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特•薩米埃爾松:應更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地位
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正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他們在三天時間裡,與近4000名科研工作者探討生命科學領域的各種科學問題。本特•薩米埃爾松是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在央視記者對他的採訪中,他強調,基礎研究在科研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特•薩米埃爾松先生是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生理化學教授,是活性脂質領域的世界權威科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便與他的老師貝裡斯特倫從事前列腺素領域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一系列創新性發現。
因其在前列腺素和有關生物活性物質的發現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薩米埃爾松獲得了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談及他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根本原因時,他認為基礎研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瑞典生理學家 本特•薩米埃爾松:我認為基礎研究非常重要。比如說,如果研製新藥一般會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基礎研究階段,其次是轉換階段,然後是臨床研究,即在病人身上測試新藥療效。沒有基礎研究的話,就沒有可轉化的東西。
採訪中,薩米埃爾松先生談及,近些年來,他也與中國一些科研機構與院校開展科研合作。他認為,例如在新藥研發領域,科研機構更要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地位。
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瑞典生理學家 本特•薩米埃爾松:我認為,支持或者改變的唯一途徑,就是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我們要加大對幹細胞研究和癌症敬惜治療及心血管疾病的投入。
厄溫·內爾:生物科學迎來了自己的世紀
在本次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記者還採訪了來自德國的生物物理學家、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作為細胞分泌領域的權威專家,他表示只有好的基礎研究,我們才能找到解決現今健康問題的辦法。
1991年,厄溫·內爾因發現細胞內離子通道,開創膜片鉗技術而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共同獲得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研究闡明了心臟病、糖尿病、癲癇病等嚴重疾病的病因,在神經科學及細胞生物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厄溫·內爾:我認為中國在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礎研究從二十多年前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全面發展,中國還在大力推進科技成果應用。但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想了解自己的身體,就需要好的基礎研究。只有好的基礎研究,我們才能找到解決現今健康問題的辦法。
在談及本屆生命科學大會的時候,厄溫內爾興奮地表示,來參加本屆生命科學大會自己非常開心,從未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這對他來說是獨特的體驗。同時,他也談到了生物學科的重要性,他認為未來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迅速發展的世紀。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厄溫·內爾:這是一個有趣的世紀,現代技術讓我們可以基於物理化學原理解釋許多在自身上發生的事情。如果二十世紀是物理化學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一個讓我們更多了解自己的生物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