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立冬,西北風一刮,空氣乾燥,蒼蠅等飛蟲逐漸消失。隨著海魚的大量上市,一年一度晾曬魚乾的黃金季節開始了。天曬魚是青島漁家特有的美食,有悠久歷史。吃海鮮講究一個「鮮」,可是在鮮之外,還有另一種海鮮的味道,這就是「香」。說起海鮮的香氣,半乾海鮮無疑更勝一籌。特別是眼下季節,天高氣爽,陽光強烈,溫度適中,又無蒼蠅,特別適合做天曬魚。在居民樓外、農貿市場、海島、漁村等處,都能看到晾曬海魚的場景。這種場景能一直持續到次年四月份。從想辦法把魚從水中弄出來,再到想辦法把水從魚中弄出來,這個過程有可能是1-2天,也有可能1-2年。海魚經過時間和食鹽的「浸潤」,逐漸變成我們經常見到的天曬魚、一滷鮮魚、鹹魚和臭魚。
A天曬比甜曬更妥帖
周日,記者在王哥莊和即墨鰲山漁村採訪的時候,看到我們經常吃的甜曬魚被標註為天曬魚,中午在酒店吃飯的時候發現酒店檔口標註的也是天曬魚。記者嘗了嘗,和甜曬魚沒有什麼區別。
很長時間我們都把沒有加鹽晾曬的魚叫甜曬魚。這裡為什麼叫天曬魚?製作方法不一樣嗎?
記者採訪了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烹飪學院原院長、青島職業技能鑑定所所長王振才。王振才出生在嶗山沙子口栲栳島,父親就是一位漁民。王振才介紹,市民們嘴裡的甜曬魚其實應該叫天曬魚。早些年,漁民在海中捕魚,由於沒有冷藏設備,如果不能及時返回,魚就會腐爛,這個時候就需要把魚脫水保存。脫水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是魚多的時候直接加食鹽醃製,做成鹹魚。二是魚少的時候,回港成本太高,為了防止魚變質,便將魚直接切開,在海水裡來回衝洗好幾遍,直接掛在船頭快速風乾,等待靠岸後便可以食用了。
王振才說,拉回來的魚,不能及時銷售的,在島上、在碼頭邊經過海水洗乾淨,海風吹、太陽曬,晾成半乾,收藏起來自己吃。晾曬這種魚,是要靠天吃飯的,靠自然的海風風乾上味,外幹裡嫩,能吃出淡淡的海水味。所以,叫天曬魚比較合適。至於甜曬魚的說法,估計是這種魚處理的時候沒有加鹽,相比鹹魚而來的。
B天曬魚要經風吹日曬
據王哥莊港東碼頭雲海樓漁家宴的負責人介紹,天曬魚要經過風吹日曬,自然風乾。在漁船上、海島及靠近碼頭的空地做的天曬魚是相對最好的。
漁民捕魚後,用海水把魚洗乾淨,在漁船上直接曬乾。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天曬魚是最為環保的。由於蒼蠅無法長距離在海上飛行,每飛行兩分鐘不到,就要找個落腳點,否則就會掉下來。所以漁船上的天曬魚不用添加任何化學成分,用太陽和海風自然曬乾。這樣的魚,表面幹,裡面嫩,吃起來味道才好。
在海島上做的天曬魚與漁船上的相似,由於蒼蠅無法在6級以上的風力下飛行,而且海島一般離海岸都比較遠,蒼蠅根本飛不過去,再加上海島附近的風力一般都比較大,所以無需網罩防蠅,魚很容易曬乾。
再就是碼頭邊的空閒場地,原因和上面的地點相似,面積空曠。不過這幾種方法天曬魚的數量一般都不大,量大的是工業化生產的車間。工業化的風乾魚利用風扇和專門風乾的儀器製作,也沒有加鹽,這種魚叫風乾魚、甜曬魚比較合適。
C一滷鮮魚要加鹽醃製
一滷鮮是青島和膠東地區一種特殊的醃製海魚的方法,也是沿海地區漁民世代享用的一種傳統食品。早些年捕魚的船上沒有冷凍設備,也沒有冰塊,出海的漁民怕打上的魚壞掉,就將魚用鹽醃上,這樣才能保證到岸後魚不變質。後來發現這種魚做熟後肉質潔白、細膩、鮮美可口,別有一番風味。一滷鮮魚也成為膠東地區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滷鮮製作的魚與我們通常吃的鹹魚最大的區別就是:一滷鮮魚醃製時間短,比鹹魚的味道淡,肉質軟嫩細膩,而且能最大地保持魚本身的鮮味。
D鹹魚醃製突出香氣
記者在王哥莊社區了解到,鹹魚要用到罈子等容器,製作時只加鹽不加其他佐料,而且食鹽的添加量非常多,製作時間也比較長,通常至少要醃製20多天,隨吃隨取,剩下的可以一直醃製下去。
王振才告訴記者,以前船上有專門醃魚的船艙,在船艙底部撒上厚厚一層鹽,將魚分類,一橫一縱有序擺放,每垛魚2米左右,之間留有間隙,方便把醃魚的湯舀出來。每層魚上都撒薄薄的一層鹽,通常十斤魚兩斤鹽,醃完後用木板蓋住,木板再用重物壓住。
經過10天到100天的醃製,鹹魚就好了。由於食鹽和時間的作用,鹹魚的口感發生了變化,魚肉更容易散開,鮮味少了,但是魚的香味變濃了。
E臭魚要醃製一年以上
城陽區上馬和膠州的九龍是醃製臭魚的主要場所。據九龍街道的海旺酒店的李義照介紹,傳說老一輩的漁民出海捕魚經常遇到意外,有一次,漁民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漂了一年多才靠岸。沒有吃的,只能撈出醃魚和野菜蒸著吃,當時船艙裡的魚都已經發酵了,聞起來臭烘烘的。但是做熟之後,這些臭魚入口即化、香鮮無比,從那以後湯醃臭魚便成為一種手藝流傳了下來。
李義照介紹,醃製時,可以將鮮魚從脊部劈開,取出內臟,加鹽滷製成魚片,也可以不用開片,加鹽醃製成「魚桶」。把鮮魚放進缸或者池內,一層魚一層鹽,上面用石頭壓緊,再用鹽水浸泡起來。經過鹽水的滋潤,醃製好的海魚不會變質,顏色發紅,卻有了一股濃重發酵的氣味,吃的時候,一年以上的魚剛入口有些許臭味,不停咀嚼下,味蕾慢慢變得舒坦起來,一股鹹香的味道油然而生。更奇妙的是,越嚼越香。
由於這種魚的時間成本比較大,只有很少的匠人還在堅守這份工藝,市區很難買到。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單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