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輔導物態變化:空中古怪的沸騰

2021-01-07 中考網

  中考物理輔導物態變化:空中古怪的沸騰

  【資料1】空中古怪的沸騰

  液體沸騰是地球上司空見慣的現象,但它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物理過程。當裝有液體的容器被加熱後,由於重力的影響,液體中比較熱的部分上升,而比較冷的部分則下降──這就是"對流"。浮力使氣泡急速上升,因此產生劇烈的"沸騰"。那麼太空中的沸騰又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物理學家一直被地球上沸騰液體的複雜行為所困惑。而弄清沸騰的機理對工程技術人員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關係到咖啡壺,更關係到宇宙飛船中的動力和空調系統的設計。

  一個由密西根大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家小組決定弄清這些問題。從1992到l996年,在太空梭所進行的5次飛行使命中,他們使用液體氟裡昂進行了一系列的沸騰實驗。在實驗中,他們發現了液體在地球與太空軌道上沸騰時所發生的一些令人迷惑的不同之處。例如在太空中,液體在無重力條件下沸騰時不是產生成了上萬的升騰的小氣泡,而是產生一個在液體中起伏的巨大的氣泡,且不斷奪下其他的小氣泡。多虧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對這一過程的錄像,現在我們在地球上就可以觀察到液體這種令人迷惑的古怪的沸騰行為了。

  弗朗西斯·基亞拉蒙特博士說:"想想看,在這些實驗以前,世界上有誰看到過太空中的沸騰呢?這真是人可思議!"基亞拉蒙特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負責液體沸騰實驗的科學家,他說這一系列太空沸騰實驗已被研究人員視為"經典"了。

  這些錄像的確十分有趣,但是科學家研究沸騰問題的熱情絕不僅僅是出於簡單的好奇。因為一旦了解了液體在太空中是怎樣沸騰的,科學家就可以製造出更有效的太空艙製冷系統,例如國際太空站上使用的就是利用氨在液態和氣態間轉化的空調系統。太空中的沸騰知識也將在某一天被用來製造太空站上的發電站,它用太陽光使液體沸騰產生蒸氣,然後通過推動渦輪機產生電力這樣的研究同樣也將在地球上得到應用。因為失重環境給科學家打開了一個觀察沸騰現象的嶄新窗口,他們可以藉此更好地理解沸騰這個基本的物理現象。

  "沸騰現象是如此複雜,以至於我們對它的大部分理解是基於經驗,而不是建立在基本的物理方程之上的。"基亞拉蒙特說,"可是,在失重的太空軌道中,沸騰遠比在地球上簡單。失重環境使對流和浮力的影響消失,這個差異可以解釋為什麼地球上的沸騰液體的行為與太空中如此不同。它為想解決棘手物理問題的科學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比如說,如果你試圖研究地球這樣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你就需要先研究一個變量少一些的比地球簡單的對象。對我們來說,太空就可以將研究的問題簡化。"

  當液體在太空中被加熱時,由於沒有重力的作用,液體中比較熱的部分不再上升,而是緊靠著加熱器的表面停留並被繼續變熱,而遠離加熱器的區域則相對較冷。因為只有一小部分液體被加熱,因此它會更快地沸騰。但是,由蒸氣形成的氣泡不會衝出液面,而是結合成一個在液體內部晃動的巨大的氣泡。雖然這些現象用現有的理論就可以預測,但要想真正了解整個過程的細節,並尋找末預測到的現象,則需要進行真實的實驗。

  實驗的負責人赫爾曼·默特被人們視為微重力沸騰實驗之父,正是他發明了記錄在錄像帶上的實驗。他說:"我們對許多問題還沒有很好地理解。"默特和其他科學家曾利用"下降塔"進行無重力沸騰的早期研究,即通過讓高塔上的樣品自由下落來實現幾秒鐘的零重力條件。這些早期實驗為設計在太空梭中進行的實驗提供了指南,但這匆忙的一瞥實在不能與在太空梭上長達幾分鐘的觀察相比。

  這些早期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製造實驗用的沸騰室的方法,它使科學家可以看清加熱器的表面以及在那裡與加熱器接觸的液體。默特解釋說:"這種相互作用就發生在加熱器的固體與液體的接觸面上,因為液體表面折射的影響,從下面是無法看清楚的。"所以默特用石英製作了一個底面平滑、堅硬透明的沸騰室,然後又給石英覆蓋上一層厚度不到400埃的極薄的金層。這樣它既能夠讓可見光自由穿過,又能像一大塊金子一樣導電。

  默特與合作者使用這種裝置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例如,隨著實驗溫度的不同,那個巨大的氣泡有時漂浮在液體的中心,有時則附著在與加熱器相鄰的表面。當出現後一種情況時,氣泡將有效地將液體與加熱器隔離起來,使液體不再進一步沸騰並導致加熱器的溫度急速升高。而確切地了解發生這種情形的條件,對設計太空艙系統中依靠沸騰工作的裝置是至關重要的。默特說:"如果比較好地理解了這個現象,我們就能做出最佳的設計。假如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那就應該繼續設計出更好的實驗去弄清楚它。"

  今天,科學家們還在繼續進行這項基礎實驗以了解更多的知識。隨著科學家對液體沸騰現象史深入的了解,工程師將會對製冷和動力系統的設計進行改進以便更好地服務於人類,這不只包括在太空中工作的人,而且也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迥然不同的沸騰:這一系列圖片對地球上和太空中液體的沸騰過程做了比較。由於不存在浮力和對流的作用太空中沸騰的液體所表現出的行為與地球上迥然不同。

  地球上無法獲得的知識:國際太空站使用了一種利用氨在液體和氣體間循環的兩相製冷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沸騰現象。工程師在設計這個製冷系統時利用了從微重力沸騰實驗中得到的知識。

  太空中古怪的沸騰:由於太空中沒有浮力的作用,沸騰產生的蒸氣在停止加熱後產生一個氣泡浮在液體中。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使許多小氣泡結合成一個大的球形氣泡。《科學世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汽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汽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汽化現象分為:沸騰、蒸發,兩種形式都要吸熱。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物態變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物態變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 中考物理熱學部分(含物態變化)專題總結
    熱學部分(包括物態變化)雖然在中考理科綜合試卷物理部分中不出計算題,但在選擇題、填空題中仍然佔一定比例,因此,熱學部分仍然屬於中考物理的重點內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學好了熱學部分,不僅有利於自己的中考,也為高中階段的物理熱力學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 2019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考查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雲、霧、冰雹等天氣現象的形成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對於霜、雪、雨、露、雲、霧、冰雹等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學生能夠應用物理知識聯繫各種自然現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做出簡單的解釋就可以了,這是從自然到物理的基本理念的體現。教學中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繫的意識。 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 物理中考衝刺——物態變化歷年中考經典例題
    例1:(2019廣西)下列過程屬於熔化現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滿枝頭 C、滴水成冰 D、樟腦片變小分析: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知道物態變化的名稱: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稱為熔化(此過程放熱);物質從液體變成固態稱為凝固(此過程需吸熱);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稱為液化
  • 八年級物理專題複習: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體現出來的是溫度的變化。02溫度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量程:物理儀器可以測量的最大範圍。一般情況下,通過量程來選擇測量工具。最小分度值:物理儀器中最小一個刻度所代表的物理值。一般情況下,通過最小分度值來選擇精度更準確的測量工具。03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熱現象及物態變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熱現象及物態變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溫度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生活案例(3)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生活案例(3),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活中常見的「白氣、白煙(非燃燒形成)、白霧、熱氣、冷氣」本質都是相同的:液化!(比如:戴眼鏡從寒冷室外進入溫暖室內,鏡片上會形成一層水霧;寒冷天氣室內玻璃上的水霧;傍晚沙漠中甲殼蟲身上的水珠;雪糕下方流動的冷氣;開水上方蒸騰的白霧;冬夏開空調的汽車窗內外的水霧等等)   物理解釋:以上所有的煙、氣、霧,都是可以看見的,都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請永遠記住「水蒸氣是看不見的」!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凝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凝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1、凝固現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2、凝固規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 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原標題: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雙道教育王老師整理了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希望對於初二物理第五單元的《物態變化》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有所了解和把握!
  • 高中物理-物態和物態變化
    本章介紹物態和物態變化的相關內容,包括固體、液體、飽和汽及物體變化中的能量變化,結合上一章節的內容,構成了物質的三態變化。『固體』1、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幾何形狀;2、各向異性:晶體沿不同方向導電、導熱或光學等物理性質不同;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常見必考生活案例全歸納!
    物理來源於生活,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比高中物理以及大學物理而言,與生活的聯繫顯得更為緊密,這主要是因為初中物理學的大部分知識都是發生在身邊的可聞、可見的各種生活現象!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用生活現象活學活用物理知識,是我們學好物理的不二法寶。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熔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熔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問題——熔化與凝固
    #初中物理#在物理中,常見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固態、液態、氣態,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叫物態變化,物態變化種類一共有六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我們想要知道物質狀態的變化屬於哪一種,第一步要知道發生物態變化前體的狀態;第二步要確定發生物態變化後的狀態;第三步:根據前後的狀態變化就可以確定屬於哪一種了。在熔化和凝固這兩種物態變化中,常考的是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晶體有固定的熔點,當溫度達到熔點,晶體繼續從外界吸收熱量後就會熔化。
  • 中考物理知識點:探究沸騰和融化的溫度變化
    中考物理知識點:探究沸騰和融化的溫度變化   在探究「石蠟和冰熔化的溫度變化規律」及「水沸騰的溫度變化特點」時,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3)如圖所示是小紅探究水沸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作出的圖像,這一圖像是_______(正確/錯誤),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
  • 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的含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的含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物態變化的含義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變化的本質   1)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並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 2018中考物理: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一、讀諺語,解釋物態變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後寒
  • 初中物理:物態變化習題練習
    .以下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符合實際的是(  )A.冰箱保鮮室內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 ℃B.洗澡時的水溫約為70 ℃C.餃子煮熟即將出鍋時的溫度約為100 ℃D.標準大氣壓下鹽水的凝固點為0 ℃2.觀察下列四幅圖中的情景,溫度計的使用正確的是(  )3.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 中考物理知識點匯總:物態變化的知識點總結
    物態變化的含義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變化的本質 1)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並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識點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三 物態變化(課標及講解)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課時四 物態變化(課標要求及考點解析)課標要求 2.能區別固、液、氣三種物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3.通過實驗探究物態變化的過程,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變化聯繫起來。4.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