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劉開輝課題組:單根碳納米管復極化率測量的研究進展
然而,單根碳納米管的直徑只有1-3 nm,信號非常微弱,使得它的許多基本物理性質依然尚未完全明晰。其中,介質極化率是表徵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最基本的光學參數之一,對於理解材料的光電性能及開發其具體應用非常關鍵。通常,對於傳統宏觀材料及二維薄膜材料,光學復極化率可以依靠折射或反射過程用橢偏儀來測量。然而,對於一維材料,並沒有反射和折射的概念(菲涅爾方程失效)。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導讀20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俞大鵬院士、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
-
Nature刊發化學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碳納米管結構可控生長研究的新...
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該項成果於2014年6月26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Nature, DOI 10.1038/nature13434)。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清華魏飛/張如範—超長碳納米管,具有超耐疲勞性能
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為題,於北京時間8月28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上。超長碳納米管的結構和疲勞測試方案研究人員發現,碳納米管具有十分優異的耐疲勞性。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受到溫度的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北大在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數字電路應用的探索中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構建納米電晶體的理想溝道材料,有望推動未來電子學的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基於碳管的器件和電路得到廣泛研究,並在器件物理、性能研究探索、電路製備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碳基電子學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碳基集成電路的實用化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面積製備、高半導體純度的高質量碳納米管材料。
-
共軛延伸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及其超分子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近幾年,杜平武課題組致力於自下而上法製備大共軛碳納米管片段,實現了嵌入大共軛片段的扶手椅型[18,18]碳納米管片段的合成,首次利用STM觀測到彎曲共軛納米管片段的分子形貌(Chem. Commun. 2016, 52, 7164-7167. 圖1a);發展基於鉑配合物四邊形然後還原消除的方法,成功合成全六苯並蔻基[12,12]碳納米管片段(Angew. Chem. Int.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按教課書說法,形成碳-碳鍵被認為是不可逆過程(筆者認為:是在常規條件下),因此,雖然其廣泛用來構築眾多有機染料分子和有機半導體材料,但作為連接基團形成晶態聚合物並未引起重視。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作為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結構而具有許多優異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在力學,電學,光學及電化學等方面有著潛在的應用。如何實現碳納米管的潛在應用,以及提高碳納米管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是目前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
-
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圖4 碳管高速集成電路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
-
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
-
北大物理學院劉開輝課題組實現30餘種高指數晶面、A4紙尺寸單晶...
2020年5月27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王恩哥院士與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丁峰教授等合作在高指數單晶銅箔製造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創造性提出晶體表界面調控的「變異和遺傳」生長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種類最全、尺寸最大的高指數晶面單晶銅箔庫的製造。
-
物理學院劉開輝課題組實現30餘種高指數晶面、A4紙尺寸單晶銅箔庫...
2020年5月27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相關研究成果以「Seeded growth of large single-crystal copper foils with high-index facets」為題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銅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廣泛應用於電氣、電子、通信、國防等關鍵領域。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吳長鋒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首次利用納米管稠環封端「帽子」模板,構建出縱向切割的納米管彎曲片段。這種通過三個彎曲型分子連接兩個石墨烯單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納米籠狀結構,為構建封端鋸齒型碳納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產出首個能在室溫下使用通信波長發射單光子的碳納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納米管,為何如此受各國科學家追捧?
-
MIT:碳納米管電晶體「工業化」生產方法
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CNFET)比矽場效應電晶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可用於構建新型的性能更優異的三維微處理器,是用於開發節能計算的有前途的納米技術。但是迄今為止,它們大部分都存在於「手工」空間中,在學術實驗室中少量製作,無法滿足商業領域對CNFET高密度、快速製備、低成本的需求。
-
: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
研究背景相比於鋰/鈉離子電池,由於鉀元素較高的自然豐度和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2.93 VvsSHE),鉀離子電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研究熱點。成果簡介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相關論文近期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德國應用化學》)。
-
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原標題: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日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
西安理工大學研發多壁碳納米管農藥傳感器,可檢測農藥濃度
因此,開發出能夠量化食品樣品中農藥濃度的碳納米管化學傳感器非常重要。但是,還沒有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使用碳納米管等離子體元表面傳感器檢測殘留農藥的報導。近日,西安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王玥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於矽襯底上多壁碳納米管超表面的傳感器,可以引發表面等離子體激元並檢測農藥濃度。隨著太赫茲波的入射,在碳納米管薄膜/矽的界面上產生了表面等離子體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