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用於水下波浪監測

2020-09-05 柔智燴

基於碳納米管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無需封裝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

華中科技大學的徐鳴教授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Ray H. Baughman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研發了一種基於碳納米管(CNTs)的新型自發電電化學壓力傳感器,該傳感器無需封裝即可直接用於水下波浪監測。該傳感器利用海水作為電解質,將機械壓力能電化學地轉化為電能,並且可以產生響應於海水壓力變化的電信號。在海洋探索活動中,波浪監測對於潮汐觀測、水下航行、海洋生物遷徙追蹤、海底地震偵測等水下活動監測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全球定位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各類陸地環境地質監測,但電磁波交互工作機制卻限制了其在波浪監測領域的應用。

目前,波浪監測須依賴先進的壓力傳感器來獲取包括水壓變化、波浪高度及波浪速度等多種關鍵參數信息。然而,受限於工作機制,當前的壓力傳感器在水下壓力監測過程中存在靈敏度低、壓力探測範圍小、防水性能差、能源消耗高、低頻波浪探測不靈敏等問題。因而,亟須開發基於全新工作原理的水下壓力傳感器,以克服該領域所面臨的上述瓶頸問題。

圖一、自供電電化學CNT壓力傳感器的製備及其性能表徵

(a)CNT壓力傳感器的製備示意圖;

(b)自然條件下,CNTs內部管狀結構的TEM圖像;(c)拉伸前後,CNT片的SEM圖像; (d)正弦波和方波施加應力下,CNT壓力傳感器的產生的OCV和SCC變化; (e)施加壓力前後,CNT傳感電極薄片層的變形示意圖; (f)由CNT製備的壓力傳感器的電容和OCV與施加壓力的關係; (g)在0.02 Hz、300 kPa壓力下,CNT壓力傳感器的峰值電壓和峰值功率與負載電阻的關係。

圖二、CNT傳感電極結構對壓力傳感器性能的影響

(a)拉伸過程中,不同機械牽伸應力下製備的CNT薄片的SEM和TEM圖; (b)拉伸過程中,拉應力對Herman's orientation factor取向因子(HOF)和峰峰值OCV的影響;(c)在300 kPa壓力時電容變化率隨HOF的變化而增大,而在0 kPa壓力作用下電容隨HOF的變化而減小; (d-e)當以0.5 Hz正弦波施壓到172 kPa時,壓力傳感器產生的OCV和SCC。

圖三、CNT壓力傳感器在0.6 mol/L NaCl水溶液中的性能

(a)頻率2 Hz不同正弦峰值壓力下,SCC與時間的關係; (b)在2 Hz正弦施壓過程,峰值SCC和靈敏度與峰值壓力的關係; (c)在頻率為0.01 -5 Hz範圍內,峰值SCC與頻率的關係; (d)壓力傳感器在經過10000次正弦施壓循環後的峰值SCC; (e)在0.01 Hz、0.1 Hz和2 Hz時,施加的與波浪高度等效正弦壓力產生的峰值SCC與波幅的關係。

圖四、壓力傳感器在模擬海洋環境中的波浪監測能力

(a) 模擬的海洋環境測試系統;(b)壓力傳感器響應於魚遊動和潛艇運動所產生的實時SCC信號; (c)壓力傳感器對單次及連續水位上升和下降所產生的SCC電信號; (d)壓力傳感器對於單次和連續0.5 Hz槳葉旋轉運動下所產生的SCC電信號。

圖五、溫度、鹽度和波浪運動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

(a)在4-60 oC的溫度範圍內(0.6 mol/L NaCl電解質),傳感器峰值SCC和靈敏度與溫度的關係; (b)峰值SCC和靈敏度與NaCl電解液濃度的關係; (c)在東湖中,壓力傳感器對近岸波浪變化產生的SCC電信號; (d)在0.6 mol/L NaCl溶液中,5×5的傳感陣列對多點波浪變化的響應。 該傳感器可以探測1 mm(10 Pa)至30 m高的波浪變化,幾乎涵蓋了所有海洋波浪運動範圍,且在海水環境中具有很高的工作循環穩定性。他們在工作過程中無需外部供電,在低於2 Hz的海水壓力變化中,其所收集的比能量較商用壓電傳感器高出六個數量級。此外,該傳感器可在寬溫度範圍(4-60 ℃)和大鹽度區間(0.1-5 mol/L)保持優異的傳感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電化學傳感機制為解決壓力探測在高精度、低頻壓力探測和寬探測範圍存在的挑戰,提供了全新的應對策略。

相關焦點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自診斷碳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航空智能表皮傳感器
    "),該研究的重點是通過添加碳形成的多功能材料從納米顆粒到聚合物基質的設計,旨在通過廉價的技術進行自我診斷監測。Skoltech微納力學實驗室)隨著全球範圍內聚合物複合材料對性能的要求逐年提高,碳納米顆粒在添加到此類材料系統中時受到了廣泛關注。研究表明,它們可以以相對較小的添加量來提高所需的機械性能,同時始終使最終材料具有導電性和壓阻性。然而,將碳納米顆粒併入大規模生產是有問題的,需要大量的設備升級。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國內外開展了面向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的新能源技術研究,如太陽能、風能、溫差能和波浪能。相比於太陽能、風能和溫差能,波浪蘊藏著巨大能量,並且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適用範圍。但由于波浪的運動是多嚮往復性運動,其運動隨機性的特徵導致捕獲的能流不穩定,難以設計合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各級能量轉換裝置。新型、簡易、可持續的海浪能量收集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逐漸成為了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西安理工大學研發多壁碳納米管農藥傳感器,可檢測農藥濃度
    它們是從射頻到太赫茲(THz)和紅外電磁頻譜範圍內設計的諧振結構,特別是可以用於瞄準所謂的太赫茲間隙,並為構建工作在太赫茲範圍內的新型器件提供巨大的潛力。目前,大多數亞表面器件使用傳統金屬作為基本單元,由於它們在系統中的固有損耗,器件往往表現為低性能。作為一種備選方案,碳納米管具有突出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在實踐中,已經存在許多將碳納米管用作太赫茲源、檢測器、天線和偏振器的方案。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哈佛大學開發出一種以碳納米管作為電極的「人造肌肉」。在「人造肌肉」中,科學家們使用一層薄的碳納米管取代了傳統介電彈性體中充當電極的碳潤滑脂,由於碳納米管既不會減小能量密度,也不會增加彈性體的硬度,可以在保證彈性體延展性的同時為其提供電力。該「人造肌肉」可用於製造可穿戴設備、柔性夾具、外科手術工具、柔性機器人以及其它機器人柔性部件。
  •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
    碳納米管由於具有獨特的金屬或半導體導電性、優秀的力學性能、機械強度、吸附能力、場致電子發射性能和寬帶電磁波吸收等性能,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能源存儲與轉化、催化及環境科學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碳納米管在被發現之後立即受到了物理、化學和材料科學界專家的高度關注。
  • 最智能的傳感器是什麼?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納米技術傳感器主要包括納米化學和生物傳感器、納米氣敏傳感器和其他類型的納米傳感器(壓力、溫度和流量等) 納米化學和生物傳感器 納米技術引入化學和生物傳感器領域後,提高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的檢測性能,並促發了新型的化學和生物傳感器。
  • 振動傳感器用於風力發電機組故障振動監測
    原標題:振動傳感器用於風力發電機組故障振動監測   風力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利用風力發電可以減少環境汙染,節省煤和石油等常規能源。
  • 一篇文章看懂納米傳感器所有「貓膩」
    納米氣體傳感器另一個主要方向是用多壁碳納米管制作氣敏傳感器。碳納米管獨特的性質及製備工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而多壁碳納米管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由於吸附的氣體分子與碳納米管發生相互作用,改變其費米能級引起其宏觀電阻發生較大改變,通過檢測其電阻變化來檢測氣體成分,可用作氣敏傳感器。
  • 國防科大研發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記者謝櫻、席敏)記者14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博士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給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海、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尚建忠、羅自榮教授團隊研發的波浪發電技術瞄準了這一緊迫的現實需要,多年來致力尋求波浪發電的技術突破。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自發現碳納米管以來,關於碳納米管在二次電池方面應用研究就沒有停止過。
  • 納米科學:調整螢光碳管的波長!
    納米科學:調整螢光碳管的波長!碳不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它還具有自身的迷人特性。石墨烯 - 一種原子厚度的純碳片 - 是最強的材料之一。將石墨烯轉化為圓柱體,您將獲得碳納米管(CNT),這是許多新興技術的關鍵。現在,在化學通訊報導的一項研究中,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學會了控制碳納米管的螢光,可能允許新的應用。CNT是天然螢光的 - 當置於光下時,它們通過釋放它們自己的光來響應,這一過程稱為光致發光。
  • 大連化物所:3D碳納米片中石墨烯封裝的氮化鐵,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化學吹制和原位氮化過程,開發用於高速率LIB的有效合成限制在3D碳納米片框架中石墨烯封裝的金屬氮化物(例如 Fe 2 N)的通用方法。本文中,開發一種合成幾層石墨烯封裝的過渡金屬氮化物(例如,鐵2N)限制在三維(3D)超薄碳納米片框架(表示為Fe)中的納米顆粒通過硝酸鐵促進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吹塑和隨後的原位氮化過程, 2N@CNFs中,作為LIB的高速率陽極。
  • J NANOMATER:碳納米管支撐的MoS2納米薄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溼化學法合成MoS2 /碳納米管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二硫化鉬(MoS2)是一種類似於石墨結構的無機層材料,被隨機分散在功能化的多壁碳納米管的表面上合成MoS2 / CNT納米複合材料。TEM圖像和拉曼光譜表明,在MWNT表面上有20 nm大小的納米片狀MoS2隨機分布。電化學性能有望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鋪平道路。圖文導讀 圖1:二硫化鉬的結構。圖2:(a)MoS2 / CNT和(b)在不存在CNT的情況下製備的MoS2得XRD圖譜。
  • 詳細講解柔性電子傳感器和構造
    這種傳感器可以記錄單點滑移的動態壓力,其可以用於辨別籤名者筆跡和通過實時獲得發射強度曲線來掃描二維平面壓力分布。 所有的這些特點使得無機半導體材料成為未來快速響應和高分辨壓力傳感器材料領域最有潛力的候選者之一。 4、有機材料 大規模壓力傳感器陣列對未來可穿戴傳感器的發展非常重要。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近期,國外一所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碳納米管制造出一款材料,可吸收99.96%以上的入射光,堪稱材料家族中的「黑洞」。無獨有偶,同樣是碳納米管材料,研究人員利用超過1.4萬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出16位微處理器晶片,並向世界發出了「Hello, World」的信息。碳納米管,作為一種擁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具備諸多超乎尋常的力學、電學、熱學等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 MIT:碳納米管電晶體「工業化」生產方法
    但是,隨著封裝在集成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的增加,似乎並沒有以歷史速度提高能源效率,這種趨勢可能已接近尾聲。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CNFET)比矽場效應電晶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可用於構建新型的性能更優異的三維微處理器,是用於開發節能計算的有前途的納米技術。但是迄今為止,它們大部分都存在於「手工」空間中,在學術實驗室中少量製作,無法滿足商業領域對CNFET高密度、快速製備、低成本的需求。
  • 關於碳納米管鍍鎳的相關研究現狀
    正是由於碳納米管的優異性能,自1991年碳納米管問世以來,對碳納米管的研究已成科研熱點。最近,科研工作者把科研熱點集中在了碳納米管複合材料上,以期提高碳納米管的機械和電化學性能。特別是,碳納米管/金屬複合材料展現出的獨特性質提供了一種新型碳納米管複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具體而言,金屬塗覆碳納米管就是在維持碳納米管內在性能的前提下,增加碳納米管的表面活化點,來改善碳納米管與樹脂間的薄弱界面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