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矚目的答卷 嶄新的徵程】升級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系統 廣東進軍全球新型工業化高地
金羊網 作者:孫晶、陳澤雲、丁玲、黃婷 2021-01-08
2021年來了,「十四五」大幕拉開,南粵上下踔厲奮發。
總策劃:劉海陵 林海利 總統籌:孫璇 吳江
執行:王漫琪 孫晶
羊城晚報記者 孫晶 陳澤雲 丁玲 黃婷
2021年來了,「十四五」大幕拉開,南粵上下踔厲奮發。
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危與機並存,彩虹與風雨共生。繼往開來,廣東如何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育先機、開新局?加快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推進重大短板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高端供給,對標國際先進產業集群,發力培育建設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新一年展現的是廣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氣象,新一年開啟的是廣東繼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科技創新 築起新開局硬底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十三五」期間,廣東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19年,全省年研發投入總量為3098.5億元,R&D佔GDP比重超過2.88%,比2015年提高0.45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基礎研究佔R&D經費的比重達到4.58%,比2015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在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量等方面,廣東保持全國領先。2020年11月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中顯示,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得分為62.14,連續第四年排名全國首位。
科技創新離不開企業的深度參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讓做實業的民營企業家信心倍增。」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總商會副會長、廣州市華安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丘育華告訴記者, 「我們公司正在考慮在廣州建立研發中心,與廣東知名的大學合作,期望能在壓縮機的新材料研發方面做出新的貢獻。」
廣東省機器人骨幹企業拓斯達發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86.4%;實現歸母淨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261.7%。
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告訴記者,行業的未來在於創新,當前,公司正大力推動產品創新,擴寬企業賽道,重點開發製造業基礎材料的工作母機。
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和政府攜手出擊。
廣東「大手筆」投入核心技術攻關和基礎研究,目前,對標國家實驗室布局已組建了10家省實驗室,建設近20家高水平研究院,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1萬家增加到超5.2萬家。
接下來的五年,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表示,廣東將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推進重大短板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高端供給。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廣東最有條件在多個領域起到示範帶頭作用。」經濟學家向松祚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作為創業創新大省的廣東有著深厚的經濟基礎和產業優勢,在科技創新等方面可以通過市場化的辦法,比如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建立企業聯盟,加強產學研的合作等達到更好的效果。
向松祚建議,政府要創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加大投入基礎教育,大力保護智慧財產權。「繼續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將在新的發展階段大有可為。」
著眼全局 鍛造產業鏈新優勢
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必須鍛造產業鏈新優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
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以全世界3.5%的工業產值用製造業立省的底氣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人才鏈、圍繞人才鏈部署教育鏈。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廣東的製造業依然交出高分答卷。
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份,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82萬億元,同比增長2.1%。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7.6%,增速比1-10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
著眼全局,廣東在描繪高質量發展藍圖中再出新招。
2020年9月,廣東出臺了《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數據顯示,廣東產業集群化發展具備一定基礎:2019年,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15萬億元,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1.5萬億元。
「在經濟發展規律中,只有抓住符合時代特徵、市場需求的產品去實現生產和創新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領跑者,廣東有這方面的優勢。從5G應用、機器人製造、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到集成電路、液晶面板、新材料、生物製藥等產業,廣東正全面發力布局十萬億級的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認為,身處70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製造業產業鏈完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大局,將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支點。
林江認為,《意見》有利於推動廣東發揮優勢產業引領作用,對升級廣東產業鏈的生態體系起到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應。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積極推進產業、科技、教育深度融合。
「在強芯強鏈,選準集成電路製造、高端元器件、關鍵原材料、電子化學品等薄弱環節,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塗高坤表示。
問題導向 瞄準美好生活急行軍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強調要把擴大消費與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
來自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萬億元,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2個百分點,呈持續恢復態勢,居民消費需求不斷釋放。
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
截至2020年11月末,廣東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0.4%、105.7%和98.6%。
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廣東民生數據顯示,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4元,同比增長4.2%。
更重要的是廣東脫貧攻堅任務也取得可喜成績。目前,現行標準下廣東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個相對貧困村,已經全部達到脫貧出列標準。
「從學理上,我們已經發現,只有工業化才能使一個國家擺脫貧困,實現國強民富。從數據來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上升、國家強大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靜怡在參加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年會演講時這樣說。「但是我們也必須充分地認識到,中國的工業化現在依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
「在廣東,在新型工業化建設中,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示範地位。廣東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從而實現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條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葉靜怡認為,當前廣東的企業要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1年來了,廣東繼續奔跑,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數說
2020年前三季度,廣東完成新經濟增加值20030.69億元,佔GDP的比重為25.6%,同比增長1.6%,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並高於同期GDP增速0.9個百分點,顯示出廣東新經濟的較強發展韌性。其中,廣東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含研發)完成增加值7196.30億元,同比增長4.2%,佔GDP比重為9.2%。
2020年前三季度,廣東全省規上工業中先進位造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2813.35億元,同比上升1.0%;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9069.63億元,增長4.1%,先進位造業和現代產業增長良好。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