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中的印記,不僅可以幫助判別書籍的流傳,而且在流傳過程中,已經成為書籍構成的不可或缺的部份,增加了書籍品種的多樣性和藝術性,而這些印記本身,也因其在內容上、形式上的各色不同,而成為一種別具價值的藝術觀賞物。
南齊官印 永興郡印
清 潘祖蔭 佞宋齋
肖像印的起源不是很早,大概在清代中期才出現,且流傳甚少,遠不如它的同源肖形印那般源遠流長且聲勢浩大。但這一類型的印記雖然留存很少,卻是一個極好的品目,現即謹就所見,略加羅列。
清 陳鱣 仲魚圖象(真)
首先是最為習見的仲魚圖象,這方印記不知何時所刻,但觀圖像所摹,應該是陳鱣晚年的寫照。這方印章經常會與陳氏的另一枚著名的藏書銘印配合使用,即那方「得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鑑我」。黃瀛叔所刻的王芑孫夫人曹墨琴小影,也是惟妙惟肖,刻畫神氣,絲絲入微,是難得的精品。據說此印曾藏西泠印社,不知現在依舊安然否?
清 陳鱣 仲魚圖象(偽)
這類肖像印中,較早的還有曾任兩江總督的安化陶澍的「印心石屋主人」像,此方印記中,陶澍雙眼炯炯,手執一卷,神態鮮活,可稱佳作。且道光帝親手寫賜「印心石屋」是在道光十五年,故而這一印記中所見陶澍的形象,應該也是他逝前不久時候的風貌。「星臺六十八歲小像」,則是廣州許應鑅的印記。
另外還有歸安陸心源的「存齋四十五歲小像」,其形貌正如其鄉裡後輩周越然所說,是個麵團團、體肥胖,福相而兼富相的形象。袁克文的「百宋書藏主人廿九歲小景」,為江南名手王大炘晚年力作,刻畫精微,栩栩如生,深得寒雲喜愛,只有在極其珍視的典籍中,才可以看到他使用這方印記。除此之外,肖像印用於書籍中的,極為罕見。
清 陸心源 光緒戊子湖州陸心源捐送國子監之書匱藏南學
其它還有一些,如江標的那方造像印,朱文界格,中為佛像,周圍楷書曰:「大清光緒十二年十二月朔三十日書窟弟子江標敬造長恩像一區願鼠不敢齧蠹魚不生永充供養。」但這個造像印其實與前述肖像印還是稍有區別的。另外如趙之謙同治三年為其亡故妻女所制的造像印也非常知名,但那則一則為造像,再則其肖像是在邊款中,而非印記本身所有。而邊款中含有肖像或造像的,則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清 曹貞秀 曹墨琴肖像印
清 沈樹鏞 寶董室
清林則徐 筆硯精良人生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