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科考尋找生命演化奧秘
習近平總書記向科考隊發去賀信,信中說,希望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
「奇駿SUV技術之王」徵服北極科考隊員
8月14日,北極黃河科考站,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起這款踏足過地球兩極的智酷全能城市SUV車型奇駿。 距離由東風日產、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海洋局共同主辦的「一路向北登峰造極」———東風日產奇駿北極之旅活動啟動15天之後,奇駿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活動的後勤保障用車,在科考期間到達了北極核心地帶,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甚至有科考隊員表示「回國之後考慮買一輛奇駿」。
-
我國科考隊員抵達北極點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科研人員隨德國「極星」號破冰船抵達北極點,開啟了「國際北極漂流冰站計劃(MOSAiC)」第5航段的科考任務。 該計劃以德國「極星」號破冰船為主要平臺,於2019年10月凍結在北冰洋中央區,並隨洋流漂移至2020年10月,完成為期一年的冰上觀測,以加深理解北極大氣-海冰-海洋-生態系統間的耦合過程。
-
雪龍號科考隊員談船上生活:一天四餐 果蔬十分缺乏
深黑色的海水,在兩側潔白的浮冰映襯下,仿佛一道閃電,正好從船頭一直延伸到遠方,直指清水區,敏捷的它迅速從這條形似閃電的水道內破冰突進,不到半小時便順利抵達清水區…… 這是北京時間1月7日17時50分,為營救俄羅斯客船而被困南極重冰區的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成功突圍的瞬間,牽動著萬千國人的心。 「雪龍」號現在的狀況如何?科考隊員們生活狀況怎樣?科考任務是否會受到影響?
-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不久前,停靠在上海的雪龍號、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不約而同地收到浦東方面送來的神秘包裹,讓科考隊員們歡欣雀躍……這是什麼好東西捏?
-
3位氣象科考隊員隨第37次南極考察隊出徵
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2」號上同送行人員告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起航。圖為隨隊氣象專家巡檢維護氣象觀測設備。2017年2月,南極中山氣象站首次開展本底輻射觀測。圖為科考隊員維護本底輻射觀測儀器。
-
26年後重啟國家南極科考調查 「海洋六號」打響新年首炮
據新華社2017年1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去年12月31日凌晨3時30分,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緯60度、西經60度附近海域,開始了跨年度的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 這是中國時隔26年再次開展以綜合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為重點的國家專項南極科考調查,也是2017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國海洋科考的「地質首炮」。
-
科考隊員海洋浮遊生物多樣性採集實驗
科考隊員海洋浮遊生物多樣性採集實驗 (5/8)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彩虹魚」科考團隊的女隊員
12月18日,「沈括」號上的女隊員合影。探秘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巾幗不讓鬚眉。由上海海洋大學和西湖大學聯合組建的「彩虹魚」2018馬裡亞納海溝海試與科考團隊中有8名女隊員,佔科研人員的五分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12月18日,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的女隊員劉豔在「沈括」號實驗室工作。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
北極科考中「遭遇」北極熊 你知道科考隊員如何與其和諧相處嗎?
因此,北極科考,大家都盼望遇到北極熊,能與北極熊「遭遇」,也是一種「幸運」!據悉,考察隊和北極熊一直和諧相處。考察隊員工作之餘,總是渴望有「熊出沒」,能親眼目睹自然環境下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北極熊。科考作業時,總是尋找沒有「熊出沒」的地方,萬一遇上北極熊,也會主動避讓,留足北極熊的「自由空間」。
-
科考隊員大戰車諾比巨鼠?這是怎麼一回事?
科考人員還發現,時不時有小動物從面前經過。由於小動物們長期看不見人類,所以它們都比較大膽,敢於跟人類接近。科考人員說,他們還看見老鼠,並無異常之處。由於缺乏熱武器自衛,科考隊員當場犧牲了4個人,他們都被巨鼠吃掉了。餘下的5個人在隊長比利的率領下躲進了一間倉庫,倉庫還比較牢固,所以他們暫時安全了。這5個人就呆在倉庫裡面等待外界救援。入了夜,除了比利其他的4個人都出現了高燒和幻覺症狀,個個神志不清,然後開始瘋狂的互相撕咬。原來,白天他們都被巨鼠咬傷了,感染了某種神經病毒,現在就是發作的時候。很快又死了3個人。還有一個人向比利撲去。
-
30多名科考隊員將穿越神農架 期待遇「野人」(圖)
圖為:科考隊出徵 7月8日,一支由30多人組成的科考隊挺進神農架原始森林無人區。作為32年後神農架林區最大規模的一次全面大規模科考活動,這次持續兩個月左右的穿越科考,備受外界關注。 8日開始,記者隨科考隊出徵,並於10日與科考隊一道完成第一條線路的科考穿越。
-
面對最後的資源寶庫,中國科考隊員用命擠進了南極圈
集全國之力拼一把為了有資格分享南極的資源,國家決定不惜代價建立科考站。當時國家南極科考團長郭琨臨危受命,帶領科考隊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但是很可惜,由於技術受限,加上其他國家的打壓,我們的長城站只是建立在了喬治王島上。從地圖上看,長城站並不在南極圈內。
-
科考隊員南海尋鯨記:主要依靠人眼和望遠鏡
清晨6點30分,兩聲急促的警鈴,驚醒了睡夢中的科考隊員。甲板上傳來驚呼:「一大群熱帶斑海豚!估計超過100頭了!」7月20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攝的弗氏海豚。 新華社記者張麗芸攝 大家迅速爬出被窩,不顧滿面油光,直接跑上二樓,只見成群結隊的海豚圍在「天龍號」科考船船舷兩側三四米處,上下擺動尾鰭前進,在海面劃出一道道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