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南明東路。
11月30日,記者來到位於貴陽火車站旁的鐵運巷看到,來往吃飯、住宿的旅客一波接著一波,冬日的寒冷絲毫沒有掩蓋巷子裡的「煙火氣」。經過環境綜合治理後的鐵運巷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因年代久遠,以前的鐵運巷存在道路破損、設施老化、環境髒亂等現象。今年6月中旬,南明區遵義路街道開始對鐵運巷進行全方位整治,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路面、立面、景觀、門頭、管線等方面的整治。
「以前最令人頭疼的就是路面坑窪不平、下水道堵塞的問題,汙水流得到處都是,又臭又髒。現在路面鋪設了瀝青,下水道疏通了,看上去乾淨整潔多了,我們做起生意來心情格外舒暢。」在鐵運巷經營飯館的陳濤說,政府部門想群眾之所想,解決了商戶的大難題。
在南明區,像鐵運巷這樣舊貌換新顏,獲得群眾交口稱讚的背街小巷還有很多。南明東路保留原有風格設置特色影牆,展示貴陽歷史文化背景;石嶺街因地制宜設置臨時規範攤區,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時解決困難群眾就業……一條條各具特色的背街小巷,不斷刷新著顏值,於細微處彰顯全國文明城市的風貌。
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不僅要有光鮮亮麗的「面子」,整潔舒適的「裡子」更不可或缺。在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過程中,南明區始終堅持為民創建、靠民創建、共建共享的理念,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以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為抓手,全力補齊短板,以「繡花功夫」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扎紮實實做好這項順民心、利長遠的基礎性工程,為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常態化、長效化打下堅實基礎。
工作中,南明區對全區191條背街小巷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臺帳清單,按照「一街一策」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細化整治責任、措施和時限,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在治理中,圍繞強化環衛保潔、清理佔道經營、拆除私搭亂建、規範門頭牌匾、整治亂停亂放、整頓架空管線、修復市政設施、整飾牆面立面、培植綠化景觀、規範夜市攤區等10方面內容開展集中專項整治行動,整體推進硬體建設和軟體完善。同時,建立完善宣傳發動、聯合執法、物業參與、網格管理等機制,不斷鞏固提升治理成效,提升城市文明整潔形象和居民群眾的「三感」。
「垃圾分類投放箱替換了以往的垃圾池,我也願意響應號召按照提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現在,我會主動把電動車停到集中充電點,打掃、清洗店面門前的人行道,儘自己的力量維護好整潔靚麗的環境。」……親眼見證背街小巷實實在在的改變,切實感受到環境變化帶來的喜悅,居民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被激發,一點一滴匯聚成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強大動力。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冉婷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