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ACS AMI》:基於剛度可變碳納米管納米複合紗線的光致動器

2021-01-08 騰訊網

2

1

成果簡介

基於碳納米管(CNT)紗線的致動器由於其優異的性能和潛在的應用前景,在人工肌肉、傳感器、智慧機器人等方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由於具有一維結構的CNT紗線作動器往往只能通過電化學、熱或電刺激來驅動,這限制了CNT紗線激勵器的應用。此外,響應速度慢,輸出應力低,驅動變形不可控,無需外界刺激就能自我恢復,也是一大挑戰。

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彭慶宇教授與赫曉東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A Photoactuator Based on Stiffness-Variable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 Yarn」的論文,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剛度可變的CNT納米複合紗線(CNT-NCY)的光致動器,其輸出應力大,響應速度快,驅動變形大且可逆。這種CNT-cy光致動器在近紅外(NIR)光的照射下可以實現扭轉和收縮驅動,其驅動的可逆性和可控性至關重要。在扭轉驅動過程中,CNT-cy光致動器的最大轉速約為45rpm,收縮變形可達到9%以上。這種CNT-NCY光致動器可以產生超過12MPa的輸出應力,是人體骨骼肌的40倍。分析了這種碳納米管光碟機動器的驅動機理,論證了其潛在的應用前景。

2

圖文導讀

圖1.(a)CNT-NCY光致動器的製造過程示意圖。(b–g)SEM圖像以及(b,e)CNT螺旋紗,(c,f)預拉伸CNT螺旋紗和(d,g)CNT-NCY光致動器的進一步放大。

圖2.(a)可逆扭轉致動過程的光學圖像。(b)CNT-NCY光致動器的光學顯微鏡圖像和(c)紅外熱圖像。NIR光的波長為808 nm,功率目標為0.83 W / cm2。

圖3.(a)「平行彈簧」結構模型的示意圖。CNT-NCY光致動器可以看作是複合彈簧,由CNT彈簧和樹脂彈簧組成。

(b)在可逆扭轉驅動過程中,CNT-NCY光致動器底部槳的旋轉度與時間的關係曲線。

(c)在100次循環致動期間CNT-NCY光致動器的旋轉度的變化。近紅外光的波長為808 nm,功率目標為0.83 W / cm2。

(d)在不同功率密度的近紅外光照射下,CNT-NCY光致動器的收縮變形。內部圖是在不同功率密度的近紅外光照射下CNT-NCY的表觀溫度。

(e)在100次循環致動期間CNT-NCY光致動器的收縮變形的變化。NIR光的波長為808 nm,功率目標為0.83 W / cm2。

圖4.(a)不同功率密度的NIR光照射的CNT-NCY光致動器的溫度變化。

(b)不同功率密度的近紅外光照射的CNT-NCY光致動器的輸出應力變化。

(c)功率密度先增大後減小的近紅外光照射的CNT-NCY光致動器的輸出應力變化。

(d)CNT-NCY光致動器的循環穩定性測試。所有測試中使用的NIR光的波長為808 nm。

(e)用作電路中光控開關的CNT-NCY光致動器的示意圖。

(f)CNT-NCY光致動器用作光控開關的實際顯示。當將近紅外光照射到CNT-NCY光致動器上時,銅片旋轉,燈泡變亮。當近紅外燈被移除時,

3

小結

綜上所述,展示了一種基於變剛度CNT納米複合紗線(CNT-NCY)的光致動器。該CNT-NCY光致動器響應速度快、輸出應力大且可控、可重用性好,在開關、微型機器人、傳感器、人工肌肉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文獻:

相關焦點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然而,基於碳納米點的固態發光材料發展遇到瓶頸,主要問題是碳納米點在固態時存在嚴重的因聚集引起螢光淬滅。雖然已有報導證明在碳納米點低載負量的複合體系下,可以得到高的螢光量子效率,但是當提高碳納米點載負量時,螢光量子效率卻會大幅降低,不能應用於高亮度的照明器件。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今日Nature:利用MoS2納米片打造電化學致動器
    驅動系統包含多種刺激響應,如熱、溶劑吸附與解吸或是電化學作用(在碳納米管電極、石墨電極、聚合物電極以及金屬體系)。電活性聚合物在致動器的應用已進行了多年研究,但聚合物的應變能力一直保持著較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其楊氏模量低的緣故。Au-Pt體系則應變過大使得無法在高頻下運用。因此要找到一個基於電刺激響應並有著合適應變的材料應用於電化學致動器仍是一挑戰。
  • 基於新型碳納米管的薄膜電晶體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7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科學家研製出了金屬性和半導體性之間平衡達到最優化的新式碳納米管,並使用這種納米管制造出了薄膜電晶體(TFT),未來有望研製出諸如電子書和電子標籤等高性能、透明的柔性設備。
  • 碳納米管複合薄膜/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 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碳納米管和矽可以在室溫下形成p-n結,無需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中的高溫摻雜,這種新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易大規模生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碳納米管行業深度報告:動力電池驅動,碳納米管需求迎來爆發
    1.2.3、晶片製造領域:利用碳納米管的分立導電性作為替代傳統半導體 物質為基材的場效應管在新型存儲器領域,美國 Nantero 公司已研發出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新型非易失 性納米存儲器(NRAM)。 NRAM 主要是利用碳納米管優異且分立的導電性,用 碳納米管替代傳統的半導體物質為基材的場發射電晶體(FET),沉積在標準矽片 上。
  • 碳納米管行業深度報告:動力電池驅動,碳納米管需求迎來爆發
    1、概述:碳納米管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導電劑材料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是一種同軸管狀結構的碳原子簇(類似於樹 木年輪環),其管徑與管之間相互交錯的縫隙都屬於納米數量級,根據管壁的層數 可以將 CNTs 分為單壁碳納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納米管(MWCNTs) 。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本文總結CNT和石墨烯基納米材料的吸附機理,包括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吸附機理,親水和疏水表面特性以及發生吸附所需的結構-性質關係。其次,介紹用於各種有機廢水系統的基於CNT和石墨烯的吸附劑的結構改性和複合方法。
  • 基於液態金屬電極和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的全柔性超級電容器
    圖片概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鎵銦液態金屬(共晶鎵銦合金,EGaIn)電極與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CNTs)的集成柔軟微系統用全柔性超級電容器。碳納米管表面的氧官能團保證了功能化的碳納米管與EGaIn表面的薄的天然氧化層之間的強附著力,即使在機械變形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無脫層的柔性、可拉伸的電極。
  • 暨南大學:基於垂直碳納米片陣列的火焰合成碳泡沫的複合傳感器
    FCF在約500°C下於5分鐘內在酒精火焰中沉積,泡沫支撐壁實際上是由垂直碳納米片製成的。 碳支撐層在其兩個表面側之間顯示出獨特的形態。碳撐杆的粗糙內表面起源於垂直排列的碳片,而一些長度小於1μm的短碳納米管則生長在外撐杆表面。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
  • 納米複合光熱膜促進水蒸發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嘗試將具有良好光吸收和光熱轉化能力的光熱膜材料應用到太陽光碟機動蒸發體系中,以提高蒸發效率。前期研究表明具有可控微結構的粗糙表面能夠有效降低對光的漫反射率,實現太陽光全波段的有效吸收,有利於實現高效的水蒸發。然而,表面微結構的構築方式較為複雜,往往需要特殊設備或手段輔助完成,增加了膜材料製備的難度及成本。
  • 鋰電池導電材料碳納米管市場巨頭博弈加劇
    根據應用場景不同,鋰電池對複合導電劑的材料配比也有所不同。如:碳納米管粉末在三元動力電池添加比例為1%,磷酸鐵鋰動力及儲能電池添加比例為1.5%,3C、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添加比例為0.5%。   一般而言,導電漿料中導電劑粉末的稀釋比例約4%。且碳納米管粉末的價格主導著碳納米管漿料整體價格的漲跌。
  • 碳納米管耦合了光和物質 有望實現有機半導體雷射源
    通過他們對光電子納米材料上的研究,海德堡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蘇格蘭)的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在半導體碳納米管上證明了光與物質的強相互作用。這種強烈的光與物質之間的耦合是實現新光源的重要一步,例如基於有機半導體的電泵浦雷射器。除了其他一些應用之外,他們在電信應用中也很重要。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只不過,矽電晶體目前在體積和性能上逐漸面臨發展瓶頸,人們於是將更多地目光集中到碳納米管等新興材料上。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種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或數十層的同軸圓管,管的直徑一般為2到20納米。與頭髮絲相比,碳納米管的直徑只有它的幾萬分之一,目前公開報導的最細碳納米管直徑為0.4納米。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 鈷酸鋰/碳納米管複合正極材料比較了多壁碳納米管(MWCNTs)、 碳黑(CB)和碳纖維(CF) 作為導電劑應用於LiCoO2時電池的性能差異,在2 C的倍率下,LiCoO2/MWCNT電池容量在循環過程中衰減極小,而含碳黑與碳纖維的電池20圈循環後分別衰減了10%與30%。測試顯示含MWCNT電池阻抗最低,電導率最高。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在本文中,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此外,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一種柔性神經電子皮膚及其周圍神經,其中柔性鐵電駐極體納米發生器(FENG)用作感覺機械感受器,可產生由人工突觸處理和傳遞的動作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