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技是人類的第二層皮膚。
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數字經濟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這就好比10年前,強調的是個人用戶中心化;10年後,則側重於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驅動。
在此背景下,11月25日,主題為「數智互聯·共塑未來」的JDDiscovery-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在京舉行。
作為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服務商,京東也首次向外系統地闡釋了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的長期目標。
當科技為王時,再回過頭去看近10年來京東的布局,突然感嘆:京東轉型穩準狠!
穩:
自建物流構建最高護城河
如今的「數智化」,京東已有不一般的話語權。
大概在13年前,也就是2007年,京東集團開始自建物流。對於這一決策,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了。
但現在來看,京東的自建物流成了其在行業內最高的護城河,高到後來者幾乎都進不去。
為什麼這麼說?以物流為例,京東花費數年時間去投資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倉儲、快遞網絡,這背後的消耗是很多電商不願意做的。
要知道,在當初爭流量、爭山頭的貼身肉搏中,網際網路公司們都想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多的用戶。因此,社交、內容、O2O的玩法層出不窮,沒有人想在物流建設上花力氣。
但京東卻另闢蹊徑,從用戶體驗出發,主動犧牲自身利益,承擔了建設物流中心的社會成本,這也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京東因為重資產模式備受市場審視。
一方面,由於前期重度投入,京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另一方面,電商領域在前有阿里強勢,後有拼多多崛起的擠壓下,京東如何保持優勢?
但事實證明,依靠夯實供應鏈能力這套重資產模式,京東活了下來,而且腳步還越來越輕盈。
一組數據顯示:
在剛剛過去的京東11.11期間,京東零售以智能供應鏈能力幫助3.3萬個品牌、超過500萬種商品進行智能預測、自動調撥和智能履約,有13532個重點品牌的銷售增速超300%;
京東營銷360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先技術,以數智化手段進行用戶營銷與運營,進行用戶生命周期管理,有力支持了1年1億多新用戶的增長;
同樣在京東11.11期間,京東智能情感客服能夠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語音交互等AI前沿技術,在「導購」、「客服」、「售後」等身份間自如切換,服務次數超過8000萬次。
在重點品牌銷售增速、用戶增長、以及AI智能服務的幾個核心數據上,電商比較高低立見。
11月17日,京東發布的三季報也顯示,今年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京東零售前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29.2%;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416億,同比增長32.1%!
可以看到,以智能供應鏈體系為基礎的新基建正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力。
當然,京東的願景還遠不止於此。
在此次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首次系統闡釋了面向未來十年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即用數智化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對於這一目標,有人評價:從電商平臺到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服務商,京東的轉型不僅在實現自身飛躍的同時,也賦能實體經濟。「特別是在提質增效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後,也創造、催生了各種新需求,帶來供給端、消費端的雙重增長。」
準:
精準服務連結消費者與商家
當然,要完成「數智化」的華麗轉身,除了前期堅持不懈的投入,以及對未來10年的規劃,還有需要精準化的服務。
具體來看,對於B端商家,京東會利用「數智化」的核心優勢,對外開放、賦能給更多的垂直行業。同時,有針對性的通過定製化開發,加上標準化組建,解決企業們的泛零售問題。
金妹兒了解到,在今年1月疫情爆發後,在全國紙品生產行業排得上前五的四川藍漂集團就遇到了銷路不通的問題。
但藉助京東的智能化供應鏈,這家川企又煥發生機。四川藍漂集團依託京東強大的數據能力,與京東旗下自有品牌「惠尋」開展品牌聯合營銷,結合用戶需求,精準推出C2M反向定製產品。在新的網際網路消費場景中,實現了集中式、爆品式的生產和銷售。
數據顯示,公司與京東合作僅半年,藍漂產品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06億元。這一銷售額不僅彌補了外貿業務銷售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超過去年全年8000餘萬元的銷售額,更是在內銷渠道上幫助藍漂獲得顯著增長。
可以看到,京東的智能化技術就是幫助企業了解用戶需求,並通過零售運營,把用戶的數據管理起來,這樣品牌們就知道誰買它的東西了,用戶需要什麼東西,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銷售。
對於中小客戶而言,沒有大品牌傍身,京東也願意出力氣幫助。在此次大會上,京東就發布了商羚系統。
據了解,這一系統可以讓中小商家不用入駐京東,也可以在京東全網賣東西,在國內賣東西,甚至是國外賣東西……
京東零售集團副總裁、商業提升事業部總裁顏偉鵬表示,這是京東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的SaaS解決方案,目的就是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開放連結,提供京東的技術服務。
當然,對於C端用戶而言,在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今天,用戶的消費需求也變得多元而細節。
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購買某個產品時,用戶們更喜歡看產品評論。其中有多少好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用戶是否購買。
對於京東零售而言,在經營理念中,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信賴為基礎的價值創造。
由此,自京東誕生以來,只賣真貨不賣假貨的品質就成了京東「持續的穩定性」的標籤,再配上智能化的供應鏈體系,京東把連結商家與消費者的正向循環發揮到了最大。
而在深耕基礎物流中心建設的戰略下,京東更是將商品的物流路徑從產地倉——零售店——消費者,變成了從產地到消費者,甚至是城市周邊到消費者。
京東智能化供應鏈的擴展讓商品放在了離消費者們最近的地方,整個物流服務也就更高效精準。
在金妹兒身邊,一位年輕的賀女士告訴金妹兒:「她特別喜歡京東的半日達。因為,上午下單的東西,下午就能收到。」
查詢發現,在2010年京東就推出了「半日達」(即「211限時達」)服務,到目前為止,京東自營商品已超500萬SKU(商品數),庫存周轉天數更是降至34天。
這是一個世界級水平的數字。對比全球零售業以運營效率著稱的Costco,庫存周轉天數也在30天左右,但Costco僅管理幾千個SKU。
但這種高效的服務已經整整誕生10年,並浸潤在消費者心中,讓消費者認識到,原來快遞可以這麼「快」!
如今,京東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倉配物流體系,92%區縣、83%鄉鎮已實現24小時達。
可以說,這一拓展在破除城鄉消費者渠道鴻溝的同時,也精準地讓低線消費者享受了極速物流服務帶來的消費愉悅。
狠:
開放所有核心能力
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所用
有效連接B端與C端,僅是京東技術基石的一面,開放所有核心能力,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才是京東的意志。
在2月疫情最嚴重的背景下,京東面向平臺數十萬商家推出了11項補貼支持措施,涵蓋了費用減免、金融和物流支持、流量支持、技術支持、健康保障等。
可以想像,在當時的環境下,京東利用自身優勢,利用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品牌和商家帶來了多大的希望,甚至起到了「避風港」和「加速場」作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數智化」作用遠不止於此。除了電商平臺的品牌商家,更是提供了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服務,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四川的川交路橋集團今年承擔了修建從攀枝花市到寧南縣高速公路重點項目。
然而「蜀道」之難,這條位於甘阿涼山區的公路想要運輸物資進去並不容易。當時,工程隊共有300多人,分成20多個小組,在長達50公裡的路線沿線進行施工,物資採購面臨巨大挑戰。
京東作為有顯著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在了解情況後成立了專項項目小組。利用智能大數據系統,通過收集川交路橋集團半年來所有的手工記錄的採購需求單,共計200多張,精準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格式設計,幫助川交路橋建立數位化的商品庫。
京東通過將所有採購信息錄入進行交叉對比、分類和篩選,為每一種商品標註採購頻率、採購場景、採購量等數位化標籤,對辦公、生活等臨建場景,隧道、路面、橋梁等主體建設前中後不同工期階段所需的商品全部實現了後臺標註。
如此,實現了不同場景下的高頻物資和低頻物資的明確歸類。
於是乎,整個項目採購的所有難題都迎刃而解。京東憑藉自身物流的顯著優勢,在甘阿涼山區,建立佔地面積大約300平米,物資覆蓋200個SKU,80%為高周轉、且需要長期備貨的工業品的「前置倉」。
一系列智能化操作,讓川交路橋的整體配送時效從之前的一兩周縮短到了24小時;而整個採購數位化升級,讓川交路橋效率提高80%,綜合採購成本降低30%!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技術委員會負責人顏偉鵬表示,多年的全鏈路技術積累,讓京東對數智化的洞察更加清晰,並且實踐性更強。
「更重要的是,京東願意把這一能力共享出來,這不僅帶動企業自己做數位化轉型,也是京東的社會責任感。」
當前,網際網路進入4.0階段,無論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依託電商平臺、依託數智化供應鏈,品牌廠商的需求都實現了迅猛增長,越來越多的廠商也在轉變觀念,打造去中間化的供應鏈消費體系,進而達到市場份額增長、消費者需求的滿足。
在此過程中,如何降本增效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表示,京東數智化的供應鏈技術在同行中具有顯著優勢,京東願意賦能企業,為企業開出具體方案解決問題,切實願意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對於大眾消費市場,京東也將通過可靠且高適配性的技術基座與品質服務,讓消費者更加信賴京東,滿足多元而細節化的需求。
如今,京東的轉型,已牢牢連接生態鏈。
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京東提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的長期目標包括三個方面:賦能實體經濟,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和近1000萬家企業;提升社會效率,帶動客戶庫存周轉天數降低30%,推動社會物流成本佔比降至10%以內;促進環境友好,2030年京東集團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推進可持續的消費。
下一個十年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