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陳碧紅)以「川蒲」米花糖打出一片天下的成都派立食品有限公司,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消費旺季,並沒有迎來更多驚喜。3月12日,公司董事長陳貴良擺開剛出爐的財報數據:「僅團購,就比2014年春節同期下降85%,銷售額不足80萬。」這與企業在2013年春節期間高達600萬元的團購銷售記錄,相去甚遠。
市場經濟整體疲軟、傳統零食產品「遇冷」——陳貴良說,公司產值規模已經從最高峰的3個億縮減到去年的2個億。
被「寒流」席捲的休閒食品生產企業,不止成都派立一家。在營養、健康理念日益盛行之下,消費者對零食有了更加挑剔和個性化的需求,讓不少傳統食品企業不得不重新定位。
窘境:三分之一的傳統零食被淘汰
3月12日,成都市春熙路的王府井商場超市內,餅乾、桶裝爆米花、果凍等休閒食品放在了超市入口最顯眼的地方。不過,這樣的營銷方式依舊沒讓更多顧客駐足。
「像膨化食品、果凍這些都不是熱銷產品了,就餅乾來說,現在大家更熱衷於買燕麥類、五穀雜糧類的產品。」王府井超市賣場主管王燦介紹說,去年王府井對賣場布局作調整時,就加大了水果、奶製品等健康食品的布局佔比。
在該超市購物的消費者張晴女士,正為孩子仔細挑選堅果產品,她對品牌、製作方式、營養成分等看得尤為仔細。她告訴記者,比起果凍和餅乾,更願意讓孩子吃堅果,「這樣更加健康營養。」
消費者喜好的改變,給生產企業帶來了直接影響。
蠟筆小新(四川)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人李松安介紹,作為國內果凍、飲料食品的龍頭企業,公司先後推出了超過350個品類的產品,截至目前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傳統產品已經淘汰,其中就包括營養成分較低的果凍系列及部分飲料。
儘管如此,該公司去年的銷售業績仍從預期的上升變為持平。
破局:以營養個性的產品贏回消費者
其實,對於消費市場的迅速變化,陳貴良並非毫無準備。
早在2012年,派立就著手在米花糖、蛋紹酥、脆薄餅乾傳統產品之外開發新的產品。「當時是因為山寨產品盛行,所以提前創新轉型。」陳貴良說,這反而成了搶抓機遇的「抓手」。
他說,派立公司將消費者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針對不同消費習慣進行產品研發,目前已經開發出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比如針對辦公室白領追求「健康」、希望「瘦身」而開發出的高纖維餅乾、針對老年人推出的一公斤、半公斤等「大推頭」家庭裝等等。
據悉,該公司明年還將和川大、中科院等攜手合作,進一步開發貼合消費者需求的健康食品。
重新跟上消費者的喜好,蠟筆小新也邁開了產品創新的步伐。李松安說,該公司目前已經相繼推出加入更多營養成分的乳酸菌果凍、橙汁飲料等。「每年進行新產品開發的資金已達到800-1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