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漂洋過海到臺灣的大陸美食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原標題:那些年漂洋過海到臺灣的大陸美食)

酸菜白肉鍋

紅燒牛肉麵

螺螄粉

    除了濃濃人情味,各色美食大概是吸引大陸遊客去臺灣的另一大理由。人頭攢動的夜市、種類豐富的小吃,伴隨著一個個在攤位後蒸煮煎炸的臺灣阿媽,構成了一種標籤式的「臺灣美食」印象。

    不過,臺灣各夜市上提供的量產、快捷、高盈利的食物,並不能代表這座小確幸、慢節奏、凡事講究「樂活」小島的美食地圖全貌。與臺灣兼容並包甚至光怪陸離的多元文化遙相呼應,臺灣美食也擁有複雜的來源和多樣化的呈現。其中最符合大陸遊客口味的,就是那些1949年以來陸續從對岸漂洋過海而來的「外省菜」。歷經臺灣人的在地化經營和兩三代深耕,傳統意義上的「八大菜系」融合碰撞,發展出中華美食一番別樣的風味。

    汀州路上的酸菜白肉鍋

    在臺灣大學對面終年熙攘的汀州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北方菜館。除了經營各式精緻麵食糕點,許多吃客都是為它的酸菜白肉鍋慕名而來。此鍋肉質鮮嫩、白菜酸爽、湯頭濃鬱,且味覺層次鮮明,令人慾罷不能。

    大家都知道酸菜白肉鍋是大陸東北地區的家常菜,1949年前後由東北籍軍人將這道風味帶到眷村,又從眷村的籬笆牆飄散到臺灣各處。雖說臺灣的冬天氣溫並不很低,但溼度大,屋內又沒有取暖設施,冬日的夜晚還是寒意襲人。這時,街邊飄著熱氣的酸菜白肉鍋餐廳便開始變得熙熙攘攘,成為大家在溼冷冬日聚餐的首選。

    一位任職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臺北人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吉林人,所以小時候在眷村經常可以吃到正宗的家鄉菜,家家戶戶都忙著制血腸、醃酸菜,充滿濃濃的東北味兒。現在老人家都過世了,眷村也拆了,好在酸菜白肉鍋的味道已深入臺灣人的心了。

    在臺灣經營酸菜白肉鍋的除了東北人的後代,也有近些年嫁到臺灣的東北籍「大陸新娘」。臺北汀州路的酸菜白肉鍋,堅持以傳統炭火銅鍋為容器,基於以上的經典味覺搭配,它發展出了更為豐富的食材,加入了大白蝦、鮮蚵仔、三星蟹、蛤蜊等海鮮,輔以炸丸子、凍豆腐、鱈魚丸、鴨血等火鍋配料,將酸菜密實地填滿鍋底,火鍋料鋪於二層,取當日切片的半肥半瘦豬肉薄片和生猛海鮮點綴其上,澆入大骨熬製的高湯,以木炭的高溫熬煮出鮮味。

    客人從豬肉開吃,先讓肥瘦均勻的肉片緩解飢餓感,再品嘗各類海鮮的肥美肉質,以火鍋料的豐富味覺做過渡,最後就著酸爽的湯頭吃完清爽的白菜。由於酸菜和海鮮使得湯裡富含各種胺基酸,它異常鮮美,客人常已是飽食鼓腹,卻也要把湯喝個精光。店主介紹道,此鍋的秘訣在於酸菜的醃製時間得當,必須控制在15日至20日之間,才能保留白菜的鮮脆、產生足夠的酸味並維持食物的清潔。
儘管尋吃此鍋的客人終年不絕,但店主堅持酸菜只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間以常溫醃製,確保品質和安全,所以店門口常見人吃鍋不成、掃興而歸。

    吳興街邊的紅燒牛肉麵

    牛肉麵是臺灣平民美食,遍布臺島大街小巷。臺灣牛肉麵是當年渡海赴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而發明的特殊飲食。「細細品來,牛肉麵可以說匯集了中華美食精華,比如上海菜的紅燒,廣東菜的煲湯,還有四川菜的辛辣味等。

    位於臺北盆地東南部的吳興街,是外省人的集中住地,至今這裡還保留著獨具特色的眷村文化。一碗紅燒牛肉麵,便是遷居臺灣的外省老兵與故鄉建立起的味覺聯結。

    臺灣在四五十年前幾乎很少有人吃牛肉,五六十年代的臺灣,牛肉還是昂貴且不常見的食材,尤其一般說來,鄉村裡用牛來耕種,為了感恩牛的辛苦和幫忙,農民不忍食用牛肉,甚至今日依然有人保持這個習慣。臺灣水田多,當時耕作的牛品種多是水牛,那些水牛大都服勞役到十多歲,因此肉質又老又澀,堅韌多纖維,吃起來口感不佳,而水牛肉色澤較黃牛暗紅,故常被加工作為如牛肉乾等牛肉製品。近幾年也有人專門飼養有機的食用水牛,據說也不遜於一般的黃牛肉,只是產量少,在市場上不容易見到。但在長期的文化融合下,臺灣人不但接受了牛肉和牛肉麵,後來還居然把牛肉麵變成了本土小吃,推向世界聞名。

    紅燒牛肉,是一道典型的川味菜餚。在四川自貢市保留的傳統井鹽作坊中,鹽工用豆瓣醬、辣油、花椒煸炒在水中焯過的牛肉入味,配上青椒、土豆、白蘿蔔爛燉,最後撒上一把新鮮製成的井鹽,牛肉的細軟和蔬菜的鮮甜便能有機結合。而臺北的紅燒牛肉將這種技藝運用到了麵條裡。上等牛腱子肉筋多富含膠質,燙熟撈出保留肉湯,同樣加入辣油和花椒翻炒後,再與桂皮、紅棗、醬油一起放回原湯同煮入味。另取大團手工和好的麵團刀削成長片兒,焯水後撈起保留韌性,放入煮好的湯頭裡,同樣可謂絕配。

    臺灣紅燒牛肉麵的另一創新是融入了法式濃湯的搭配理念,在湯料之外,加入番茄提味。番茄肉四散湯中,茄汁的微酸和清新口感使牛肉麵油而不膩,更令客人在喝完湯後自有一種回甘。

    臺北的紅燒牛肉麵店數量眾多,每年舉辦的牛肉麵節更是推選出各類「牛肉麵大王」,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若有閒暇,不妨漫步秋雨中的眷村,在吳興街的小巷盡頭邂逅一間牛肉麵小店,體會一種似曾相識的味覺親切感。

    龍山寺旁的柳州螺螄粉

    對大陸觀眾來說,電影《艋鉀》中的黑道廝殺提供了臺灣社會的另一側面——弱肉強食卻又情義相連。而最後要介紹的美食螺螄粉,就坐落在電影故事的發生地,龍山寺旁的艋鉀大道上。
與前兩種食物經歷的悠久歷史變遷不同,艋鉀的柳州螺螄粉出自一位來臺不過十年的大陸媳婦和她的臺灣丈夫之手。

    來自柳州的韋晴雯嫁到臺灣已經十多年,她說,「剛到臺灣時,沒幾個月就想回鄉一趟,一回到娘家行李一放,就和老公先到街上吃一碗螺螄粉再說。」後來發現臺灣找不到廣西料理,於是起了開店念頭。晴雯的老公在柳州最好吃的螺螄粉店當了一段時間的學徒,再結合了太太的家傳配料秘方,他們的店一下子在臺北站穩了腳跟。他們的「螺螄粉店」剛開張時,許多人光看店名不明就裡,還以為是五金行。

    柳州人所說的「螺螄」,在臺灣被稱作石螺,當地盛產石螺,因此大量運用石螺做成料理,炒石螺、石螺湯、油爆石螺、燜螺等。一次,韋晴雯在臺灣的環南市場發現有人賣石螺,大感驚喜,找到了螺螄湯的主角。不過光有主角可不行,湯頭還有學問,加入了十多種中藥材、香料,還有大量的蔬菜熬煮,湯頭喝起來清甜且甘香,唯一不同的是,在柳州的湯頭加入了大量辣油,就跟芬達汽水一樣紅澄澄的,在臺灣則幾乎不加辣。

    臺灣水質肥厚,非常適合螺絲生長,但因天氣炎熱,螺絲出水後容易死亡,產生有毒物質,所以保證螺絲的生鮮十分關鍵。每天清早,老闆都會到菜市場拉回一箱從臺灣中南部定貨運來的新鮮螺絲。店內工人將螺絲去尾清洗後,會在清水中把它們蓄養一陣,待其吐出體內臟物,再配蔥姜蒜和料酒下鍋煮湯。
在臺灣為了與新竹米粉做區分而稱為米線。為了講究原味,韋晴雯特地選用來自廣西的米線製作,咬勁佳、彈性足,號稱可以用來蕩鞦韆,「無論在泡水的溫度與烹煮時間都要拿捏,否則吃時的咬感就沒那麼好,也容易斷裂。」

    此店另有兩件法寶,一曰廣西黃辣椒,它泡在白醋中,辣度帶勁,加入螺絲湯後可謂畫龍點睛;二曰龜苓膏,以大陸最有名的龜苓膏廠商提供原裝材料,在店內現場做成,龜背正宗,藥味飄香,炎炎夏日搭配螺螄粉一起吃,特別甘爽解火。常有客人困惑螺絲湯為何有一股淡淡的臭味,殊不知這是螺絲本身的味道,也正是螺螄粉的獨到風味。或許在充滿俗世氣息和人間煙火的龍山寺附近吃一碗螺螄粉,才算明白了什麼叫做老臺北。

    人們常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味道是每個中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如果酸菜白肉鍋和紅燒牛肉麵裡,曾有過上一輩外省人難以辨識的故鄉,那麼一碗小小的柳州螺螄粉,則是兩岸年輕人為幸福生活邁開的新旅程。本報臺北特約撰稿 沈雪晨  

(原標題:那些年漂洋過海到臺灣的大陸美食)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任媛

相關焦點

  • 臺灣美食界「百曉生」 手繪地圖留鄉愁
    王意馨微笑著回顧,她在葡萄牙做了第一個美食插畫展,「葡萄牙美食和插畫都很盛行,但做美食插畫的卻不多,而且大家都比較好奇,臺灣人是怎麼看葡萄牙的美食,畫展在當地造成了不小轟動」。王意馨2016年返回臺灣,成立了「玩食插畫工作室」。她開始製作系列美食旅遊手繪地圖,獨立出版《玩食志》畫刊。
  • 臺灣美食——河仔煎
    臺灣人做美食,講究清淡味道。去了臺灣之後,我們不僅能享受到傳統的中華美食,還能嘗到全球各地的美食,美食種類較多,特色各不一樣。小吃很有特色,臺灣的很多小吃都是來自於民間,臺灣美食的淳樸和自然受到了很多食客的喜歡。
  • BBC揭臺灣與臭豆腐淵源:大陸飲食滲入臺灣人生活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英媒稱,近日,美國《紐約時報》一篇有關臺灣臭豆腐的文章引起熱議,中國大陸網民說臭豆腐是「中國美食」不是「臺灣美食」。那麼,到底臭豆腐在臺灣有著什麼樣的過去?為何臭豆腐會成為臺灣的平民小吃?
  • 美食風味「南北大PK」 臺灣同胞站哪邊?
    反正是沒每到了什麼重大節日的時候,南北方所展現出來的口味差異也是挺大的。那麼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臺灣同胞們他們會更加喜歡那哪邊的口味呢?美味的北方美食《臺北女孩看大陸》的作者就直言到,在口味方面的話臺灣同胞還是更傾向於南方口味的。
  • 臺灣「外省人」趙樹信:戲劇性的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臺灣網6月26日無錫訊 家住臺灣桃園的趙樹信,因父親祖籍在東北而產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2010年,他在江蘇無錫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飲店,正式開啟了大陸創業之旅並且大獲成功。他希望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那些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成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1987年,鄧小平請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轉告臺灣領導人:應該讓那些已經在臺灣的人回到大陸來探親。同年4月,國民黨退伍老兵何文德等人自發組織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向臺灣當局要求返鄉探親。10月14日,在各界的呼籲和壓力下,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有關探親的決議案。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F-美食旗下85度C在臺灣啟動大規模整改計劃
    F-美食旗下85度C在臺灣啟動大規模整改計劃,預計全年在北、中、南各地完成百家門市改裝,法人預估,改裝後同店業績通常會成長二成左右,對臺灣地區營運動能助益良多。  美食在臺灣約330家店面,近兩個月已完成20家店整改,小型店每間改裝費用在百萬元上下,由於臺灣地區多屬於加盟店,改裝費用由加盟主負擔,對美食費用影響不大。
  • 高山茶香飄兩岸——臺灣茶人陳世偉的20年大陸情緣
    新華社濟南6月30日電(記者趙新兵 孫曉輝)輕輕端起茶盞,吹開水面的茶葉,讓臺灣高山茶的清香氤氳唇齒,這是臺灣茶商陳世偉在濟南時最喜歡的放鬆方式。  「茶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媒介,我因茶走遍大陸、紮根大陸。」最初為推廣臺灣茶來到大陸的陳世偉,如今已經與大陸結緣整整20年。
  • 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劉潔妍、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3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提問:民進黨發言人日前稱,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離不開「大陸
    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臺灣「政治美食」,擁抱藍綠都沒出路,還得學它
    臺灣有一個稱號叫「小吃島」,這即有讚揚臺灣地方小吃種類繁多,夜市豐富的意思,也有對臺灣很多人受不了底薪,創業做小吃攤的嘲諷。既然小吃資源豐富,那自然在很多方面,美食小吃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臺灣將要舉行「九合一」選舉,而除了正常的攻防外,藍綠陣營也紛紛祭出了「美食小吃」,來昭顯自己接地氣與親民互動。這些美食也紛紛被冠上「政治美食」「口水小吃」的名號。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大陸始終是臺灣地區最大市場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就宣布要實行「新南向計劃」,在這一計劃開放面向的18個地區中,東協與臺灣地區的貿易量最大。民進黨當局自然而然就將東協視作最佳的合作夥伴,但這種高額的貿易往來也只持續了一年。後面的幾年,臺灣地區對東協的進出口量大大減少。
  • 「不能回去的不是大陸,而是臺灣」
    編輯:化蝶臺灣的抗疫政策非常敷衍,民進黨那些只會投機取巧、公報私囊的政客不願意做嚴謹的費力事情。臺灣抗疫中心只檢測那些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在幾個月裡,臺灣2000多萬人只檢測了7000多人,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出現了數據很好看,卻得不到外界認可的局面。
  • 臺灣主持人到大陸旅行,被大陸建築物驚豔:大陸還有金字塔?
    而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臺灣主持人到大陸旅行時發生的故事。在這個社會急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大陸的發展也非常好。在大陸的各大城市當中看一看就會發現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不僅可以作為城市的門面,也有獨特的設計和樣貌。這一些建築不僅成了地標性的建築,而且有的還非常的火爆,比如說網紅建築崑山金字塔。
  • 「雙11」從大陸風靡到臺灣 臺灣海關開始備戰
    最近,臺灣民眾已從地鐵站、公交車上的各購物平臺廣告裡感受到濃濃的「雙11」氛圍。一年一度的「雙11」,已從大陸風靡到臺灣,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在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乃鋒看來,眾多電商平臺參與「雙11」購物節,由此產生規模效應,使得商品越來越豐富,折扣力度越來越大。
  • 臺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創歷年新高
    新華社臺北1月8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2020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514.52億美元,創歷年新高
  • 人文情懷美食大熱 一起窺探舌尖2精髓(全文)
    2012年,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大熱,成為年度話題。這「誘發」了一場全民美食熱潮,片中的人文情懷就最被人津津樂道。2013年年末,這部紀錄片繼續「前行」,為國人展示更多的美食情懷,下面不如和中奢網一同窺探舌尖2的精髓,提前探究那些美食。
  • 2013年臺灣大學大陸招生條件
    2013年臺灣大學大陸招生條件,受到無數大陸學子的關注。要想畢業以後留在臺灣應該符合什麼條件等問題也是他們關注的。臺灣大學對大陸學生敞開大門以後,2013年臺灣大學大陸招生條件具體是什麼,是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的內容。  在了解2013年臺灣大學大陸招生條件前,我們先了解一些關於臺灣大學的信息。
  • 陳喬恩被抓酒駕後道歉 網友:讓臺灣人知道大陸的發達,原諒你了!
    今天凌晨就有臺灣媒體報導一個明星藝人因為酒駕而被臺灣警察抓到的新聞,這個明星藝人正好是陳喬恩!今天中午陳喬恩出來後就在微博上為自己的酒駕行為向公眾道歉,從文中可以了解到陳喬恩在家喝完酒因為嘴饞於是開車出去買宵夜,隨後的事相信很多網友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