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術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2020-11-24 畢月烏

最近,英國氣象局宣布對哈德利中心海洋表面溫度(SST)的歷史分析進行了修訂。這意味著海洋的溫度比之前想像的要高出0.1攝氏度。我們看到,人類對於海洋溫度測量的技術進步了,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這是一個好消息,可同時也向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由於海洋覆蓋了全球五分之三的面積,新發現意味著我們先前對全球變暖的估計太低了。此外,還有報導稱,在一個經過仔細測量的地方,正在導致冰蓋和冰川解體的水下融化發生的速度,遠快於理論預測的速度。這可能也說明,當前我們對於海平面上升的預測模型也是有問題的。

總之,這些最新的更新表明,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出現速度,比科學家們先前認為的要快。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應對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學者已經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各國政府和組織也開始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應對這一關乎我們人類是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問題。

我們常聽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最近幾年倡導的「低碳生活」就是指儘量減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為應對全球變暖做出貢獻。去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稱智慧型手機等信息通信技術產品是全球變暖的推手之一。然而誰也無法扔掉手機。既然技術進步和普及的腳步無法阻擋,我們應該做的,是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去解決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比如,充分發掘這些新興技術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的潛力。近日,《科學美國人》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智能設備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文章作者 Hannah Bascom認為,智能設備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加了解並幫助他們改變能源的使用習慣,從而減少排放。

面對氣候危機,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他們自身有必要做出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同時,經濟足跡和購買力較大的公司和決策者在認識到這裡面蘊含的商業機遇後,也在努力響應消費者的這一需求。

文章作者認為,科技公司在減少能源使用、投資低碳和無碳能源發電方面成為了領導者。這些公司還為消費者開發了智能設備,為他們提供更多環保選擇。通過使消費者儘可能地參與到節能減排的運動中,以及在無碳電力採購方面作出表率,技術產業將在整個經濟中能夠產生重大意義的影響。

本文作者認為,人們普遍認為,氣候危機已經對全球經濟和公共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要求企業在向可持續發展轉變的過程中發揮領導作用。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 81%的全球受訪者強烈認為企業有責任幫助改善環境;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88%的美國和英國消費者希望知名企業幫助他們提高環保意識。美國政府2018年底發布的第四次《國家氣候評估》報告顯示,這些注重生態環境的客戶給企業施加了很大壓力,這些企業面臨著「到本世紀末,每年虧損達到數千億美元」的風險。因此,科技公司正在採取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通過減少自身運營中的排放量和開發智能設備,簡化消費者對於能源使用的選擇,使消費者能實現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科技行業勇敢地接受了這個挑戰。截至2018年,科技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採購量超過了全球經濟的其他部門。谷歌已實現用電量100%從可再生能源採購,Facebook也希望明年能實現類似的目標。Apple通過使供應商努力實現100%可再生能源採購的目標來綠化其價值鏈。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發布的「指數級氣候行動路線圖」強調了這些氣候行動的重要性。該路線圖是一個綜合性的規劃,概述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減排目標的戰略。除了說明企業減排的重要性以外,該路線圖還重申了消費者向科技行業提出的幫助消費者做出環保決策的要求。

智能設備和聯網家庭在幫助消費者節約能源方面能發揮日益巨大的作用。比如,谷歌子公司NEST開發的智能溫控器。據統計,NEST恆溫器在2018年為客戶節能了10太瓦時的能源,相當於谷歌當年為支持所有業務購買的可再生能源數量。

進一步來說,聯網家庭(包括但不限於配備智能恆溫器的家庭)有助於以整體方式幫助消費者實現節能減排。互聯設備可以通過經許可自動節能,使繁忙的家庭減少能源消耗。這不僅能使消費者獲益,同樣也有益於發電和輸送能源的公用事業,同時也減少了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意味著儘可能減少排放,科技公司必須繼續創新,並發揮領導作用,無論是在其業務運營方面,還是在為消費者開發的產品方面。沒有任何一個簡單的改變可以結束我們面臨的氣候危機,但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對智能技術的使用,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武器之一。

相關焦點

  • 應對全球變暖,數據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全球變暖是指地球長期平均氣溫上升,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氣體的擴散引發了實質性的轉變。自1990年以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導致全球氣溫急劇上升。與100年前相比,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1攝氏度。氣候科學家擔心在未來的200年內,全球平均氣溫會上升近6攝氏度。 為應對全球變暖,各國需要一項有效的行動計劃。
  • 全球變暖如何應對?科學家這樣說
    日前,在2019年院士專家義烏行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地理與氣候學家秦大河帶來了主題為「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科普報告,作為我國第一個徒步穿越南極大陸的人,秦大河對冰川和氣候有著深入研究,通過詳細數據、科普視頻等形式,他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全球氣候變暖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應對方法。
  • 寄生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學分:俄勒岡州立公園全球變暖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威脅著全球許多生態系統。隨著全球氣溫的持續攀升,寄生蟲和疾病的關係、流行和傳播也增加了不確定性。華盛頓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探索了寄生菌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疾病傳播的新視角。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諾德豪斯教授客觀地分析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代價。面對延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挑戰,他通過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從經濟學層面提出應對之法。一本偉大的書!全球變暖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涉及從基礎氣候科學、生態學和工程學到經濟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等學科,結果就是,本書章節頗多。在踏上漫長的徵途之前,讀者會發現,看看展現前路如何的地圖是有用的。這就是在以下五編中討論的主要問題。第一編概述全球變暖的科學。氣候科學是一個動態領域,但它的基本元素已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由地球科學家形成,並已有了良好的基礎。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分析了當今最重要的氣候變暖問題,指出了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確定與不確定的影響與災難,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物種減少、森林火災、疾病流行、作物減收,等等,作者結合福利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國家與區域政治政策,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方法與途徑。
  • 人工智慧如何用來對付全球變暖的問題
    人工智慧如何用來對付全球變暖的問題 HERO編譯 發表於 2020-03-14 09:29:46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迅速採取行動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變暖威脅。
  • 地球工程 應對全球變暖最後的猛藥
    在此背景下,「地球工程」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一種最直接的人為治理氣候的手段,在國際氣候談判中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和關注。  那麼,「地球工程」到底是什麼?有何作用?為何逐漸成為國際談判中的寵兒?  1.什麼是地球工程?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50年來,氣溫上升的腳步在加快。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劉洪濱博士介紹,過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明顯升高,本世紀變暖幅度還會增大。最新觀測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平均溫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
  • 應對全球變暖,靠新技術更靠新觀念
    2020-09-02 09:26:06 來源:科技日報《巴黎協定》已經形成近5年,其「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能否實現?當全球變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哪些技術和方法可以減緩氣候變化?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全球變暖也可以有有利的一面,比如說80年代,黑龍江的水稻的產量80年代比70年代增產了大概30%,這裡面除了科學種田的因素以外,大約有一半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產量的增加。    李小萌:關鍵是要看這個利和弊比例的問題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鄭國光:從我們科學家分析來看,還是弊大於利。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全球世界變暖,地球未來如何應對!
    當時正值古新世與始新世之間,由於當時火山活動異常劇烈,導致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多,地球溫度不斷上升,據統計當時的全球溫度上升了5-9攝氏度,因此科學家也把這個時期稱為:古新世與始新世極熱事件。全球氣溫變暖是謊言?南北極冰川其實正在「腐爛」,人類要注意了!
  • 全球變暖:農業生產受重創,農機行業該如何應對?
    據《歐洲時報》報導,當地時間9月17日,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稱,溫室效應問題比人們先前想像的還要嚴重,最壞的估計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增高7攝氏度。這種氣候模式帶來了持續時間長且涉及地域廣的乾旱現象,造成農業生產遇到嚴重問題、森林起火現象越來越多等等惡果。
  • 科學網—發展電卡技術有助應對全球變暖
    本報訊(記者唐鳳)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副教授錢小石在《焦耳》上撰寫綜述文章,對巨電卡效應基礎理論、電卡材料表徵方法,以及10餘年來電卡製冷技術發展出的新材料
  • 有效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7個簡單應對方法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影響,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導致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
  • 應對全球變暖 科學家要給地球撐起「太陽傘」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陳 瑜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高超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100多年,人類活動加劇了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現象愈演愈烈,地球表面的蒸發量增加,整個地球系統原有的水循環被改變,目前大氣系統裡的水熱資源更豐富,但這些水可能會集中在某段時間降落在某個區域。相應的,其他地區或該地區的其他時段降水會大幅減少,乾旱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也就隨之上升。
  • 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新華社拉薩9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西藏地區氣候的明顯變化:冬季增溫明顯,降水量變化區域性波動較大,氣候變化區域差異較顯著等。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
  • 應對全球變暖的新方法,人人都可以盡一份力量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公認的事實,而且氣溫上升的腳步還在不斷加快。最新研究表明,20世紀下半葉北半球平均溫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全球地表氣溫不斷創下新紀錄,可能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的機率也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