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50張精美材料顯微組織照片!

2020-10-18 材料科學與工程

我們一起來賞析往屆的部分精美材料微觀組織吧:

【1王博】材料:UC2(傳動軸專用材料)。儀器:ZeissAxio Vert.A1 專業級倒置式材料顯微鏡。作品介紹:UC2棒料芯部組織,正火狀態組織鐵素體+片狀珠光體,珠光體片層清晰可見。

【2趙培林】材料:700MPa熱軋帶鋼。儀器:XL30掃描電鏡。作品描述:熱軋700MPa級高Ti含量熱軋帶鋼TiN在高溫液態析出粒子的形貌圖。 


【3杜天曉】將球墨鑄鐵中鐵腐蝕去除後,由日本JEOL JSM-6700F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得到的球化石墨,如同盛綻放的鬱金香,故取名「不語亭亭儼薄妝,畫裙雙鳳鬱金香」。


【4杜天曉】日本JEOL JSM-6700F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鈦-銅異種金屬連接中焊縫內部組織,基體為銅,內部花瓣狀的金屬間化合物為Cu-Ti金屬間化合物,取名為「秋日私語」。


【5姜彩華】儀器:SEM掃描電鏡,型號MERLIN VP Compact(廠家ZEISS,Germany)。作品描述:水熱法合成的鋰錳氧化物。在電鏡下,這些細長的納米線團上包裹著納米薄片組成的納米球,營造出一種浪漫的情境,像在訴說著另一個虛無的世界,給人以無盡的幻想。


【6冉飛榮】儀器介紹:Zeiss 顯微鏡。本實驗的目的是將金銀納米顆粒吸附/聚集在某一微區域內,有利於納米粒子之間形成hot spot 用於表面拉曼增強實驗。以上是通過納米印刷的方法製備的金納米粒子的點陣及柵格狀微圖案的光學圖片。(金納米粒子的平均直徑約為6納米。)


【7郭俊波】儀器: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將NiAl-Mo共晶複合材料通過電化學腐蝕獲取金屬鉬納米絲,看多了碳纖維,不妨來欣賞金屬纖維,這種納米絲的長徑比可以達到2000。腐蝕後的納米絲簇擁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像一束菊花。

【8史志剛】作品介紹:TP304H鍋爐管,規格Φ50.8×4.5mm,使用時間3.4萬小時,JEM 100 F高分辨透射電鏡,放大了20萬倍。奧氏體不鏽鋼中層錯內的位錯線,整齊有序近似平行排列,像在列隊。

【9米寰鵬】作品介紹:荷蘭FEI Quanta 200型環境掃描電鏡。磁鐵礦(Fe3O4)在1200℃下經CO還原生成金屬鐵Fe,新生成的金屬鐵顆粒如網狀聚集。 


【10伍勝蘭】熔劑法(flux)生長的LuFeO3基單晶渦旋疇結構的壓電力顯微圖(設備:Bruker Multimode 8 DI掃描探針顯微鏡)。這幅圖猶如一個雕刻藝術作品,它或許在家具上,或許在窗稜上,或許在梁柱上。在深色表面的木材上進行創作,雕刻後裸露出內層的木質顏色,整個作品顏色層次分明。

【11張藤賢】Q235室溫拉伸斷口設備為Nikon SMZ 25體視顯微鏡。

【12周洋】歡樂中國年。作品介紹:42Crmo淬火組織。儀器:蔡司顯微鏡。

【13袁宏梅】材料介紹:鍍鋅鋼板表面形貌。作品描述:《唐書》曰: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對原圖進行渲染,呈現出一幅百鳥朝鳳的畫面。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不起眼的小鳥,但是勤勞,善良,救百鳥於危難之中,受到百鳥的擁護和愛戴。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要以無限的熱情,勤奮的態度翱翔在微觀知識的天空中,追求卓越。


【14一葦渡江生】作品名稱:幽曇花開。作品介紹:AZ80變形鎂合金在5%NaCl水溶液72h後的氧化產物相貌。氧化產物呈針狀交錯分布,不能有效阻礙腐蝕液向合金內部擴散,所以抗腐蝕性能較差。左圖為原始圖片,右圖為處理過的圖片。 

【15田小康】名稱:砂礫上的葉子;材料:銅片上的純錫鍍層;儀器:SEM掃描電子顯微鏡;作品描述:銅片上鍍厚度為6微米的純錫層,表面上長出錫須,圖中畫圈部分的錫須像是一片放在沙粒上的樹葉。


【16歐清揚】材料介紹:20#鋼。儀器:Leica DMRX 偏光顯微鏡。作品描述:鐵素體魏氏組織,先共析的鐵素體和滲碳體從奧氏體晶界上沿著奧氏體的一定晶面向晶內生長,呈針狀析出。此圖仿佛就是鐵素體與滲碳體的地盤搶奪戰一般。


【17羅磊】該組照片是由鈦箔/鋁箔/碳纖維依次疊層,經真空熱壓燒結而成的一組板材試樣。經拋光後於OLYMPUS GX71立式光學顯微鏡下進行拍照,為500倍金相組織照片。該圖中纖維層經過熱壓工藝後交織形成了如圖所示的點線分布圖,點狀似一朵朵梅花,線狀則似一顆顆竹子,作者對原圖進行了亮度和對比度的調節,並對其進行了色調調節及照片旋轉,最終獲得了由一顆顆紅色梅花及一根根青竹組成的「青竹紅梅圖」,寓意「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又有「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之意,同時,也激勵我們做科研應該能吃苦能經得起磨鍊。


【18羅磊】該組照片是2D70合金鐵模鑄造,添加了稀土元素(Ce)後顯微組織變化中的一組試樣。該試樣經過拋光腐蝕後於OLYMPUS GX71立式光學顯微鏡下進行拍照,為1000倍金相組織照片。通過稀土元素添加後,顯微組織的晶粒得以細化,對比其他試樣網狀組織明顯增多,在圖中正好交織形成了一副數張人與動物臉型的「臉譜圖」。作者對該原始照片進行了對比度和亮度調節,並適當圈出圖中「臉譜」,其中左上角為「小海豚臉譜」,其餘為「人臉圖像」。


【19鄭留偉】名稱:求同存異。材料:AZ31鎂合金。儀器:Mira3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配EBSD附件)。描述:AZ31鎂合金經擠壓軋製成形後,採用EBSD技術對組織及織構進行表徵,可以看出晶粒顯著細化,且晶粒取向趨於一致,但仍有少數「不聽話」的晶粒呈現不同的取向(如顏色所示),體現出微觀世界「求同存異」的原則。


【20鄒敏】儀器:日立新型FIB系統MI4050。鎳基水霧化粉末類似於球形的粉末,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小氣球,又像是蝴蝶在空中忽上忽下的飛舞,顯得五彩繽紛。

【21張敏】名稱:「荷葉蓮蓮」。材料介紹:雷射成形CL60鋼的衝擊斷口圖。儀器:HITACHI-S5500掃描電鏡。作品描述:雷射成形CL60鋼的衝擊斷口的斷面在HITACHI-S5500掃描電鏡下像荷塘裡的荷葉密集的堆簇在一塊,斷裂形成的裂紋似捲起的荷葉邊和凹陷的葉脈。

【22吳春暉】作品名稱:6系鋁合金擠壓壓餘晶粒組織;儀器名稱:Zeiss AxioImager M2M 金相顯微鏡;作品介紹:在擠壓過程中,金屬流動,酷似一片羽毛,更似鳳凰涅槃,寓意頗豐。


【23華稱文】作品介紹:Al97.3Ni2.5Cr0.2合金中Al3Ni棒狀共晶組織,採用型號為 NOVA NANO SEM400 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取名為"金針菇」,看起來像是雨後長起來的金針菇。

【24楊志遠】材料介紹:二元合金。儀器設備型號:ZEISS Observer Z1m 金相顯微鏡。作品描述:高穩定γ相二元合金(500×)。經等溫分解處理,合金常溫下保留的γ相(白色區域)沿晶界發生分解反應形成α相和γ′相。分解區域形成了一隻「蝴蝶」。


【25王彥芳】Pr2CoFe合金鑄態組織BEI照片。像億萬年前的百合在石頭上留下的印記,也像蘇軾的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飛鴻在雪泥上留下的斑斑爪痕,充滿了亙古長留的感慨和人生易逝的嘆息。


【26牛剛】材料:高強度耐腐蝕彈簧鋼。儀器:Qutanta FEG 450熱場發射環境掃描電鏡。作品描述:這是腐蝕初期的腐蝕產物形貌,其和國家體育館鳥巢非常形似,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搖籃,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27郭大鵬】材料介紹:埃米無機膜。儀器:德國Nava400Nano型掃描電鏡。作品描述:中心被球狀顆粒圍繞,神似環境破壞引起的草原沙化,最後一塊淨土,人類是否應該覺醒?


【28胡鋒】高碳高矽低溫貝氏體鋼,顯微組織為貝氏體+殘留奧氏體,300℃貝氏體等溫1day形成,放大倍數500倍, Olympus BM51光學顯微鏡拍攝。


【29汪洋】材料:430不鏽鋼。設備:蔡司金相顯微鏡。作品描述:第一次生產430鋼種,測試430不鏽鋼在高溫下,相的組成及比例;因沒有高溫顯微鏡,實驗室內用利用馬弗爐測試樣品在高溫狀態下急速冷卻,發現大量馬氏體相變。馬氏體像小蝌蚪一樣分布在整個視野。


【30姚麗娟,朱滿,法陽】照片描述:此系列照片為利用快速凝固甩帶方法製作的Fe-Co-Ni高熵合金腐蝕後的組織,採用FEI Quanta 400場發射掃描電鏡拍攝。拍攝時間條件等見原始圖片。Fe-Co-Ni系列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磁學等性能,作品以組織形貌為基底,通過PS過程進行了上色等處理。很偶爾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個類似海星的多稜星。有時照電鏡照片就像在海底漫遊,會有驚喜。

【31高燕】等離子化學氣相法製備的矽納米線的SEM照片。作品描述:這是用等離子化學氣相法製備的矽納米線,那悠悠的矽納米線猶如一顆顆精力充沛的禾苗,在繁星縈繞的暗黑下,油油的禾苗都探出自己的腦袋,快樂生長,在寂靜的夜裡,縱然有風的侵入,它們也不會懼怕,縱然將自己連根拔起,它們順風而舞,向叢林的深處遊去。


【32張達富】材料介紹:車輪鋼。儀器:蔡司Axio Observer.A1m顯微鏡。作品描述:本品為車輪剛焊接金屬流線,在光鏡下觀察,焊接流線對稱、均勻,美感十足,就如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33林福康】材料:CK45(傳動軸專用材料)。儀器:Zeiss  Axio Vert.A1 專業級倒置式材料顯微鏡。作品介紹:UC2棒料芯部組織,正火狀態組織鐵素體+片狀珠光體,珠光體片層清晰可見。

【34杜海明】材料:高強鋼;儀器:ZEISS EVO-18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作品描述:對斷口進行分析,發現斷口上分布著一對向前探索留下的「足跡」。


【35陳容】材料介紹:TA1;儀器:德國蔡司;作品描述:TA1邊部組織;樣品雙重退火後製備成金相樣品,光學顯微鏡下可見邊部出現不規則的針狀組織,將只有在畫家筆下才能勾勒出輪廓清晰、錯落有致的畫面,以一個針群的形式呈現的人們眼前。


【36潘英鋒,代小號】1、材質:A335P91,規格:ID273×30。檢驗部位:超臨界火電機組主蒸汽管道焊縫;檢驗方法:覆膜金相,AC紙覆膜;儀器設備:蔡司AXIOVERT 40MAT金相顯微鏡;拋光方法:機械拋光+化學拋光;腐蝕劑:10%硝酸酒精。2、說明:在對超臨界機組主蒸汽管道焊縫進行金相抽檢過程中發現焊縫中有大量的白塊組織,初步分析是鐵素體塊,照片像是一條吐泡的魚。

【37楊瀟】材料:Co7Al形狀記憶合金的彩色金相照片;儀器:奧林巴斯GX51光學顯微鏡;作品說明:試樣經電解拋光後,通過K2S2O5的水溶液腐蝕染色。圖中,白色為奧氏體,棕色為ε馬氏體。彩色金相技術將奧氏體與ε馬氏體清晰地顯示出來。

【38楊瀟、謝家兵】材料:FeNiCrAlNbY高含鋁不鏽鋼熔覆層的彩色金相照片;儀器:奧林巴斯GX51光學顯微鏡;作品說明:試樣經精細拋光後,通過1.2% K2S2O5和0.5% NH4HF2的水溶液腐蝕染色。豔麗的色彩,像藍色海底蓬勃的水藻;奇特的形態,又像溶洞裡倒掛的鐘乳石。


【39李舒笳】作品介紹:中錳鋼在1200℃氧化2%O環境中的氧化產物。像生長在草叢裡的一片葉子。設備型號:日立S-3400N掃描電鏡。


【40李舒笳】作品介紹:中錳鋼在1300℃氧化2%O環境中氧化產物。像一簇簇晶瑩的冰花,也像節日裡綻放的煙花。設備型號:日立S-3400N掃描電鏡。

【41單麗梅,苗景國,李豔麗,李志宏】長袖善舞。採用FEI Tecnai G2 F20拍攝的碳納米管的TEM照片看,多像婀娜多姿的舞者飛舞著水袖偏偏起舞。似乎又有一種飛天的感覺。


【42王山林】本作品靈感來自於TEM成像特點與水墨畫相似,將TEM中的圖像作為水墨畫中的水紋進行相關藝術加工。1#山水篇:以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為背景,反應了乘舟東去的場景。2#鯉魚篇:以鯉魚躍龍門為背景,反應出鯉魚躍出水面之勢。


【43龔海華】材料名稱:42CrMo(調質後)。儀器:蔡司金相顯微鏡  型號:AxioVert A1。作品描述(組圖):圖1:靜夜,賞月,含情脈脈、你儂我儂。圖2:挑撥、離間。圖3:爭鬥。

【44胡鋒】高碳高矽珠光體-馬氏體鋼,700℃等溫5hrs形成,SEM, Sirion 200掃描電鏡拍攝。


【45高小麗】納米級鎳基尖晶石。

【46崔反東】水熱法製備鈷酸鎳轉化過程中的演變過程及最終網狀形態。

【47崔反東】一種新方法製備的高比表面積鈷酸鎳形態EDS照片。

【48宋志偉】秋葉---P型半導體CuGaO2納米材料。JEM-2100F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自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 Smalley 於1997年在Science上撰文報導了碳納米管電子器件以來,納米科學的研究熱點逐漸從早期納米結構的合成逐漸過渡到納米功能器件的製造,以納米半導體材料為基礎的微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的研究層出不窮,開發新型功能材料和製備工藝以用來構築高品質高性能的納米光探測器,是目前微電子與光電子器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課題。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結構並開闢新的方法來製造高品質的納米光電器件,探索「二維/一維」納米異質結的生長機理,揭示其「成分-結構-形貌-物性」之間的關聯性。首先把製備的粉末樣品,塗在導電膠上,用氮氣槍吹掉表面粘附性不強的粉末,留下一薄層,然後再把樣品架放入掃描電鏡內抽真空,調節放大倍數進行拍攝。通過掃描電鏡圖像可以看出樣品的形貌,單個晶體的大小和厚度,以此來進行試驗參數的調節。通過把樣品不同放大倍數圖放在一起,既可以看到樣品形成的大概形貌和結晶性的好壞,又可以通過放大的圖仔細觀察每個晶體的形狀和便面光滑度,以此來估計其性能是否優異。



【49張鵬飛】材料介紹:在基體Ti6Al4V雷射熔覆Ti粉末。儀器:SEM掃描電子顯微鏡INSPECT F50。蜘蛛網。


【50李如】材料介紹:20號鋼邊緣受焊接處理的組織。儀器:ZEISS EVO18掃描電子顯微鏡。作品描述:20號鋼邊緣處經與焊條高溫焊接後,產生的尖銳的魏氏組織像綻放的花火。

相關焦點

  • 材料微觀組織照片賞析(1)
    材料之美不僅體現在宏觀,也表現在其微觀組織。為了讓更多材料人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材料組織,培養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與藝術鑑賞能力,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號繼成功舉辦三屆金相大賽後,特此舉辦第四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歡迎投稿、合作等,點擊此處查看詳情。(第四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正式開始!更有專家點評、好禮相送!)。
  • 【投票】30張精美的材料微觀組織照片,你喜歡哪些?
    為了讓更多材料人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材料組織,培養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與藝術鑑賞能力,特此舉辦第七屆材料微結構大賽。 《電子顯微學報》編輯部、北京新材料技術協會、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英文期刊《Tungsten》、EI期刊《工程科學學報》、燕山大學材料學院、中文核心期刊《粉末冶金技術》、材料與測試網、機械工程材料、材料基、國際金屬在線、孜然學術 入圍作品: 投票從即日起開始
  • 「投票」30張精美的材料微觀組織照片,你喜歡哪些?
    △部分入圍作品展示材料之美不僅體現在宏觀,也表現在其微觀組織。為了讓更多材料人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材料組織,培養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與藝術鑑賞能力,特此舉辦第七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材料:含稀土AZ80鎂合金。儀器:ULTRA PLUS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科學闡釋:含稀土AZ80鎂合金氧化膜經腐蝕後形成了Mg(OH)2組織。圖中類似山茶花花瓣狀的Mg(OH)2組織有規律的分布,它的形態與分布對鎂合金的耐腐蝕性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緻密的花瓣狀的Mg(OH)2對合金的耐腐蝕性起到積極作用。藝術描述:白山茶花語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的愛,純真無邪與謙讓。
  • 顯微組織檢驗不簡單,怎麼測試的,能測什麼
    1 顯微組織檢驗簡述顯微組織檢驗顧名思義就是用金相顯微鏡,觀察金屬材料表面的微觀組織結構,如相組成、相變、化學成分分布、夾雜物和缺陷等一種技術手段。,從而找出組織結構與材料的性能有什麼聯繫;為金屬材料的改性和工藝設計提供基礎性資料。
  • 熱處理對馬氏體不鏽鋼顯微組織和性能影響
    摘 要:藉助強度和硬度測量手段以及顯微組織觀察及EDS能譜分析,研究了奧氏體化溫度和時間、回火溫度對一種實驗室冶煉的馬氏體不鏽鋼的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表徵中...
    回顧四十年發展歷程,電子顯微學的研究領域至今已遍及各個學科,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大作用。本屆年會設立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分會場,在23日的第五分會場——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中,聚束科技總經理何偉分享了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發展及其在材料表徵中的應用。
  • 2008最佳顯微照片[圖]-作品名稱,拍攝地點,端足類,斜紋,微分幹涉...
    據國外媒體報導,2008微觀世界攝影大賽於10月15日揭曉,麥可·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憑藉放大了200倍的「斜紋藻」(Pleurosigma)照片獲得第一名。   《微觀世界》(Small World)被看作是通過光學顯微鏡,展示生活之美和複雜性的主要舞臺。
  • 2008年最佳顯微照片出爐 帶你遊覽微觀世界(圖)-搜狐IT
    憑藉放大了200倍的彩虹狀斜紋藻照片,麥可·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獲得第一名。提供作品的既有科研院所,也有專業的照相單位。比賽並沒有設置任何門檻,只要你熱愛顯微攝影術,就可以提供作品參賽, 這些光學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展示了生命的美麗和複雜,已經成為人們樂於探討的重要話題。
  • 這30張材料微結構照片,你喜歡哪些?
    材料之美不僅體現在宏觀,也表現在其微觀組織。為了讓更多材料人欣賞到美輪美奐的材料組織,培養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與藝術鑑賞能力,特此舉辦第六屆材料微結構大賽。欣賞這些美圖的同時,為自己喜歡的作品投上一票吧!投票方法:關注【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號,(ID:mse_material),然後回復【投票】即可進入。
  • 全世界最綠的50張照片:綠色,原來這麼好看···
    全世界最綠的50張照片:綠色,原來這麼好看··· 2020-07-2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顯微CT鏡頭下化石什麼樣?可看到許多較大核狀結構
    「這種技術的全稱是同步輻射X射線顯微斷層成像技術,本質上是顯微CT技術的一種,不過與常規顯微CT技術相比,它的掃描效率和空間解析度更高,解析度可以達到亞微米級別,即微米尺度的結構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 殷宗軍告訴記者,而人類頭髮絲的直徑大約為80微米。
  • 2009年度最佳醫學攝影獎揭曉:顯微照展示人工授精
    共聚物可用於製造藥物膠囊,它負責裝載藥物微粒;聚合物不溶於酸性溶液,因此它們可用於製成藥物塗層,從而避免人體吞服藥物時藥物在胃中溶化,或者通過緩慢消溶聚合物,逐漸釋放藥物效力,減少服藥次數。圖中的卵細胞(棕色球體)要比精子細胞大許多,其周圍圍繞著保護積雲細胞(圖中黃色部分),卵細胞周圍的薄膜是卵膜,精子頭部攜帶著酶試圖溶解卵膜,從而與卵細胞結合。圖片是由斯匹克-沃克爾(Spike Walker)提供的。
  • 全世界超讚的50張綠色照片!
    短短一個月裡,Agora收到了17689張綠色的照片。在這之中,官方選出了50張最佳照片,其中還有一位冠軍。最近南方梅雨肆虐,你有多久沒有走到戶外看看那些綠色了呢?樹林中鹿的一瞥拍攝地點:荷蘭這張照片可能是李白那句「樹深時見鹿」的最好寫照。在綠色的作用下,包括有生命的鹿在內全都安靜了下來。哪怕只是一張照片,也能從中感受到靜謐的力量。
  • 本周精美壁紙欣賞 勵志愛因斯坦給你正能量
    本周精美壁紙欣賞 勵志愛因斯坦給你正能量 時間:2013-03-20 13:44:47 來源:3DM
  • 見證美國歷史的50張歷史照片,你見過幾張?
    這張照片攝於1863年,死去的士兵躺在蓋茨堡戰場上,這樣戰役當中,有超過5萬名聯合和同盟軍在喪生、受傷或被俘。.........................在這張照片中,偷獵者站在估計有10頭萬野牛的頭骨前。1903年12月17日 – Kitty Hawk 的飛行者一號
  • 全世界最綠的50張照片:綠色,原來這麼好看
    「綠色是希望的顏色,是生命的顏色這種顏色會一次次的洗滌並震撼我們的心靈」Octavi Royo,Agora的CEO是這樣形容綠色的短短一個月裡Agora收到了17689張綠色的照片在這之中官方選出了50張最佳照片,其中還有一位冠軍
  • 50年前,這張「地球升起」照片改變了世界
    這張照片被命名為「地出」(Earthrise),不但推動了環保運動,也成了歷史上的最具影響力的照片之一。在前幾圈的繞行中,安德斯已經抓拍了月球的背面和正面,分別供地質學家和阿波羅號的著陸點策劃人員使用。「沒過一會兒,月球就讓人有些厭倦了。它就像髒兮兮的沙灘一樣,」安德斯在接受採訪時說,「突然之間,我們看到了這個名叫地球的天體。它是太空中唯一一抹彩色。」
  • 趣看|全世界最綠的50張照片:用綠色,淨化眼睛
    趣看|全世界最綠的50張照片:用綠色,淨化眼睛 2020-07-27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鋼熱處理後顯微組織觀察-材料科學實驗室
    金相組織 -顯微組織(microstructure)是指藉助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晶粒或相的集合狀態。將用適當方法(如侵蝕)處理後的碳鋼試樣的磨麵或其復型或用適當方法製成的薄膜置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組織。
  • 六張圖片揭示數據背後的科學
    在閱讀關於科學發現的媒體報導時,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說法:一種特定的科學可視化實際上是一張照片,例如:第一張氫原子內部的照片。照片是由從物體反射的光子撞擊到如膠片或數字傳感器的光敏表面而製成的圖像。因為光攜帶與形狀、紋理和顏色有關的信息,所以照片展示並保留了物體原貌的特徵(物體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