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10餘項!近日,山東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獲重要榮譽!

2020-10-04 青島大學本科招生

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敬權教授團隊發表在Nano Research的研究成果榮獲2020年"Top Papers Award"(每年該獎只有10項左右)。該團隊在電解尿素水溶液領域以"Hierarchical coral-likeNiMoS nanohybrids as highly effi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Nano Res. 2018(2): 988-996,影響因子8.183,被引用46次)"為題發表的文章引起了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該文章第一作者為材料學院王曉霞老師,通訊作者為材料學院劉敬權教授和四川大學孫旭平教授。

劉敬權,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與領域為石墨烯製備、應用和產業化;RAFT聚合和生物分子(蛋白,酶等)的改造等。2013年合作創辦了青島華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石墨烯和石墨烯應用產品,公司於2016年正式在新三板掛牌。劉教授先後獲青島市特聘專家突出貢獻獎、青島市第一批創新領軍人才,臨沂市沂蒙友誼獎、山東省齊魯友誼獎等。

王曉霞,青島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型高效電催化劑用於電解水析氫、新型電磁波吸收劑的研究等。共發表論文29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撰寫發表文章22篇;第二作者(導師第一)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已授權1項(數據截止2019年3月19日)。

生活中,被人類、動物尿液汙染的水資源中富含尿素,而電解富含尿素的水溶液既淨化了水資源,又是一種能耗很低的制氫方法。與其他技術相比,電解富含尿素水溶液制氫,具有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勢,是一種清潔、便攜的水處理及制氫技術,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

近年來,研究人員製備了多種催化劑用於催化富含尿素的水解反應,但是該電解過程仍然存在製造過程複雜,催化效率較低,穩定性較差等缺點。基於低成本、大比表面積的納米材料設計思路,該團隊合成了NiMoS複合材料,利用其多組分異質結構及高比表面積的優勢,可作雙電極催化劑,用於尿素全水解循環測試中並保持較好的結構和催化性能穩定。

此外,該團隊最近電解水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進展,其中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SusChem 2020, 13, 1-6; Chem. Commun. 2019, 55, 1797-1800; Nano Res. 2018, 2, 988-996; J. Mater. Chem. A, 2018,6, 16235-16245; J. Power Sources, 2018, 378, 699-706等雜誌上。

關注"青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青島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青島大學新聞網、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島華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西工教師:主持10餘項重點項目,斬獲國防科技獎,近日又獲重要榮譽
    2007年,唐霖碩士畢業後留校,成為範植堅教授特種加工團隊的一員,並於2018年接過範植堅教授的接力棒,成為特種加工團隊的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科研項目10餘項,參編《電解加工與複合電解加工》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30餘篇,授權專利12件,特邀報告1次;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陝西省科學進步獎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二等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陝西省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陝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各2項,校級特等獎3項。
  • 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山東大學這5位教授獲評「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19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名單,山東大學數學學院胡錫俊教授、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黃性濤教授、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蔣奇教授、經濟學院解堊教授、齊魯交通學院王琦教授入選。
  • 南大一附院馮珍教授團隊在NNR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近日,南大一附院康復醫學科馮珍教授團隊在全球神經康復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NNR雜誌(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發表重要研究成果《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Earl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 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近日,在趙進才院士工作室的支持下,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英宣教授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近日,江蘇院士團隊科研成果登上Nature主刊!
    近日,Nature主刊出版&34;(Spotlight in Clean Energy in China)特刊,重點展示了我國在降低碳排放、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貢獻。長期從事新能源材料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與環境材料的設計理論、核心製備和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統性、原創性的成果。在一流國際期刊發表SCI科學論文660餘篇,他引30000餘次,連續6年入選愛思唯爾&34;榜單,連續2年獲評科睿唯安&34;稱號。獲中國發明專利90餘項、美國專利1項、日本專利2項,50餘項發明專利已成功進行產業化轉化,技術轉讓費達1億6千萬元。
  • 山東大學30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山東大學共有30個項目獲獎,佔全省授獎總數的12.2%,整體獲獎數量較去年穩中有升。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佔全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獎總數的66.7%;作為參與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4項。
  • 破格晉升教授!團隊和多人研究985!山東這個團隊重新發行頂級期刊
    近日,山東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孔強教授團隊在人工溼地處理含鹽廢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學院擁有"地表系統與全球變化響應"、"遙感與GIS技術開發與應用"等7個學術團隊,擁有人文地理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5個教學團隊,還有4個團隊入選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五導"卓越導學團隊。近5年來,主持和完成國家級課題40餘項,省部級課題70餘項,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700餘篇。
  • 海軍工程大學教授肖飛主持和參與10餘項重大科研項目 多項成果達到...
    《解放軍報》5月21日發布報導:《敢於彎道超車的「闖將」》,報導中提到的肖飛,是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研製成功的一個項目為國家節省10億經費。 5月3日,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39歲的海軍工程大學肖飛教授成為這項榮譽的獲得者,這也是海軍獲此殊榮的第4人。
  • 山東大學18人獲國家重要表彰!
    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劉智青教授獲此殊榮。劉智青教授長期活躍在實驗強子物理前沿研究領域,曾取得系列國際前沿的成果。2013年,他在BESIII實驗完成博士論文期間,代表合作組發現了新的帶電類粲偶素Zc(3900),被認為是首個具有確切實驗證據的四夸克粒子,並被美國物理學會《物理》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一項重要成果"首位。
  • 山東大學18人獲國家重要表彰!
    劉智青教授長期活躍在實驗強子物理前沿研究領域,曾取得系列國際前沿的成果。2013年,他在BESIII實驗完成博士論文期間,代表合作組發現了新的帶電類粲偶素Zc(3900),被認為是首個具有確切實驗證據的四夸克粒子,並被美國物理學會《物理》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一項重要成果"首位。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二、呂小兵教授團隊在手性聚酯創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呂小兵教授團隊基於多手性雙金屬協同催化實現環氧烷烴高對映選擇性開環的研究思路(ACS Catal. 2019, 9, 1915;JACS 2016, 138, 11493; 2019, 141, 8937),開發出新型多手性雙金屬鋁催化劑
  • 大連這位女教授:從日本毅然歸國,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
    她響應祖國召喚毅然回國,投身教育創辦特色專業;她和團隊的科技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應用於30餘個港口、船舶及鑽井平臺。近日,《大連日報》更是刊登了她的優秀事跡和科研成果。,&34;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先後榮獲航海學會特殊貢獻獎、大連市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 中國石油大學姚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
    中國山東網7月8日訊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教授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該榮譽會員是SPE向個人頒發的最高榮譽,自1941年設立以來,全球僅有156人獲此榮譽,姚軍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 重慶教授:發SCI論文400餘篇,受到國務院獎勵,近日再獲重大榮譽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發表SCI收錄論文400餘篇。獲得包括國家重點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在內的大小項目20餘項,經費近2000萬元。
  • 山東男教授:放棄國外高薪,帶團隊回國,致力癌症研究,當選歐洲、德國院士!
    近日,接德國國家工程院(ACATECH)官方通知函,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友明在德國國家工程院2020年度院士大會中當選為德國工程院院士。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0餘項,國內專利26項;累計發表SCI論文130餘篇,其中11篇發表在Nature及其子刊,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780,總引用次數超過11600,H-index 50;第一篇Red/ET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文章,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此文單篇引用次數>1330;於2018年和2019年兩次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
  • 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時間分辨光電子發射譜的電子色散特徵》(Distinction of Electron
  • 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阿秒光學(1阿秒=10-18秒)是當前超快光學的研究前沿。利用阿秒光脈衝可以探索原子分子內電子運動的超快動力學行為,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提供全新的實驗手段。阿秒光學在發展新一代超高速電子器件和信息處理技術、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和光催化化學反應效率、研究高溫超導和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機制、以及揭示腫瘤病變機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 山東大學張承慧教授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本站訊]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中央、國務院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承慧教授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 田禾教授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田禾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參加表彰大會。田禾教授也是華東理工大學首位獲此殊榮的教職員工。 本次大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這一群體進行的最高規格的表彰,目的是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