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CC 傑出貢獻獎得主馮志偉先生: NLP 研究 60 載漫漫長徵,未來仍...

2020-11-27 雷鋒網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CCF NLPCC 於 2018 年 8 月 26 日-30 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成功舉辦,今年的傑出貢獻獎得主為語言學家、計算機科學家馮志偉先生。NLPCC 傑出貢獻獎得主每年 0 – 1 名,去年首次頒發,得主為清華大學黃昌寧先生。今年的青年新銳獎得主為西湖大學副教授張嶽,北京大學信息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栩。

圖:計算機語言學家馮志偉先生

馮志偉先生的得獎理由如下:

馮志偉教授是資深的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語言學專家,從事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語言學等基礎理論研究和系統開發幾十年,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已在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了二十餘部專著,翻譯國外重要論著數十篇(部),並用漢、英、法、德文等撰寫了有代表性的重要學術論文百餘篇,在國內外許多著名刊物上發表。

馮志偉教授年近八十,仍筆耕不輟,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積極推動計算語言學的發展。不僅在國際上擔任很多知名組織、會議的委員、學術期刊的編委,也在國內計算機領域重要的學會中擔任會長、理事、標準制定成員、評審委員、多所著名大學、研究所的兼職教授,以及核心期刊的編委等。

馮志偉教授是一位極為罕見的文理兼通、跨學科的研究型專家。他既懂得理科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科學,又懂得語言學中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字學、音韻學和普通語言學,深研過漢、英、法、德、俄、日等語言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的自動處理,並把各方面的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綜合應用,在計算機上加以實現,完成各種研究任務。他在不同學科、不同語言研究中都取得重要的成就,分別成為這些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在頒獎儀式上,馮志偉先生發表如下獲獎感言:

各位來賓,各位代表:

今天我獲得 CCF-NLPCC 卓越貢獻獎,非常高興,謝謝中國計算機學會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CCF-TCCI)給我這樣的榮譽,謝謝 CCF-TCCI 諸位專家的提名,謝謝在公示過程中各位同行專家對於我的熱情鼓勵和有力支持。我希望與我的同事們和學生們來共享這個榮譽,是他們 60 年來一直給我有力的支持,給我熱情的鼓勵,給我無私的幫助。作為一個語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這個榮譽。

美國著名計算語言學家馬丁•凱伊(Martin Kay)在 2005 年獲得 ACL 終生成就獎的答謝辭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計算語言學正在試圖用計算的方式來研究語言學家們研究的問題」。我非常贊同馬丁•凱伊的這種看法,我們應當把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

我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者,早在 1957 年我才 18 歲的時候,就對於語言的研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著打破人類的語言障礙,後來我知道了美國在 1954 年就研製成功俄英機器翻譯,受到極大的鼓舞,決心投身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於是我在北京大學從地球化學專業轉而學習語言學,走上了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漫漫長途。文革中我被迫改行,經過十年之久的磨練和周折之後,才得以重新歸隊。

這 60 年來,不論如何艱辛,不論怎樣困難,我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自然語言處理的道路上。60 年前,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夥,而自然語言處理也才初露新芽。現在我已經是年近 80 歲的垂垂老人了,可是,我們從事的自然語言處理仍然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她仍然還顯得非常年輕,仍然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仍然有著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們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科學研究的發展卻是無限的,我們個人的有限生命與科學研究這棵枝葉茂密的參天大樹相比,是顯得多麼地短促,多麼地渺小,多麼地微不足道啊!魯迅先生說得好,「我倘能生存,我仍要學習!」我一定繼續努力,不斷地進行更新知識的再學習,堅持終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努力趕上自然語言處理學科發展的步伐!自然語言處理是計算機科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學科,是跨學科研究的最好範例。我希望計算機科學界和語言學界聯合起來,共同促進這門學科的發展。謝謝大家!

附馮志偉先生簡介:

馮志偉先生目前為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兼職教授,杭州師範大學高端特聘教授,擔任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香港術語學會顧問,並擔任跨歐洲語言資源基礎建設項目顧問(TELRI, 歐盟)、語言資源與評測國際會議顧問(LREC),《語料庫語言學國際雜誌》(IJCL,阿姆斯特丹)、《中文計算國際雜誌》(IJCC, 新加坡)、《中國語文》、《中國科技術語》等刊物的編委,還擔任《中文信息學報》顧問。他主要研究機器翻譯、信息抽取、數理語言學、計量語言學、計算術語學以及自然語言形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已出版專著 30 餘部,發表論文 400 餘篇。

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有《數理語言學》、《自動翻譯》、《現代語言學流派》、《現代漢字和計算機》,譯著《自然語言處理綜論》等。他還主持和參與了若干個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我國標準化做出了貢獻。

在 18 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地球化學專業之後,他在北大圖書館偶然看到了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 (N. Chomsky) 的論文《語言描寫的三個模型》(Three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被喬姆斯基在語言研究中的新思想深深地吸引,繼而從理科轉到中文系語言學專業從事語言學的學習。

在 1964 年考上北京大學語言學理論的研究生後,經導師岑麒祥教授同意,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題目定為《數學方法在語言學中的應用》,在我國語言學研究中,首次系統地、全面地來研究數理語言學這個新興學科。之後,以優異的理科成績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信息科學系的研究生,又開始了理科學習。

1978 年到法國格勒諾布爾理科醫科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IMAG) 自動翻譯中心 (CETA) 師從法國著名數學家、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主席沃古瓦 (B.Vauquois) 教授專門研究數理語言學和機器翻譯問題,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漢語到多種外語的 FAJRA 機器翻譯系統。

1981 年回國,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計算中心擔任機器翻譯研究組組長。

1985 年調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擔任計算語言學研究室主任。

1986-1988 年在德國夫琅禾費研究院 (FhG) 新信息技術與通信系統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中文術語資料庫 GLOT-C。

1990-1993 年在德國特裡爾大學語言文學院(Fachbereich-II)擔任客座教授。

1996 年在德國康斯坦茨高等技術學院國際術語學和應用語言學中心 (CiTaL) 擔任技術顧問。

1999 年 10 月-2000 年 8 月再次在德國特裡爾大學語言文學院(Fachbereich-II)擔任客座教授。

2000 年 8 月-2001 年 8 月在桑夏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

2001 年 9 月到 2004 年 8 月在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 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 (EECS) 擔任訪問教授,用英語講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II)的博士課程。

曾任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2 年 6 月起任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消息來源:

NLPCC 官網

漢語堂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 2019傑出貢獻獎」
    會議上,國內資深計算語言學專家、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創始人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2019傑出貢獻獎。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 2019 傑出貢獻獎本次NLPCC 2019 重點關注關注自然語言處理和語言計算機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成果,吸引了國內外學術界的400餘名研究者,以及小牛翻譯、華為、百度、騰訊、阿里、微軟、京東等多家知名企業,小牛翻譯全程贊助了本次會議。在會議閉幕式上,國內資深計算語言學專家、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創始人、小牛翻譯名譽董事長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2019傑出貢獻獎。
  • 哈工大黃志偉教授獲頒「科學探索獎」
    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獲獎者之一哈工大黃志偉教授上臺領獎在獲獎者的介紹中這樣寫道:肯定他在T細胞受體複合物的分子組裝、適應性免疫機制研究方面的貢獻支持他深入探索適應性免疫系統激活的基本科學規律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當天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400多名「科學探索獎」主辦方、發起人、評審委員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機構媒體代表濟濟一堂,共同見證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捧起獎盃。三位獲獎者代表分別以「逐光」「有恆」「無界」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學思歷程。
  • 關注人類可持續發展 「諾貝爾替代獎」得主出爐
    中新網10月10日電 2002年10月10日,「正確生活方式基金會」宣布2002年度的「諾貝爾替代獎」得主,該基金會宣布由巴拉圭的一位人權活動家、澳大利亞的一位科學家和兩個致力於治療戰後創傷的組織分享,總獎金二十萬美元。
  • 著名數學家龍以明院士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舉行
    」和「智德傑出貢獻獎」。鑑於其突出的學術貢獻和高潔的師風師德,智德基金、文中基金一致同意授予龍以明先生2020年度『傑出貢獻獎』,也在此預祝龍先生身體健康,未來繼續見證南開新百年新華章。」」和「文中傑出貢獻獎」表示祝賀。
  • 諾獎得主納什車禍遇難:當代數學家中最傑出人物
    原標題:諾獎得主納什車禍遇難:當代數學家中最傑出人物   據外媒24日報導,美國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23日遭遇車禍去世。圖為2003年2月18日約翰·納在香港大學的博弈論講座。   視頻:諾獎得主納什車禍身亡 短片回顧傳奇一生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5月25日電 綜合消息,當地時間23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納什與妻子艾麗西亞因車禍遇難。納什被廣泛認為是博弈論的奠基人,美國《財富》雜誌曾評價他是當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  卡尼曼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史密斯則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
  • 谷歌傳奇Jeff Dean獲2021年IEEE馮諾依曼獎
    獎。馮諾依曼獎是IEEE董事會於1990年設立的獎項,以現代計算機創始人之一約翰·馮·諾伊曼命名,每年頒發給為「計算機相關科學和技術」做出傑出成就的人。比如計算機天才科學家Gordon Bell,圖靈獎得主John Edward Hopcroft,吳恩達的導師、UC伯克利分校Michael I. Jordan教授都曾獲得該獎項。
  • 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名單揭曉
    記者從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獲悉,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最終評選結果揭曉:「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雲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
  • 他們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
    他們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獲獎人:倫琴,德國科學家;獲獎原因:發現X射線;傑出貢獻:發現X射線,醫療影像技術鋪平道路(就是我們今天通俗的拍片子)。傑出貢獻:開創了有機化合物為研究對象的立體化學學科,此外在化學反應速度理論、化學平衡理論和滲透壓理論方面取得了卓越貢獻。
  • 90後博士獲「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青年獎」
    2020年9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主頁刊登了一則新聞:沈博洋博士獲得了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青年獎。他成為中國國籍第一個此獎項得主。沈博洋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榮獲劍橋大學Clare Hall 青年Fellow,留校任助理研究員、博士後。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馮康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和非常傑出的。1957 年前他主要從事基礎數學研究,在拓撲群和廣義函數理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57 年以後他轉向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研究,其具有廣博而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使得他在計算數學這門新興學科上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貢獻和歷史性成就。
  • 「2019中國石墨烯學術傑出貢獻獎」隆重揭曉
    1月11日,備受關注的「2019中國石墨烯學術傑出貢獻獎」在2019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表彰大會暨石墨烯聯盟(CGIA)年會上隆重揭曉。上海交通大學楊旭東教授團隊、湖南大學袁荃教授團隊共同獲得該榮譽。原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為獲獎者頒獎。
  • 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知 | 訪馮端先生
    馮先生說:「我靠的是中學課堂教學的底子, 以及後來自己的多看多用。」無悔的執教生涯1946年馮端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央大學畢業, 並有幸留校任助教,從此開始了他在南京大學長達60餘年的執教生涯。他從帶教普通物理實驗開始,積累了一些經驗後,改帶電磁學實驗,乃至於近代物理實驗。1949年春,馮端先生真正走上了講臺, 講授醫學院的普通物理課程。
  • 工程科學學院葛新石教授榮獲2020年度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1月22日,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國家光熱聯盟)發布《關於2020 年度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評選結果的公告》,我校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葛新石教授榮獲
  • 谷歌傳奇Jeff Dean獲2021年IEEE馮諾依曼獎,8頁本科論文被大學圖書...
    谷歌AI掌門人,知名學者Jeff Dean獲IEEE馮諾依曼獎。獲獎理由是「以表彰對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和人工智慧系統科學與工程的貢獻」。馮諾依曼獎是IEEE董事會於1990年設立的獎項,以現代計算機創始人之一約翰·馮·諾伊曼命名,每年頒發給為「計算機相關科學和技術」做出傑出成就的人。歷年來獲得該獎項的,妥妥都是大佬。
  • 【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專訪諾獎得主:注重基礎研究
    【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專訪諾獎得主:注重基礎研究 原標題: 本特•薩米埃爾松:應更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地位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正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有10
  • 重磅 |《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楊元喜院士榮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2020 China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榮獲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錢學森傑出貢獻獎。該獎項由航天系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以工作在航天科研、生產、試驗、發射、測控等一線崗位上的個人及航天重大項目為獎勵重點,獎勵了一大批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科技骨幹力量。2019年度共評選出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出走半生,巨匠歸來: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和他久負盛名的清華「姚班」
    而彼時,這則轟動一時的新聞讓這位計算機大師,有計算機界諾獎之稱的「圖靈獎」唯一華人獲獎者開始走入公眾視野。在此之前,姚期智先生已在清華園躬耕10餘載,目前,姚期智先生仍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全身心投入在清華園的工作,是他表達愛國的最樸素的方式。
  • 盤點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貢獻(1969-2019)
    來源:新浪美股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14日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