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研發多壁碳納米管農藥傳感器,可檢測農藥濃度

2020-11-22 RFID世界網

超表面可以表現出天然材料所沒有的電磁響應,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它們是從射頻到太赫茲(THz)和紅外電磁頻譜範圍內設計的諧振結構,特別是可以用於瞄準所謂的太赫茲間隙,並為構建工作在太赫茲範圍內的新型器件提供巨大的潛力。目前,大多數亞表面器件使用傳統金屬作為基本單元,由於它們在系統中的固有損耗,器件往往表現為低性能。作為一種備選方案,碳納米管具有突出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在實踐中,已經存在許多將碳納米管用作太赫茲源、檢測器、天線和偏振器的方案。其中一個重要器件應用是太赫茲頻率的傳感器,碳納米管可以提高生物傳感器、環境監測、化學傳感器以及食品和農業應用中所需的傳感器的靈敏度和響應時間。它們的大表面積、小尺寸、快速電子轉移速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它們檢測複雜分析物的能力,使得能夠生產經濟可行的傳感器。因此,開發出能夠量化食品樣品中農藥濃度的碳納米管化學傳感器非常重要。但是,還沒有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使用碳納米管等離子體元表面傳感器檢測殘留農藥的報導。

近日,西安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王玥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於矽襯底上多壁碳納米管超表面的傳感器,可以引發表面等離子體激元並檢測農藥濃度。隨著太赫茲波的入射,在碳納米管薄膜/矽的界面上產生了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當分析物覆蓋在亞表面的表面上時,共振特性將會改變。因此,該原理可用於檢測農藥、脫氧核糖核酸和生化物質等分析物的濃度。

利用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碳納米管。首先通過電子束蒸發在二氧化矽/矽襯底上沉積一層鐵催化劑薄膜,在500 sccm氬氣加50 sccm氫氣的混合氣流及720 ℃的高溫下進行生長。圖1a清楚地顯示了碳納米管的均勻性和良好的排列。圖1b所示的碳納米管薄膜直接從超對準碳納米管陣列的側壁中拉出,然後轉移到襯底上。二維對稱周期性矩形孔徑陣列結構通過雷射加工技術在3μm厚的碳納米管薄膜上形成圖案,如圖1c所示。單個矩形孔徑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a和b,沿x和y方向的周期為pa=pb=p=300 μm。因此,通過改變a、b和p的參數,製作了一系列基於碳納米管亞表面的傳感器。最終太赫茲偏振模色散的光學圖像如圖1d所示。

圖2顯示了設備的測量時域信號和歸一化透射光譜。法諾共振理論被用來評估太赫茲脈衝通過超表面的傳輸峰值,兩個共振峰分別位於0.87和1.62 THz,M-1和M-2的實際透過率值分別為0.30和0.15。在圖2c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驗結果中觀察到的共振行為(藍色虛線)可以用二階法諾輪廓(紅色虛線)很好地再現,這證實了共振峰值中增強的透射是由表面等離子體激元(共振態)和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非共振態)之間的耦合引起的。為了理解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碳納米管超表面上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的異常色散行為,首先從測量的時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中提取碳納米管膜的介電常數(平行於納米管軸),如圖2a所示。介電常數的實部(○)和虛部(□)如圖3a所示。圖3中所示的介電常數的擬合實部和虛部(實線)與實驗結果非常一致。碳納米管介電常數的負實部決定了在碳納米管/矽界面上激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的可能性。如圖3b所示,截止頻率與填充因子f正相關。這意味著可以通過改變碳納米管膜的性質來實現超強場限制,例如降低填充因子。

為了從實驗上驗證農藥殘留監控系統的傳感性能,使用移液管將不同濃度的農藥滴在農藥殘留監控系統上,從而檢測不同濃度的農藥溶液。不同濃度農藥的測量示意圖如圖4a所示。在第一個系列中,測量了傳感器在不同濃度(1、2、4、6、8、10、15、20、25、30、40、50、60和80 ppm)的2,4-D存在下的透射光譜。為了確保高精度,在每個實驗中,通過五次重複掃描的平均值來記錄經前綜合症的透射光譜。圖4b,c顯示了不同農藥濃度下亞表面傳感器的振幅變化。觀察到歸一化振幅在20-25%的範圍內移動,2,4-D的濃度分別從1到10 ppm和從10到80 ppm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濃度從10 ppm增加到10 ppm,峰值幅度略有增加;然而,隨著濃度從80 ppm增加到80 ppm,它急劇下降。如圖4d所示,農藥的透射峰值是其濃度的線性函數。濃度和振幅的線性關係驗證了所提出的碳納米管亞表面器件作為農藥傳感器的可行性。

為驗證該超表面用於感測不同農藥的可靠性和潛力,進行了第二系列實驗,亞表面傳感器的適用性由濃度(2,4-D相同的毒死蜱溶液進行評估。如圖5a、b所示,觀察到共振振幅響應於濃度增加的類似偏移,這與2,4-D獲得的結果非常一致,顯示出極好的可靠性和高精度。為評價太赫茲永磁同步電機的重複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進行了可重複性能測量。圖6a所示的光譜以8分鐘的間隔連續測試160分鐘。結果充分證明了所提出的超表面傳感器能夠以可接受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應用於農藥檢測。



圖1. (a-d)多壁碳納米管的表面形貌及超表面結構。



圖2. (a-c) 超表面的太赫茲時域信號及透射振幅譜。



圖3. (a-c) 薄膜介電常數及顆粒分散關係。



圖4. (a-d)不同濃度的2, 4D農藥檢測及其與透射振幅的關係。



圖5. (a-c)毒死蜱的透射振幅譜。



圖6. (a, b)連續時間內透射振幅的重複性測量。

該工作通過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了垂直排列的碳納米管陣列,然後水平轉移到矽表面。通過改變微結構的孔徑來表徵矽襯底上碳納米管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特性,並利用改進的二階法諾共振模型進一步評估其物理機制。研究了不同濃度農藥包覆的多壁碳納米管的傳輸共振振幅。該傳感器在農藥濃度和傳輸幅度之間顯示出良好的線性關。傳感器的最小靈敏度為2.0×10-3/ppm,再現性測量的誤差為0.13%,具有可接受的可靠性。該技術為檢測其他生化分析物以及開發傳感器提供了新的策略。

1

相關焦點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金納米粒子作為納米材料,具有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特性,因此在檢測中表現出些特有的優勢。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由於具有簡單、快速、成本低、靈敏度高以及選擇性好等特點,因而許多研究者基於生物傳感器來檢測有機磷農藥殘留。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使用碳納米管作為主要材料研發出一種「液體活檢(liquide biopsy)」晶片,可以僅僅通過癌症患者體內的一滴血檢測出病人的轉移癌症細胞。該技術有望幫助在癌症轉移的早期判斷出癌細胞轉移的方向,從而使患者或醫生能夠在癌症進一步惡化前採取措施。
  • 專家稱驅蚊花露水含衛生用農藥 低濃度無礙健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劉起勇研究員介紹,驅蚊花露水是在普通花露水的基礎上配以適量驅蚊劑製成,一般含微量避蚊胺或驅蚊酯(通常稱之為驅避劑)等衛生用農藥成分。衛生用農藥比其它農藥毒性更低、更安全,屬於微毒產品。為保證使用安全,含衛生用農藥的物質,必須按國家標準進行安全性和毒理檢測,經綜合評估後符合條件,才可獲準生產銷售。
  • 浙江理工大學: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 1 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
  • 一篇文章看懂納米傳感器所有「貓膩」
    用零維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納米顆粒、碳納米管及二維納米薄膜等都可以作為敏感材料構成氣敏傳感器。  納米氣敏傳感器的研究中,主要方向之一是在氣體環境中依靠敏感材料的電導發生變化來製作氣敏傳感器。在這些納米敏感材料中加入貴重金屬納米顆粒(例如Pt和Pd) ,大大增強了選擇性,提高了靈敏度,降低了工作溫度。
  • 最智能的傳感器是什麼?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利用納米材料製成極為靈敏的生物和化學傳感器,可以對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進行早期診斷;利用碳納米管和其他納米微結構的化學傳感器能夠檢測氨、氧化氮 用零維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納米顆粒、碳納米管及二維納米薄膜等都可以作為敏感材料構成氣敏傳感器。
  •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格,十多年來引起了研究界廣泛關注。石墨烯納米帶(GNR)是準一維石墨烯的窄條帶,相對於石墨烯片的二維對應物具有互補特徵。合成GNR有三種主要方法:通過光刻技術切割石墨烯,從多環分子自下而上合成,以及解壓縮碳納米管(CNT)。雖然自下而上方法提供了精確邊緣控制的途徑,並且光刻方法可以提供具有精確放置的GNR,但是解鏈方法提供了大規模生產的優點。MWCNT解鏈方法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還原 - 插層輔助方法,氧化解鏈,電化學解鏈和第四組雜項方法。
  •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由於碳納米管各種優異性質,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可用來製作觸控螢幕、單電子電晶體、場效應電晶體、原子力顯微鏡針尖、場發射電子槍、氣體傳感器、納米模板等。    清華大學範守善教授,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致力於碳納米材料的研究,並且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地位。近日,本報特採訪了清華大學納米中心主任範守善教授。本期將為您介紹碳納米管在觸控螢幕方面的一些應用。
  • 葉建山:電化學傳感器發展步入「春天」——訪華南理工大學葉建山教授
    葉建山教授:目前,採用納米技術,提高電化學傳感器的選擇性、靈敏度和多目標同時測定,成了國內外研究熱點,具體地說,集中在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傳感器的製備和產業化。  碳納米管被認為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結構材料,世界各國均在其製備和應用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開發力量,期望能佔領該技術領域的「制高點」。碳納米管傳感器是目前納米傳感器的最重要平臺,在航天、機械、儀器儀表、汽車製造、油氣勘探、電子工程及醫療器械行業都有廣泛用途,並已經成為相關技術發展的基礎條件。而石墨烯的出現,要比碳納米管更晚,但在近幾年已經超越了碳納米管成為國際新熱點。
  • 「電子鼻」嗅出商機 香港青年納米技術研發氣體檢測器
    一心要把氣味變得可測可控的郭韋廷,憑藉納米技術研製出如「電子鼻」一般的氣體監測傳感器,可嗅出大到重工業、小到一般家庭都適用的氣體商機。2016年,還在香港城市大學念書的郭韋廷的期末論文,選擇了氣體檢測器項目,雖然是首次接觸,但郭韋廷卻深深迷上了這個範疇,「當時有實驗室拍檔跟我一樣想在這方面大展拳腳,於是萌生創業念頭」,由於同伴要晚一年畢業,郭韋廷畢業後,即2017年至2018年間先打工,到2018年底才正式成立初創公司。郭韋廷說,每人預備了十幾萬港元,預計可營運最多2年。
  • 食品安全檢測領域應用——蔬果中農藥殘留現場快速檢測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蔬菜中主要有以下幾類農藥殘留:一是有機磷農藥,作為神經毒物,會引起神經功能紊亂、震顫、精神錯亂、語言失常等症狀;二是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主要有氯氰菊脂(滅百可)、溴氰菊脂(敵殺死)、殺滅菌脂(速滅殺丁)等,毒性一般較大,有蓄積性,中毒表現症狀為神經系統症狀和皮膚刺激症狀;三是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如克百威、涕滅威、甲萘威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除草劑、殺蟲劑農藥,如百草枯、啶蟲脒。
  • 第十三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會議指南(大會日程安排)
    >吳一萍,楊海峰上海師範大學P7基於聚合物納米粒子修飾碳納米管構建化學傳感器與性能研究許升蔣建朋蔣建朋西安郵電大學P14基於聚左旋多巴/MWCNTs複合材料構建電化學 傳感器的研究基於酶致鹼式碳酸銅礦化的高靈敏比色免疫分析黎波賴國松湖北師範大學P35多壁碳納米管和金納米粒子修飾的辛基酚可拋式傳感器的製備及應用
  • TUBALL單壁碳納米管助力電池能量密度發展
    導讀: 單壁碳納米管(SWCNT)是一個特殊的導電添加劑,在非常低濃度時即能形成導電網絡,同時使電池電極中的活性物質的量增加到99.5%。此外,將單壁碳納米管結合到活性物質顆粒內,形成基於單壁碳納米管的新結構,具有在未來的5-10年內,將能量密度增加60%的潛力。
  • 暨南大學:基於垂直碳納米片陣列的火焰合成碳泡沫的複合傳感器
    FCF在約500°C下於5分鐘內在酒精火焰中沉積,泡沫支撐壁實際上是由垂直碳納米片製成的。 碳支撐層在其兩個表面側之間顯示出獨特的形態。碳撐杆的粗糙內表面起源於垂直排列的碳片,而一些長度小於1μm的短碳納米管則生長在外撐杆表面。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
  • 合成生物技術提升納米管生物傳感器對複雜流體的感知能力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可以檢測空氣、水或血液中生物分子的裝置。它們廣泛應用於藥物開發、醫學診斷和生物研究。人們對糖尿病等疾病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持續、實時監測的需求日益增長,驅動科學家們努力開發高效便攜的生物傳感器裝置。目前正在開發的一些最有前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使用單臂碳納米管制作而成。碳納米管的近紅外光發射位於生物材料的光透明窗口內。
  • 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能準確檢測低濃度二氧化氮
    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地面傳感器和在軌衛星。現在,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可以安裝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路燈上。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藉助這些小型可攜式傳感器,可以非常準確地測量危險的排放物,既簡單又便宜。
  • 碳納米片陣列火焰合成碳泡沫高靈敏柔性聚二甲基矽氧烷複合傳感器
    FCF在約500°C下於5分鐘內在酒精火焰中沉積,泡沫支撐壁實際上是由垂直碳納米片製成的。碳支撐層在其兩個表面側之間顯示出獨特的形態。碳撐杆的粗糙內表面起源於垂直排列的碳片,而一些長度小於1μm的短碳納米管則生長在外撐杆表面。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