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將在西鹹新區全面推廣

2020-12-06 西部網

2018西鹹新區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論證會舉行

康定和園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項目施工現場

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原理

1月6日下午,西鹹新區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論證會在灃西新城舉行。出席會議的有江億、武強、林宗虎、王雙明、張國偉等5名院士和全國能源、建築、暖通、地質、水質、動力工程等方面教授專家共14人齊聚一堂,圍繞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進行理論交流,並通過技術論證一致認為該技術在西鹹新區全面推廣具有可行性,將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科學發展積累經驗。

灃西新城探索新型供熱模式

破解城市清潔供熱難題

西鹹新區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堅持綠色發展是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自新區成立以來,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按照「高品質建設、低影響開發」的開發建設理念,重點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綜合服務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七年來,新城本著「對歷史負責,做世界一流」的原則,按照「以人為本、規劃引領、產城融合、生態優先」的思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探索了乾熱巖供暖、海綿城市建設、太陽能綜合利用、綠色建築等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低碳綠色發展之路。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灃西新城積極落實陝西省、西安市、西鹹新區關於治汙減霾的要求,積極探索新型供熱模式 破解城市清潔供熱難題,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在全球獨創性的開發出了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

據介紹,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是通過鑽機向地下一定深處的乾熱巖層鑽孔,在鑽孔中安裝密閉的金屬換熱器,通過換熱器傳導將地下深處的熱能導出,並通過專用設備系統向地面建築物供熱的新技術。該技術無汙染,不受地面氣候等條件的影響,能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實現地熱能資源的清潔、高效、持續利用,是一種更加優質的地熱能利用技術。

「我們這項技術其實就是中深層地熱能熱泵相結合產生的,對於熱泵來說,實際就是從低溫熱源取熱,但是這項技術有不足和局限性。熱泵系統想要提高它的效率,很重要的是找到更加的地溫熱源,溫度要更高,最好是不需要冬夏平衡,有足夠大的熱量,於是我們提出中深層地熱能熱泵相結合的方式。但這項技術在技術實踐方面,難度非常大。我們非常高興地是來自我國陝西的工程科技工作者從2012年起,在國內,甚至在世界上率先運用了這樣的技術,並且形成了相應的示範。這樣一項技術沒有誕生於國內外的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而是工程實踐的工作者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的重視自然而然循著事物發展的邏輯,在實踐中摸索形成,非常的了不起!」 與灃西新城合作開展中深層地熱能清潔供熱技術研究的清華大學副教授魏慶芃向記者介紹。

2015年,灃西新城在全省率先打造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試點,以同德佳苑為實驗區域,創新實現了全國首個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PPP項目,供熱面積5.6萬平方米。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截至2017年供熱季,已實現灃潤學校、同德公寓、119指揮中心等多個項目共約200萬平方米建築利用該項技術清潔供熱,已建成應用供暖室內溫度達到23攝氏度以上,供熱效果良好。

據統計,以灃西新城一個採暖季為例,與傳統供熱相比,乾熱巖技術應用可代替標準煤3.2萬噸,減少排放C02約8.6萬噸,減少排放SO2約272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約500噸,減少排放粉塵約310噸。

國內新能源領域

院士、教授齊聚一堂「點讚」新技術

但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畢竟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全面推廣利用必須客觀謹慎,必須為未來發展負責,西鹹新區組織召開了西鹹新區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論證會,進一步論證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並希望能根據專家組的討論意見,形成下一階段推廣使用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的科學指導框架。

西鹹新區高度重視此次論證會,市政協主席、西鹹新區黨工委書記嶽華峰,陝西省委辦公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省國土廳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西鹹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致辭,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總規劃師李肇娥主持,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及西鹹新區各新城相關負責同志參加。

論證會上,韓文科、魏慶芃、李驥三位專家分別圍繞「當前新能源利用」、「中深層地熱能清潔供熱技術研究、應用」和「西鹹新區全面推廣中深層地熱的可行性研究」作了主題報告。與會專家結合報告內容、各自技術領域專業知識和灃西新城技術試點數據,展開全面討論,對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在西鹹新區全面推廣應用進行可行性論證。

最後,江億院士代表專家組表示,通過審閱相關材料、聽取項目組匯報和質詢,專家組經認真討論一致認為,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對地下2000米至3000米、溫度70℃至120℃的中深層地熱能「取熱不取水」的無幹擾換熱,具有取熱持續穩定、地溫恢復快、環境影響低的特點,適宜作為建築清潔供熱的熱源。該技術比傳統淺層地熱能熱泵技術節能30%以上,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環境效益,可以大規模在西鹹新區各類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中作為清潔供熱方式推廣應用,將是西鹹新區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體系重要組成,並且可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科學發展積累經驗。同時建議加快推進該技術工程標準編制,結合電網調峰進一步提高社會價值。

「這個技術,去年受環保部委託我來看過一次,從理論數據,到實地考察,做了詳細了解。這次來又來參加論證會,我可以負責的說西鹹新區的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具有獨創性,很好的解決了傳統熱泵的局限和不足,不受地面氣候等條件的影響,能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實現地熱能資源的清潔、高效、持續利用,是一種更加優質的真正的地熱能利用技術。相信隨著日後技術不斷成熟和提升,推廣普及後,將大大解決北方地區冬季採暖的大氣汙染問題。」 江億院士告訴記者。

綠色創新發展西鹹新區將全面推廣

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

西鹹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在論證會上表示,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推進綠色發展,不斷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為西鹹新區推廣清潔能源應用,打造生態城市樣本,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城市發展道路明確了目標、堅定了信心。在清潔能源使用方面,西鹹新區也做出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下一步,將在西鹹新區大力推廣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著力推動清潔能源技術進步,培育清潔能源產業新的增長點,將西鹹新區建成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全國樣板,為大西安環境治理、綠色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表示,將在今後5年,大力推廣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為主體的運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綠色能源。「中深層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目前我們已經建成200萬平供暖區域,2018年再開工400萬平方米,到2019年供暖季將建設1000萬平方米建築,實現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多種能源的組合,我們一定為全球的氣侯變化,為綠色發展,微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西鹹方案和西鹹智慧。」 劉宇斌告訴記者。

編輯: 謝雨

相關焦點

  • 蝶變升級中的「灃西智慧」:中深層地熱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 服務...
    這是灃西新城將地熱能無幹擾清潔供熱技術成熟應用後,首次與外省開發區合作,共同推動無幹擾地熱供熱發展。2019年11月,河南鄭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平山到灃西新城調研綠色能源發展。次月,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灃西能源公司)便與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籤署了中深層無幹擾地熱能開發及利用戰略合作協議。
  • 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地熱能供暖可以這麼簡單
    與任何一個北方居民住宅一樣,屋內的溫暖如春和室外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但不同的是,這個小區的供暖來自一種新型的清潔供暖方式——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俗稱「乾熱巖供暖」。近日,記者在陝西省採訪時了解到,陝西西鹹新區和西安市的部分地區已開始推廣乾熱巖供暖。
  • 樊綱:西鹹新區有後發優勢 可減少試錯成本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西安10月15日訊(記者 李方) 以「新時代、新經濟、新城市」為主題的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鹹)國際論壇10月13日在西安舉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樊綱在會上表示,西鹹新區的發展有後發優勢,可減少試錯成本,使新區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4月29日 超長重力熱管開採乾熱巖熱能開採新技術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在河北省唐山市召開「超長重力熱管開採乾熱巖熱能關鍵技術突破及應用示範項目」工作會議,宣布我國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技術試驗獲得成功。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未來,在雄安新區和北京市副中心清潔取暖中,地熱資源均將大有作為。淺層地熱能的利用始於20世紀60年代,近10年來,地源熱泵系統在建築物空調系統中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效果。由於淺層地熱能儲量巨大和清潔環保,利用熱泵技術,幾乎適用於任何建築物。長三角淺層地熱能地質條件優越,適宜開發,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長三角地區地熱取暖產業必將得到快速發展。
  • 科學網—地熱「先行者」的探索
    中國石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索地熱領域,將旗下的新星公司定位為綠色清潔能源公司,統籌內部上下遊一體化力量,按照「地熱+」思路,大力推進地熱產業發展,走在了行業前列。 堅持集成應用,「地熱+」呈現蓬勃態勢 為適應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2+26」城市大氣汙染治理要求,結合地熱資源分布實際,中國石化在大力開發利用中深層地熱資源的同時,按照「地熱+」思路,積極推廣多種清潔能源集成應用,穩步打造示範項目、綠色項目、高效項目。 加快拓展光伏發電業務。
  • 西安城市地質調查助力新型地熱資源綠色開發
    通過對陝西地區地熱地質構造及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研究,項目組評價得出新型地熱開發模式的資源儲量,推導出中深層地埋管地熱能取熱式,為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提供了技術支撐。主要任務是圍繞「取熱不取水」新型地熱開發模式中存在的地熱地質條件不清、井群設計缺乏地學理論支撐等關鍵問題開展研究,編制陝西省中深層地熱地埋管供熱系統應用技術規程中地熱地質調查評價部分;進行陝西地區地熱地質構造及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研究,為中深層地熱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提出地學建議。 一是查明西安周邊關中盆地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
  • 央視新聞: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地熱資源被畫重點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滿足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中深層地熱能可支撐供暖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一地熱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穩定據悉,在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地調局先後開展了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多項調查工作。
  • 雄安冬季供熱全城無煙靠什麼?地熱為主配套清潔能源
    「地熱+」的多能互補方案  成為率先被提出的雄安新區供暖方案  全城無煙:地熱能開發有了「雄安模式」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明子  本文首發於總第824期《中國新聞周刊》  「雄縣沒有煙囪,你看,這裡是無煙城。」
  • 開發早資源多品質優 地熱是個寶陝西要用好
    2015年,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地熱能供暖項目成為國內首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計入期內年均減排二氧化碳約12.4萬噸,總量約86.9萬噸。       2014年,地熱能開採的技術難題——砂巖熱儲地熱尾水工業化回灌在我省取得技術突破。
  • 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促進地熱...
    ,中石油集團公司、中石化集團公司、中海油集團公司、國電集團公司、神華集團公司,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地熱能是清潔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資源儲量大、分布廣,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在陝西近日發布的相關文件中同樣體現了類似的發展觀,陝西住建廳印發的《關於規範和加強地熱能建築供熱系統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技術多元、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熱電聯產覆蓋不到的區域優先發展地熱能供暖,採用多能組合供熱的技術方法開發利用地熱能。力爭到2021年底前,關中地區城鎮新增地熱能供熱面積2200萬平米。
  • 地熱資源豐富、土壤質量優良 雄安新區部分地質「家底」公布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龐無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1日公布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地熱能是清潔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可廣泛用於發電、供熱、製冷,有效替代燃煤。但我國地熱能開發與水能、風能、太陽能等相比,尚處於起步階段。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開發的地熱能不到年可利用量的千分之五,進一步開發利用和替代燃煤的潛力巨大。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將有利於增加我國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促進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2020-11-21 21:29 來源:
  • 安徽省地熱能領域首次獲得省級科技獎
    專家鑑定委員會認為,基於長期大量的實際觀測資料,該項成果研究發現了夏熱冬冷環境淺層地溫與氣溫冷熱錯峰的時空演化規律,揭示了淺層地熱能賦存與氣候環境耦合的機理,為長江中下遊地區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率先將夏熱冬冷環境耦合方法應用於不同地質結構、不同利用方式的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與開發研究,創立了地表水熱能資源供熱製冷開發適宜性評價體系,為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相關規劃、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中深層地熱資源「無泵式」開採獲突破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中深層地熱資源「無泵式」開採獲突破  經濟日報河北唐山4月29日消息 (記者宋美倩、通訊員施疑)從河北唐山召開的「超長重力熱管開採乾熱巖熱能關鍵技術突破及應用示範項目」工作會議上獲悉: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11月27日,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暨地熱資源利用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上透露,我國地熱能整體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地熱能供暖面積保持世界首位。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於220個雄縣的地熱供暖面積。
  • 河南鼓勵發展地熱取暖等清潔能源,打造河南版「無煙市縣」
    9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在周口市召開的全省推進地熱能供暖及儲氣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自2018年8月我省啟動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國家能源局的肯定,目前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我省地熱供暖累計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和河北、山西、天津等地熱發展的先進省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 地熱資源豐富,土壤環境優良!雄安新區地質調查亮出「家底」
    圖源北晚新視覺淺層地熱可供暖製冷為支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開展了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多項調查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透露,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好、易回灌,技術、經濟、環境可行條件下適宜規模化開發利用,可為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提供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