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2020-12-04 武漢工程大學招辦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時間分辨光電子發射譜的電子色散特徵》(Distinction of Electron Dispersion in Time-Resolved PhotoemissionSpectroscopy)的論文。

阿秒光學(1阿秒=10-18秒)是當前超快光學的研究前沿。利用阿秒光脈衝可以探索原子分子內電子運動的超快動力學行為,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提供全新的實驗手段。阿秒光學在發展新一代超高速電子器件和信息處理技術、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和光催化化學反應效率、研究高溫超導和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機制、以及揭示腫瘤病變機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電子在物質中的微觀運動發生在阿秒(10-18秒)時間尺度上。追蹤固體中的電子微觀動力學行為是揭示固體宏觀特性、發展設計新固體器件、開拓新應用的關鍵。近十年來,利用極紫外阿秒脈衝泵浦-紅外飛秒脈衝探測技術,可以在阿秒時間精度測量電子從原子、分子和固體中的發射時間。相較於原子、分子氣體介質,由於固體介質的複雜特性,對固體內部電子特性的測量與解釋在理論和實驗上都是目前研究的難點和前沿熱點。對於實驗測量到的金屬光電子阿秒發射時間,目前廣為流行的解釋都將其看作是光電子在金屬內部的輸運時間。然而基於光電子輸運模型的解釋卻嚴重偏離了2015年利用阿秒幹涉技術測量到的極端依賴於光電子能量的金、銀貴金屬光電子發射時間。

廖青教授阿秒光學研究團隊原創性地提出了從光電子在輸運過程中累積的相位差來解釋實驗測量結果。阿秒幹涉技術觀測到的是相鄰光電子通道的相位差(光電子發射時間為相位差除以2倍紅外光子能量)。光電子在固體中的能量-動量色散關係決定了光電子的群速度與相速度。群速度決定了光電子在固體中的輸運時間,相速度則決定了輸運過程光電子累積的相位。由此建立了光電子發射時間與光電子能量色散(有效質量)之間的定量關係,通過構建模型系統在量子力學上驗證了這種定量關係。這一發現不僅在原理上解釋了金屬光電子發射時間對能量的極端依賴關係,而且給出了觀測到的發射時間與電子輸運時間的定量關係。研究結果為利用阿秒幹涉技術從時域上精確測量固體光電子能量色散以及揭示其微觀動力學提供了新穎方法。

廖青,2009年9月-2012年3月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2年4月-2017年3月分別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物理系和韋恩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10月任武漢工程大學教授。從2005年起一直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強場超快光學。

武漢工程大學自建校以來,一直秉承"格物明理 致知篤行"的校訓和"艱苦奮鬥 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258項,其中"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等國家級項目295項,省部、市級項目125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等。機器人足球隊獲10餘項世界機器人足球大賽冠軍;獲專利授權1690餘項;教職工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檢索收錄5230餘篇。

素材來源:武漢工程大學新聞中心、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相關焦點

  • 零的突破!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時間分辨光電子發射譜的電子色散特徵》(Distinction of Electron
  • 重要進展!創下國際首次,上海這所高校多項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科研創新,近段時間上海大學在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滑坡預測方法、新型電池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在包括Science子刊在內的多個國際期刊上發表——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
  • 國際「唯一」!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
  • 國際化學頂級期刊JACS和德國應化封面被上交大教授團隊霸屏
    讓世界多一點中國元素上海交大的科研壯舉如果說兩篇文章被國際頂級期刊所收錄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同時被兩份國際頂級期刊選為封面文章的概率卻非常的低,而最近上海交大生命院微生物代謝國重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就完成了這一壯舉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納米能源》(Nano Energy,影響因子16.602,四篇)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納米能源電子材料物理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期,陝科大張美雲教授團隊、王傳義教授團隊分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和重金屬離子吸附分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起看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1.陳曦教授研究團隊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新種類分子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重要成果日前,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線發表於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 武漢科技大學柴利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
    武科大柴利教授帶領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成為武科大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科大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黃輝勝教授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oseph S.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 武漢工程大學取得3D列印材料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
    近日,界面材料研究領域頂級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在線發表武漢工程大學郭嘉教授課題組法籍專業教師Yoann de Rancourt de Mimérand
  • 量子物理研究取得新突破!陝西這個團隊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團隊李蓬勃教授課題組通過開展金剛石NV center電子自旋和納米機械體系耦合的全量子理論研究,發現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方案——通過線性調製納米機械振子的徑度係數,可以放大機械模的零點漲落,進而直接增強自旋與聲子的耦合強度。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重大突破!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 2019頂級學術期刊CNS發文盤點!浙大高水平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9年已經進入尾聲回望2019這一年想必讓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必定有浙大在高水平基礎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有人說2019是浙大科研開掛的一年究竟有多強?02北京時間4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陳軍教授和彭金榮教授課題組在遺傳補償效應分子機制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課題組首次揭示基因補償效應是由攜帶提前終止密碼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所激起,由無義突變mRNA降解途徑(NMD)中的上遊移碼蛋白3a(Upf3a)參與。
  • 我校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和生命科學學院林正紅教授團隊分別取得研究領域重要突破
    宋永端教授團隊在控制學科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通過與國際著名控制專家密西根州立大學的Hassan Khalil 教授團隊深入合作,成功破解了非線性非最小相位系統輸出調節控制難題。有關成果近日被國際控制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作為長文錄用(文章第一作者是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博士研究生黃秀財,通信作者為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宋永端)。
  • ...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要進展!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