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未來航天人 孩子們發射自己的「神七」(圖)

2020-11-24 央視網

  千龍網北京9月25日訊(記者 柳傑 通訊員 楊戰)今天,在豐臺區東高地航天幼兒園內,隨著孩子們齊聲倒數「五四三二一」,一支支小火箭升空而去。這是該幼兒園舉辦的「我們的『神七』上天了」主題科普活動的一幕。

  在航天幼兒園蒙大(二)班的教室內,剛剛結束「神七」研製工作的航天一院工程師趙學梅為孩子們講述火箭的結構及基本原理,深入淺出的講述讓孩子們初次認識了火箭。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的老師幫助孩子們親手製作起了小火箭模型。在小火箭升空的一霎那,5歲的龔亦翰告訴記者:「以後長大了,我也要當太空人。」

  據航天幼兒園負責人介紹,該園中的大部分兒童都是航天一院在職人員的子女,在「神七」發射之際開展這樣的活動,有助於樹立孩子們的自豪感,培養他們從小熱愛航天,爭做未來航天人。

責編:李丹

相關焦點

  • 神七發射時間【神舟七號】神七什麼時候發射
    神七發射時間:9月25日至9月30日擇機實施——首選神七發射時間是9月25日晚9時10分左右最新消息:神舟七號飛船將於9月25日21:07時至22:27時擇機發射! 神7行程預測:「神7」9月25日發射升空,航天員9月26日或27日出艙活動, 9月28日返回地球,全程持續68小時。
  • 「神七」航天服及回收傘材料堪比「黃金價」(圖)
    ★回收傘:阻燃、耐磨、強力高、重量輕、紅白兩色、異型設計★太空衣:彈性好、抗強輻射、耐超低溫、價格貴「神舟七號」發射在即,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神七」太空人的艙外航天服以及返回艙回收傘中所用的原材料,是由成都海蓉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產提供的。
  • 神七發射全記錄
    新華網酒泉9月25日電 題:神七發射全記錄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徐壯志、鞏琳萌     108盞聚光燈將發射場區照得亮如白晝,58.3米高的船箭組合體和105米高的發射架散發出水晶般的光澤。
  • 200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神七航天員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    這三位航天員是經過艱苦的訓練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翟志剛曾入選"神五"梯隊;三人都曾入選"神六"梯隊。
  • 香港為「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歡欣鼓舞
    新華網香港9月28日電 「神七」航天員成功「太空漫步」,整個香港為之歡欣鼓舞。27日下午,香港各大電子媒體均進行了直播,眾多市民在鬧市區的大屏幕前駐足觀看。報紙專發號外慶賀。28日,香港各報紛紛在頭版突出報導「神七」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的情況。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發射
    本報綜合消息 原定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升空。具體時間預計會在北京帕運會閉幕至「十一」國慶前。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員中,將有1人執行艙外行走任務,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 神舟七號太空漫步航天員呼吸靠什麼【神七】
    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浙江籍科學家們,在中國航天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瑞安籍科學家林文杰72歲了,還奮戰在第一線,昨夜,他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的人之一……  太空漫步原來是從水池裡練出來的!  高澤普眼前的這個圓柱體,直徑23米、有效水深10米。航天員帶著應急氣瓶,穿上水槽訓練航天服,在水下訓練,一次好幾個小時。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張靜「這個浩瀚的宇宙需要我們航天人不斷的探索,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義務。」聽到這句話,現場掌聲雷動。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神七航天員: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神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頒獎辭】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當他們問候世界的時候,給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感動事跡】北京時間2007年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他在太空邁出第一步。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意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張靜「這個浩瀚的宇宙需要我們航天人不斷的探索,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義務。」聽到這句話,現場掌聲雷動。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濟源,濟源人,同樣在書寫著自己的航天夢。從「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一周年攝影圖片展」在我市籃球城開展,到冬凌草種子搭載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成功進入太空;從曾受邀參觀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12歲濟源姑娘,到用相機、郵票追逐記錄我國航天發展史的阿毛……航天夢,距離我們那麼遠,但又那麼近,近到我們可以跟著身邊人的心跳,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帶給我們的榮耀、激動。
  • 揭秘神七七大看點 3000萬航天服助太空漫步(圖)
    圖為神舟七號飛船轉運至發射塔架  神舟七號今晚發射,解密七大看點  3000萬元航天服助太空漫步  ■太空槍林彈雨,出艙航天員要「躲、藏、擋」  ■神八後中國將具備建空間站能力「神七」到底有了哪些突破?它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為什麼要為「太空行走」研發價值達3000萬元的國產戰袍?因為航天員出艙要面對「槍林彈雨」;為什麼航天員在太空中不能飲用啤酒?因為啤酒有氣,而在太空一打嗝,人就可能移動……  相信本文會解答您心中對「神七」的諸多好奇和疑問。
  •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圖為點火瞬間。   中新網酒泉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二十五日二十一時十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三名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2003年,當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平安返回,中國人以實力證明自己不僅能造出「兩彈一星」,也能實現載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黑盒子":打造神七航天員的"生命羅盤"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中新網9月28日電 打造航天員的「生命羅盤」  ――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時代公司光纖慣導項目分公司「神七」手控光纖陀螺慣性系統項目組  作者:馬劉莎 龐莉 陳麗敬 馬曉蓮
  • 2009高考政治熱點: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內的中國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此次發射。參加此次飛行的三名航天員分別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神七"發射升空後,在341公裡的高度繞軌道漫遊。在這個軌道高度,翟志剛打開繞地飛行的神舟七號飛船的艙門並步入外太空,成功進行了30分鐘的太空行走。9月28日"神七"成功返回地球。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計劃迄今為止最大膽的嘗試。
  • 神七航天員與三七
    中藥三七上天了中國航天員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神舟七號首次攜帶了中藥上天,供航天員在飛行期間服用。由於飛行天數的有限,神七航天員出艙活動安排在第二天,而這個時間段,恰恰與空間運動病的高發期重合。航天員中心醫監醫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博士說,與神五、神六航天員在執行飛行任務前後服用中藥不同的是,這一次,神七航天員在飛行過程中將服用一種名為「太空養心丸」的中藥湯劑,以加強身體機能,更好地防治空間運動病。
  • 各地各高校歡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教育報》2008年9月26日第1版報導:    神七破蒼穹 師生盡歡騰         9月25日晚,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圓滿發射成功後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第五小學五年級學生原紅豆,興奮地向記者談起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的見聞。   今晚,原紅豆作為全國小學生的代表,親眼見證了神七成功升空的動人時刻。此前,在中國航天信息中心等單位主辦、小學生學習報協辦的「放飛夢想遨遊太空」航天知識競賽活動中,原紅豆從全國6萬名答題成績優異者中幸運地被抽為特等獎獲得者,並被邀請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神七升空。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大約半小時後,陳冬也「飄」了進來,2人共同對著「天宮二號」內的攝像頭敬了個禮,宣告未來30天的空間實驗室駐留任務開始,也標誌著本次任務最重要的目標達成。按照既定的任務流程,2016年11月18日13:11,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向「神舟十一號」發送了返航指令,2個飛行器順利脫離。13:59,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細數中國航天史上的意外,楊利偉: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我國的航天工程已經走進了世界前列,探月工程更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景海鵬、翟志剛、聶海勝等英雄更是為我國載人航天的先驅英雄。我國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是一帆風順的嗎?不是的,是我們踩著一個個坑踩過來的。楊利偉: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最早飛上太空的中國人是楊利偉,那時候我國還是第一次載人航天,一切都是探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