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家楊 夏建軍等
2020/3/31 11:03:30 我要投稿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我國北方地區在冬季採暖消耗了大量化石燃料,其燃燒產生的汙染物是引起霧霾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過相關標準調研、熱源汙染物實際排放數據調研及現場實測等研究方法對熱電聯產、鍋爐房及農村生物質和散煤的熱源排放因子進行了整理分析,並將其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本文依據相關性分析將「2+26」城市群分為六個子城市群,並分別計算了各區域冬季供熱的直接排放量。
關鍵詞:清潔取暖;PM2.5;熱電聯產;「2+26」城市群;
1 背景
依據中國空氣品質在線監測分析平臺(真氣網https://)整理得到「2+26」城市從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的月均PM2.5濃度數據。分析發現:在時間尺度上,PM2.5存在「U形」分布,即採暖季月均濃度明顯高於非採暖季。可以認為,冬季採暖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燒是惡化大氣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大氣氧化驅動的二次轉化是京津冀大氣汙染積累過程中爆發式增長的動力。此外,也有學者通過霧霾形成機理和實測數據證實NOX和VOC是導致大氣氧化性增強,大量生成二次細顆粒,從而造成大氣霧霾現象的元兇。鑑於NOX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而VOC排放源較為分散;所以控制NOX的排放是治理冬季霧霾切實可行的措施。
圖1「2+26」城市月均PM2.5濃度
在討論供熱對大氣汙染影響時,最終落腳點應為單位採暖建築面積對應的汙染物排放,它與單位採暖建築面積需熱量和熱源輸出單位熱量所排放的汙染物這兩個因素有關。其中單位採暖建築面積需熱量與當地氣候條件和建築保溫性能相關,通過改善建築圍護結構性能、降低熱負荷需求可以從源頭減緩供熱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提高熱源效率、減少燃料燃燒產生的汙染物排放也是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手段。
下面針對採用不同燃料的供暖熱源,分別討論其單位供熱量的汙染物排放強度。
2 不同熱源方式的汙染物排放強度
2.1 汙染物的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
2.1.1 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的定義
針對供熱導致的汙染物排放,本文將其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兩類:其中直接排放即為熱源的在地實際排放,間接排放為採用遠地(長途輸送)熱源或熱源用電進而在發電廠產生的排放。對於燃煤、燃氣鍋爐,它們全部屬於當地直接排放;對於電驅動的供暖熱源,它們全部屬於間接排放。
然而對於熱電聯產,發電和產熱都消耗燃料,也都產生汙染物。而目前,熱電廠之所以建在城市附近的目的就是供熱,因此在城市的熱電廠發電排放的汙染也應計入供熱排放中。對於當地的熱電聯產,由於全部燃料燃燒產生的汙染物都在當地排放,所以都屬於當地直接排放,由此導致單位供熱量直接排放強度大;對於電廠坐落地與供熱城市很遠,熱量經長途輸送到城市,且兩地汙染物不相關的情況,其全部燃料在異地燃燒,因而其產生的汙染物都屬於間接排放。
把熱電聯產發電的排放都算入供熱當地排放;同時由於發電,減少了外地電廠的排放,所以要增加一個負的發電間接排放。
2.1.2 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的計算
本文對熱源排放因子的計算均落腳到單位供熱量排放強度(單位g/GJ)。
(1)直接排放強度
不同熱源的直接汙染物排放強度可按照下式進行計算:
其中:
在地排放總量為一個採暖季內,NOX、SO2、粉塵等汙染物在熱源當地由於燃料燃燒產生的全部排放量,單位為g。
供熱總量為一個採暖季內,熱源向外供出的總熱量,單位為GJ。
不同熱源的單位供熱量直接排放強度可以通過調研實測方法獲取:本文對我國部分熱電聯產和鍋爐房熱源的實際供熱量和汙染物排放進行了調研,同時對農村生物質及散煤熱源排放進行實測。
此外,本文還依據國家和地方的火電廠和鍋爐排放相關標準對熱源的排放強度進行折算。計算公式如(2)所示:
單位供熱量汙染物直接排放強度=單位供熱量耗燃料量×單位燃料汙染物排放量(2)
其中:
單位供熱量耗燃料量可依據熱源供熱效率確定,單位為g(燃料)/GJ或Nm3/GJ;
單位燃料汙染物排放量可依據國家或地方相關標準中的電廠排放限值、鍋爐排放限值進行計算,單位為g(汙染物)/g(燃料)或g(汙染物)/Nm3。
(2)間接排放強度
熱源由於用(發)電產生的汙染物排放為間接排放,可按照下式進行計算。
其中對間接排放總量區分為用電熱源(電熱泵等)和發電熱源(熱電聯產)進行討論:
用電熱源(電熱泵等)單位供熱量間接排放強度按(4)計算:
用電熱源單位供熱量汙染物間接排放強度=單位供熱量耗電量×單位發電耗燃料量×單位燃料排放量(4)
其中:
單位供熱量耗電量為熱源供出一份熱量所消耗的電力,單位為kWh/GJ;
考慮到我國電力是以煤電為主,因此將熱源用電按發電煤耗法折算到大型燃煤電廠,即單位發電耗燃料量取310gce/(kWh);
單位燃料排放量取值方法同上,單位為g(汙染物)/gce。
發電熱源(熱電聯產)單位供熱量間接排放強度按(5)計算:
發電熱源單位供熱量汙染物間接排放強度=-單位供熱量發電量×單位發電耗燃料量×單位燃料排放量(5)
值得注意的是,熱電聯產在供出熱量的同時供出了電量,因而其間接排放應為負值。其中:
單位供熱量發電量為熱電聯產熱源供出一份熱量的同時所發出的電力,單位為kWh/GJ;
單位發電耗燃料量為熱電聯產熱源的發電煤耗(氣耗),單位為gce/(kWh)或Nm3/(kWh),在熱源處按分攤法計算;
單位燃料排放量取值方法同上,單位為g(汙染物)/gce或g(汙染物)/Nm3。
2.2 燃煤熱電聯產排放
燃煤熱電聯產是目前北方城鎮採暖的主力熱源,本文對我國北方部分大型燃煤電廠(發電裝機普遍在300MW以上)在2015至2017年NOX、SO2和煙塵的排放因子進行了調研,如圖2至圖4所示。可以看出,大型燃煤電廠單位煙氣汙染物排放因子整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SO2和煙塵排放下降明顯。
圖2 實際部分大型燃煤熱電廠NOX煙氣排放因子
圖3 實際部分大型燃煤熱電廠SO2煙氣排放因子
圖4 實際部分大型燃煤熱電廠煙塵煙氣排放因子
同時,針對燃煤火電廠的汙染物排放,現行的GB13223-2011《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對一般地區和重點地區均有相應的排放限值;此外,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十部委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也對燃煤超低排放機組做出了明確要求。
針對所調研的大型燃煤熱電廠,依據2.1節中的計算方法,計算它們在2017年的單位供熱汙染物直接排放和間接發電排放強度,結果如圖5至圖7所示。其中燃煤產生煙氣量按10.4m3/kgce計算(基準含氧量6%,過量空氣係數1.40)。
負的間接發電排放因子絕對值越高表明熱電廠供出一份熱量的同時發出了更多的電量,從而產生了更多的汙染物。以NOX排放因子為例,間接發電排放因子絕對值小的熱電廠其熱電比普遍在0.8~1.2,排放因子絕對值高的熱電廠其熱電比普遍在0.2左右。
直接排放因子高,一方面是由於熱電廠熱電比較低,導致供出單位熱量需要消耗更多燃料,從而排放更多汙染物;另一方面是由於熱電廠本身單位煙氣中汙染物濃度較高,即未做好尾氣處理工作。
可以發現,熱電聯產單位供熱直接汙染物排放量與熱電比緊密相關。熱電比越低,即供出一份熱量的同時需要發出更多的電量,那麼也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因而其單位供熱直接汙染物排放強度要更高。目前,我國實際的燃煤熱電聯產電廠熱電比一般在0.5~2.0之間。
圖5 調研熱電廠單位供熱NOX排放因子
圖6 調研熱電廠單位供熱SO2排放因子
圖7 調研熱電廠單位供熱煙塵排放因子
2.3 燃煤鍋爐房排放
燃煤鍋爐的實測結果發現:對於20t/h以下的小型燃煤鍋爐,由於較難上脫硫裝置,其排放濃度普遍較高,單位排煙量的SO2排放可以是80t/h鍋爐的2倍~3倍,顆粒物排放可以是後者的8倍~10倍;此外,小型鍋爐效率較低,單位供熱量排放的煙氣量很大,其整體汙染物排放要高於大型燃煤鍋爐。近兩年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打響,多地開展了清潔熱源替代小型燃煤鍋爐的行動,燃煤鍋爐的整體排放情況得到改善。
同時,現行的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對一般地區(在用)和重點地區的燃煤鍋爐排放限值做了相應規定。
2.4 燃氣熱電聯產排放
近年來,天然氣在我國電源結構和城市集中熱源結構中呈現上漲趨勢。對我國部分大型燃氣輪機2017年的實際排放調研發現,煙氣中NOX、SO2和煙塵的排放因子平均分別為14mg/m3、0.58mg/m3、0.87mg/m3煙氣;均遠小於國標限值,其中SO2排放因子能低至國標的十分之一。
針對燃氣火電廠的汙染物排放,現行的GB13223-2011《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對天然氣鍋爐電源和天然氣燃氣輪機分別做出了規定。值得說明的是,在電廠內燃氣輪機單位燃氣的汙染物排放因子會高於燃氣鍋爐,尤其是NOX的排放。這是因為燃氣輪機的燃燒溫度高於燃氣鍋爐,所以會生成更多的熱力型氮氧化物。
2.5 燃氣鍋爐房排放
現行國標(GB13271-2014)對燃氣鍋爐的排放限值相對寬泛,近年來隨著整體大氣治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各地相繼出臺的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也在不斷升級:目前北京執行的地標(DB11-139-2015)總體上已嚴於歐洲鍋爐排放標準,接近最嚴格的美國南加州鍋爐排放標準。國標一般地區(在用)與北京(新建)燃氣鍋爐在NOX排放上可有十餘倍之差。為了實現低排放標準,燃氣鍋爐房一般需要採用多種節能減排技術措施。
圖8 北京部分燃氣鍋爐NOX排放強度
針對所調研的北京燃氣鍋爐房排放,依據2.1節中的計算方法,計算它們在近年來的單位供熱汙染物直接排放強度,其中燃氣鍋爐房產生煙氣量按13.0m3/Nm3(基準含氧量3.5%,過量空氣係數1.20)計算,結果如圖8至圖9所示。發現北京實際燃氣鍋爐排放均能滿足嚴格的地方標準。
2.6 生物質及散煤熱源排放
近年來,生物質作為可再生資源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利用木質顆粒或作物秸稈進行壓塊後替代散煤土暖氣供暖逐漸成為我國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主要方式。本文對大型生物質鍋爐和戶用生物質採暖爐以及散煤土暖氣的排放因子進行了實測,結果見表1。
圖9 北京部分燃氣鍋爐SO2排放強度
表1 生物質及散煤熱源汙染物排放因子
註:表中PM2.5為燃料燃燒排放的一次細顆粒物,不包含汙染物在大氣中反應生成的二次汙染物。以上排放因子均為我國北方農村的實測結果,其中NOX和SO2排放因子與燃料成分和採暖爐的燃燒情況有關,表1中秸稈壓塊單位熱量排放因子高於秸稈顆粒,主要是因為二者實測地點不同,燃料成分和採暖爐燃燒情況有較大差異。
2.7 不同熱源方式的比較
以下對不同熱源方式的單位供熱量汙染物排放分為發/用電間接排放和當地直接排放進行計算匯總。
依據2.1節所述計算方法,對調研樣本數目較多的熱源方式按熱量加權平均得到其實際排放強度。此外熱電聯產和鍋爐房還分別依據相關排放標進行折算:其中燃煤熱電聯產(乏汽餘熱充分回收)、燃氣輪機、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回收部分煙氣餘熱)的供熱效率取為55%、40%、23%、35%,即供出1GJ熱量分別需要62kgce燃料,71Nm3、124Nm3、82Nm3天然氣(天然氣熱值取35MJ/Nm3);燃煤熱電比按1.6、發電煤耗按260gce/(kWh)(分攤法),上述燃氣熱電比分別按1.1、0.5、0.7,發電氣耗分別按0.23Nm3/(kWh)、0.19 Nm3/(kWh)、0.18Nm3/(kWh)(分攤法)計算,求得單位供熱量的直接排放和間接發電排放因子。燃煤鍋爐和燃氣鍋爐供熱效率分別按85%和90%計算,即供熱1GJ熱量需要40kgce燃料或31Nm3天然氣。
從表2、表3中可以看出:
1)熱電聯產的單位供熱直接排放強度高。這是因為其在供出熱量的同時還需要燃燒更多的燃料用於發電。熱電聯產的熱電比越低,單位熱量對應的當地直接汙染物排放量越高。但是對比大型燃煤熱電聯產和燃煤鍋爐,依據國標重點地區排放限制折算出的NOX和煙塵/顆粒物的直接排放強度相差不大,這是因為《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對電廠鍋爐的排放要求比《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對普通鍋爐的排放要求更嚴格;這表明了輸出相同熱量,熱電聯產和燃煤鍋爐的在地排放量相差不大,但熱電聯產同時還輸出了電力,對節能和減少大區域汙染物排放做出貢獻。
表2 不同熱源方式的單位供熱量汙染物排放因子(一)
註:(1)表中燃煤熱電聯產調研最優折算為考慮目前煙氣處理水平較高的電廠充分發掘供熱能力的情況下,其單位供熱量的排放強度;煙氣中汙染物濃度取尾氣處理水平前10%的電廠的調研平均值,供熱效率取55%,熱電比按1.6計算。(2)表中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深度回收餘熱)調研最優折算為考慮目前煙氣處理水平較高的電廠充分發掘供熱能力的情況下,其單位供熱量的排放強度;深度回收餘熱是指利用基於降低熱網回水溫度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餘熱回收技術[9],該技術能深度回收煙氣中的冷凝潛熱。煙氣中汙染物濃度取北京某煙氣處理水平較高的燃氣電廠的調研值,供熱效率取50%,熱電比按1.2計算。
表3 不同熱源方式的單位供熱量汙染物排放因子(二)
註:表中細顆粒物比煙塵/顆粒物範圍要小,PM10等顆粒物並未統計在內。
2)對比燃煤熱電聯產(調研最優折算)和燃氣熱電聯產(調研最優折算),即在考慮了目前較好的煙氣處理水平和熱電廠餘熱充分發掘的前提下,我們發現燃氣熱電聯產的單位供熱NOX排放仍然高於燃煤熱電聯產,而NOX與霧霾的產生關係更密切。這一方面是因為燃氣輪機燃燒溫度高,會生成大量的熱力型NOX;另一方面燃氣熱電聯產的熱電比較低:為了滿足供熱需求,供出相同的熱量,燃氣熱電聯產需要發出更多的電量,也即要消耗更多的燃料,排放更多的汙染物,同時還加劇了我國電力過剩的情況。此外,由於燃氣熱電廠也在「以熱定電」模式運行,喪失了對電力的調峰功能,並消耗了大量寶貴的天然氣資源。因而天然氣熱電聯產不適宜大規模推行。
3)天然氣鍋爐相比燃煤鍋爐,單位供熱汙染物排放水平低,通過《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重點地區)折算的SO2排放因子中,前者約為後者的四分之一;但在與霧霾更為相關的NOX排放上,二者處於同一量級。此外,在環保要求更為嚴苛的北京,燃氣鍋爐的實際汙染物排放可以做到很低。
4)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由於從自然環境中取熱,供暖用能強度較低,汙染物排放(按照COP折電後)也較低。
5)散煤土暖氣的單位供熱直接汙染物排放量要遠高於燃煤熱電廠和燃煤鍋爐,其NOX直接排放因子約為燃煤鍋爐(國標重點地區)的三倍,一次細顆粒物更是後者的數十倍。這一方面是散煤土暖氣的供熱效率低,意味著滿足相同供熱需求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另一方面是散燒煤的尾氣難以處理,因而其導致的汙染物水平明顯偏高。
6)大型生物質鍋爐和戶用生物質採暖爐可以顯著降低SO2和細顆粒物的單位供熱排放量;但由於生物質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元素,因而戶用生物質採暖爐的NOX排放仍處於較高的水平。
3「2+26」城市群的供熱直接排放量
3.1 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的提出
目前,不少學者的研究表明霧霾的產生不僅和當地汙染物排放有關,還會受到周圍城市的影響。大氣汙染呈現明顯的區域性特徵,在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城市群,大氣汙染不再局限於單個城市內,城市間大氣汙染變化過程呈現明顯的同步性,區域性汙染特徵十分顯著。
因此,在治理大氣汙染問題上,區域城市間應協同合力,做到聯防聯控。環保部在2016年6月20日發布的《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以下簡稱《強化措施》)中規定了20個傳輸通道城市(以下簡稱「2+18」城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這是傳輸通道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但其實區域聯防聯控在北京環保工作中早就被提出:在「2+18」城市提出之前,2015年就提出了「2+4」城市,這指的是京津冀核心區6市:北京+廊坊和保定、天津+唐山和滄州。
而後在2017年3月23日,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確定實施範圍為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共計28個城市(以下簡稱「2+26」)。其中所提到的傳輸通道城市比此前還多了8個,分別是河南省濮陽、開封市,山東省濟寧、菏澤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
3.2 傳輸通道城市PM2.5相關性分析
以下對《工作方案》中確定的28個城市的大氣汙染相關性進行分析:依據中國空氣品質在線監測分析平臺(真氣網https://)整理得到28個城市從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的月均PM2.5數據,進一步計算出「2+26」城市之間的皮爾遜相關係數。
分析顯示「2+26」城市在PM2.5汙染上整體相關性較強,但在內部不同城市之間的相關性也存在差別。對於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他們之間的相關性要明顯高些。以北京為例,它與毗鄰的廊坊(相關係數0.913)、唐山(相關係數0.872)和天津(相關係數0.867)高度正相關,但與地理位置相距較遠的晉城(相關係數0.531)、濟寧(相關係數0.589)和長治(相關係數0.620)相關程度較弱。
為更好地描述這一問題,我們對這28個城市進行聚類分析。按大氣汙染相關性強弱,可將28個城市細分到六個小城市群:A(北京、廊坊、天津、唐山、滄州),B(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安陽),C(衡水、德州、聊城、濮陽、菏澤),D(濱州、淄博、濟南、濟寧),E(開封、鶴壁、鄭州、新鄉、焦作),F(太原、陽泉、長治、晉城)。為保證城市群在地理上的連續性,將部分周邊城市併入小城市群進行分析:其中晉中併入F城市群,泰安、萊蕪併入D城市群。
將這些高相關性小城市群在地圖上中標出,如圖10所示。發現京廣線沿線城市群(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安陽)和京九線沿線城市群(衡水、德州、聊城、菏澤)內部大氣汙染相關性較高。
圖1 0「2+26」及部分周邊城市大氣汙染聚類城市群
3.3 各區域冬季供熱的直接排放量
按照前文的相關分析,把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群分為六個小城市群,其中小城市群內部PM2.5汙染相關關係較為緊密,假設汙染影響僅發生在小城市群內部,不同小城市群之間相互影響小,可以忽略。對上述六個小城市群供熱導致的直接排放進行相加,作為供熱對這個區域的大氣環境影響。
如圖11所示,為2016年清潔供暖改造工程之前六個小城市群(行政區域)單位面積的各類汙染物排放量,城市群內部柱形依次為NOX、SO2、城鎮煙塵和農村細顆粒物排放情況,其中NOX、SO2總排放量由城鎮和農村累加表示。同時,認為汙染物擴散能力與空間成正比,因此用每個區域單位面積排放強度來評價這一地區的汙染物排放強度。
可以看出,在NOX排放上,A城市群(北京、廊坊、天津、唐山、滄州)要遠高於B、C、D、E城市群,略高於F城市群(太原、陽泉、長治、晉城、晉中)。其中,A城市群主要是城鎮排放的NOX偏高,而F城市群則是農村供熱排放偏高。在SO2排放上,同樣是A城市群略高於F城市群,明顯高於其他城市群。在城鎮煙塵排放上,A城市群高於其他城市群,但總體排放強度不高。在農村細顆粒物排放上,六個城市群的單位面積排放量均偏高。
以下分別對各城市群進行分析:
A城市群(北京、廊坊、天津、唐山、滄州):在該城市群中,由於北京、天津供熱面積大,其熱負荷需求也較高,因而其抬升了該城市群的單位土地面積汙染物總排放量。因此,為改善該區域供熱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應該一方面提高建築圍護結構性能降低熱負荷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電廠和工業餘熱潛力用於供熱,並在熱源側做好尾氣處理工作,也就是執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同時可以考慮從區域外(例如張家口地區)引熱入京,替代域內熱源,降低城內汙染。此外,減少農村地區的細顆粒物和NOX排放也是工作重點。
B城市群(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安陽):在該城市群中,農村供熱產生的汙染物已經高於城鎮供熱導致的直接汙染物,應優先治理農村地區的細顆粒物和NOX排放,利用生物質壓塊顆粒或熱風型空氣源熱泵等清潔方式替代散煤土暖氣取暖,周邊有條件的可以考慮採用電廠或工業餘熱進行供暖。
C城市群(衡水、德州、聊城、濮陽、菏澤):該城市群與B城市群類似,應優先治理農村地區的細顆粒物和NOX排放。
D城市群(濱州、淄博、濟南、濟寧、泰安、萊蕪):該城市群農村細顆粒和NOX排放強度較高,應優先治理。
圖11 小城市群冬季採暖形成的單位面積直接汙染物排放
E城市群(開封、鶴壁、鄭州、新鄉、焦作):該城市群農村供熱產生的NOX和SO2約為城鎮供熱產生的3~4倍,同時農村細顆粒物也偏高,須優先重點治理農村供熱汙染物排放。
F城市群(太原、陽泉、長治、晉城、晉中):該城市群與E城市群類似,應優先重點治理農村供熱汙染物排放。
4 清潔供熱相關對策
對大氣汙染分析發現,在冬天採暖季各類汙染物均呈現上漲趨勢,明顯高於非採暖季。除了氣候條件對此產生的影響外,我國北方冬天採暖導致的汙染物排放也是惡化大氣質量的關鍵因素。如何降低供熱產生的各類汙染物排放總量應該是清潔供暖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在對不同熱源方式單位供熱量產生的汙染物排放強度和「2+26」城市群供熱產生的汙染物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清潔供熱相關對策有以下幾點建議:
1)改善建築圍護結構性能,從源側降低熱負荷需求;同時減少供熱各環節的能源損失,「節約下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
2)充分挖掘熱電聯產供熱潛力,儘可能多地對電廠餘熱進行回收,提高供給側熱電比,減少供熱導致的直接汙染物排放。避免新建燃氣熱電聯產對城市進行供熱,因為其熱電比較低,供應相同熱量產生的直接汙染物排放強度高。對於已有燃氣熱電廠,應改為電力調峰模式,同時挖掘煙氣餘熱潛力供熱,提高熱電比。
3)對於燃煤熱電聯產供熱潛力不足的城市,可以考慮跨區域的長途輸熱。例如已完成的太原古交長距離輸熱工程,利用距離太原市約40km的古交興能電廠向太原市供熱,供熱面積可達8000萬m2,能有效降低太原市的汙染。從汙染物排放治理角度看,長輸輸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4)由於大氣具有流動性,汙染物可以從一個城市擴散到另一個城市;因而對大氣汙染的治理,區域城市間應協同合力、做到聯防聯控。分析發現北京的霧霾汙染與天津、廊坊、唐山等地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而把相鄰城市高汙染方式導致的排放量降下來起到的改善作用要比治理北京一些低排放汙染源更為有效。
5)重點治理農村散煤燃燒導致的汙染物排放,尤其是一次細顆粒物排放。對「2+26」城市群供熱導致的汙染物排放分析發現,農村供熱產生的一次細顆粒物是目前很多城市的主要汙染物。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