邊的模型條件。數學上,作者們通過將2015年菲爾茲獎的全局理論應用到該模型,不僅優美地給出了這類模型的遷移率邊的精確表達式,而且嚴格給出了所有態的局域或擴展的定量性質。這項工作體現了物理和數學完美結合,並為精確遷移率邊的實現和探測指明了方向,也為遷移率邊和局域化的相關物理精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該工作提出的模型簡潔優美,且有高度實驗可行性,因此該模型有望成為研究遷移率邊以及相關物理的一類基本模型。

模型示意圖

劉雄軍課題組博士後王玉成博士和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夏旭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量子中心的張龍博士也重點參與了工作。劉雄軍和尤建功、周麒依次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物理所陳澍教授也參與了該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等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南科大學者與合作團隊提出有精確遷移率邊的準周期嵌套模型
    近期,南科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訪問教授、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劉雄軍課題組與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博士後王玉成在無序量子體系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聯合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尤建功、周麒等提出一類基本的精確可解準周期模型,並提出可以基於拉曼光晶格實現該模型。該類模型出現數目可控的偶數條遷移率邊,其基本特性超越過去已知的具有精確遷移率邊的其他模型。
  • 北大劉雄軍團隊及合作者提出非遍歷臨界相的實現和探測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課題組和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合作,提出如何在拉曼光晶格中實現和探測非遍歷的臨界相這一基本量子相,為實現和探測單粒子和多體臨界相指明方向。其中後者稱為多體臨界相,由劉雄軍課題組在最近一篇理論工作提出並證明其存在[arXiv:1910.12080]。臨界相的研究對於理解擴展相到局域相的轉變具有深刻意義,同時,它在能譜統計、波函數的多分形行為以及動力學演化方面表現出與擴展相和局域相不同的性質。然而,這一基本量子相到目前為止還未被觀測到。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
    在眾多候選溝道材料中,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因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然而,現有被廣泛研究的二維材料在具有其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舉行...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教授課題組和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尤建功教授及周麒教授等合作,提出一類基本的精確可解準周期模型,並提出可以基於拉曼光晶格實現。這類模型出現數目可控的偶數條遷移率邊,其基本特性超越過去已知的具有精確遷移率邊的其它模型。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2O2Se半導體的電子...
    在眾多候選溝道材料中,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因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然而,現有被廣泛研究的二維材料在具有其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儘管如此,一些研究者對遷移率邊界在熱力學極限下的存在性提出了爭議。具體來說,由能量密度譜和無序強度所決定的熱化/局域化相圖,利用數值算法發現在少粒子情況下具有D形狀相變曲線(圖一),人們還不清楚此曲線性質是一種有限尺寸效應,還是在多粒子極限情況下依然成立。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儘管如此,一些研究者對遷移率邊界在熱力學極限下的存在性提出了爭議。具體來說,由能量密度譜和無序強度所決定的熱化/局域化相圖,利用數值算法發現在少粒子情況下具有D形狀相變曲線(圖一),人們還不清楚此曲線性質是一種有限尺寸效應,還是在多粒子極限情況下依然成立。
  • 北大劉雄軍組提出動力學表徵弗洛凱拓撲相的統一理論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劉雄軍組提出利用量子淬火來對任意維度周期驅動體系的弗洛凱拓撲相進行表徵的動力學拓撲理論,為表徵弗洛凱拓撲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完整理論框架,將推動該領域新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這項工作也是劉雄軍組近幾年提出的拓撲物相的非平衡表徵理論的最新進展。近年來平衡態體系的拓撲相被拓展到了周期性驅動的非平衡體系中,並成為重要研究方向。對體系的周期性調控引入了時間域上的額外自由度,由此帶來了豐富的弗洛凱拓撲相。
  • ...合作者在Nature Physics發表超冷原子中三維拓撲能帶的表徵和觀測
    近年來,在冷原子中利用人造規範勢或人工自旋軌道耦合(SOC)等技術可以實現一些凝聚態材料中難以實現的拓撲態,例如由ETH的Essilinger教授組首次實現的六角光晶格中Haldane模型【1】,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課題組與中國科大潘建偉-陳帥組首次基於超冷原子提出和實現的SOC誘導的最小(minimal)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模型【2】等。
  • 北大課題組:高性能二維半導體新材料展現出優異性能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發現一類同時具有超高電子遷移率、合適帶隙、環境穩定和可批量製備特點的全新二維半導體(硒氧化鉍,Bi2O2Se),在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和量子輸運方面展現出優異性能。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科研人員實現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模擬
    最近,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及王亞組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難以實現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擬研究。該工作是近年來劉雄軍組提出的平衡態拓撲物相的動力學表徵理論所推動的有關研究的最新進展。
  • 《自然-通訊》報導物理學院劉開輝課題組在碳納米管復極化率測量上...
    一維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結構穩定性、極高的電子遷移率、1 nm量級的特徵尺寸等優點,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主要載體。近年來,科學家在碳納米管單手性控制、短溝道電學器件、光電器件、柔性器件應用等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由於碳納米管種類繁多,其性質高度依賴於其手性結構,研究結構依賴的碳納米管的基本物理性質成為碳納米管應用的關鍵基礎。
  • Science Advance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二維極限下的...
    近期鐵基超導體Fe(Te、Se)塊材被證實為具有超導拓撲表面態的材料,或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備選思路。然而,其相對偏低的超導轉變溫度Tc(約15 K)及磁通渦旋的操縱性困難亟需沿該方向進一步優化方案,以探索高溫超導體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可能性。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報導量子中心孫棟及合作者對拓撲光電探測的展望:基於半金屬的...
    2020/07/09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
  • ...報導量子中心張焱課題組及合作者在1T-TaS2材料中發現的能帶...
    2020/08/28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麥洛 |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課題組合作,繼去年首次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之後,再次在薄層黑磷晶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這一體系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18日的《自然·納米科技》上。
  • 我科學家發現新一類半金屬
    記者從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田明亮研究員課題組通過對層狀結構的PtBi2在40特斯拉高磁場下的量子輸運特性測量及第一性原理能帶計算研究,發現層狀結構的PtBi2是新一類三重簡併拓撲半金屬,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