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幾乎是每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今媽媽們在寶寶未出生之前就掌握了許多育兒知識,所以遇到黃疸也不再像以前的人們那樣大驚失色了。
寶寶黃疸偏高,父母自購藍光燈在家照射,5天大的寶寶皮膚似南瓜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浙江台州的王女士抱著出生5天的寶寶急匆匆地去到當地醫院兒科診室,寶寶全身皮膚泛黃,就像小南瓜。醫生立即給寶寶進行一系列退黃治療,檢測到血清總膽紅素高達429mg/dl,必須立即換血治療,不過好在治療及時,寶寶的黃疸最終得以消退。
原來王女士的寶寶剛出生時就黃疸偏高,當時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可王女士一家聽說黃疸住院也就是照藍光,自己從網上買一個藍光燈在家也能給寶寶照光去黃疸,於是就抱著寶寶回家了,沒想到照了3天,寶寶皮膚越來越黃,如今王女士和家人悔不當初,醫生也提醒廣大家長這種情況不要自作主張。
01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黃疸?
根源在於,嬰兒出生時體內往往攜帶著多於正常需求的紅細胞。這些多餘的紅細胞裡面裝滿了黃色的色素,即膽紅素。當體內的過濾器官處理這些多餘的紅細胞時,膽紅素就會被釋放出來,我們成人體內每天也都在進行這樣的流程,只不過因為我們肝臟(體內主要過濾器官)很強大,所以皮膚不會明顯變黃。
而新生兒的肝臟還沒有成熟到能完全處理膽紅素的程度,所以這些黃色的色素就會沉澱在皮膚上,導致寶寶成為「黃娃娃」。
02正常的黃疸和不正常的黃疸如何區分?
正常的黃疸:嬰兒出生3天左右皮膚開始變黃,4-6天達到高峰,當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處理系統」逐漸成熟起來以後多餘的膽紅素就會逐漸變少,黃疸就自然消失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兩周,不會對寶寶產生傷害。(餵養不足、寶寶排便少會導致黃疸偏深)
不正常的黃疸:通常出現的時間更早,嬰兒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會出現,或者黃疸程度十分嚴重、黃疸消退時間明顯延遲,都有可能屬於不正常的「病理性黃疸」,如果放任黃疸繼續加深,容易引發智力低下、運動障礙、永久性聽力損傷等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另外,伴有小便明顯發黃/大便顏色偏白,可能在提示寶寶肝膽系統存在病變,需要早期送去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03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正常的新生兒黃疸:只要出生一周內嬰兒,黃疸水平不超過17mg/dl(290mmol/l)沒必要進行照光治療。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嬰兒出生5天後,38周以上的健康寶寶如果皮測膽紅素超過21,或35-37周出生膽紅素超過18的寶寶可以採用全身照藍光的方法,具體還應參考醫生建議。
通常只要加強餵養,促進排便,讓寶寶多吃多拉促進機體代謝,就能達到不錯的緩解效果,在新生兒早期效果尤其明顯。另外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予輔助治療的藥物如腸道益生菌等。
病理性黃疸:一般早產兒、低體重兒,以及伴有溶血高危因素(ABO溶血症、Rh溶血症、蠶豆病)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家長更需要積極應對,聽從醫生建議。
媽媽產後住院期間,醫生會對嬰兒做相應的黃疸評估;出院回家1周左右,家長需觀察嬰兒黃疸變化,情況異常應及時就診,特別是有高膽紅素血症高危因素的寶寶,家長一定要格外留意,多聽醫生建議少自作主張。
今日話題:寶寶出現黃疸時你慌了嗎?有哪些過來人的經驗想要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