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識: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建議(下)_硝酸酯類_靜脈應用...

2020-12-08 醫脈通

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建議專家組

 

專家共識: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建議(上)


二、硝酸酯類藥物不同的靜脈製劑


硝酸酯類藥物有著類似的藥理作用,但靜脈製劑本身及其藥代動力學特點存在不同。


(一)合理劑型


硝酸酯類靜脈製劑的合理劑型應具備如下特點:迅速起效並達到穩態;不易引起心動過速;不易引起低血壓;半衰期較短,方便調節。硝酸甘油及硝酸異山梨酯靜脈製劑具有上述特徵,為合理劑型。


靜脈製劑包括: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單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mononitrate)3種。藥代動力學特點見表1。


表1 不同的硝酸酯靜脈製劑藥代動力學特點

註:ISMN:單硝酸異山梨酯


5-單硝酸異山梨酯口服無肝臟首關清除效應,口服生物利用度100%。靜脈滴注的起效、達峰和達穩態時間明顯遲於同等劑量的口服製劑,靜脈推注雖可明顯加快起效時間,但可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急劇變化和難以預計的後期藥物蓄積效應。目前的研究顯示,5-單硝酸異山梨酯靜脈製劑起效緩慢,藥物作用滯後,不利於劑量的調節。連續靜脈給藥需近24h才能達到穩態濃度;血藥濃度不斷升高,有潛在藥物蓄積和產生低血壓的危險;半衰期長,一旦產生副作用,很難通過調整劑量來改善。因此,從藥代動力學及用藥經濟學角度5-單硝酸異山梨酯靜脈劑型缺乏合理性,應予以擯棄。歐美國家亦無該劑型。


(二)硝酸酯類靜脈製劑特點


硝酸酯為脂溶性物質,為生產成穩定的注射液常需要特殊的生產工藝或助溶劑,常用的助溶劑有無水乙醇、丙二醇等。不同廠家的生產工藝不同,使用助溶劑的種類及含量不同。不同廠家生產的硝酸酯製劑滲透壓亦不同。不含助溶劑且為等張溶液的硝酸酯類製劑臨床應用更便捷且安全。


三、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劑量及方法


(一)硝酸酯類藥物初始應用


應注意詢問患者以前是否應用過硝酸酯類藥物,有否不能耐受或不良反應等情況。如無禁忌證,低劑量起始逐漸滴定至症狀緩解或達到「血壓效應」。「血壓效應」是指正常血壓者用藥後血壓較基線下降10%,高血壓者用藥後血壓較基線下降30%,但收縮壓不能低於90 mmHg。應用過程中應密切監測血壓及心率,尤其是初次使用硝酸酯類藥物者,避免出現明顯低血壓。


(二)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劑量


1.硝酸甘油:起始劑量5~10μg/min,每3。5分鐘以5~10μg/min的步距遞增劑量,劑量上限一般不超過200μg/min。硝酸甘油注射劑經導管冠脈內注射,常用劑量為200μg/次。若冠脈痙攣持續存在,可以持續靜脈滴注。


2.硝酸異山梨酯:初始劑量1~2mg/h,根據個體需要每5~l5分鐘以1mg/h的步距調整劑量,劑量上限一般不超過8~10mg/h。硝酸異山梨酯經導管冠脈內注射劑量為2mg/次。


對於心衰伴有血壓升高者,靜脈硝酸酯類藥物劑量一般較大。大多數患者在上述劑量範圍內可以緩解症狀。個別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劑量的硝酸酯類藥物。文獻報導硝酸甘油最大劑量可用至640μg/min,硝酸異山梨酯最大用至50mg/h。緊急時,為迅速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有報導可以靜脈推注硝酸異山梨酯1~2mg/次,繼之持續靜脈滴注。


(三)靜脈用藥持續時間


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目的是為了迅速控制心肌缺血、穩定血流動力學狀態、改善症狀,一旦病情穩定,應逐漸減少靜脈用量,過渡至口服藥物控制。


控制心肌缺血時,一般在病情穩定後12~24h逐漸停用。


控制心衰時,一般在病情穩定後24~48h逐漸停用。在減量或停止靜脈用藥後病情反覆,常需重新靜脈用藥,同時調整口服用藥,直至病情穩定。


用於控制血壓時,一旦血壓控制達到靶目標,口服藥物已經起效時,即可停用靜脈藥物,轉為口服藥物進一步控制血壓。


(四)停止靜脈用藥


靜脈用藥時間越長、劑量越大,停止靜脈用藥時應逐漸減少劑量,避免出現症狀反跳。一般硝酸甘油減量至5μg/min、硝酸異山梨酯減量至1mg/h時可停用。


四、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相關問題


(一)正確處理藥物療效與耐藥性的關係


任何硝酸酯類製劑連續應用48~72h後,均可產生耐藥,而經過一個短的停藥期(24h)後,耐藥迅速消失。有研究表明,靜脈硝酸甘油較硝酸異山梨酯更易產生耐藥性。另外一項研究顯示,持續靜脈輸注硝酸異山梨酯產生耐藥性時,通過追加劑量仍可達到藥物療效。


在ACS、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壓急症等病情不穩定時,應該關注靜脈硝酸酯類藥物有益的治療作用,不應過度擔心耐藥性的問題而過早停藥導致病情反覆。當確係病情需要較長時間應用靜脈硝酸酯類藥物時,可通過聯合用藥(如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和/或增加硝酸酯劑量等措施減少耐藥性;同時應聯合藥物及非藥物手段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最終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一旦病情穩定,應儘早停用靜脈用藥,以減少耐藥性以及長期靜脈輸注對內皮功能等的不良影響。


病情不穩定時,應主要考慮藥物的有益治療作用,可持續靜脈用藥。病情穩定時,應避免耐藥性的問題,儘早停用靜脈用藥,過渡至口服間歇給藥(24h內至少保證6h無藥期)。


(二)避免過度應用及應用不足


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既要避免過度應用又要避免應用不足。過度應用表現在對於ACS患者心肌缺血已控制穩定,但仍長期持續小劑量靜脈應用硝酸酯類藥物;對於胸悶、胸痛病因待定的患者長期應用靜脈硝酸酯,在不能除外ACS的初期,可以使用硝酸酯類藥物,一旦經過檢查除外ACS,應儘早停用。應用不足表現在使用初始劑量後,症狀尚未緩解,不積極調整劑量,盲目使用低劑量維持;對於病情尚未穩定的患者,因擔心耐藥性,而過早停用靜脈用藥或因採用間斷靜脈用藥方法,導致病情反覆。


(三)藥物的聯合應用及相互作用


1.硝酸酯類藥物與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不宜與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西地那非、他達那非、伐地那非合用。已有報導兩者合用導致血壓明顯降低,誘發嚴重心血管事件。但硝酸酯類藥物能否與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米力農、氨力農合用,目前尚未有研究評價。


2.靜脈應用硝酸酯類藥物與肝素的相互作用:有報導硝酸甘油靜脈製劑與普通肝素合用時通過藥物相互作用降低了肝素的抗凝作用,而硝酸異山梨酯靜脈製劑與肝素合用未見明顯相互作用。提示,靜脈硝酸甘油與肝素合用時應注意監測,及時調整肝素劑量。


(四)靜脈應用硝酸酯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1.頭痛:是硝酸酯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劑量較大及初始應用時較易出現,與血管擴張作用相關。減少劑量或隨著應用時間延長,大多數患者症狀可緩解。


2.低血壓:尤其是血容量不足時易出現。監測血壓,注意調整劑量,嚴重低血壓(收縮壓<90mmHg)或血容量不足時應避免使用硝酸酯類藥物。


3.眼壓升高: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未經手術治療者,應避免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如果不得不用,則需密切監測眼壓及眼部的症狀。對於已經手術治療的閉角型青光眼,或藥物控制良好的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則可以使用,注意監測眼壓及症狀。


4.顱內壓升高:不建議用於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顱內壓高患者。


5.心率加快: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當心率>110次/min時,應慎用。


6.高鐵血紅蛋白水平升高: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致高鐵血紅蛋白水平升高。重度貧血患者慎用。


五、總結概要


1.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是心血管急重症領域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


2.硝酸酯類藥物具有劑量依賴性的擴張靜脈、小動脈的作用以及擴張冠脈作用。


3.臨床適應證:ACS、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壓急症、CABG圍手術期和/或冠脈造影及介入術中應用。


4.硝酸酯類藥物靜脈應用:低劑量起始,逐漸調整劑量至症狀、體徵改善或達到血壓效應。既要避免應用不足也要避免應用過度;既要考慮療效也要考慮耐受性。


5.不同的硝酸酯製劑存在著藥代動力學、製劑特點、應用方法、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等方面的不同。


6.規範合理的應用是關鍵。


來源:中華內科雜誌,2014年1月,第53卷第1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冠心病這場生死賽,硝酸酯類是前鋒,誰來擔任中場和後衛?
    在第一把藥裡面,可能包括有單硝酸異山梨酯等硝酸酯類藥物,美託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維拉帕米等鈣通道阻滯劑,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缺血的藥物;第二把藥,則可能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託伐他汀、非諾貝特等降血脂藥物,培哚普利、纈沙坦、氯沙坦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 硝酸酯類藥物可有效緩解心絞痛,但與下列4種藥合用時,要注意這些...
    硝酸酯類藥物作為緩解心絞痛常用藥,如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等,適用於各種類型心絞痛治療。但與下列4類藥合用時,需要注意!
  • 冠狀動脈痙攣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創傷性藥物激發試驗主要應用於臨床症狀表現為靜息狀態下發作胸悶或胸痛而懷疑CASS的患者,可以大大提高CASS的檢出率。對於冠狀動脈造影未見明顯固定性狹窄的胸痛或胸悶患者,均應在造影后進行藥物激發試驗以明確或排除CASS。目前國外臨床較廣泛應用的主要有兩種,即麥角新鹼激發試驗和乙醯膽鹼激發試驗。
  • 這6類藥不是降壓藥,但有降壓作用,適合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糖尿病
    對於常用的降壓藥,尤其是5類一線降壓藥,地平類、普利類、沙坦類、洛爾類、利尿劑,可能廣大的高血壓朋友已經非常熟悉了。 但是除此之外,某些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也有降壓作用,尤其是很多高血壓朋友,同時合併冠心病、合併糖尿病,那麼選擇這一類的藥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中的應用
    一項研究觀察了71847例慢性B型肝炎患者,結果顯示他汀治療組不僅可以降低患肝癌發生風險,其他惡性腫瘤的風險也有所降低,同時該試驗表明應用他汀類藥物及二甲雙胍能夠進一步降低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一項臺灣的隊列研究顯示,應用他汀類藥物的B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積發生率相比未應用他汀類藥物組顯著降低,並且在控制相關因素差異後,他汀類藥物對於B型肝炎患者的肝臟仍具有保護作用。
  • 那些靠「偉哥」治療肺高壓的患者,還有哪些藥物選擇?
    最近有報導稱河南許昌 8 歲女孩,因去藥店買「偉哥」受到藥師質疑,後其母出面解釋,稱小女孩因患有肺動脈高壓而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因波生坦費用過高,後自行改服西地那非,即俗稱的「偉哥」。真相大白,卻不免令人唏噓。那麼,針對肺動脈高壓,治療藥物的選用需注意什麼?
  • 注意:除了降壓藥,這些藥物也降壓!
    二、硝酸酯類硝酸酯類藥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及5-單硝酸異山梨酯,臨床上常用於心絞痛和心力衰竭。硝酸酯類藥的降壓機制為:硝酸酯在血管平滑肌與細胞內巰基結合產生一氧化氮,激活鳥苷酸環化酶,使鳥苷酸生成增加,後者促使血管平滑肌鈣內流減少,致血管舒張,可舒張外周阻力血管和心肌阻力血管。在臨床上,硝酸酯類藥可用於高血壓急症或亞急症,對部分頑固性高血壓也有一定療效。
  • 指靜脈識別技術的最新發展與應用
    其中指紋識別應用雖然風頭正健但卻容易被仿冒和被盜,有的個體因為指紋特徵很少或者在特殊的條件下如手指潮溼、破損等無法識別。因此人們希望一種保密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更便捷的安全保密方式——手指靜脈識別技術應運而生,被業界稱為全球頂尖的生物識別技術。
  • 新生兒疼痛評估與鎮痛管理專家共識
    本共識國際實踐指南註冊號:IPGRP-2019CN011。共識意見的證據和推薦級別依照GRADE標準。證據級別分為高、中、低和極低4級(表1)。根據對共識推薦意見的證據支持級別、效益、負擔、風險和費用的綜合判斷,推薦級別分為4種:推薦使用、建議使用、建議不使用、推薦不使用(表2)。
  • 膽道外科抗菌藥物規範化應用推薦|指南共識
    《膽道外科抗菌藥物規範化應用專家共識(2019版)》針對我國膽道感染特點,採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對膽道外科感染分級、標本檢驗規範、抗菌藥物使用、停藥指徵、耐藥菌感染及特殊情況下的藥物使用策略等問題提出了推薦意見,指導臨床準確判斷膽道感染的嚴重程度,制定規範的抗菌藥物使用方案。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廣泛 研究還需深入
    在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召開的「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上,我國著名藥理學家、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金有豫教授關於血凝酶的一席話,讓與會者對血凝酶這一主要在我國使用藥物有了更多思考。在這次會議上,國內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資深專家學者,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進行深入分析與討論。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院士主持。
  • 不同情況下成人體外膜肺氧合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發布
    文章轉載自:李軼江專家簡介:李軼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原德國弗萊堡大學心臟中心心血管外科醫師,弗萊堡大學醫學院博士導師,德國漢諾瓦醫科大學分子醫學科研博士,心臟外科學臨床博士,同時擁有德國心臟外科專科醫師執照和德國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執照。是深圳市「孔雀計劃」認定的B類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深圳市寶安高層次人才。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仍需深入研究
    來自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的張玫主任醫師、解放軍總醫院超聲醫學科的羅渝昆主任醫師等臨床一線的專家,分別介紹了各自科室在診治疾病過程中應用血凝酶類藥的情況。羅渝昆表示,超聲介入下的穿刺,幾乎都要用到這類藥物,「這類藥成了我們科室的常規必備藥品」;張玫介紹說,近些年來,隨著包括血凝酶類藥物在內的各種止血藥物等研發應用,她們醫院「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幹預手術的比例確實是明顯下降了」。
  •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
    近年來,我國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現象,部分細菌對其耐藥性呈明顯上升趨勢。為此,2018年9月21日我國醫政醫管局發布《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為「共識」)。共識中指出,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在於:1.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增多。
  • 8類藥物「碰不得」維生素C
    文 衛憬維生素C是臨床常用藥,生活中常聽到「補充維生素C」的建議。但有些藥物是不能和維生素C同時服用的。聯用輕則會出現藥物失效,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局部紅腫、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大河健康報記者 吳文可 圖01其他維生素類維生素C和維生素K1不可聯用。
  • 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英文版)簡介
    」(簡稱AECOPD共識)。    雖然AECOPD在呼吸內科臨床上佔據重要地位,但至今國際上還沒有現成的AECOPD指南或共識,可以說這一共識的頒布在國內外醫學界尚屬首次,顯示了中國專家的共識也能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和扣分細則
    5.每張錶針對1個病例進行評價,如病例中使用1個以上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時,進行總體評價。根據不合理情況,予以扣分。6.評價表共100分,實行扣分制,扣完為止,最低0分。近年來,我國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現象,部分細菌對其耐藥性呈明顯上升趨勢。經相關領域專家多次研究論證,對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達成以下共識。
  • 靜脈用硝酸甘油短缺時可用哪些藥物替代?
    Hayes博士(馬裡蘭大學的ED藥劑師和毒理學家)建議急診醫生在急性冠脈症候群治療中選擇替代性的方案,如硝酸甘油皮膚貼片或舌下片劑。 Hayes說,藥物短缺導致他們醫院的靜脈用硝酸甘油庫存僅剩幾瓶。急診醫學博士的博客提供了靜脈用硝酸甘油與皮膚貼片二者之間過渡的便利藥學諮詢。在APE病例中,Bafuma說他試圖避免使用硝酸甘油皮膚貼片,因為起效延遲使得它的作用無法預測。
  • 指靜脈識別的應用領域
    靜脈識別屬於生物識別的一種。靜脈識別系統中一種方式是通過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靜脈分布圖,依據專用比對算法從靜脈分布圖中提取特徵值;另一種方式通過紅外線 CCD攝像頭獲取手指、手掌、手背靜脈的圖像,將靜脈的數字圖像存貯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特徵值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