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漢工程大學取得3D列印材料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

2020-12-06 武漢工程大學招辦

近日,界面材料研究領域頂級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在線發表武漢工程大學郭嘉教授課題組法籍專業教師Yoann de Rancourt de Mimérand博士在3D列印複合材料應用於光催化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論文題為"Photoactive hybrid materials with fractal designs produced via 3D printing and plasma grafting technologies",第一作者為Yoann de Rancourt de Mimérand博士,第二作者為化藥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李昆;化工與製藥學院為唯一通訊單位。

Yoann de Rancourt de Mimerand,男,1987年12月出生,法國國籍。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材料科學的研究。2007年本科畢業於法國克萊蒙費朗工程大學(Clermont-Ferrand)化學專業;2010年碩士畢業於法國勃艮第(Burgundy)大學材料工程、分子化學專業雙碩士;2013年博士畢業於法國蒙彼利埃(Montpellier)大學材料化學與物理化學專業。2014年1月至12月在歐洲膜研究所(法國)從事廢水處理方向博士後研究。主持研究項目:等離子體改性的3D"列印"聚合物接枝納米氧化鋅核殼粒子光催化產氫的研究。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是界面材料研究領域頂級期刊之一,中科院JCR一區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IF)8.15.

該論文旨在探索分形幾何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具體應用潛力。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聚合物分形結構,通過等離子體接枝技術,列印高度有序並提供重要表面積的基底用來固定納米催化劑顆粒。探究了分形金字塔和分形錐體兩種分形單元,對分形金字塔進行了大量的表徵,多種複雜的上層結構通過分解單元得到進一步研究。基於上述理論模型,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對三維結構進行了設計。在CAD模型的基礎上,採用熔融沉積技術以聚乳酸為耗材"列印"具有分形結構的多孔聚合物基質。採用核殼合成和等離子體接枝相結合的方法,成功地將納米氧化鋅包覆在聚乳酸基底上。提高了催化劑的催化表面與反應介質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光催化產氫的產量。

該研究的創新點及其科學意義在於利用氧化鋅光催化活性產氫氣;設計並3D"列印"具有分形結構的聚合物基質,增加光催化反應面積;首次結合核殼技術、等離子體接枝技術以及3D列印技術獲得了功能化的複合物。從幾何、尺寸和微觀結構對光催化劑進行了改進,從而提高產氫氣的效率。

素材來源:武漢工程大學官微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
  • 重大突破!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synthesis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為題,在國際催化領域頂級期刊
  • 零的突破!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時間分辨光電子發射譜的電子色散特徵》(Distinction of Electron
  • 零的突破!武漢教授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廖青教授帶領阿秒光學團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廖青,2009年9月-2012年3月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2年4月-2017年3月分別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物理系和韋恩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10月任武漢工程大學教授。從2005年起一直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強場超快光學。
  • 東南大學取得重大進展,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東南大學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儲能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教授為該論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訊作者,此項研究成果標誌著東南大學在燃料電池領域相關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對其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必然帶來能源領域新的材料和技術的突破,具有普適的指導意義。這項工作為科學設計優良質子傳輸材料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為質子限域傳輸和可控/可調提供了科學方法,大大加速商業化進程。該成果將促進新一代燃料電池研究和發展,對發展新能源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資助。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1.陳曦教授研究團隊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新種類分子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重要成果日前,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線發表於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研製了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其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 廣州大學本科生取得科研重大突破,頻頻登上SCI期刊!
    近年來,廣州大學實施教學設施開放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等面向本科生開放,大力拓展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渠道和方式,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開放實驗教學、參加科學研究和自選實驗課題的研究,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上半年,學校本科生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1.
  • 重大"發現"!河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譚付瑞課題組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方面的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該工作以&39;]difuran-based copolymer enables efficient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small energy loss and high VOC&34;河南省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34;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 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近日,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該項目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和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共同資助。
  • 青島大學首篇《Nature Mater》誕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李強、李洪森以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Extra storage capacity in transition metal oxide lithium-ion batteries revealed byin situmagnetometry」的原創研究成果。
  • 重大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網絡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8日14時15分訊(記者 林楠 馮茴花)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聶建峰與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李斌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
  •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7-17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大學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還獲美國物理學會專題報導!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影響因子38.8)發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黃文彬研究員與南昌大學舒龍龍副教授等合作研究題為"Giant photoflexoelectric effect in halide perovskites
  • 創下國際首次,上海這所高校多項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科研創新,近段時間上海大學在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滑坡預測方法、新型電池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在包括Science子刊在內的多個國際期刊上發表——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據2020年9月12日科睿唯安ESI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賈豔敏教授一篇論文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同時入選前1‰熱點論文。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王清教授所在的材料設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合金材料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圍繞董闖教授提出的作為'材料基因'的團簇結構模型,形成了實用的團簇式成分設計方法,提升了合金研發效率,發展出一系列高性能工程合金材料,並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新能源研究重要突破,齊魯工大在納米膜材料研究成果登上頂級期刊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閆理停博士與沈建興教授、材料學院特聘教授趙學波及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IF=27.398)發表題為「A Freestanding 3D Hetero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