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12.9mg/dl

2020-12-05 尋醫問藥

新生兒黃疸幾乎是所有的足月寶寶都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在寶寶出生後1個星期內會出現皮膚發黃的現象。新生兒也有生理和病理之分,醫學上把生理性黃疸的值作為新生兒黃疸正常值。那麼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下文的詳細講解吧。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2、如果寶寶出現新生兒黃疸後表現出睡不醒、煩躁、不想吃東西的情況;或者雖然新生兒黃疸症狀輕微,但黃疸3個月不退,或者黃疸退後又出現,都需要趕緊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3、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多數是因為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相容造成的。如果你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陰性,就可能出現你的血型與寶寶血型不相容,也就是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在你進行第一次產前檢查時,醫生應該常規會檢查你的血型,以便判斷是否存在這種風險。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新生兒黃疸並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另外,肝臟、膽囊或腸功能紊亂、出現感染、產傷過重或過早的早產(28周之前出生)等嚴重情況,都可能會造成寶寶在出生的頭24個小時內出現黃疸現象。

總體來說,新生兒黃疸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無關大礙,它會自己消退或經過簡單治療即可。但是,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就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導致嚴重後果。

好文推薦:

胎兒入盆過程中準媽有感覺嗎?>>>

寶寶聰不聰明早知道 看初生7個表現 >>>

揭秘!新生兒胎記背後隱藏的危險信號>>>

受精卵著床真的有感覺嗎 >>>

生男生女:五大症狀透露胎兒性別 >>>

十月懷胎 胎兒發育全過程詳解析 >>>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大部分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聽醫生的建議,按時給寶寶吃藥和護理,很快就會好的。下面貓爸就對新生兒出現黃疸的進行詳細的說明:一、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 曬太陽或網購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靠譜嗎
    幾天前,小娜帶著剛出生10天的寶寶來門診看黃疸。我為患兒皮測黃疸值為20mg/dl,皮膚黏膜已經達到重度黃染,建議寶寶住院治療黃疸並進行相關檢查明確黃疸病因。小娜捨不得還未滿月的孩子,就問我:醫生,網上說曬太陽或是自己在網上買個藍光燈可以治療黃疸,對嗎? 答案是否定的。
  • 寶寶黃疸多少才需要照藍光?關於黃疸的8個小秘密你都了解嗎?
    在國際上,黃疸需要治療的數值也越來越寬鬆,從原來12mg/dl就要去照藍光,到現在15mg/dl之下都可以不用額外治療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吃奶正常就可以再觀察看看。新生兒科醫生一般會結合寶寶的胎齡、日齡、體重、健康狀況、有無高危因素以及黃疸變化曲線參考範圍等多項指標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醫療幹預。這個決定專業性較強,建議各位家長就把這個「難題」交給專業兒科醫生吧!
  • 多少寶媽糾結:新生兒寶寶黃疸到底要不要照藍光?
    一個月後社區醫院來家訪時,我迫不及待地問,這孩子是不是還有黃疸啊?我怎麼覺得臉色黃黃的?醫生看了一眼,笑了,說:這還黃啊?沒有黃疸啦。我的心,才終於咚地一下落地了。今兒想把有關黃疸問題全部講清楚一些,也讓所有新手爸媽們不要過於焦慮,糾結。
  • 媽媽O型血,爸爸A或B,寶寶真的會溶血性黃疸嗎?嚴重到要換血?
    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產生原理: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新生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皮膚、眼睛、臉部等發黃的病徵,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ABO溶血性黃疸屬於典型的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大多黃疸數值低於12.9mg/dl,且發黃較輕,而病理性比較嚴重。
  • 「寶寶出生20天,住院照藍光後,黃疸褪下又反彈」原來是它惹的禍
    在醫院住院的前五天,表嫂和寶寶都挺好的,可到第六天出院的時候,被告知寶寶的黃疸15mg/dl,需要住院治療。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雖然新生兒黃疸很正常,可是需要把寶寶放進NICU,她們怎麼能捨得。後來通過了熟人介紹了醫生,醫生說:「如果不想住院,就回去喝點茵梔黃,再觀察觀察,記得複診。」聽完這話,她們才放心出院了。
  • 黃疸照藍光對寶寶有影響嗎?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黃疸
    但需媽媽們注意的是,除了生理性黃疸,還有一種由於寶寶患病導致的黃疸,如溶血症黃疸、感染性黃疸、免疫性貧血及中毒性肝炎都會導致黃疸情況出現,且出現的時間比較早,症狀過重,延續時間長,媽媽要及時的帶寶寶就醫診治。
  • 寶寶黃疸偏高,父母自購藍光燈在家照射,5天大的寶寶皮膚似南瓜
    新生兒黃疸,幾乎是每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今媽媽們在寶寶未出生之前就掌握了許多育兒知識,所以遇到黃疸也不再像以前的人們那樣大驚失色了。醫生立即給寶寶進行一系列退黃治療,檢測到血清總膽紅素高達429mg/dl,必須立即換血治療,不過好在治療及時,寶寶的黃疸最終得以消退。
  • 寶寶月子裡出現黃疸怎麼辦?一定要住院照藍光嗎?
    新生兒月子裡出現黃疸是很正常的事,萍媽的兩個孩子月子裡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大寶是生理性黃疸,小寶是病理性黃疸!了解黃疸的一些知識,媽媽們才能輕鬆應對!新生兒黃疸是什麼?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一般指寶寶出生28天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超出了人體的代謝能力,引起體內血液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寶寶皮膚、鞏膜及其他臟器的黃染,嚴重時會傷及腦部,它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的寶寶表現,大多皮膚及眼睛發黃,一般寶寶出生後2-5天就發病!
  • 各項的正常值是多少?
    1、谷丙轉氨酶(GPT或ALT)   正常值是0-40u/L,如果高於這個範圍,則提示有肝炎藥物中毒、阻塞性黃疸、肝變性硬化、膽管炎、膽管瘤的可能。   4、鹼性磷酸酶(ALP或AKP)   正常值是15-112u/L,如果高於這個範圍,則提示有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癌等的可能。
  • 兒科護理常用數據表|新生兒|嬰幼兒|早產兒|兒科|護理|數據|檢查|...
    青春期:以性發育為標誌進入青春期,一般女孩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開始到18-20歲,為中學學齡期。正常足月兒:指胎齡滿37周-42周出生,出生體重在2500-4000g,無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產嬰兒。
  • 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黃疸為什麼要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採用藍光療法是非常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療機理是這樣的: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就在於血清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在體內積聚到一定水平之後造成了皮膚黃染的一種現象。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是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非結合膽紅素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轉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然後經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這就是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一種機理。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這是許多患者都會詢問的一個問題,因為通過這個答案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蛋白尿,關於此問題,我們將請到腎病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 附肝功能檢查正常值
    ①血清總蛋白:60-80 g/L;②血清白蛋白:40~55 g/L;③血清球蛋白:20~30g/L;2、常用血清酶:AST、ALT多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黃疸前期
  • 手機拍個照就能測新生兒黃疸
    黃疸常在新生兒出院後達到峰值。目前,醫院普遍採用的檢測手段不適合家庭使用。那麼,寶爸寶媽們如何在家進行新生兒黃疸檢測呢?根據指引自動掃描拍照(請千萬記得關閉美顏等功能),即刻便可獲取黃疸數值,同時結合臨床危險因素,提示醫生和寶爸寶媽們新生兒的黃疸風險級別。
  • Science子刊:靶向ASIC通道有可能減輕與黃疸相關的神經損傷
    上述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均可使人發生黃疸。當膽紅素超過正常值時,膽紅素就偏高,即為高膽紅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當總膽紅素在34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如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範圍而肉眼看不出黃疸,則稱為隱性黃疸。黃疸最常見於肝膽疾病,但其他系統疾病也可出現。
  • 新生兒黃疸是病嗎?4個治療方法要知道
    很多寶媽寶爸一聽到新生兒黃疸這個詞,神經立馬緊張起來,孩子為什麼會得黃疸?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退黃疸?黃疸需要入院治療嗎?……寶媽寶爸不要慌!漫畫繪製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新生兒科李丹 整理 樊璠本文由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