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所發現冬季成熟的ENSO事件可滯後影響次年冬季的平流層環流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已有的研究表明,ENSO海溫可通過調製熱帶外對流層環流異常,顯著影響熱帶外行星波活動的上傳,從而造成熱帶外平流層極渦在El Niño/La Niña 冬季異常偏弱/偏強、極夜急流也異常偏弱/偏強。 在ENSO衰減年的春到夏季,ENSO可對中低緯度的對流層環流產生顯著的滯後影響,從而使得ENSO可顯著地調製其衰減年的全球和區域氣候異常。然而,關於ENSO在平流層是否存在滯後效應,我們尚不清楚。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任榮彩和博士饒建(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講師)等,基於多套海溫和再分析資料,並利用CMIP5模式的長期積分結果以及數值敏感性試驗結果,多方面證明了ENSO在平流層滯後效應的存在。他們發現,除了那些在ENSO衰減年7-9月份即趨於轉向的快速衰減事件,大部分ENSO事件在平流層的顯著效應不僅出現在ENSO事件成熟的當年冬季,而且在隨後的次年冬季也很顯著。具體地,儘管在ENSO峰值之後的春到夏季ENSO強度已經開始衰減,但由於熱帶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溫對ENSO海溫的響應,熱帶SST強迫趨於緯向均勻,此時從對流層到平流層的中緯度地區,會出現同樣趨於緯向均勻的溫度異常信號。到次年的冬季,熱帶外平流層行星波活動的增加,會造成異常強的極區內外經向質量和熱量交換,從而可導致ENSO次年冬季平流層極渦的顯著異常(見圖)。他們指出,ENSO在其衰減年對熱帶海洋及中低緯度大氣所存在的滯後影響,是ENSO異常得以影響到次年冬季平流層的關鍵。該項成果2012年和2016年兩次在美國《氣候動力學》(Climate Dynamics期刊發表。

  論文信息:

  Ren R-C., J Rao, G .X. Wu and M. Cai, 2017: Tracking the delayed response of the northern winter stratosphere to ENSO using multi reanalyses and model simulations, Climate Dynamics, 48(9), 2859-2879, DOI: 10.1007/s00382-016-3238-9.

  Ren, R.-C., M. Cai, C. Xiang and G. Wu, 2012: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delayed response of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variability to ENSO SST anomalies. Climate Dyn. , 38(7), 1345-1358, DOI: 10.1007/s00382-011-1137-7.

 

大氣所發現冬季成熟的ENSO事件可滯後影響次年冬季的平流層環流

  已有的研究表明,ENSO海溫可通過調製熱帶外對流層環流異常,顯著影響熱帶外行星波活動的上傳,從而造成熱帶外平流層極渦在El Niño/La Niña 冬季異常偏弱/偏強、極夜急流也異常偏弱/偏強。 在ENSO衰減年的春到夏季,ENSO可對中低緯度的對流層環流產生顯著的滯後影響,從而使得ENSO可顯著地調製其衰減年的全球和區域氣候異常。然而,關於ENSO在平流層是否存在滯後效應,我們尚不清楚。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任榮彩和博士饒建(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講師)等,基於多套海溫和再分析資料,並利用CMIP5模式的長期積分結果以及數值敏感性試驗結果,多方面證明了ENSO在平流層滯後效應的存在。他們發現,除了那些在ENSO衰減年7-9月份即趨於轉向的快速衰減事件,大部分ENSO事件在平流層的顯著效應不僅出現在ENSO事件成熟的當年冬季,而且在隨後的次年冬季也很顯著。具體地,儘管在ENSO峰值之後的春到夏季ENSO強度已經開始衰減,但由於熱帶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溫對ENSO海溫的響應,熱帶SST強迫趨於緯向均勻,此時從對流層到平流層的中緯度地區,會出現同樣趨於緯向均勻的溫度異常信號。到次年的冬季,熱帶外平流層行星波活動的增加,會造成異常強的極區內外經向質量和熱量交換,從而可導致ENSO次年冬季平流層極渦的顯著異常(見圖)。他們指出,ENSO在其衰減年對熱帶海洋及中低緯度大氣所存在的滯後影響,是ENSO異常得以影響到次年冬季平流層的關鍵。該項成果2012年和2016年兩次在美國《氣候動力學》(Climate Dynamics)期刊發表。
  論文信息:
  Ren R-C., J Rao, G .X. Wu and M. Cai, 2017: Tracking the delayed response of the northern winter stratosphere to ENSO using multi reanalyses and model simulations, Climate Dynamics, 48(9), 2859-2879, DOI: 10.1007/s00382-016-3238-9.
  Ren, R.-C., M. Cai, C. Xiang and G. Wu, 2012: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delayed response of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variability to ENSO SST anomalies. Climate Dyn. , 38(7), 1345-1358, DOI: 10.1007/s00382-011-1137-7.
 
大氣所發現冬季成熟的ENSO事件可滯後影響次年冬季的平流層環流

相關焦點

  • 平流層爆發性增溫
    它又會對我們國家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說一下平流層,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著厚厚的大氣層,我們按照距離地球表面的距離將大氣層劃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增溫層和散逸層。其中對流層位於距離地面0-10km作用的高度之間,我們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
  • 極冰在大氣環流中的作用
    大氣環流的動能主要來自熱量按緯度分布不均勻所產生的位能,故屬於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可以用鍋中燒水模擬。如果把火力集中在鍋底的中心(熱源),那麼中心的水就會受熱上升,鍋邊(冷源或熱匯)的水就會向中心流來,填補上升水流的空間。上升的水達到水面便向周邊流去,然後再在那裡下降,補充流向中心的水流。
  • 關於大氣環流知識的學習筆記
    大氣邊界層:又稱摩擦層,是大氣最底層,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響的大氣層區域。這種摩擦阻力由於大氣中的湍流而向上傳遞,並隨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弱,達到某一高度後基本可以忽略。此高度稱為大氣邊界層厚度,它隨氣象條件、地形、地面粗糙度而變化,大致為300~1000米。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對流層颱風雲系對流層由於幾乎集中了大氣中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誌,所以我們所見到的絕大多數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當中,比如降水、降雪、冰雹、大霧、颱風等等。對流層的厚度,除了不同緯度厚度不同,在同一個地點,也會有季節變化,一般來說夏季氣溫較高時,對流層較厚;而冬季氣溫較低時,對流層較薄。由於對流層溫度上冷下熱,空氣運動對流劇烈。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對流層颱風雲系對流層由於幾乎集中了大氣中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誌,所以我們所見到的絕大多數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當中,比如降水、降雪、冰雹、大霧、颱風等等。對流層的厚度,除了不同緯度厚度不同,在同一個地點,也會有季節變化,一般來說夏季氣溫較高時,對流層較厚;而冬季氣溫較低時,對流層較薄。由於對流層溫度上冷下熱,空氣運動對流劇烈。
  • 為什麼說平流層是人類生死攸關的「保護傘」
    平流層的運動狀況有一些很奇怪的特點。比如說,它大概有半年時間都是東風環流,另外半年大概是西風環流。所以,如果夏季你從北極的上空看,會看到一個順時針環流;到了冬季,就會看到一個逆時針環流。平流層的風速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比地球上所有颱風和颶風的風速還要大。
  • 專家:可直達平流層
    近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陳文教授撰文評述了火災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地球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大規模火災、活躍的火山活動、小行星撞擊等都有可能將黑碳、硫酸鹽等氣溶膠粒子噴射入平流層,通過平流層環流輸送到全球,影響地球系統的輻射平衡,放大成全球氣候事件。
  • 科學家警告北極附近發生「迫在眉睫」的平流層變暖事件
    布里斯托,埃克塞特大學和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預測平流層上空10至50公裡(6至30英裡)的高空主要氣流的各種變化的連鎖效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寒冷的原因是在短短24到48小時的時間內,突然的熱量突然湧入旋轉的氣流中。
  • 為什麼說平流層是人類生死攸關的「保護傘」?
    平流層的運動狀況有一些很奇怪的特點。比如說,它大概有半年時間都是東風環流,另外半年大概是西風環流。所以,如果夏季你從北極的上空看,會看到一個順時針環流;到了冬季,就會看到一個逆時針環流。平流層的風速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比地球上所有颱風和颶風的風速還要大。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平流層-對流層交換(STE)——是朋友,有交流隨著一聲呼嘯,飛機衝上雲霄,飛過厚厚雲層,穩穩在在一片晴朗之間翱翔。
  • 冬季極地渦旋使土衛六變得很冷!
    土衛六的平流層和地球平流層一樣,其特徵是更靠近地表的較冷層和更高的較暖層,並且是極地渦旋的區域,一種冬季覆蓋在兩極的冷空氣帽。在北美,這一現象也會導致冬季的嚴寒。在地球上,極地渦旋通常在春季消散。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行星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尼克·廷比(Nick Teanby)說:地球在冬天會因為兩極缺乏陽光而變冷,但額外的氣體不會產生這種額外影響,而在泰坦上,你會發現這些奇怪的氣體,這使得這個過程比其他情況下更加極端。
  • 大氣所揭示華北春季極端「倒春寒」的特徵和環流演變過程
    東亞地區冬季寒潮/冷湧通常伴隨強烈的西伯利亞高壓加強和表面氣溫下降,引發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給公眾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目前已經有較多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其變化特徵和機制。但是,春季的冷事件(俗稱「倒春寒」)卻鮮有研究涉及。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此時,被稱為極地渦旋的環極氣流將南極大陸上空的冷氣團圍住形成渦旋,這個渦旋就像一個「絕緣體」可隔絕內部空氣與外部大氣。  楊洋解釋,當渦旋內氣溫下降到-80℃時,內部形成極地平流層雲,平時不算活躍的氯原子在極地平流層雲晶體表面發生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出活性形式的氯原子,加上可見光和紫外光的推波助瀾,分解出破壞臭氧的游離態氯原子,從而使該區域臭氧遭受到大幅度破壞而形成臭氧洞。
  • 借鑑國際經驗科學應對平流層臭氧「入侵威脅」
    若排除這一事件的影響,臭氧8小時濃度監測值不會超過EPA規定的限值。  由此可見,「平流層臭氧侵入例外事件」屬於自然事件。平流層臭氧侵入主要受大氣環流動力、熱力等影響,與近地面人為汙染排放性質顯然不同。
  •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靜穩天氣系致霾的重要因素最近幾年,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汙染減排目標來減少工業和其他汙染源的排放,以期減輕霧霾,但冬季尤其是12月至次年1月間的嚴重空氣汙染事件卻在不斷上演。是否有其他重要因素在空氣汙染問題中扮演角色?這一疑問促使王育航和他的合作者們開始著手相關研究。
  • 南海海洋所發現渦旋影響北阿拉伯海冬季水華的觀測證據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團隊博士王天宇等,與中科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LMB)、深圳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發現渦旋影響北阿拉伯海冬季水華的觀測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研究表明:北極海冰損失對嚴寒冬季天氣的影響很小
    觀察表明,當區域海冰覆蓋減少時,亞洲和北美的大片地區往往會經歷異常寒冷和危險的冬季條件。然而,先前的氣候模擬研究表明,減少的海冰不能完全解釋寒冷的冬季。現在,埃克塞特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和格羅寧根大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專家們的、一項新研究為海冰損失和寒冷冬季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
  • 【科普】逆溫層、熱島效應,對我市冬季天氣有怎樣的影響?
    它們的存在會對我市冬季天氣產生怎樣的影響?昨日,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對逆溫層和熱島效應從氣象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和分析。正常情況下,距離地面越近,大氣溫度越高;距離地面越遠,大氣溫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條件下,越往上走大氣溫度反而越高,高於近地面大氣溫度,這就叫逆溫層。「在正常情況下,大氣溫度上冷下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這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空氣對流混合,有利於空氣中汙染物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