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hem. Biol. | 光脫籠策略用於氣味分子的化學傳感研究

2021-01-18 ACS美國化學會

供稿:郭瑋明,北京大學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篇題為「Photoactivatable Odorants for Chemosensory Research」的ACS Chem. Biol.文章。本文通訊作者是佛羅裡達大學的Jeffrey R. Martens以及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和喬治亞大學的 Timothy M. Dore。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設計了一種可以紫外光脫除的保護基團,加上保護基團後,失去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可以很好地被遞送到其受體周圍而不激活其受體。只有光照之後,保護基團脫除,才可以釋放出有生物活性的氣味分子。利用此策略,作者成功實現了HEK293細胞中表達的重組TRP離子通道的激活,並且在小鼠嗅覺上皮細胞中觀察到了相應的電嗅覺圖。

氣味分子是一類低分子量的可以被人或動物嗅覺系統所檢測的分子。當它們被吸入鼻腔時,嗅覺上皮細胞的嗅覺神經元可以識別它們。這個過程依賴於氣味分子和其受體的結合。然而,許多的氣味分子非常疏水,在溶液中的擴散速率非常慢,這些氣味分子傳遞到對應的受體蛋白的時間並不可控,給具有高時間分辨的成像以及嗅覺信號通路的研究帶來了困難。

本文中,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光脫籠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選取了8-氰基-7-羥基喹啉(CyHQ)的衍生物作為光脫除的保護基團。它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化學性質。帶上保護基團後,被保護的氣味分子水溶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光照引發的脫籠反應發生迅速,量子產率也較高,反應的其他產物並不會干擾相關的生物過程。作者合成了一系列CyHQ保護的氣味分子,包括了酚類、醛酮類以及帶有巰基的氣味分子等。這些分子可以紫外光照下發生脫籠反應(圖1)。在365 nm和405 nm的光照條件下,氣味分子可以很快被釋放出來。圖1.使用光脫籠反應釋放氣味分子。

隨後,作者在細胞層面嘗試了此反應。TRP家族蛋白在多種感覺的傳感中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TRPA1以及TRPV1可以被多種氣味分子激活,作者在HEK 293細胞中分別轉染了TRPA1和TRPV1進行驗證實驗。對於表達TRPV1的HEK 293細胞,作者使用了CyHQ保護的N-香草基壬醯胺(VNA)進行激活。利用膜片鉗可以光照後的很短時間內觀察到TRPV1離子通道被脫籠反應釋放出的VNA分子激活產生的離子流。利用鈣離子螢光染料,也可以觀察到其他各種氣味分子脫籠後迅速激活TRPV1產生的離子流。隨後,在表達TRPA1的HEK 293細胞中,作者選取了丁香酚(EG)進行了光照激活實驗的研究。由於丁香酚極為疏水,添加了大量的丁香酚後,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觀察到TRPA1激活的離子流(圖2A)。相反,使用光脫籠策略激活CyHQ保護的丁香酚,少量的丁香酚即可在短時間內產生很高的TRPA1的激活信號(圖2B)。這些動力學實驗表明,天然的疏水的氣味分子的傳輸至其受體蛋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光激活的策略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可控的傳輸時間帶來的影響。先前的研究表明,TRPA1以及TRPV1的激動劑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激活對應的蛋白,而激動劑傳遞到受體附近的時間也被計算在內了。

圖2. 天然的丁香酚(A)以及光照脫籠的丁香酚(B)對於TRPA1蛋白的激活。

 

最後,作者在小鼠的嗅覺上皮細胞進行了實驗,測試了光脫籠產生的氣味分子對嗅覺上皮細胞的刺激。他們證明了光脫籠的另一產物CyHQ-OH,發現其並不會帶來嗅覺上皮細胞膜電位的變化。利用CyHQ保護的丁香酚、苯甲醛以及兩種硫醇分子的測試中,嗅覺電圖(EOG)均表明,光照後小鼠的嗅覺上皮細胞受到氣味分子刺激,嗅覺電圖中的電位變化和光照時間和光照功率均有極大相關性,說明此策略可以有效地激活小鼠嗅覺上皮細胞的功能性反應。

圖3. 光照脫籠的丁香酚引起的小鼠嗅覺上皮細胞的嗅覺電圖變化。

 

總之,本文利用了光脫籠技術進行氣味分子傳感的研究。氣味分子在溶液中的擴散時間很長且不可控,作者給氣味分子加上了CyHQ的保護基團,使其可以很好地擴散到受體周圍而不引起受體的激活。施加光照後,脫籠反應釋放的氣味分子可以快速激活相關受體,避免了氣味分子在溶液中的輸送過程帶來的影響。作者也成功將此技術應用到小鼠的嗅覺上皮細胞中,觀測到了嗅覺電圖的變化。此技術可以時間可控地精確激活嗅覺敏感神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可以在嗅覺相關的動力學甚至藥理學的研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ACS Chem. Biol. 2020, ASAP

Publication Date: August 31, 2020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0c00541

Copyright ©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由於近期微信更改了訂閱號的推送規則,很多朋友不能快速找到我們,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推送!您可以將ACS美國化學會設置為星標🌟,就能在微信訂閱號中快速找到我們,查看每天訂閱。

相關焦點

  • Chem.|無需離心的DNA萃取與分子信標環介導的等溫擴增相結合用於單核苷酸多態性的檢測
    圖2.(A)分子信標退火的實時結果。圖3.MB-LAMP反應結果在自然光和475 nm光照射下的可視化檢測。在自然光照射下,通過非擴增組和擴增組的對比,反應體系從紫色變為藍色。由SI討論結果可知,當HNB濃度在240 μM,使用475 nm光照射時,擴增組(綠色)和非擴增組(紅色)有一個最顯著的顏色差異,當出現單鹼基多態性時,顏色亦不同。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Rev., 2020, 10.1021/acs.chemrev. 0c001532.為了更好地了解基於糖的生物材料和生物科學,AIE-gens已被廣泛用於檢測,跟蹤和成像。浙江大學王徵科&孫景志和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綜述了多糖,寡糖和單糖三部分在糖基生物材料中AIE分子的應用,主要側重於糖的檢測、刺激反應材料的製備、生物成像以及AIE機理的研究。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放射性標記的多三唑-擬肽在攜帶受體陽性腫瘤異種移植物的小鼠中的生物分布研究表明,與化合物[Nle15]MG11相比,候選化合物在腫瘤部位的吸收增加了4倍。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9b019372020-4-302.
  • J Med Chem 一周文獻速遞 20200615-20200619
    本觀點還強調了藥物化學家在優化候選藥物時為降低DILI風險而採用的一些策略。文獻連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5242020-6-181.
  • Chem:DNA包覆的銀納米片用於檢測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
    有鑑於此,湖南大學符婷博士和合工大劉洪林教授合作報告了一種在細胞分裂的不同階段檢測H2S的簡便策略。這一研究為利用納米傳感技術以對細胞分裂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生物成像和傳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DOI: 10.1021/acs.analchem.9b02527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9b02527>>>推薦閱讀<<<
  • 【分析】Dox-ABEI電致化學發光指示劑和自組裝樹枝狀DNA四面體納米載體用於脂多糖超靈敏檢測
    袁若教授實驗組將經典的DNA雙鏈嵌插劑多柔比星(Dox)和電致化學發光試劑N-(4-氨基丁基)-N-乙基異魯米諾(ABEI)通過交聯作用連接在同一分子內,形成新型的電致化學發光指示劑(Dox- ABEI)。該分子即保持了ABEI的高的發光效率,又能夠以非共價鍵的形式通過嵌插作用負載於DNA雙鏈上。
  • 深圳先進院等在腫瘤光聲分子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
    ,以及蛋白特異結合特性協同效應,利於構建一種新的光聲分子成像體系與策略,初步探索並實現了腫瘤特異性三維光聲分子成像。研究團隊基於自主研製的近紅外光聲分子成像技術,在離體和活體水平可實現腫瘤特異性光聲分子成像。MMn中心金屬錳可與活性氧等超氧化物反應,有效抑制機體內氧化應激損傷,同時伴隨近紅外光聲特性改變。因此,以MMn為探針的光聲分子成像,還可用於體內氧化應激強度與損傷研究的指示劑和抑制劑。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細胞和活體層次蛋白質的功能調控對於研究蛋白質參與生命過程的化學機制,發展蛋白質生物治療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在疾病靶向治療中對蛋白質活性的選擇性控制是蛋白質療法的一個重要難題。特別是,能夠選擇性地控制蛋白質活性,使其在被外源性刺激或惡性細胞微環境(內源性因素)「激活」之前保持「惰性」,這種技術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設計功能蛋白質的可控激活新策略勢在必行。
  • Chem:基因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應用對MicroRNA的比率成像
    然而,如何在活細胞中對miRNAs進行高精度的成像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研究挑戰。湖南大學汪鳳林副教授、董萬榮副教授和Zhan-Ming Ying報導了一種新型遺傳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並將其用於對miRNAs進行比率成像。
  • 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
    2020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抑制HSP72蛋白的新方法,HSP72對於幫助癌細胞存活並抵禦療法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靶向作用該蛋白的新型癌症藥物。
  • 、AM、Chem、Joule等大合集!
    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最佳摻雜策略,Ruddlesden-Popper(RP)鈣鈦礦(An+1BnO3n+1,n=3)作為雙功能材料進行氧電催化的電催化活性顯著增強。CO脈衝滴定、H2O吸附測量、29Si MAS NMR和原位FTIR以及催化活性研究表明,介孔矽負載的Pt催化劑的活性高於無孔矽負載的催化劑,儘管表現出相似的疏水性和較低的Pt分散。CO作為分子探針的原位表徵表明,即使催化劑表面充分水化,疏水性中孔內的Pt表面仍有一部分未參與物理締合水分子與表面SiOH基團之間的氫鍵連接網絡,裸露的Pt位點有望更有效地用於乙烯氧化。
  • 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 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原標題: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讓手持設備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 J Med Chem(Article):基於片段的新型InhA抑制劑設計
    化合物片段一般適用「3規則」,分子量<300,cLogP≤3,氫鍵供受體≤3;篩選方法主要有生物物理技術、NMR、MS、X-ray、生化實驗及虛擬篩選等;主要優化策略是片段連接、合併和生長。近日J Med Chem 發表了基於片段發現新型InhA抑制劑的研究,重點分析如何從片段優化發現先導化合物[1]。
  • 《ACS Macro Lett.》大分子單體基可光構圖水凝膠用於3D細胞培養
    各種交聯方法(例如光聚合,化學選擇性連接,酶介導的交聯)的高親水性聚乙二醇(PEG)基聚合物來製備用於3D細胞培養的水凝膠。報導最多的例子是基於分支(多臂或星形)的前體,很少有涉及到末端官能化的線性鏈的交聯,這些末端鏈可通過合成途徑獲得,但是通常需要其他組分來形成凝膠材料。
  • 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讓手持設備探測痕量化學物質,從非法藥物到汙染物質,而且速度就像酒精測醉儀識別酒精一樣快。 近日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雜誌封面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這種傳感晶片,它可能用於食品安全監測、防偽和其他痕量化學物質分析領域。   「在許多領域,尤其是藥物濫用領域,對可攜式和經濟有效的化學傳感器有著極大需求。」
  • 黃曦/唐本忠/單鴻ACS Nano:結核靶向治療新策略
    有鑑於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黃曦、單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等人基於負載利福平(RIF)的聚集誘導發光(AIE)載體構建了一種針對結核病的靶向治療策略,並在實驗室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3)此外,靶向肺結核治療採用ROS的光控釋放和RIF的精確遞送,實現了抗感染療效,為耐藥結核提供了一種特別重要的治療方法。綜上所述,此實驗動物結核病的靶向治療藥物有潛力用於肉芽腫追蹤和抗感染策略以診斷和治療結核病。參考文獻:Yuhui Liao, et al.
  • 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圖片來源:Huaxiu Chen, University at Buffalo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讓手持設備探測痕量化學物質,從非法藥物到汙染物質,而且速度就像酒精測醉儀識別酒精一樣快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研究人員集中介紹了MOFs和MOF衍生材料(碳)作為新型框架材料在固定活性單金屬位點催化方面的研究進展。首先介紹了各種合成方法,以實現對這類單金屬位點催化劑的合理構建,其中將利用強大的表徵技術,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仔細討論它們的結構特徵。要點2.
  • ACS Energy Letters: 光響應達到1000 nm,效率超過17%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非富勒烯受體(NFA)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數學模型預測分子氣味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繪製出了香氣分子地圖。人類的鼻子很容易區分剛煮出來的咖啡的香氣和壞雞蛋的臭味,但其中涉及的生物化學原理卻相當複雜。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嗅覺「地圖」——分子如何結合以產生各種氣味的幾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