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科考中「遭遇」北極熊 你知道科考隊員如何與其和諧相處嗎?

2020-09-07 央視新聞

據雪龍探極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與北極熊緣份不淺,有幾天竟然時不時地遇上北極熊。細細數來,截至7月底已經遇到了8隻北極熊。

北極變暖,帶來海冰的減少、消失對北極熊的生存影響是十分重大的。開展北極科學考察的意義,就是用科學數據闡釋人類與自然的聯繫。人類活動影響自然,自然界發生變化反過來影響人類,這不僅限於北極地區,也會影響到北半球低緯地區的氣候和環境。因此,北極科考,大家都盼望遇到北極熊,能與北極熊「遭遇」,也是一種「幸運」!

據悉,考察隊和北極熊一直和諧相處。考察隊員工作之餘,總是渴望有「熊出沒」,能親眼目睹自然環境下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北極熊。科考作業時,總是尋找沒有「熊出沒」的地方,萬一遇上北極熊,也會主動避讓,留足北極熊的「自由空間」。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

冰站作業時,如果真的碰上北極熊,怎麼辦?

考察隊專門成立有「防熊」工作領導小組,領隊親自負責「防熊」工作,備有詳細的「防熊」安全預案。一旦在冰上作業點附近發現北極熊的蹤影,「雪龍2」號將拉響汽笛,通報所有冰上作業人員按照安全預案返船,或進入專門用於防熊的「蘋果房」;與此同時,「防熊」隊員將迅速發動雪地摩託車,前往北極熊和考察隊員之間,掩護隊員轉移;直升機也將迅速進行備航,一旦接到起飛指示後,就迅速起飛,對北極熊進行「勸阻」,掩護隊員撤離。

此外,科考隊員們也都接受過防範北極熊的系列安全教育,遇到北極熊時,既要保證自身安全,也要不傷害北極熊。(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編輯 黎佳易)

相關焦點

  • 76天的極地之旅:記參與北極科考的氣象人
    「在這次北極科考中,我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看到北極熊。」丁明虎說,「晚上北極熊才出來活動,我睡得太沉因而錯過了。」「如果沒有北極熊來抓你,便可以在外面玩,不過要小心別掉到海裡去。」逯昌貴打趣道。  據逯昌貴介紹,每當北極科考隊員在冰上進行科學試驗時,「雪龍號」破冰船的隨船隊員都會瞭望周圍是否有北極熊存在,同時,在「雪龍號」破冰船的駕駛臺上也有專人瞭望,如有危險情況,會發出警報,提醒大家迅速躲避。如果情況緊急,科考隊還會出動直升機驅熊。逯昌貴介紹說:「在北極科考的過程中,我曾3次遇到北極熊。有一次我離北極熊只有30米,考察隊出動了直升機,我才轉危為安。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北極:一個不歡迎人類的大冰原  在有關極地科考的新聞裡,我們通常聽到的大多是南極科考的項目,不止是因為南極有可愛的企鵝而北極只有兇猛的北極熊,而是因為南極是比北極更容易抵達和進行科考的地區。    (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要知道我們在南極大陸就有五個科考站,而我們在北極地區則只有一個科考站——黃河站,建在在北極圈內的斯瓦巴爾群島當中最大的西斯劈刺卑爾根島上。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 黃河站如何建成,長什麼樣? 黃河站建設本身相對容易,對一棟租賃的建築按照科考站功能改造,設立觀測設備和建設分析實驗室。 黃河站是一座二層小樓,包括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等。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是北極科學考察中重要的設施——極光光學觀測平臺。
  • 「奇駿SUV技術之王」徵服北極科考隊員
    8月14日,北極黃河科考站,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起這款踏足過地球兩極的智酷全能城市SUV車型奇駿。  距離由東風日產、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海洋局共同主辦的「一路向北登峰造極」———東風日產奇駿北極之旅活動啟動15天之後,奇駿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活動的後勤保障用車,在科考期間到達了北極核心地帶,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甚至有科考隊員表示「回國之後考慮買一輛奇駿」。
  • 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 我國科考隊員抵達北極點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科研人員隨德國「極星」號破冰船抵達北極點,開啟了「國際北極漂流冰站計劃(MOSAiC)」第5航段的科考任務。  該計劃以德國「極星」號破冰船為主要平臺,於2019年10月凍結在北冰洋中央區,並隨洋流漂移至2020年10月,完成為期一年的冰上觀測,以加深理解北極大氣-海冰-海洋-生態系統間的耦合過程。
  • 偶遇北極熊,如何避免「親密接觸」
    在以往的極地科考過程中,隊員們不止一次與北極熊偶遇……北極熊體態豐腴、毛髮潔白,外表「萌」是隊員們對它的一致評價。然而,不要被北極熊的外表「蒙蔽」,北極熊嗅覺靈敏,在很遠的距離外就能聞到食物氣味。應急措施聽到汽笛或接到其他人員報警,防熊隊員須迅速前往北極熊和考察隊員之間,掩護隊員轉移,按就近原則前往「蘋果房」、小艇或回母船;直升機聽到報警應迅速備航,接到指示後,迅速起飛,驅趕北極熊,掩護隊員撤離。短期冰站作業若遭遇北極熊,隊員須在直升機把熊驅趕至安全距離以外後,方可撤離冰站上的儀器設備。
  •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北極科考時發現了什麼?
    ,能夠在1.5米厚的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這是「雪龍2」號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雪龍2」號此次北極科考究竟發現了什麼呢?讓我們先一睹為快!>(圖片來源:公眾號「雪龍探極」)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00,「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我國北極科考的新記錄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當地時間7月29日23時11分,即北京時間7月30日5時11分,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激動振奮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北緯78度13分、夏季太陽不落的世界最北端邊陲小鎮上:與祖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同步,一面五星紅旗在莊嚴、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樂曲聲中,在北極冉冉升起!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也正式建立!
  • 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公映
    在冬季寒冷的北極圈,在終日不見陽光的極夜,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在茫茫的冰原上閃爍著,發出獨特的光芒,或閃亮自己,或照亮他人……12月21日,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全國上映。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的「航行動態」顯示,2020年8月12日14時39分,「雪龍2」號位於北冰洋168°45′58″ W、78°59′28″ N,航速
  • 科考隊員大戰車諾比巨鼠?這是怎麼一回事?
    看見一位網友在詢問:據傳上世紀90年代,一支9人科學考察小組進入車諾比時,曾遭遇一群巨鼠襲擊,傳聞中出現的巨鼠就被稱為「車諾比巨鼠」。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這到底是真是假?我先直接給出答案:所謂的車諾比巨鼠,當然是假的了。它們並不存在。這只不過是人們處於對核技術的恐怖,衍生出一個怪獸種群而已。
  • 曾7次到南極4次到北極科考……
    當「向陽紅10」行駛到被稱為「沉舟墓地」的德雷克海峽,考察隊遭遇了12級的強風暴。驚濤駭浪中,隊員們翻江倒海地嘔吐。鄂棟臣和同伴連滾帶爬地衝入船艙,下意識緊緊抱住貴重的考察儀器,這是所有人在危急關頭唯一想到要保住的東西。十幾個小時後,他們終於挺了過來。鄂棟臣在南極30天的艱難航行過後,我國第一支南極科考隊終於即將到達目的地——喬治王島。
  • 少年強則國強 2016樂視超級手機中國青少年北極科考揚帆啟程
    7月20日,由樂視移動贊助的「少年極先鋒——2016樂視超級手機中國青少年北極科學考察團」從北京出發,將前往北極進行19天的探秘之旅。此次科考活動由中國科學教育促進會和湖北省南北極科學考察學會聯合主辦,樂視移動獨家冠名。樂視移動推動青少年科考 培育下一代創新人才   本次考察團由來自全國的25名中小學生組成。
  •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據介紹,本次考察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等多個學科,考察隊主要對北極地區的冰、海、大氣、融池和生物5方面要素進行了取樣、觀測和研究。考察隊首席科學家李院生表示,本次科考無論任務數量還是科考設備水平都屬我國曆次北極科考之最。  浮標陣列探秘海冰消融規律  北極科考自然少不了海冰研究。
  • 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
    10月12日,在北冰洋上漂泊一年多後,「極星」號破冰船平安返航,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來自5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考隊員長期在極夜或極晝中度過,上一次這樣的北極漂浮觀測還是在127年前,這次探測將把人類對北冰洋的探測提高到新的高度。這次探測,「馬賽克」的科學家們帶回了證明「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學家警告稱,北極恐怕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原標題《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編輯郭奕麟)
  • 雪龍號完成第8次北極科考 創造多項歷史紀錄
    原標題:我國第八次北極科考圓滿完成 海洋二所科考隊員講極地故事 10月9日晚上,我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抵達位於上海的國內極地碼頭   近日,我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船抵達上海的國內極地碼頭,這標誌著我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順利完成。
  • 這部電影將記錄北極科考隊員120個極夜
    騰訊娛樂訊(文/三禾)近日,趙又廷、楊子姍主演的《南極之戀》以極地的絕美風光和主演在拍攝過程中的拼命程度而呈刷屏之勢。 但在讚揚之外,也有人質疑,這部電影是否浪漫化了極地生活,將原本的冒險旅程變成了一個小清新戀愛故事?
  • 「中國造」無人冰站首次在北極「上崗」
    揭秘  什麼情況下才能向北極熊開槍?  「九北」每次冰上作業,都會有幾個隊員的崗位被安排在冰面的最深處,不得離開站定位置,他們是北極科考中的防熊隊員。在9個短期冰站和一個長期冰站作業過程中,為確保萬無一失,防熊隊員被要求最先下船、最後回船。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