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因合成之王金斯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金斯瑞希望攜手並助力更多的優秀企業,共同推動全球基因與細胞治療產業取得更加快速的發展……」9月22日上午,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克寧博士在「國際合成生物學論壇」上表示。
該論壇是金斯瑞牽頭主辦的品牌會議,既往已成功舉辦兩屆。2020年第三屆會議更是與全球基因與細胞治療峰會聯動,打造合成生物學在醫學應用領域全產業鏈的行業盛會,並與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峰會同期開幕。全國人大相關領導蒞臨峰會開幕式並致辭。
在南京市的此次產業峰會上,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入選「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風雲榜」並獲鯤鵬獎。而就在三個月前,傳奇生物作為中國CAR-T第一股,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成功上市,成為今年以來生物醫藥板塊融資金額最大的一次IPO。
一家明星企業,在短短幾年之內孵化出另一家明星企業,這其中的故事,或許值得玩味。
關於創始人章方良
要想真正的了解金斯瑞的故事,或許得從章方良以及企業的發展史談起。
章方良,業內冠予的頭銜是「一位奮鬥者」。出生於中國湖北農村,在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後又前往美國留學深造,取得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順利進入全球醫藥巨頭先靈葆雅公司,擔任科學家職位。
而令章方良放棄大公司的優沃生活,決定要千辛萬苦地建立自己的商業王國的想法源於,其在美國生活期間發現,雖然總能見到中國產的生活類產品,但卻幾乎沒有見到過中國藥品。
之後,中國逐步推動從化藥的首仿到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章方良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可依據自身所長參與中國的生物醫藥發展,並且填補當時中國生物產業界研發、生產方面的稀缺和空白。2002年,章方良與兩個朋友在美國新澤西攜5000美元創立了金斯瑞。
在金斯瑞剛誕生的這個階段,從全球市場來看,基因合成還是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最初科學家們認為,基因只能遺傳自父母,而隨著基因合成技術的出現,研究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設計得到自然界中很難獲得甚至不存在的基因。
這令作為生物化學家的章方良甚為興奮。章方良認為,一個中國人,如果成立一家從零開始合成基因的公司,不斷做大,做到全球去,將是一件多麼值得欣喜的事。
同時,科研市場對於基因合成服務的需求是存在的。
在章方良的主導下,基因合成業務,成為了金斯瑞成立初期的主要業務,也是發展至今最核心的一大業務版塊。章方良當時認為,只要有快速的交付能力,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體系,一定能成功,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用曾經的金斯瑞人士的話來說,通過多年的人才儲備、大力投入技術研發等,金斯瑞迅速殺入了全球基因合成業務生態的頂端,到2008年,全球四條人工合成基因中就有一條出自金斯瑞。2015年,公司僅通過一輪融資,即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章方良和他的團隊,真的成功了。
時間迅速拉到2020年8月30日,章方良稱,金斯瑞的業務發展均已處在增加收入和利潤的正確軌道上。此時,正是金斯瑞發布2020上半年財報之時。金斯瑞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集團收入約為166.4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6.5%。其中非細胞療法業務的收入為143.3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6%,非細胞治療業務調整後利潤增長超過一倍。細胞療法業務的收入約為23.1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6%。
而在2020年9月21-23日,南京政府主辦的「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上,發布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風雲榜」,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入選榜單並獲鯤鵬獎。據了解,評選方認為,「鯤鵬獎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的核心代表。他們經過多年的潛心布局,在醫藥產業鏈創新方面積累了獨特的優勢,已經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積累了巨大的行業聲譽,為行業創新生態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金斯瑞和傳奇
在生物科技界,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有自主的核心優勢技術,公司就能如坐過山車般快速崛起。
從2002年到2020看, 不過短短18年,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金斯瑞就將基因合成業務做到了行業前列。
截至2020年6月30日,金斯瑞這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化的集團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3900名員工,其中36%以上的員工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金斯瑞的商業王國中,已經囊括了140多項授權專利及450多項專利申請。
金斯瑞雖根植於領先的基因合成技術,但早已建立起了四大業務平臺,生命科學受託研究機構(CRO)平臺、生物醫藥合同研發生產(CDMO)平臺、細胞治療平臺及工業合成生物產品平臺。業務運營範圍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多萬個客戶。
依託於自主合成技術,金斯瑞這個全球領先的基因合成供應商市場份額佔到了30%左右。據一些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斯瑞已成功交付200餘萬條合成基因可以為全球客戶合成複雜的基因,,按時交付率超過98.5%。
對於金斯瑞的未來發展構想,章方良設定,「用生物技術使人和自然更健康」為主導和貫穿始終的思想。達成這一目標的手段則是,基因合成技術仍將是金斯瑞的業務基石,金斯瑞要在這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未來十年金斯瑞的主航道業務將聚焦於四大領域: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生物藥開發與生產服務、細胞與基因治療、生物酶及合成生物學產品。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個月,金斯瑞集團的研發開支約為115.5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3.9%,其中細胞療法的總研發投入約為101.6百萬美元。而非細胞治療業務單元的研發費用穩步保持在收入的10%左右。持續的研發投入為金斯瑞進入高增長市場奠定了基礎,也有助於繼續利用金斯瑞在基因合成領域的領導地位來提高其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滲透率。
在母公司的光環加持下,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 在今年也一躍成為全球生物界的翹楚。
據有關資料顯示,傳奇生物,是一家國際領先的致力於細胞藥物的創新技術研發、生產工藝轉化、臨床開發以及商業化推廣的創新型細胞基因治療醫藥企業。
傳奇生物主營研發管線覆蓋腫瘤、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多個疾病領域進入臨床研發階段的細胞治療產品。分別在中國南京、美國新澤西及愛爾蘭等地建有分支機構。
傳奇生物研發的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細胞治療產品,2020年8月份剛剛獲得了中國藥監總局歷史上首個「突破性療法」評定,而美國FDA則在2019年年底也授予了傳奇的這款尚在臨床階段的細胞治療藥物的「突破性療法」評定,這是中國第二款在美獲得此評定資格的中國科學家的自研藥物。而這一切都是基於傳奇的這款細胞藥物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方面十分優異的臨床數據。。
醫藥界人士分析,隨著「突破性療法」的評定,意味著這款細胞治療藥物西達基奧倫塞,有望加速獲批。據了解,該產品在2020年上半年也相繼在韓國和日本獲得了孤兒藥認證。而在此之前,該產品已於2019年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優先藥物(PRIME)資格。傳奇生物有望於2020年底之前在美國啟動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並計劃在2021年初在歐洲提交上市許可申請(MAA),以及在2021年在中國和日本提交上市申請,預期在明年開展商業化。
目前,多發性骨髓瘤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因此,發現和開發新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毋庸置疑,傳奇生物的這一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研發的生物創新藥物方面的突破性療法,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免疫細胞治療癌症領域的代表。
據了解,傳奇生物除此款針對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RRMM)的細胞療法產品西達基奧侖賽外,下一代細胞治療管線將集中在惡性血液腫瘤、實體瘤及傳染性疾病上,包括了自體和異體CAR-T技術。如果一切順利,這或將為傳奇生物快速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段傳奇從此締造。
生物產業仍需政策扶持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生物藥市場在2013年至2017年期間實現了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藥市場將進一步增長至3276億美元;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而這其中,76%集中在歐美,與此對應的,歐美公司的銷售額也佔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銷售額的93%。
而據《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8期政策與管理研究《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一文可以看到,中國生物產業複合增長率也已經達到15%以上,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3.5萬億元,預期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10萬億元,其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超過4%。由此可見,我國生物產業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並且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同時,中國在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第2(32125件),僅次於美國。
但依據上述數據看,中國雖然跑出了一些在全球領域的明星生物公司,但體積小、數量少是現狀。同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確實受到政策滯後,規章不明等問題的影響。給這些正在蓬勃發展,勇敢地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國民族企業帶來一些現實困境,這其中尤其表現在「效率」問題上,如生物實驗用品的各種審核以及通關等方面。而在目前階段,在技術優勢尚未完全建立的當下,效率仍然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的法寶。這也恰恰反映著,中國的生物公司仍需繼續加油。同時也需要相關聯的政策法規為這些企業們保駕護航,以推動中國生物產業在全球領域的擴容和騰飛。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