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的區別與選用 | 用藥知識

2020-12-01 醫脈通

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磺脲類藥物與格列奈類藥物(非磺脲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降低血糖,降糖效果較強,與藥物有劑量相關效應,並受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β細胞功能殆盡時會有繼發性藥物失效;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格列奈類)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起效快、半衰期較短,需餐前服用。

 

胰島素促泌劑藥物對比

 

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包括半衰期較短的短效製劑(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半衰期較長的中長效製劑(如普通劑型的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及改良劑型的格列吡嗪控釋片、格列吡嗪緩釋片和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奈類胰島素促泌劑半衰期較短,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在相同降糖效力下,格列奈類藥物低血糖的風險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低。

 

1. 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

 

這類藥物可降糖、降尿酸(促進尿酸的排出),使用其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病變發生風險下降相關。但若使用不當可致低血糖甚至嚴重低血糖昏迷,特別是服藥劑量與飲食量不匹配、老年患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需要提防低血糖,其中格列本脲導致低血糖的風險較高。磺脲類藥物還可致體重增加,改良劑型對體重的影響較小。


表1 磺脲類藥物

2. 格列奈類胰島素促泌劑

 

格列奈類藥物為非磺脲類短效胰島素促泌劑,可降糖,並能保護β細胞功能,調節脂質代謝障礙,有抗動脈硬化、抗氧化應激等作用。也會增加患者體重。


表2 格列奈類藥物


胰島素促泌劑的選擇

 

1. 餐前或餐後高血糖

 

餐後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選用磺脲類藥物短效製劑、格列奈類藥物;空腹高血糖,或空腹高血糖+餐後高血糖的糖尿病者可選用磺脲類藥物中長效製劑。

 

2. 聯合治療方案


(1)二聯

 

二甲雙胍聯合磺脲類,更適於年輕、初診HbA1c較高、胰島功能較好的非肥胖T2DM者。二甲雙胍聯合格列奈類,適於飲食不規律、餐後血糖高及腎功能受損的T2DM者。

 

其他還有磺脲類+利格列汀、磺脲類+SGLT-2抑制劑的搭配。

 

(2)三聯

 

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二甲雙胍+磺脲類+DPP-4抑制劑或SGLT-2抑制劑、二甲雙胍+格列奈類+DPP-4抑制劑或SGLT-2抑制劑等。二甲雙胍+磺脲類+SGLT-2抑制劑較二甲雙胍+磺脲類+DPP-4抑制劑,在降糖、減重和降壓方面效果更優。二甲雙胍+DPP-4抑制劑+磺脲類(或格列奈類)較二甲雙胍+DPP-4抑制劑+α-糖苷酶抑制劑,後者顯著降低體重和低血糖風險。

 

胰島素促泌劑使用的注意事項

 

1. 既往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

 

若是對磺胺類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或慎用磺脲類藥物,因磺脲類藥物與磺胺類藥物有相同的基團-對氨基苯磺醯胺基。

 

2. 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磺脲類藥物在體內主要經CYP2C9代謝。格列奈類藥物瑞格列奈經CYP2C8和CYP3A4代謝;那格列奈主要經CYP2C9和CYP3A4代謝;米格列奈直接經II相代謝酶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轉移酶(UGT)代謝,極少量經CYP2C9代謝,與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相比,米格列奈發生低血糖等不良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低。


表3 胰島素促泌劑藥物聯用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華內科雜誌,2018,57(9):634.

[2]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促泌劑應用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2,28(4):261-264.

[3] 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3):235-242.

[4]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1):15.

[5] 磺脲類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6年版)[J].藥品評價,2017,14(1):5-11.

[6] 母義明等.臨床藥物治療學.內分泌代謝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54-65.

[7] 陳螟等.不同格列奈類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比較[J].藥品評價,2015,12(13):12-15.

[8]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9,35(3):190-199.

[9] 林能明.科學用藥-常見病臨床藥師用藥答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086-087.

[10] 老年人多重用藥安全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8,26(9):707-708.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什麼毒副作用?
    口服降糖藥物作為目前降糖藥物最為常用的一種類型,會被醫生選用。口服降糖藥物如果效果較好,通常會被長期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長期服藥,「是藥三分毒」啊!很多人就會擔心,長期服藥會給身體帶來毒副作用。口服降糖藥物種類降糖藥物品種目前有9大類,可服用的藥物有6類,這6類口服降糖降糖藥物分別是雙胍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噻唑烷二酮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DDP-4抑制劑。每一類又包括很多種不同的藥物,目前大約有40多種藥物,醫生會根據病情、自己醫院的情況和用藥習慣來選擇藥物。
  • | 用藥知識
    臨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包括胰島素促泌劑(磺脲類以及格列奈類)、雙胍類(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等,那麼這些口服降糖藥都有哪些副作用,該如何應對,筆者參考文獻做一總結,希冀對大家臨床用藥有所幫助。
  • 降糖藥忘記吃了怎麼辦?5大類降糖藥的補服攻略,請收好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忘了吃某一次的藥,想起來的時候立刻補上就行了。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就不能這麼隨意處理了。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降糖藥的服用時間與用餐時間關係特別大,這與各種降糖藥的作用機制有著直接的關係。
  • | 用藥知識
    | 用藥知識 2019-08-19 來源:醫脈通
  • 【防疫知識】|| 每天忙著防疫情,降糖藥忘記吃怎麼辦?
    口服降糖藥出現遺漏時,首先需要權衡一下,是漏服造成的高血糖風險大,還是補服後造成的低血糖風險大?依據發現漏服的時間、漏服藥品的種類、血糖水平等情況,綜合判斷是否需要補服,以及如何補服。1.如果發現漏服的時間處於兩次用藥時間間隔一半內,可按原劑量補服。
  • | 用藥知識
    | 用藥知識 2019-05-22 來源:醫脈通
  • 糖尿病用藥中的n個陷阱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是,這位朋友認為是「藥三分毒」, 僅僅單純控制飲食,已到了營養不良的邊緣,任憑醫生藥師如何做工作,就是不肯服用藥物。誤區二:「用藥時間不正確」口服降糖藥物一共有8大種,品種繁多,再加上每個藥物,有許多不同的廠家。有的飯前吃,有的飯後吃,有的嚼碎吃。
  • 蛇毒血凝酶位居促凝血止血藥用藥榜首
    圖1:2008-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市場(單位:億元)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包括促凝血藥、抗凝血藥、抗貧血藥、抗血小板藥物、促進白細胞增生藥物、血漿增容劑6個亞類。分析表明,促凝血止血藥物僅佔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市場的10%左右,但是,在天災人禍、新生嬰兒數量平穩增長、日益增量的外科手術、以及國內外對無償獻血觀念有著較大差距的影響下,血液供應一直處於緊張態勢。促凝血止血藥有助於減少手術輸血量,是一個有著剛性需求同時快速增長的藥物品種。2008~2017年這10年間,促凝血止血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6.35%。
  • 同為DPP-4抑制劑,這五種藥有何不同? | 用藥知識
    | 用藥知識 2019-07-11 來源:醫脈通
  • 醫生開出的降糖藥你真的吃對了嗎?正確的服用時間是治療關鍵!
    目前糖尿病治療藥較多,商品名比較繁雜,糖友在選擇用藥時常常無所適從,同時在使用這些降血糖藥物時也不知道怎麼應用。有些藥物與吃飯有關,有些藥物與吃飯無關,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搞清楚。一、必須餐前用的藥物1.磺脲類磺脲類促泌劑--餐前30分鐘口服常用藥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 糖尿病用藥主要有哪些?專家給你詳細解讀
    景燕主任說,因為糖尿病用藥比較特殊,有些跟吃飯有關係,這點跟其他疾病不太一樣。所以今天主要講解怎樣合理用藥,讓血糖儘快達標,糖友才能健康的生活。我們常說,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需要「五駕馬車」,其中藥物治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降糖藥物目前分為三大類:口服降糖藥、胰島素、GLP-1受體激動劑。不同口服降糖藥的作用機制有差別,如下圖所示。
  • 【用藥問答】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
    【今日問答】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A.低血糖B.乳酸酸中毒C.胃腸反應D.肝、腎損害解析:阿卡波糖屬於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降糖藥,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C對)。低血糖為磺脲類和格列奈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A錯)。乳酸酸中毒為雙胍類最嚴重的不良反應(B錯)。降糖藥物的肝腎損害不常見(D錯)。
  • 藥品服用時間有講究 服藥時間因藥因人而異
    飯前服用   飯前服用藥品主要是為了更好發揮藥效,比如大部分降糖藥物如胰島素促泌藥、胰島素增敏劑和DPP-4抑制劑等,其作用機制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服藥時間也不一樣,如果服藥時間不正確,很難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 安全用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一年一度的「全國安全用藥月」11月正在全國各地開展,這個持續一個月的活動旨在提高全民安全用藥知識和意識。在今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中國藥學會發布了《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這些提示針對的是公眾普遍存在的用藥誤區和盲點。你真的會吃藥嗎?用藥安全,不僅要知道怎麼用,也要知道為什麼這麼用。本版摘取部分用藥提示內容,解讀安全用藥背後的科學內涵。
  • 無針胰島素 VS 常規注射,療效與安全性有什麼區別?
    那麼,無針注射器與胰島素筆注射胰島素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哪些區別?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就安全性、降糖療效及操作規程等方面進行比較,供大家參考。二者安全性誰更好?該研究所納入的 8 項研究,胰島素的用藥劑量均是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而決定,因此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二者療效孰優孰劣?文獻報導,無針注射的胰島素在進入體內的一瞬間就彌散開,沿著機體的縫隙均勻分布,最終被注射部位的毛細血管完全吸收。
  • 一文盤點各種降糖藥常見副作用,值得收藏
    盤點降糖藥物的常見副作用1.胰島素皮下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胰島素種類繁多,有普通胰島素,短效、中效、長效胰島素以及預混胰島素。另外,胰島素還會引起過敏反應、體重增加以及注射部位脂肪萎縮,所以糖友們注射胰島素時一定要經常變換注射部位。
  • 口服胰島素研究進展
    降糖手段以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注射為主,但口服降糖藥所引起的併發症給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帶來困擾,影響了其生活質量。但每日多次注射給藥, 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 研究出安全、方便、價廉有效的口服胰島素是廣大糖尿病病人和醫生所迫切需要的。口服胰島素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體正常胰島素的分泌和吸收路線,即通過胃腸道吸收進入門靜脈,可以直接參與肝臟對葡萄糖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