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 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讓手持設備探測痕量化學物質,從非法藥物到汙染物質,而且速度就像酒精測醉儀識別酒精一樣快。

  12月17日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雜誌封面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這種晶片,它可能用於食品安全監測、防偽和其他痕量化學物質分析領域。

  「在許多領域,尤其是藥物濫用領域,對可攜式和經濟有效的化學傳感器有著極大需求。」該研究的主要作者Qiaoqiang Gan博士說,他是布法羅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電氣工程教授。

  Gan實驗室之前的研究涉及到創造一種晶片,可以捕捉到金和銀納米顆粒邊緣的光。這為如今的新研究奠定基礎。

  當生物或化學分子落在晶片表面時,一些被捕獲的光與分子相互作用並「散射」到新能量的光中。這種效應發生在可識別的模式中,作為化學或生物分子的指紋,揭示了存在的化合物的信息。

  由於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有獨特的光散射特徵,通過技術利用好這一特性,最終集成到一種手持設備,可以檢測血液、呼吸、尿液和其它生物樣本中的藥物。它也可以被整合到其他設備中,以識別空氣、水以及其它表面的化學物質。

  這種傳感方法被稱為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

  雖然有效,Gan研究小組之前創造的晶片在設計上並不統一。由於金和銀的間隔不均勻,分散的分子很難識別,特別是當它們出現在晶片的不同位置時。

  Gan和研究團隊——包括他在UB的實驗室成員、中國上海科技大學和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彌補這一缺陷。

  研究團隊在製作過程中採用了四種不同長度的分子(BZT、4-MBA、BPT和TPT)來控制金和銀納米粒子之間空隙的大小。這種新的製造工藝基於兩種技術,原子層沉積和自組裝單層膜,而不是更常見和更昂貴的SERS晶片方法——電子束光刻。

  但卻創造出了一種具有空前均勻性的SERS晶片,生產成本相對低廉。更重要的是,它接近量子極限傳感能力,Gan認為,這對傳統的SERS晶片是一個挑戰。

  「我們認為,該晶片除了手持藥物檢測設備之外還有很多用途。」該研究的第一作者、Gan實驗室的博士後Nan Zhang博士說,「例如,它可以用來評估空氣、水汙染或食品安全。它可能在安全和國防領域有用,在醫療保健領域也有巨大的潛力。」

(文章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
  • 化學傳感晶片迎新進展:接近量子極限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讓手持設備探測痕量化學物質,從非法藥物到汙染物質,而且速度就像酒精測醉儀識別酒精一樣快。12月17日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雜誌封面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這種晶片,它可能用於食品安全監測、防偽和其他痕量化學物質分析領域。「在許多領域,尤其是藥物濫用領域,對可攜式和經濟有效的化學傳感器有著極大需求。」該研究的主要作者Qiaoqiang Gan博士說,他是布法羅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電氣工程教授。
  • 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打開APP 一種化學傳感晶片取得了新進展,手持設備就能探測痕量化學物質 MEMS 發表於 2021-01-15 14:17:08
  • 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讓化學傳感晶片和酒精檢測一樣快
    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化學傳感晶片的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使手持式設備檢測到微量化學物質,包括非法藥物、汙染物等,其速度就像酒精測試器識別酒精一樣快。
  • 新型紅外雷射傳感器「嗅」出痕量化學物質
    一款新的化學傳感器原型能夠在距離100英尺以外的地方檢測到「指紋痕量」的化學物質和其它物質,其開發者正在努力將其尺寸縮小到鞋盒大小。tIJednc該裝置有望識別痕量的毒品和爆炸物,並加速某些醫學樣品的分析。這種可攜式紅外化學傳感器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也可以由醫生、警察、邊防官員和士兵等用戶隨身攜帶。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月幔物質、異構晶片等入選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7日在北京揭曉並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等10個科研項目入選。
  • 矽正在接近極限,晶片未來靠什麼?
    要聞 矽正在接近極限,晶片未來靠什麼?圖片來源:英特爾「人類對計算需求的增長趨勢可追溯到算盤、機械計算器和真空管,並可能遠遠超出半導體(如矽),包括超導體和量子力學。」超越矽是一個問題,因為未來的計算設備將需要更加強大和靈活。Harold說:「日益增加的計算問題是,未來的系統將需要學習和適應新的信息。它們必須『像大腦一樣』。再加上晶片製造技術的轉型,它們將為計算創造革命性的第二個時代。」
  •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清華大學天機晶片、潘建偉量子衛星實驗...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
  • 含有痕量有害物質 化妝品會傷害我們嗎
    通俗地講,痕量是指「極少的量」,少得只有一點兒痕跡。在應用科學領域,某種物質的含量在百萬分之一以下稱為痕量。雖然痕量物質是一種微乎其微的存在,但它仍會給人帶來困擾。近年來,化妝品行業不時被曝出某種產品含有痕量有害物質、禁用物質。那麼,這些痕量物質是否會傷害我們呢?含有痕量有害物質難以避免痕量的有害物質就像細菌一樣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想躲開它幾乎不可能。但它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傷害。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拉曼晶片用於檢測水體中痕量Hg2+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拉曼晶片用於檢測水體中痕量Hg2+英文原題:Recyclable Raman chip for detection of trace Mercury ions 作者:Xiaoyu Guo, Fu Chen, Feng Wang, Yiping Wu, Ye Ying, Ying Wen, Haifeng
  • 光伏器件量子效率首次突破理論極限,有望為光電探測設備大幅提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Google量子計算首次模擬化學反應 可用於開發新化學物質
    巴布希認為,將這個算法擴展到模擬更複雜的反應應該是很容易的,模擬大分子中的反應只需要更多的量子比特,然後對計算進行微調。他說,未來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量子模擬開發新的化學物質。為了精確地控制設備,Google團隊使用一個自動化的框架,將控制問題映射到一個有數千個節點的圖形上,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確定單個未知參數的物理實驗。通過這張圖,團隊可以從設備的先驗知識轉移到高保真量子處理器,並且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最終,這些技術和算法誤差糾正技術一起,使誤差降低了幾個數量級。
  • 當晶片工藝製程突破物理極限後,該怎樣尋求新的晶片製造技術?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它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觀察和測量,利用數學工具對物質的運動規律進行定量描述,是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一種認識手段。客觀測量和實驗驗證是檢驗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方法。所謂的物理極限,其實是對客觀規律的一種描述,那是一個事實。如果理論預言的結果與事實不符合,就需要去修正理論。
  • 超純水設備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
    超純水的電阻率大於18MΩ*cm或接近於18.3MΩ*cm極限值,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水中不離解的膠體物質、氣體、有機物等均被去除至很低含量,一般的工藝是很難達到這種程度。在超純水的製備過程中,原水水質和工藝選擇決定產水水質。
  • 晶片上的實驗室,讓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成為可能
    然而,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不足、家用診療設備匱乏是上述措施落地的一大門檻。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正是要攻克這一難題。 「微流控晶片又被稱為『晶片上的實驗室』,它的目標是將醫學檢測實驗室完整複製到一塊微小的晶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傳感中心執行主任楊慧介紹道。
  • 痕量灌溉:挑戰農業節水極限
    痕量灌溉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本報就此採訪了瀋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鄒洪濤。  變「灌」為「吸」  讓水分「按需供給」  問:痕量灌溉技術中的「痕量」是什麼意思?  鄒洪濤:「痕量」在化學上指極小的量,少得只有一點兒痕跡,比「微量」還要小。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固/氣界面上的電化學反應機理、量子尺寸效應、超冷原子的相干操控、軸子喑物質 | 本周物理講座
    1958年系統開展隕石學研究,提出鐵隕石成因假說、吉林隕石的形成演化模式與多階段宇宙線照射歷史理論,平流層宇宙塵收集與研究,補充並發展了太陽星雲化學不均一性模式與理論,提出組成地球原始物質的不均一性、地球兩階段形成與多階段非均變演化及對成礦與構造格局的制約,提出類地行星的非均一組成與非均變演化的理論框架。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科學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是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
  • 生命的化學極限、環境極限是什麼?能否在土衛六上孕育出生命?
    然而,土衛六的表麵條件是寒冷的90到94K,與地球不同的是,土衛六最外層的表面沒有氧氣,並被其大氣光化學產物覆蓋。  研究人員還懷疑在最外層的有機層下面,存在冰凍的水冰殼。 作為最嚴格的生命極限,土衛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環境,可以在接近太陽系最冷的低溫下,在沒有液態水的情況下。 探索大自然的化學複雜性及其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