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指現在江西省省會南昌市一帶。南部口岸廣州自然聚集著眾多前來交易的胡人。鑑真東渡日本之後不久,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討伐叛軍的田神功率部進入鑑真的故鄉揚州。田神功的軍隊軍紀混亂,在城中肆意掠奪。據《新唐書》記載 一殺商胡波斯數千人。居住此地的波斯人是否全部遇害不得而知。單被殺者就有數幹人,想必揚州的『商胡波斯」應有數萬人。
在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聚集於貿易港廣州的貨物,其流通路線可經由水路連接至江西。因贛江的連接,江西南昌,也就是唐代的洪州成為了物資集散的中心地。從洪州至鄱陽湖,再通過長江流域密布的水路連接大運河的起點揚州。也就是說,水路交易的各處要衝均有大量胡人居住。
小說中也時常有胡商登場,田神功的軍隊大量屠殺胡商,大概是因為他們通過交易獲得了巨大財富。在日本,芥川龍之介有篇改編自唐代小說的著名作品《杜子春》,其中說到獲取巨財的地方就是「波斯邸」_波斯人的住宅。胡商可說是富豪的代名詞。揚州人鑑真應當自幼就有許多接觸胡商的機會。說不定胡人安如寶就是揚州人也未可知。
話題再回到唐招提寺的藥師如來佛像。具有西域壁畫某些特色的這座佛像的作者到底是誰呢?所謂作者,不只是實際拿著鑿子雕刻的工匠,還包括擔任指導的人。一定有人先畫好樣圖,再指導工匠們依照圖紙進行雕刻,算是所謂的藝術指導吧。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腦海裡不由地浮現胡國人安如寶的身影。
在唐招提寺所見的西域的影子,不只是鑑真和上坐像眼部的手術疤痕以及藥師如來立像。如果把安如寶的存在考慮在內,可以說,我們所見的唐招提寺本身,就被包容在一一層薄霧般的西域氛圍之中。如唐招提寺這個名稱所示,「唐」才是核心意義所在。如果沒有從唐朝渡海而來的鑑真和上,自然也不會有唐招提寺。
現在的唐招提寺是一座宏偉的大伽藍。其實鑑真和上在世的時候,寺院還沒有如此氣派。相當於伽藍中心部分的金堂[21 以流利伸展的屋頂聞名。而今金堂已成為唐招提寺的象徵,人們在介紹唐招提寺時,必定要附上金堂的照片。其實金堂建成於鑑真死後。
據說在唐招提寺的主要殿堂中,鑑真在世時建造的只有講堂。寺院的中心通常應該是金堂,因本尊置於其內,金堂也叫本堂。鑑真在建本堂之前,先建了講堂。講堂當然是教學佛法的場所。據記載,這座講堂用的是大內拆除古舊宮殿時分得的舊木材。我可以理解鑑真和.上的心境。簡素、實用一這才是鑑真和上所重視的。金堂是寺院的臉面,就像家裡的客廳,以裝飾要素為重。鑑真和上想要建立的是研習律學的道場,最必要的是授課和學習的空間,也就是講堂。所以鑑真首先建造了講堂,並且沒有使用新木材。
鑑真和上抵達日本進入奈良後,最先參觀的地方,肯定是東大寺的大佛殿,那座五十尺高的鍍金銅佛像是日本的驕傲。東大寺大佛於鑑真抵達奈良前兩年舉行了開光儀式。帶領鑑真和上參觀的,是東大寺別當3良辯。鑑真雙目失明,無法看見大佛的身姿。一個名叫延慶的通譯僧陪伴在鑑真左右,鑑真對大佛的了解,不外乎通過延慶的言語說明。除了延慶的通譯,還有法進、思遷等隨行東渡僧人的講解,他們肯定也會不斷向鑑真和上解說親眼所見的大佛的情狀。
大帝太上天皇,引天下之人共結良緣,鑄金銅像,座高笏尺五十尺。良辯講解道。然後又問一唐中有如此大像乎?鑑真和上通過通譯回答更無。可以想見良辯聽後得意滿面的模樣。連唐朝都沒有如此規模的金銅巨像,而且這還是唐朝高僧親口承認的。
對於此事,鑑真和上作何感想呢?這句「更無」,是出於深深嘆服, 還是出於無奈?關於這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我們只有試著用推理來解答。 也許鑑真和.上心裡想的是 一一-以日本的國力, 何當如此奢華.....
唐招提寺初期的簡素可以作為上述推理的一一個根據。東大寺是國立寺院,而唐招提寺是私立的,兩者在財政基礎上一定有著巨大差距。比起金堂,講堂才是必不可少的,而講堂的建材來自大內拆除朝集殿時處理的舊木材。這件事成為唐招提寺「貧窮說』的重要根據之一。
貧窮說」的另一個根據, 源於國寶「鑑真和上像」的單薄。如前所述, 這座塑像採用的是脫活乾漆的製法。先塑一個大致形狀的泥坯,表層覆以麻布,用漆反覆多次塗抹,漆幹透之後,再把內部的泥坯取出而成。據說當時漆料十分貴重。漆像當然以塗抹層數多而厚為佳,然而用於粘接的漆是高價商品,在預算有限的情況 下,只得減少漆的用量。因此,塑成的漆像自然比較單薄。從表面上或許看不出,聽說這尊鑑真和上像因為用漆量少,實際重量比預想的要輕許多。於是有人想像,這私立的貧窮寺院,一定連足夠數量的漆都無法保證。
塑造這尊漆像時,還有一一個特殊條件的制約也應考慮在內。鑑真和上當時已近垂危,弟子們並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描摹師父的形象。利用古舊木材建造講堂,與其說是為了節約預算,不如說體現了鑑真一切從簡的無言訓誡更為妥當。
天平寶字二年( 758),鑑真辭去僧職,遠離了宗教行政事務。不知是否與權力鬥爭有關,一年之前,皇太子道祖王被廢,取而代之的是大炊王。擁立大炊王為皇太子的是藤原仲麻呂。仲麻呂是這場政治鬥爭的勝者,同時他也是鑑真的強力後援者。所以鑑真的地位應當更為鞏固,而不會有所動搖。
保守的佛教界對外來者鑑真和。上雖然有著根深蒂固的抵制情緒,但鑑真此次辭去僧職,不應被視為政治_上的失勢。應當考慮到的是他雙眼失明,年屆七十一歲。這樣的話,以下詔書的內容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大僧都鑑真和上,戒行高潔,白頭不變。遠涉滄波歸我聖朝,號日大和上,恭敬供養。政事躁煩,不敢勞老,宜停僧綱之任,集諸寺僧尼,欲學戒律者,皆屬令習。
朝廷在解除鑑真的大僧都4這個行政職務的同時,授予他「大和上」的稱號,並號召諸寺僧尼向他學習戒律。 除藤原仲麻呂之外,鑑真還有眾多強力的後援者。如果鑑真提出要建立戒律專修的寺院,絕不會缺乏慷慨相助的人。
唐招提寺在當時之所以是一一座貧窮的寺院,我認為多半出於鑑真和.上的意志。會不會正因為耳聞了東大寺的奢華,鑑真才把唐招提寺的戒律道場建得簡樸質素以作對照呢?鑑真把唐招提寺的後事託付給義靜、法載、如寶三人。義靜與法載是鑑真的直系弟子,這時已不年輕。所以後事應當更多地落在年輕的西域僧如寶的肩上。 不是不理解師父以簡素為宗旨的想法,但既然受託後事,也不能不把寺院的興盛當作自己的義務。
正因為有「大和上」稱號的存在,寺院才能保持簡素而無不妥。鑑真和上離世之後,簡素的寺院看起來難免顯得破落不堪。如寶為把唐招提寺建成- -座氣派的寺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