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釋放實驗結果怎麼看?與 C 肽、OGTT 如何區別選用?

2020-12-01 騰訊網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由於胰島素釋放實驗的結果容易受到影響,而 C 肽可以在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影響的情況下,幫助醫生了解胰島細胞功能、指導臨床治療,故 OGTT 聯合 C 肽釋放試驗更多地被醫生應用於臨床中。

但胰島素釋放試驗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是需要被內分泌科醫生知道的。

胰島素釋放實驗,怎麼做?

胰島素釋放試驗與 OGTT、C 肽釋放試驗檢驗方法一樣,在患者空腹 8 ~ 12 小時後,將 75 g 無水葡萄糖溶解於 250 ~ 300 mL 水中,於 5 min 內喝完,測定空腹及服糖後 0.5 小時、1 小時、2 小時、3 小時的血漿胰島素水平。

胰島素釋放實驗,有什麼用?

本試驗與 C 肽釋放試驗、 OGTT 不同,OGTT 是為了幫助診斷糖尿病,而本試驗和 C 肽釋放試驗主要用於協助判斷糖尿病的分型,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狀態,評估胰島細胞的功能,進而達到指導臨床用藥的目的。

胰島素釋放實驗,結果怎麼看?

根據所處糖尿病階段的不同及糖尿病類型的不同,本試驗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類:

圖釋:胰島素釋放實驗結果判讀

圖源:作者繪製

1、正常反應

正常人基礎血漿胰島素為 5~20 mU/L,口服葡萄糖 30~60 min 上升至峰值「可為基礎值的 5~10 倍,多數為 50~100 mU/L」, 然後逐漸下降,3 小時後胰島素降至基礎水平。

2、糖尿病前期

空腹胰島素濃度比正常人高,口服葡萄糖後更是明顯升高,3 小時後胰島素的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即胰島素分泌曲線一直高於正常水平,但此時患者的血糖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此類患者往往體型偏胖,胰島儲備功能也尚可,但繼續發展下去,胰島被進一步損傷,則會發展為糖尿病。此時患者可以通過飲食、鍛鍊等方式進行調整,有機會延緩甚至控制糖尿病的發生。

注意

胰島素抵抗患者的空腹胰島素及口服葡萄糖後的胰島素分泌也明顯高於正常值,其胰島素釋放試驗的結果與糖尿病前期相似,鑑別點就是同時查看患者血糖水平。

若高血糖伴高胰島素則提示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則胰島素水平升高而血糖水平正常。

3、2 型糖尿病

空腹胰島素水平正常或高於正常,口服葡萄糖後呈遲緩反應,可能 2 小時達到高峰「峰值往往高於正常但低於非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即糖尿病前期患者」,即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3 小時不能降至正常水平,這是 2 型糖尿病的特徵之一。此時可以通過非胰島素的降糖藥物進行控制血糖。

4、1 型糖尿病或 2 型糖尿病後期

空腹胰島素及口服葡萄糖後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胰島素分泌曲線處於較低且基本平直狀態,提示胰島 β 細胞功能衰竭或遭到嚴重破壞,見於 1 型糖尿病患者或 2 型糖尿病後期,此時則需要終身胰島素治療。

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1、如果患者已經診斷糖尿病且使用胰島素治療,想要了解胰島細胞功能,通常行 C 肽釋放試驗而非本試驗,因為外源性胰島素會影響胰島素釋放試驗結果而基本不影響 C 肽釋放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注意

行 C 肽釋放試驗或 OGTT 試驗需要注意患者的血糖,若患者血糖較高,由於高糖毒性對胰島 β 細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不能準確評估胰島功能,建議不進行,同時也避免服糖後進一步使血糖升高而發生 DKA 等嚴重情況。

2、本試驗通常與 OGTT 或 C 肽釋放試驗同時進行,綜合分析結果更有助於做出臨床判斷。

3、若想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狀態,OGTT 配合胰島素釋放試驗是最好的選擇。若患者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服糖後血糖和胰島素均處於較高水平,則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

了解更多

1、本試驗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協助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

2、胰島素抵抗是 T2DM 的主要病理變化之一,臨床中判斷胰島素抵抗的金標準是高糖鉗夾試驗,但該試驗操作複雜、取血次數多、價格貴、耗時長,因此很少或者幾乎從不在醫院檢查中應用。

與高糖鉗夾試驗相比,胰島素釋放試驗可彌補或規避其缺陷,幫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

2、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孕齡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導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獻指出,PCOS 困擾著近 13% 的孕齡期女性,其中胰島素抵抗是 PCOS 不孕症的核心病理機制。胰島素抵抗是導致 PCOS 患者體質量增加(BMI)的重要原因,而體質量的增加又會加重 PCOS 患者內分泌及性激素紊亂症狀。

門診中對於懷疑 PCOS,需要判斷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以協助診斷的患者,常給患者同時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島素,通過計算穩態模型的胰島素抵抗指數以進行判斷。

所謂穩態模型是假定肝臟和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抵抗是相等的,按血葡萄糖和胰島素在不同器官的相互影響而建立的數學模型,穩態模型的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 空腹胰島素 * 空腹葡萄糖 / 22.5,隨著胰島抵抗水平的升高,HOMA-IR 指數升高。

目前關於 HOMA-IR 指數的具體值尚不統一,理論上臨床醫師如果要評估胰島素抵抗程度,需要用自己的檢測方法先在正常人群中取得胰島素抵抗的診斷閾值,再用於疾病的研究及診斷。

有文獻通過研究將 HOMA-IR 指數定為 1.66,亦有文獻將該指數定為 2.69,隨著臨床相關實驗的進一步完善以及胰島素水平檢驗方法的標準化,該值可能會逐步被明確。

HOMA-IR 的具體值雖然尚未統一,但此模型的計算公式僅涉及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島素,與高糖鉗夾試驗有很好的相關性,且價格便宜,相對簡單,仍然可以作為評價胰島素抵抗的常用指標。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策劃 | 琦敏

題圖 | 站酷海洛

相關焦點

  • 金醫健康|如何判斷糖尿病病情變化?
    胰島素釋放試驗和C肽釋放試驗可評估患者胰島β細胞的功能狀態,協助判斷糖尿病的分型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a) 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因而其空腹血胰島素及C肽低於正常,且進食後胰島素和C肽分泌無明顯增加,胰島素釋放曲線和C肽釋放曲線呈無反應型或低平曲線。
  • 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的區別與選用 | 用藥知識
    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磺脲類藥物與格列奈類藥物(非磺脲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降低血糖,降糖效果較強,與藥物有劑量相關效應,並受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β細胞功能殆盡時會有繼發性藥物失效;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格列奈類)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起效快、半衰期較短,需餐前服用。
  • 結果可以說明胰島功能水平嗎?
    這要看醫生怎麼開的檢查了,如果醫生只是開了"OGTT"、或者"糖耐量試驗"這些字樣,那麼檢查出來的結果只能間接的判斷胰島功能水平,不能直接反應。如果是"OGTT+胰島素/C肽釋放試驗",那麼就改變醫生要評估一下你的胰島功能水平以及胰島素抵抗水平了。 是不是聽著有點暈?
  • Science | 電刺激下的細胞胰島素釋放系統
    這篇文章中他們開發了一種可快速釋放胰島素的無線電控制的生物電子植入系統。細胞療法是幾年來新興的治療策略,它的思想是通過植入可在特定誘導下產生某些蛋白的細胞來對機體進行調控,但現有的誘導方式中化學誘導受到毒性,生物利用率等的限制,物理誘導如光誘導需要高的能量輸入,且這些調控停留在轉錄層面,缺乏動態響應能力。
  • 科然肽度:現在肽產品那麼火科然肽、北方基因肽、富迪肽有啥區別
    目前,相關肽產品多以固體飲料等形式存在,比如:科然肽、北方基因肽、富迪肽、久怡康肽、百草紀肽等等。作為消費者,我們該怎麼從這些紛雜的「肽」產品選出真正的符合國家標準的肽呢?首先,我們可以看這些「肽」產品背後的公司規模和歷史科然小分子肽:科然是「肽」產品起家,且一直在做的都是「肽」產品。
  • 身價百億、頂級流量,膠原蛋白肽商業價值的釋放才剛剛開始!
    而在美麗需求旺盛的市場中,其中膠原蛋白肽拔得頭籌成為頂級流量。膠原蛋白肽究竟有多火?它有怎樣的「天生優勢」,又經過怎樣的「後天努力」?屢受智商稅質疑,技術的推動未來又將如何加速其商業價值的釋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膠原蛋白是如何一步步在人類心智中站穩腳跟的。
  • 如何降低胰島素水平?不同食物對胰島素的影響
    比如,2010年有研究發現,長壽後代葡萄糖處理能力強,胰島素敏感性更強。這些研究證據都說明,控制好胰島素,就相當於掌握了一門長壽秘訣。胰島素雖然高度智能,但又異常敏感,需要我們有節制地使用。一旦胰島素出現了問題(抵抗),就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代謝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我們該如何好好呵護它?
  • 新型肽類分子如何改善人類健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肽類分子抵禦多種疾病,改善人類健康!分享給大家!;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8】Diabetes:機體中的天然肽類或能改善葡萄糖和胰島素敏感性 降低體重doi:10.2337/db17-07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iabet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利用機體中天然存在的名為兒茶酚抑素(CST)的肽類治療肥胖小鼠,或能明顯改善小鼠機體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島素耐量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腸道共生菌調控胰島beta細胞胰島素的分泌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胰島beta細胞通過表達胞內細菌肽聚糖受體Nod1來感知腸道菌的配體信號,以協助胰島素囊泡的順勢轉運,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發現腸道菌的存在影響著胰島素分泌囊泡在胰島beta細胞中的分布。在SPF小鼠胰島beta細胞中,胰島素彌散分布於整個細胞質,而在失去腸道菌刺激的無菌小鼠(Germ-Free,GF)中胰島素聚集於近核區,與胰島素前體共定位。
  • 駱駝乳對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的差異影響-了解駝奶的胰島素特性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假設駱駝牛奶可能作用在人類胰島素受體(hIR)和其相關的細胞內信號通路的水平。因此,我們審查了駱駝奶對使用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BRET)技術在人胚胎腎293(HEK293)細胞中瞬時表達的hIR的激活的影響。 BRET用於在活細胞和實時評估hIR和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蛋白(IRS1)和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Grb2)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
  • 建議依C肽水平進行個體化管理 |...
    如果考慮到成本問題,在選擇高風險患者進行GADA篩查時,患者可伴有以下臨床因素中至少一個:T1DM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BMI正常/輕度超重(<27kg/m^2),發病年齡小(<60歲),代謝控制不良。 GADA篩查結果: ➤如果患者GADA陽性,按照圖1進行處理。
  • 無針胰島素 VS 常規注射,療效與安全性有什麼區別?
    那麼,無針注射器與胰島素筆注射胰島素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哪些區別?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就安全性、降糖療效及操作規程等方面進行比較,供大家參考。二者安全性誰更好?無針注射起效時間更短,使其更接近內源性胰島素,也就更有利於餐後血糖的改善。有研究通過系統評價,對無針注射器與胰島素筆注射胰島素的療效進行了分析。
  • Science:利用電流控制胰島素釋放,從而實時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2020年6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糖尿病患者的體內植入一種含有胰島素產生細胞(即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和電子控制單元的裝置。一旦患者吃了東西,血糖就會升高,他們就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觸發電信號,或者他們可以預先配置應用程式,如果提前吃了食物,那麼這種應用成就會自動觸發電信號。
  • 正確認識「膠原蛋白肽」與「低聚肽」的關係
    真心羨慕你,能告訴我怎麼保養的嗎?」日常,相信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以上這類人,又或者說自己就是那個請教別人保養方法的人。市面上火熱售賣的「膠原蛋白肽」與「低聚肽」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們有著怎麼的區別呢?我們如何快速選擇呢?順便揭露市場上熱度持續上漲的品牌!一起來看看~肌膚狀態的好壞,受膠原蛋白含量影響膠原蛋白佔肌膚百分之七十二,有百分之八十存在於corium layer中。
  • 既能治腎病、又能治糖尿病:新藥「胰島素進化版」來臨
    什麼是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 這是一種具有降尿蛋白、護腎作用的降糖藥、減肥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 其引起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約佔全部胰島素分泌量的50~70%;同時可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腎功能、減慢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改善糖尿病腎病的預後結局。 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擁有胰島素的優點,且比胰島素更具優勢,正在挑戰胰島素的地位。
  • 既能治腎病、又能治糖尿病:新藥「胰島素進化版」來臨!
    什麼是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這是一種具有降尿蛋白、護腎作用的降糖藥、減肥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其引起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約佔全部胰島素分泌量的50~70%;同時可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腎功能、減慢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改善糖尿病腎病的預後結局。
  • 如何選用繼電器 繼電器常見故障如何維修
    那麼,如何選用繼電器?繼電器常見故障如何維修?那麼,如何選用繼電器?繼電器常見故障如何維修?如何選用繼電器1、外形、安裝方式、安裝尺寸繼電器的外形、安裝方式、安裝尺寸品種很多,用戶必須按整機的具體要求,提出具體的安裝面積,允許繼電器的高度、安裝方式、安裝尺寸。這是選擇繼電器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 肽的出現,如何改變了醫療現狀,挽救千萬人的健康?
    小分子活性肽用於糖尿病患者可以: 修復受損細胞,提高胰島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和胰島素功能的實現; 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減輕氧化作用,促進胰島素作用的實現,提高胰島素的工作效率; 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減少氧化產物的產生,保護肝、腎,減輕其損失程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 JBC:顯著改善化學修飾的胰島素的可利用性
    2017年1月5日/生物谷BIOON/---通過讓一個碘原子替換胰島素中的一個氫原子,這種激素衍生物不僅能夠保持它的功效,而且能夠更快地被有機體利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基於計算機模擬預測這種效果,隨後利用實驗加以證實。
  • 停用胰島素,逆轉1型糖尿病!NEJM罕見病例提示JAK抑制劑治療潛力
    17歲那年,他因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C肽(胰島素分泌水平的標誌物)偏低以及穀氨酸脫羧酶抗體(針對β細胞的抗體)陽性,而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 由於這名患者表現出了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確診1型糖尿病9個月後,醫療團隊又決定為他進行基因組測序,以更深入分析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