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裡,她孜孜以求探索著高深的技術;講臺上,她傳授知識播撒智慧的種子。她是&34;——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華。
張華,1976年生,教授,碩士生導師, 歐盟瑪麗·居裡學者、北京市長城學者、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焊接知名專家。先後就讀於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攪拌摩擦焊、腐蝕與防護、冷噴塗層、先進連接技術等。曾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裝預研項目、歐盟人才項目、北京市人才項目、航天院所委託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其他各級課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多項發明專利。曾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2年,張華申請了MC-IIF項目,當年項目申請總數為1462項,最終191個項目成功獲批。張華教授申請的項目&34;以93.8的高分、綜合評價A,成功獲得30.9萬歐元的資助。隨後,張華教授於2013-2015年在英國焊接研究所順利完成本項目為期兩年的研究工作。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34;。在教學和學生培養過程中,張華教授通過&34;,以學生為中心,因學論教。&34;這是張華教授在教育學生時所堅持的理念。她以熱誠、嚴謹的教學態度,精心上好每一堂課,耐心教導每一位學生。
同時,張華教授一再強調,不可以讓學生成為只會被動接收知識的&34;,為此,她豐富教學手段,積極採取主題分享、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思考,培養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她經常告誡學生&34;。
在科研工作中,張華勤學篤行,堅持追求卓越,積極創新。在她看來,科研不斷創新才能推動時代的進展,而科研是充滿無窮樂趣的知識海洋。張華表示:&34;
張華教授在焊接領域成績斐然,並一直致力於推進攪拌摩擦焊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和發展,尤其是在航空領域的推廣應用。&34;
此外,培養創新人才是新時代教師的教育責任與使命。張華以開拓學生思路為基點,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科研和創新能力,立志於把學生培養成國家棟梁之才,同時,非常重視學生的科學道德修養和良好學術作風的培養。她付出時間、熱情與精力,悉心教導、指引每一名學生,並且總是告誡學生:&34;、&34;。張華認為,每個學生都是聰明而又好學的,只要給予他們合適的土壤,他們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張華以父母之心行為師之道,關愛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主動與每名學生定期交流。&34;她曾敏銳地察覺到班裡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情緒低落,並在第一時間就和這名學生的父母進行溝通,幫助這名學生回歸到正常的大學生活中。
同時,張華積極幫助學生擴展學術視野,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成功邀請英國焊接研究所、萊斯特大學、蘭卡斯特大學等7所海外院所高水平專家10餘人次來校進行學術講座;哈工大、重大、同濟等8所重點高校的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交流十餘次。
此外,她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16級研究生趙常宇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中獲優秀報告一等獎,在日本東京舉辦的國際會議上做口頭報告並獲競爭性極強的&34;獎。學生們與國內外同行同臺競技毫不遜色,獲得同行肯定,自信心和對北石化的認同與歸屬感不斷增強,這也帶動了更多優質生源選擇來學校就讀。
十幾年春華秋實,桃李滿天下。學生的茁壯成長是她的追求,科研的豐碩成果是她的目標。在張華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將會有更多的科研成果開拓學術研究、促進社會發展,也會有更多的學生揚帆起航、實現自我價值,這份勤勉踏實的精神也會薪火相繼、歷久彌香。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北京石化學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