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講中國航天故事 84歲五老志願者呂仲榮成青少年的「追星...

2020-12-0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 實習生 劉俊

「呂老什麼時候再來給我們上課啊?能不能留一個您的聯繫方式呀?」9月25日,樂山市五老志願者呂仲榮在樂山市實驗中學給七年級九班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航天知識講座。孩子們聽得意猶未盡,期待著呂仲榮下一次的講座。

今年已經84歲高齡的呂仲榮是第八屆「四川關愛明天十佳五老」評選活動的候選人之一。1997年的春天,剛從航天部火工技術研究所退休的呂仲榮回到家鄉樂山定居。「我一回來,關工委的老同志就找到我,邀請我加入。」呂仲榮回憶道,「當時他們對我說,關工委很缺航天領域的五老志願者,希望我能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市裡的青少年學生開些科普講座。」「我說,那我試試看吧。」沒想到這一句話,竟然讓他在關愛崗位上幹了23個年頭。

「有範兒」的航空航天報告,吸引大批青少年粉絲

呂仲榮是原航天部航天火工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兼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先後在廈門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後來調航天系統從事科技工作。在完成我國「洲際飛彈、潛射飛彈、同步軌道通信衛星」 國防科研生產任務中,成就顯著,正是航天領域五老志願者的不二人選。

呂仲榮至今已為青少年開展航空航天科普講座200餘場。講座從以「中國夢,航天夢」為主題到「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遨遊太空」再到「從大飛機C919看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從不因循守舊,總是結合時事,輔以自己在航天系統的經歷,通過大量的圖片、翔實的數字,運用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實例,深入淺出,新穎活潑,特別「有範兒」,很受青少年的喜愛。

「現在的青年學生,真是很可愛的。」談及宣講時的情形,呂仲榮笑彎了眼,「有時候講完了,這些孩子還會排隊讓我給他們籤名,甚至有讓我直接籤在衣服上的。」偶爾,呂仲榮也會遇到告訴他自己將來有志於航天事業的學生。「我總是告訴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有趣味」的航模培訓,給青少年心中種下藍天孟

以航模特長生身份進入樂山一中就讀高中的文尚元,組建了學校的航模團隊,專門針對航模進行各種研究,並在高二這年成立了自己的航拍公司,拍攝的微電影《美麗樂山》獲得全國微電影比賽一等獎。這一切都離不開呂仲榮的啟迪。

從2011年至今,呂仲榮為航模比賽參賽隊員開展了六屆航模培訓。航模培訓除了飛行知識、無人機操作等專業航空知識普及課程,還有寓教於樂的航模製作、無人機越障比賽等實踐操作等課程,既動腦又動手,課程生動有趣,參與活動的青少年不僅學習到了航空知識,還體驗了飛行器的製作和操作,在青少年的心中種下了一個藍天夢,為他們揭開了飛行領域的神秘面紗,插上了飛天的翅膀。

「有看頭」的科普專欄,為青少年點亮科學的夢想

自學電腦,主編專欄,沒有什麼是呂仲榮不能學、不能做到的。專欄近二十年共出刊約180餘期,受益青少年達數十萬人次,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滿足青少年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了解欲望,喚起青少年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營造了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1953年,呂仲榮考取北京礦業大學機電系,由於家境困難,去北京的路費都是向政府申請資助的。他回憶道,「為了省錢,買了兩斤便宜的香蕉和同學當晚飯,留下坐公交的車費,在北京前門火車站睡了一晚。」「不平坦」的求學經歷讓他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日軍空襲的親身經歷讓他對黨和國家充滿熱愛之情。呂仲榮作為一位從顯赫崗位退休的科研工程師,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只講奉獻不提條件,一張老年公交卡陪伴他走遍樂山市的大中小學校和街道社區製作科普專欄、開展科普報告,20多年來堅持自己來自己去,風雨無阻,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發揮餘熱、傾情奉獻。

相關焦點

  • ...永放光彩——重慶市沙坪垻區關工委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讓紅梅花兒永放光彩  ——重慶市沙坪垻區關工委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掠影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光明日報通訊員 袁僑偲 範益宇  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革命的印記隨處可見;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
  • 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走進郭村小學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9日電(喬明銘 劉俊祺)為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培養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西北工業大學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航空科技創新基地、航天學院飛行控制研究所研究生第2黨支部,於2020年11月13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郭村小學聯合開展航空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
  • 為青少年注入成長正能量
    廣州市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論述指引下,全市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服務青少年正確方向,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為總目標,以「走在全國前列」為總要求,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創建了黨建帶關建、羊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三工」聯動關愛機制、創建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平臺、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推動民營企業建立關工組織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凝聚「五老」力量,培養時代擔當者
    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領導,支持更多老同志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使廣大「五老」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臺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大師風範、國學經典——中國航天藝術家周俊明作品賞析
    ,開啟了我國邁向航天大國的徵程。為生動展現「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鬥導航精神,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學習太空科學知識、增加對航天事業的熱情,激勵航天人為建設航天強國而加倍努力。
  • 學而思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10月21日,學而思與中國航天基金會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學而思被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稱號。 所以,很幸運,學而思成為了中國探索太空,追星逐夢的這項偉大事業的同路人。
  • 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分享非洲故事 呼籲抵制購買象牙製品
    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分享非洲故事 呼籲抵制購買象牙製品  【解說】2015年初,民間野生動物保護人士卓強發起了國際青年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計劃,通過社會招募,一群來自北京、重慶、廣州的青少年跟隨卓強來到非洲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其中最小的9歲,最大的17歲。
  • 康師傅航天展點燃孩子們的「航天夢」
    中國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申行運為首日參展的同學們進行了現場授課,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爭相提問,申行運寄語青少年傳承航天精神,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航天夢添彩助威。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接力傳承。點燃青少年心中航天夢想的火焰,就需要在青少年中營造熱愛航天、支持航天的濃厚氛圍。
  • 孩子們成了控煙志願者,自製撿菸頭工具,一句話就能讓吸菸者臉紅
    梓軒今年8歲,在古城第二小學分校上學,小學一年級時他便加入石景山控煙志願服務分隊,成為了一名小小控煙志願者。設計開場白、準備小禮物、熟記菸草的危害……每次控煙志願活動前,梓軒都會悄悄做足準備。「在勸阻吸菸人時,我們的態度要溫和,一定不能生硬地去制止別人。
  • 科大訊飛:追星就追科學家!引領青少年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和求知慾
    在這一活動中,科大訊飛倡導的一個主題就是「追星就追科學家」,杜蘭表示,舉辦「追星就追科學家」這一活動的初衷,是讓孩子有機會去認識到科學家的魅力,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個科技、奮鬥、快樂的種子,幫助孩子們未來的成長。
  • 爭做未來航天人 孩子們發射自己的「神七」(圖)
    千龍網北京9月25日訊(記者 柳傑 通訊員 楊戰)今天,在豐臺區東高地航天幼兒園內,隨著孩子們齊聲倒數「五四三二一」,一支支小火箭升空而去。  在航天幼兒園蒙大(二)班的教室內,剛剛結束「神七」研製工作的航天一院工程師趙學梅為孩子們講述火箭的結構及基本原理,深入淺出的講述讓孩子們初次認識了火箭。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的老師幫助孩子們親手製作起了小火箭模型。在小火箭升空的一霎那,5歲的龔亦翰告訴記者:「以後長大了,我也要當太空人。」
  • 見證"火星探險之旅" 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
    繼上海首站活動後,本次&34;將觸角延伸至蘇浙兩地,以我國即將發射的首顆&34;火星探測器作為活動背景,通過線上直播課與線下互動的形式,帶領青少年兒童一起探索關於&34;的奧秘,助力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
  • 乘風破浪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由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主辦的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東韻西漸 中國故事聽我說」活動落幕。 第六季全球英語挑戰賽總決賽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
  • 為中國青少年講好棒球故事
    MLB FirstPitch青少年棒球聯賽現場。MLB供圖「街上很多人戴著洋基隊棒球帽,但可能其中一半人並不知道洋基隊。」祁冬曾任福斯傳媒集團、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去年8月就任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在全球媒體領域16年的任職經歷讓他確信「做內容」的重要性,尤其在疫情導致賽事暫停的情況下,更加考驗體育項目的敘述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挖掘棒球與中國文化的交匯點,從多角度去講好中國的棒球故事」。
  • 追星就追科學家:科大訊飛為青少年教育「點燃一把火」
    在被問及「長大後想做什麼時」,很多青少年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科學家」似乎是每一代青少年曾經埋在心裡的一顆種子。為了讓這顆小小的種子一點點生根發芽,科大訊飛將青少年們帶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殿堂,讓他們親身感受真正的科學家們的智慧與魅力。12月30日,科大訊飛以「追星就追科學家」為主題,成功舉辦了2020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專場活動。
  • 著名航天專家何質彬深圳校園播撒航天夢的種子
    中新網深圳11月18日電(記者 鄭小紅)82歲高齡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著名航天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一連兩天走進深圳中小學校,為學生帶來「中國夢航天夢」的主題演講,助力深圳的科創教育、科普工作何質彬是全程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老一輩功勳科學家,他從北鬥導航衛星談起,深入淺出地跟師生們分享了中國的航空航天科技事業走過的艱苦而精彩的歷程,引來經久不息的掌聲。
  • 首屆「外教社杯」全國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展示...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孫競)為培養青少年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升青少年英語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聯合舉辦的首屆「外教社杯」全國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展示活動日前啟動。
  • 給"航天娃娃"的特殊禮物——爸爸的故事
    一位位堅守天山腳下、奮戰在航天測控一線的"航天爸爸"們走進錄音棚、拿起麥克風,為遠在千裡之外的孩子們講睡前故事,用這種獨特的方式陪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們剛結束一天的工作,家裡的孩子們都快該睡覺了,因此航天工作者們能和家裡人通話、視頻的時間十分有限。
  • 聽院士講述流體力學與新中國航空航天的故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近日舉行「祖國,我愛你」主題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春作「身邊的流動」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