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眺望遙遠的宇宙時,你也在回望時間,這要歸功於光的速度,儘管光的速度很快,但終究有限。因此,我們的儀器觀測到的第一縷光,就我們宇宙而言,這就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餘輝:宇宙微波背景(CMB)。但宇宙是無限的,沒有理由相信我們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的邊緣或邊界。那麼,宇宙微波背景究竟在哪裡呢?
讓我們從"大爆炸"本身開始,這樣我們可以把宇宙微波背景(CMB)放在正確的角度,然後從那裡開始。當熾熱的大爆炸第一次開始時(在持續了不確定時間的宇宙膨脹之後),宇宙具有以下特性:
它很大:很可能比組成我們可觀察的宇宙部分大得多(至少幾百倍)。它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均勻性,在各處都具有相同的能量密度,平均優於萬分之一。當時非常熱,把大型強子對撞機能達到的最高能量,至少提高一億倍才能與之媲美。它不僅很熱,而且密度也高。輻射、物質和反物質的密度是鈾核密度數萬億倍。而且,它膨脹得非常快,隨著它的膨脹而冷卻。那就是我們開始的宇宙,那是我們的過去,大約138億年前。
但是,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宇宙歷史中,它們同時發生在宇宙任何地方。當宇宙冷卻到自發產生它們所需的溫度以下時,不穩定的物質/反物質對就會湮滅。最終,我們只剩下少量的物質,這些物質在某種程度上比反物質產生過量。
圖註:物質和反物質的幾乎相等的混合在早期的宇宙中被湮滅了,與反物質相比,產生的物質略多。
隨著溫度繼續降低,質子和中子之間將發生核聚變,從而產生更重的元素。儘管形成氘需要花費三到四分鐘時間,但所有核鏈反應中的第一步(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都會形成氘)能夠穩定地發生,一旦它發生,我們除氫外,還含有大量的氦氣,以及微量的鋰。
在中微子,光子和電離電子的海洋中,第一批宇宙中的重元素在這裡形成。
圖註:隨著宇宙的冷卻,原子核形成,隨後隨著進一步冷卻,中性原子形成。
現在,將輕元素融合成較重的元素需要消耗許多MeV(或兆電子伏)的能量,但如果你想形成中性原子呢?您需要將能量降低到僅幾個eV(或電子伏特)以下,溫度降低大約一百萬分之一。
如果您想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形成中性原子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您有多少光,如果周圍有一大堆密集的自由電子在漂浮,那光就會通過被稱為湯姆森(Thomson)散射的過程(或者對於高能來說是康普頓)從這些電子中散射出去。
圖註:在宇宙冷卻到足以使CMB的剩光子下降到某種能量以下之前,我們不能以穩定的結構形成中性原子。
只要您有足夠高的自由電子密度,幾乎所有的光(幾乎與能量無關)都將反彈,並交換能量,如果這些碰撞破壞了編碼信息(或更準確地說,是隨機化)。那麼,在形成中性原子並"鎖定"這些自由電子,以使光子能夠暢通無阻地傳播之前,您將無法真正"看到"任何東西(包括光)。
事實證明,要做到這一點,宇宙需要冷卻到大約3,000開氏溫度以下。要達到這"極低的"溫度,光子要比電子多得多(大約十億倍),以使高能量的光子(約佔光子的十億分之一),具有足夠的能量來電離氫,使氫低於臨界能量閾值。到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宇宙已經存在了38萬年,而這個過程本身總共需要10萬多年的時間。
圖註:光可以是紅移(向低能量)或藍色偏移(向更高能量),具體取決於其上次相互作用相對於最後一個散射表面的位置。
現在,這是一次無處不在的過程,逐漸地發生,宇宙中的所有光最終以光速自由地向各個方向流出。 宇宙微波背景(CMB)是在宇宙存在約38萬年前時發出的,發出時並不是"微波"光:它是紅外光,它的一部分溫度足夠高,如果當時周圍有人類的話,人眼可以看到這些紅外光。實際上,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過去的宇宙微波背景(CMB)溫度更高。當我們期待越來越高的紅移時,我們確切地看到了這種效果。
圖註:2011年的一項研究(紅點)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證據,表明CMB過去的溫度較高。
從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情況推算得出,z = 1089的紅移發出了2.725 K的背景,當宇宙微波背景(CMB)首次發射時,我們發現它的溫度約為2.940K。宇宙微波背景並未處於宇宙的邊緣,而只是代表我們在視覺上看到的"邊緣"。當我們查看宇宙微波背景(CMB)時,也會發現其中的波動:高密度區域(編碼為"藍色"或較冷)和密度不足區域(編碼為"紅色"或較熱) ,它們代表著對完美的一致性的輕微偏差。
圖註:只有幾百μK(100,000分之一)將最熱的區域與最冷的區域分開,但規模和幅度的波動方式編碼了關於早期宇宙的大量信息。
這是一件好事,有兩個原因:
這些波動是由膨脹預測的,並且預測為規模不變。這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COBE)、21世紀00年代(WMAP)和21世紀10年代(普朗克)衛星對這些波動的觀察和確認,都證實了宇宙膨脹規律。密度和低密度區域的波動是產生大型結構(如星,星系,群,和團簇)的模式所必需的,這些結構都被巨大的宇宙空隙隔開。沒有這些波動,我們將永遠不會擁有與我們觀察到的相匹配的宇宙
儘管宇宙微波背景(CMB)的光總是起源於宇宙38萬年的歷史,但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光卻在不斷變化。 您會看到,宇宙已有138億年的歷史了。假如恐龍能建造微波/射電望遠鏡,它們可觀測到CMB,與我們現在觀察到的CMB情況會稍有不同。
圖註:數千萬年的過去不會對CMB的溫度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相比,波動模式將無法識別。
因為宇宙在大約幾億年前更年輕,所以它會更熱幾毫開爾文,但更重要的是,波動的模式將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模式完全不同。請注意,在統計學上並不是這樣:熱點和冷點的整體大小和頻譜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非常相似(在宇宙變化的範圍內)。但是具體來說,今天的熱和今天的冷實際上與一二十萬年前的熱與冷無關,更不用說幾億年前了。
圖注對於不同紅移的觀察者來說,宇宙微波背景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早期紅移。
當我們在宇宙中眺望時,宇宙微波背景(CMB)在各個方向上隨處可見。它存在於所有地點的所有觀察者那裡,不斷地從他們所觀察到的「最後一次散射的表面」向所有人輻射。如果我們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我們不僅會看到宇宙處於早期的快照,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還可以在三個維度上繪製高密度和低密度的宇宙圖譜!
從理論上講,隨著"微波"背景進入頻譜的無線電部分,光子密度從每立方釐米的411左右下降到幾十,到個位數,一直下降到今天的百萬分之一密度。宇宙微波背景(CMB)仍然會在那裡,只要我們周圍建造足夠大、足夠靈敏的望遠鏡來探測它。
因此,宇宙微波背景(CMB)並不是宇宙的盡頭,而是我們所看到的極限,無論是距離(儘可能遠),還是時間(儘可能古老)。在我們無法直接檢測到之前釋放的信號的特徵(宇宙中微子背景,膨脹引起的引力波等)之前,宇宙微波背景(CMB)將成為我們最早觀察時間的窗口: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