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調查顯示美公眾對全球變暖認識欠缺

2020-12-06 中國天氣

美國耶魯大學5月19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公眾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可以分為六類,其中,52%%的人對此表示關注,僅有18%%的人認為是嚴重威脅,48%%的民眾並無緊迫感。這項由美國耶魯大學和喬治梅森大學聯合進行的研究始於2008年,共對2129位美國成人進行了調查。

該報告顯示,有18%的美國公眾確信由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正在發生,且很快會造成嚴重後果,應立即採取措施予以應對。

有33%的人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並支持政府採取積極措施予以應對,但自己並不會更多地參與其中。

有19%的人承認全球變暖是一個問題,但並不認為它正在發生。因此,他們不認為這會威脅到個人,也沒有任何緊迫感。

有12%的人或是對全球變暖並不十分了解,或是認為即便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己也不會更多地對此給予關注。

11%的人不確定全球變暖是否真的正在發生,並且認為如果發生也是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只是一個遙遠的威脅。

7%的人會積極地參與到相關問題的討論,但認為全球變暖的情況還未真正發生,不一定要採取什麼措施。

報告作者之一,耶魯大學氣候變化項目主管安東尼·雷瑟維茲說,從調查結果上看,美國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沒有單一的看法。但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持不同意見的人們在行為上有時卻比較相似。例如,所有的6個群體同樣都支持節約,並希望政府對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和低能耗汽車的消費者予以退稅。

「現在許多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教育和宣傳活動都像是在一個黑屋子裡投飛鏢,」雷瑟維茲說,「氣候變化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想要公眾廣泛參與其中,就必須首先了解公眾。」

 

更多閱讀》》

美國氣候變化立法之路艱辛漫長

美國氣候變化法案年內或將難以通過

相關焦點

  • 外媒:全球變暖將擾亂人類環境 公眾健康面臨挑戰
    原標題:外媒:全球變暖將擾亂人類環境 公眾健康面臨挑戰   圖為2005年的三伏天中  據法國媒體報導,近日,法國公用衛生最高理事會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趨勢愈發嚴重,這將使全球各個生物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擾亂人類原本的正常居住環境,使疾病、災害發生機率升高,使公眾健康面臨挑戰,甚至還會危及人類的生命。   近年來,包括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天氣等在內的一系列氣候變化在全球各地均時常出現。
  • 哈佛耶魯科學家或找到解決全球變暖方法,也可能是個笑話!
    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他們提出使用一種被稱為平流層氣溶膠噴射(SAI)的技術,他們說這種技術可以將全球變暖的速度減半。這項技術將把大量硫酸鹽顆粒噴灑到地球平流層較低的20km高的地方。科學家們建議用專門設計的高空飛行器、氣球或大型海軍炮來運送硫酸鹽。
  • 全球變暖:100%是人類的鍋
    上個世紀的全球變暖幾乎都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了一個明確的專家共識:1951年至2010年觀測到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上升,一半以上極有可能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的確定性有95%以上。
  • 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
    2020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承辦。
  • 耶魯校長:大學生心理問題是全球現象
    隨著中國赴美留學生的逐年增多,「常春藤」名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採訪了知名藤校耶魯大學的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聽他詳細講述了耶魯大學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本人對教育的看法。鼓勵中國學生申請耶魯在諸多外國高校中,耶魯大學是與中國淵源最深的大學之一。1854年,著名教育家、「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畢業於耶魯大學,他也是美國大學中的第一位中國學生。
  • 專家呼籲民眾提高對全球變暖的認識
    人民網11月11日訊據美聯社報導,充斥特技效果的科幻電影《後天》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氣候變暖的極端場景――突然發生的世界性災難。但暢銷書《恐懼之邦》卻稱,自尋煩惱的科學家們正在無中生有地誇大環境問題。
  • 全球變暖改變動植物生長節奏
    最近幾十年中,科學家注意到許多植物和動物在春天的生長呈加快趨勢,並認為這可能同全球變暖相關。  克萊蘭德和其他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變暖導致所有植物改變了春季開花的步調。但是,最令她們感到驚訝的是植物對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氮的沉積具有不同的反應:草推遲開花,與此同時野生花卉則提前開花。這種現象導致花卉和草開花時間出現交迭,而正常情況下它們在不同的時節開花。
  • 耶魯公開課丨《基礎物理》:耶魯「高分」教授帶你感受物理之美
    耶魯大學的人文教育聲名在外,但其實理科教育也斐然可觀。本周,我們給大家介紹的便是耶魯公開課中因為廣受歡迎而成為首個被錄製的理科課程——《基礎物理》。如果你走進課堂聽到教授說著「beautiful」(美麗的),「elegant」(優美的),「awe-inspiring」(令人驚嘆的)這樣的詞,你恐怕會認為這是一節音樂或是詩歌賞析課。
  • 外媒:中國推進"美麗中國" 為應對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為了能實現減排目標,除了要有政策導向,企業和社會公眾也應自覺地廣泛參與,開展低碳出行、低碳建築等行動。中國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塑造「綠色中國」,致力推進「美麗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香港《明報》11月30日報導,法國首都巴黎再度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30日起在此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則有望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性協議。
  • 健康:全球變暖的原因
    【健康:全球變暖的原因】導語:科學家們正在提出一種巧妙但尚未經過驗證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將太陽調光化學品噴射到地球大氣層中。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上的研究提出了使用一種稱為平流層氣溶膠注入的技術,他們說這種技術可以將全球變暖的速度降低一半。該技術將涉及在高達12英裡的高度向地球下部平流層噴射大量硫酸鹽顆粒。科學家們建議用專門設計的高空飛機,氣球或大型海軍炮提供硫酸鹽。
  • 美媒:植樹是對抗全球變暖最好方法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美媒稱,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最有效方法是大量植樹。種1萬億棵,或許更多。據美聯社7月4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說,世上也有足夠的植樹空間。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託馬斯·洛夫喬伊稱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植樹也有助於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克勞瑟強調,世界仍需擺脫對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它們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植樹並不是其替代措施。他說:「沒有減排,這一切都行不通。」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全球變暖 城市更熱
    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英國氣象局的一項新分析表明,全球變暖使氣溫升高的現象,在城市地區比鄉村地區嚴重得多,城市居民將經歷更多的炎熱夏日。  由於城市裡人工熱源多,汙染嚴重,建築物和公路儲存熱量的能力強,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 地質工程技術能否減緩全球變暖
    科學家近日警告說,有些人寄希望於通過在海面上製造人工白雲反射陽光以抵消全球變暖效應,然而這種做法將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該做法是指通過海上小型船隊向大氣中噴射鹽霧來製造白雲,這只是減緩全球變暖效應的「地質工程」技術方法中的一種。而研究者們正在對這類方法的實施可能性進行調查。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
  • 全球變暖危害農作物!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論文主要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候系統研究中心環境科學家德爾芬·德裡格強調,這項結論並不意味著二氧化碳是「人類的朋友」,只是提醒相關研究人員,在討論氣候變化長期影響時應將二氧化碳濃度對農作物的直接影響計算在內。
  • 「全球變暖」時代的焦慮
    阻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焦慮現在網消息 溫室效應已成為各國刻不容緩需要處理的問題。當時,火山噴出的近2000萬噸二氧化硫進入了大氣平流層,這些微粒將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一段時間之後,全球氣溫平均下降了0.5℃。這次噴發讓科學家發現,可以利用飛機直接將二氧化硫注入平流層來給地球降溫。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能源和環境系統研究室主任大衛·基思說,這非常容易做到。「改變整個地球的氣候只需要這麼少的材料」,他說,「操作成本便宜得出奇」。
  • 衛星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急劇減少!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加劇!
    根據最近50年衛星觀測的結果,在全球變暖影響下地球南北極的冰川發生了巨大變化。 全球變暖對冰川展現出了不同的影響。例如: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在1972年時相當穩定。但是在80年代中期出現了快速的衰退。48年前間,冰川已經回退到上遊20公裡(12.4英裡)。而在同樣的48年裡,附近的哈伯德冰川僅僅回退了5公裡(3英裡),但是在2019年發現冰川有一大片區域出現了冰裂。地質學家稱之為「崩解灣」,這極可能是冰川出現急劇變化的早期跡象。
  • 九萬億噸冰消失,全球變暖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早已為眾人所知。提到冰川,我們往往會聯想到極地地區,但極地冰川並不是唯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冰川。實際上,包括阿拉斯加、格陵蘭島、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脈在內的其範圍內的冰川都處在全球變暖的威脅之下。近期,由蘇黎世大學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小組於2019年4月8日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自1961年以來,地球上已經有超過90000億噸的冰消融殆盡,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7mm。「這一數字意味著全球變暖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研究人員這樣評價道...
  • 智能技術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我們看到,人類對於海洋溫度測量的技術進步了,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這是一個好消息,可同時也向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由於海洋覆蓋了全球五分之三的面積,新發現意味著我們先前對全球變暖的估計太低了。此外,還有報導稱,在一個經過仔細測量的地方,正在導致冰蓋和冰川解體的水下融化發生的速度,遠快於理論預測的速度。這可能也說明,當前我們對於海平面上升的預測模型也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