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基於垂直碳納米片陣列的火焰合成碳泡沫的複合傳感器

2020-09-21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本文,暨南大學杜續生研究員團隊在《ACS SUSTAIN CHEM ENG》期刊發表名為「Highly Sensitive Flexible Poly(dimethylsiloxane) Composite Sensors Based on Flame-Synthesized Carbon Foam Made of Vertical Carbon Nanosheet Arraysx的論文,研究開發了一種通過在Ni模板上一步催化沉積碳來火焰合成碳泡沫(FCF)的簡單方法。FCF在約500°C下於5分鐘內在酒精火焰中沉積,泡沫支撐壁實際上是由垂直碳納米片製成的。

碳支撐層在其兩個表面側之間顯示出獨特的形態。碳撐杆的粗糙內表面起源於垂直排列的碳片,而一些長度小於1μm的短碳納米管則生長在外撐杆表面。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碳泡沫的獨特的分層結構提高了複合傳感器的性能,該複合傳感器在基於碳泡沫的應變傳感器中表現出最高的應變敏感性之一。在30%的拉伸應變下,複合材料的電阻明顯增加了700%以上。此外,該傳感器在包括手指彎曲和手腕脈搏在內的各種生理檢測中均顯示出高而穩定的靈敏度。本發明的火焰合成方法可能是沉積垂直碳納米片陣列的簡便且有效的技術,其可以發現許多有希望的應用,包括人體生理監測和醫學檢測。

圖文導讀

圖1.(a)碳火焰沉積前後的泡沫鎳數字照片,以及(b,c)泡沫鎳和(d–f)鎳@碳泡沫的SEM圖像。


圖2. FCF的SEM圖像


圖3.(a)垂直生長的碳納米片的製造示意圖。(b)FCF的X射線衍射圖譜;(c)FTIR和(d)FCF的拉曼光譜。


圖4.(a)FCF @ PDMS 複合樣品的SEM圖像和插圖照片;

(b,c)FCF @ PDMS 傳感器的電阻變化((RR o)/ R o)在第一和第二拉伸循環中直至30%的拉伸應變的依賴性;

(d)FCF @ PDMS 傳感器在5%,10%和30%應變下的多周期應變傳感行為。


圖5.(a)在12%拉伸下不同拉伸速率下的應變速率依賴性。

(b)在12%拉伸下的1000次循環耐久性測試。

(c)帶有和不帶有拉伸應變的FCF @ PDMS 複合材料的數碼照片。

(d)與FCF支撐杆表面垂直對齊的碳納米片變形的示意圖,以及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的拉伸和釋放過程中,平行於GF支撐表面的薄板。

(e)電阻變化((R – R o)/ R o)取決於FCF @ PDMS 傳感器的彎曲角度。


圖6. FCF @ PDMS 傳感器對食指關節運動的電阻響應((RR o)/ R o)

小結

綜上所述,一種簡便,環保的一步火焰沉積方法製造分級多孔碳網絡。火焰合成碳泡沫(FCF)的中空支柱主要由垂直碳納米片陣列以及直接在外支柱表面上生長的一些短CNT製成。該傳感器對手指彎曲和手腕脈搏等多種生理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結果表明,火焰沉積法製備的泡沫碳結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用於柔性、可穿戴的生理檢測和醫學監測等領域。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片陣列火焰合成碳泡沫高靈敏柔性聚二甲基矽氧烷複合傳感器
    FCF在約500°C下於5分鐘內在酒精火焰中沉積,泡沫支撐壁實際上是由垂直碳納米片製成的。碳支撐層在其兩個表面側之間顯示出獨特的形態。碳撐杆的粗糙內表面起源於垂直排列的碳片,而一些長度小於1μm的短碳納米管則生長在外撐杆表面。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39 全文速覽近日,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駱靜利院士、符顯珠教授課題組的鄧曉輝研究員等人通過對鎳鈷雙金屬MOF陣列進行簡易的電化學活化,成功實現了基於鎳鈷氫氧化物的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新型結構電極材料的製備。
  • 碳納米高度可拉伸的傳感陣列,可同時檢測壓力和應變
    但是,由於應變會影響壓力信號,因此這些設備無法輕易在大張力(> 50%)時通過傳感器陣列同時獨立地檢測壓力和應變。伸展得太長,電性能的可靠性,這對於可穿戴傳感器可能會出現問題。橫濱國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以防止過度拉伸,同時提高電子設備的感應能力。這可能會導致高級假肢或災難恢復機器人。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哈工大《ACS AMI》:基於剛度可變碳納米管納米複合紗線的光致動器
    2 1 成果簡介 基於碳納米管(CNT)紗線的致動器由於其優異的性能和潛在的應用前景,在人工肌肉、傳感器、智慧機器人等方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stretchable micro-supercapacitor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美國東北大學祝紅麗:基於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高靈敏柔性氣體傳感器
    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方法與微觀結構。a) 合成過程示意圖,b-d) 不同尺寸的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首先,作者表徵了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氣敏特性。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近日,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王軍教授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程寰宇教授、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報導了利用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及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為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供能策略。研究人員利用贗電容特性的ZnP多孔超薄納米片與雷射直寫石墨烯(LIG)複合材料製備了島橋構型的叉指結構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兩種不同儲能機理電極材料的高效複合,實現了電容器在不犧牲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條件下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藉助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串聯/並聯,有效的調控了儲能系統的輸出電壓/電流特性。
  • 西安理工大學研發多壁碳納米管農藥傳感器,可檢測農藥濃度
    作為一種備選方案,碳納米管具有突出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在實踐中,已經存在許多將碳納米管用作太赫茲源、檢測器、天線和偏振器的方案。其中一個重要器件應用是太赫茲頻率的傳感器,碳納米管可以提高生物傳感器、環境監測、化學傳感器以及食品和農業應用中所需的傳感器的靈敏度和響應時間。它們的大表面積、小尺寸、快速電子轉移速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它們檢測複雜分析物的能力,使得能夠生產經濟可行的傳感器。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本文,天津工業大學張興祥教授團隊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PolylLactic Acid/Graphene Electrospu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Wearable Sensors」的論文,研究通過靜電紡絲製造聚乳酸(PLLA)/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
  •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基於納米線陣列視網膜的球形仿生人眼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0日晚23時,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範智勇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題為 「A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retina」,宣布研製成功世界首個基於鈣鈦礦納米線陣列半球狀視網膜的仿生人眼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碳納米管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用於水下波浪監測
    基於碳納米管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華中科技大學的徐鳴教授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Ray H.Baughman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研發了一種基於碳納米管(CNTs)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該傳感器無需封裝即可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該傳感器利用海水作為電解質,將機械壓力能電化學地轉化為電能,並且可以產生響應於海水壓力變化的電信號。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他們通過真空除溼浸漬法,將硫代鉬酸銨溶液吸附到碗狀空心碳膠囊(HCNB)中形成二硫化鉬納米片填充的碗狀碳膠囊複合結構(MoS2@HCNB),並將該MoS2@HCNB複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同時獲得了優異的質量比電容(560 F/g)、體積比電容(874 F/cm3)和循環性能(在經過5000個循環之後具有94.4%的電容保持率)。
  • 綜述:納米發電機助力自供電氣體傳感
    基於ZnO納米線垂直陣列的PENG設計,可有效將納米尺度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圖1c是最早提出(2006年)的PENG概念、原理及示意圖。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探針掃過ZnO壓電納米線陣列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在ZnO晶體表面不對稱的兩側形成壓電勢,從而有效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 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圖4 碳管高速集成電路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