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生態所在腫瘤靶向超級抗原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免疫治療是當今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未來趨勢。在腫瘤免疫治療過程中,藥物對腫瘤組織的靶向特異性和藥物在腫瘤微環境中激活免疫系統的有效性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超級抗原分子可在極低的劑量下高效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並對腫瘤細胞和實體瘤產生有效免疫殺傷,是一種極具開發前景的腫瘤免疫治療劑。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生態課題組依託瀋陽市超級抗原研究重點實驗室,致力於超級抗原生物大分子構效關係研究、結構改造和免疫抗腫瘤藥物開發。近期,瀋陽生態所研究員徐明愷創新性的將腫瘤靶向穿膜肽iRGD與活性增強的超級抗原改構體ST-4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融合,構建出全新的腫瘤靶向超級抗原ST-4-iRGD。研究選取4T1乳腺癌細胞系和B16F10黑色素瘤細胞系,分別在體外細胞模型和荷瘤小鼠體內模型中,對ST-4-iRGD的腫瘤靶向性及抗腫瘤活性進行系統評估。研究發現,ST-4-iRGD可腫瘤特異性地靶向並穿透到腫瘤組織中,並展現出顯著增強的腫瘤抑制率,實體瘤明顯縮小,生存期顯著延長。研究同時發現,靶向分子的引入顯著加強了超級抗原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組織分布,有效提升了實體瘤組織中淋巴細胞的浸潤程度,發揮了更強的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此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未發現ST-4-iRGD引發的任何毒性效應,具有新藥開發前景。

該成果以An iRGD peptide fused superantigen mutant induced tumor-targeting and T lymphocyte infiltrating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於2020年發表在藥學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博士研究生宋宇博為論文第一作者,徐明愷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項目、瀋陽市科技局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計劃項目等支持。

腫瘤靶向超級抗原ST-4-iRGD作用機理示意圖及靶向抗腫瘤效果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517320304828

相關焦點

  • 瀋陽生態所揭示超級抗原激活T細胞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
    瀋陽生態所揭示超級抗原激活T細胞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 2020-09-29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生態課題組研究員徐明愷,依託「瀋陽市超級抗原研究重點實驗室」,聯合運用脂肪酸代謝質譜、海馬生物能量代謝分析等方法,首次從分子到細胞水平揭示超級抗原SEC2及其改構體ST-4可通過激活mTOR/SREB/PPAR信號途徑,增強CD8+ T細胞的脂肪酸合成和脂肪酸攝取能力;通過激活p38-MAPK信號通路,增強線粒體能量代謝過程,從而為CD8+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範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於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於普通藥物。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幸運的是,基因組分析和對疾病生物學的深入了解為我們研究PDAC和BTCs的新療法打開了大門。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一、發展歷程科學技術的持續革新,帶來了腫瘤治療模式的轉變。隨著腫瘤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技術等研究不斷深入,腫瘤免疫治療在實驗室研究和臨床應用中蓬勃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後的第四種有效治療腫瘤的方法。
  • 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此,針對CAR-T 細胞療法取得的最新進展,小編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1.Angew Chem:重大進展!在這種療法中,T細胞從個體中移除,在回輸之前,對其進行操作,以增強其針對癌細胞的能力。這種細胞被稱為CAR T細胞,因為它們被設計成表達所謂的嵌合抗原受體(CAR)。CAR的設計目的是識別並結合存在於癌細胞表面的 一種稱為抗原的蛋白質的特定片段。如果這種相互作用發生,T細胞就會被激活並殺死腫瘤細胞。
  • 蛋白質設計算法可實現精準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蛋白質設計算法可實現精準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4:22 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的論文通過設計蛋白質合成可實現精確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 【他山之石】瀋陽生態所在土壤有機碳形成的微生物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對微生物死亡殘留物與土壤有機碳關係的研究逐漸增多,但是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屬性是否影響微生物的死亡殘留物量、如何構建活體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殘體和土壤有機碳形成間的關係等研究還比較欠缺。基於此,瀋陽生態所生物地球化學組以中國東部南北分布的16個森林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圖1),選取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微生物量周轉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作為微生物生理參數,選取氨基糖作為微生物死亡殘留物指標,分析區域尺度下氣候、土壤條件、微生物特性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對土壤有機碳形成的影響。
  •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11/4 9:56:00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即使在甲基化酶過表達的細胞中,FMN依然可以有效地下調m6A的表達水平,表明FMN有望作為新型的靶向m6A修飾的小分子抑制劑進行開發,對治療由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靶向c-Met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獲進展
    靶向c-Met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獲進展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9 星期二
    科研進展1、微電子所等在器件物理研究中獲進展2、工程熱物理所等在太陽能燃料研究中獲進展5、城市環境所在汙水中稀土元素提取材料研究中獲進展8、瀋陽生態所揭示超級抗原激活T細胞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9、南京天光所超高解析度超高定標精度光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治療早在1989年首次被提出,但從2011年起對於此療法的研究才有了緩慢的進展,直到2105年,相關研究呈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圖2為相關領域專利的申請趨勢圖[1]。2017年8月,諾華公司Kymrial(靶向CD19的CAR-T細胞)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 「超級抗原」搭載「飛船」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返回艙搭載著瀋陽協合集團4個超級抗原生物菌種在太空遨遊半個月之後於7月3日回到瀋陽,這也是瀋陽協合集團繼搭載神舟七號、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後,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據瀋陽協合集團董事長陳巨餘介紹,航天育種是藉助空間飛行器和地面模擬空間裝置,利用宇宙輻射、微重力和複雜電磁環境等多種因素對生物材料的誘變作用,使材料發生變異,科研人員再從中篩選出需要的變異材料,進行選育,最終獲得優良新品種。此次超級抗原太空育種就是利用太空特殊環境,如太空微重力、交變磁場、宇宙射線、劇烈溫差、高真空等因素,來增強超級抗原菌種的生物活性和生物表達量。
  • 瀋陽生態所在氮沉降對氮磷循環影響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益加劇的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氮沉降和活性氮的增加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大量的研究關注了氮素可利用性的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組成的影響,而對氮素可利用性變化影響下的氮、磷兩種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耦合作用關注甚少,更少有研究關注氮沉降對兩種元素在植物體內周轉的影響。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在口蹄疫VLP作為靶向載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再次嘗試將VLPs作為抗癌藥物的靶向載體,成功實現了腫瘤的體內外抑制。該團隊長期致力於動物病毒的VLPs組裝、優化及多學科交叉應用的研究,此項工作是在前期確定的口蹄疫病毒巨胞飲內吞機制及特異受體的研究基礎上(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9294),結合團隊完善的原核表達系統VLPs組裝技術平臺(Vet Res,2013,44(1), 48),利用口蹄疫病毒受體識別特性及癌細胞表面存在過量整合素受體的特點
  • 2018開篇丨腫瘤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已經被證實能夠在大量患者中產生持久反應。過繼細胞轉移和檢查點阻斷劑治療均可產生顯著的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本文將介紹當前最新免疫治療進展,以期令不同背景的臨床工作者了解發展情況,把握當前問題,進一步推動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儘管有這些免疫刺激觸發因素,但在多數患者中觀察到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致疾病進展。 在腫瘤患者中觀察到的一種促進免疫逃逸的機制涉及全身和腫瘤內失能或數量減少的DCs。樹突細胞的子集cDC1細胞,代表能夠進行抗原交叉提呈和啟動CD8+T細胞的主要亞型,對於產生抗腫瘤反應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在轉運抗原至腫瘤引流淋巴結方面非常高效。
  • 靶向「真的」新生抗原
    沒有團隊的方法能夠識別出每種新生抗原,或者大多數癌症biomarker,這也表明需要像TESLA這樣的聯盟協調行業共同發展。除了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他癌症類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目前的發現不可否認是新生抗原研究的歷史進程中邁出的重要節點之一。 「這項研究具有改善藥企和研究人員的數學算法模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