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微波背景(CMB)並不是宇宙的盡頭,而是我們所看到的極限

2020-12-04 科技領航人

當你眺望遙遠的宇宙時,你也在回望時間,這要歸功於光的速度,儘管光的速度很快,但終究有限。因此,我們的儀器觀測到的第一縷光,就我們宇宙而言,這就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餘輝:宇宙微波背景(CMB)。但宇宙是無限的,沒有理由相信我們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的邊緣或邊界。那麼,宇宙微波背景究竟在哪裡呢?

讓我們從"大爆炸"本身開始,這樣我們可以把宇宙微波背景(CMB)放在正確的角度,然後從那裡開始。當熾熱的大爆炸第一次開始時(在持續了不確定時間的宇宙膨脹之後),宇宙具有以下特性:

它很大:很可能比組成我們可觀察的宇宙部分大得多(至少幾百倍)。它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均勻性,在各處都具有相同的能量密度,平均優於萬分之一。當時非常熱,把大型強子對撞機能達到的最高能量,至少提高一億倍才能與之媲美。它不僅很熱,而且密度也高。輻射、物質和反物質的密度是鈾核密度數萬億倍。而且,它膨脹得非常快,隨著它的膨脹而冷卻。那就是我們開始的宇宙,那是我們的過去,大約138億年前。

但是,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宇宙歷史中,它們同時發生在宇宙任何地方。當宇宙冷卻到自發產生它們所需的溫度以下時,不穩定的物質/反物質對就會湮滅。最終,我們只剩下少量的物質,這些物質在某種程度上比反物質產生過量。

圖註:物質和反物質的幾乎相等的混合在早期的宇宙中被湮滅了,與反物質相比,產生的物質略多。

隨著溫度繼續降低,質子和中子之間將發生核聚變,從而產生更重的元素。儘管形成氘需要花費三到四分鐘時間,但所有核鏈反應中的第一步(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都會形成氘)能夠穩定地發生,一旦它發生,我們除氫外,還含有大量的氦氣,以及微量的鋰。

在中微子,光子和電離電子的海洋中,第一批宇宙中的重元素在這裡形成。

圖註:隨著宇宙的冷卻,原子核形成,隨後隨著進一步冷卻,中性原子形成。

現在,將輕元素融合成較重的元素需要消耗許多MeV(或兆電子伏)的能量,但如果你想形成中性原子呢?您需要將能量降低到僅幾個eV(或電子伏特)以下,溫度降低大約一百萬分之一。

如果您想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形成中性原子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您有多少光,如果周圍有一大堆密集的自由電子在漂浮,那光就會通過被稱為湯姆森(Thomson)散射的過程(或者對於高能來說是康普頓)從這些電子中散射出去。

圖註:在宇宙冷卻到足以使CMB的剩光子下降到某種能量以下之前,我們不能以穩定的結構形成中性原子。

只要您有足夠高的自由電子密度,幾乎所有的光(幾乎與能量無關)都將反彈,並交換能量,如果這些碰撞破壞了編碼信息(或更準確地說,是隨機化)。那麼,在形成中性原子並"鎖定"這些自由電子,以使光子能夠暢通無阻地傳播之前,您將無法真正"看到"任何東西(包括光)。

事實證明,要做到這一點,宇宙需要冷卻到大約3,000開氏溫度以下。要達到這"極低的"溫度,光子要比電子多得多(大約十億倍),以使高能量的光子(約佔光子的十億分之一),具有足夠的能量來電離氫,使氫低於臨界能量閾值。到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宇宙已經存在了38萬年,而這個過程本身總共需要10萬多年的時間。

圖註:光可以是紅移(向低能量)或藍色偏移(向更高能量),具體取決於其上次相互作用相對於最後一個散射表面的位置。

現在,這是一次無處不在的過程,逐漸地發生,宇宙中的所有光最終以光速自由地向各個方向流出。 宇宙微波背景(CMB)是在宇宙存在約38萬年前時發出的,發出時並不是"微波"光:它是紅外光,它的一部分溫度足夠高,如果當時周圍有人類的話,人眼可以看到這些紅外光。實際上,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過去的宇宙微波背景(CMB)溫度更高。當我們期待越來越高的紅移時,我們確切地看到了這種效果。

圖註:2011年的一項研究(紅點)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證據,表明CMB過去的溫度較高。

從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情況推算得出,z = 1089的紅移發出了2.725 K的背景,當宇宙微波背景(CMB)首次發射時,我們發現它的溫度約為2.940K。宇宙微波背景並未處於宇宙的邊緣,而只是代表我們在視覺上看到的"邊緣"。當我們查看宇宙微波背景(CMB)時,也會發現其中的波動:高密度區域(編碼為"藍色"或較冷)和密度不足區域(編碼為"紅色"或較熱) ,它們代表著對完美的一致性的輕微偏差。

圖註:只有幾百μK(100,000分之一)將最熱的區域與最冷的區域分開,但規模和幅度的波動方式編碼了關於早期宇宙的大量信息。

這是一件好事,有兩個原因:

這些波動是由膨脹預測的,並且預測為規模不變。這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COBE)、21世紀00年代(WMAP)和21世紀10年代(普朗克)衛星對這些波動的觀察和確認,都證實了宇宙膨脹規律。密度和低密度區域的波動是產生大型結構(如星,星系,群,和團簇)的模式所必需的,這些結構都被巨大的宇宙空隙隔開。沒有這些波動,我們將永遠不會擁有與我們觀察到的相匹配的宇宙

儘管宇宙微波背景(CMB)的光總是起源於宇宙38萬年的歷史,但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光卻在不斷變化。 您會看到,宇宙已有138億年的歷史了。假如恐龍能建造微波/射電望遠鏡,它們可觀測到CMB,與我們現在觀察到的CMB情況會稍有不同。

圖註:數千萬年的過去不會對CMB的溫度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相比,波動模式將無法識別。

因為宇宙在大約幾億年前更年輕,所以它會更熱幾毫開爾文,但更重要的是,波動的模式將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模式完全不同。請注意,在統計學上並不是這樣:熱點和冷點的整體大小和頻譜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非常相似(在宇宙變化的範圍內)。但是具體來說,今天的熱和今天的冷實際上與一二十萬年前的熱與冷無關,更不用說幾億年前了。

圖注對於不同紅移的觀察者來說,宇宙微波背景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早期紅移。

當我們在宇宙中眺望時,宇宙微波背景(CMB)在各個方向上隨處可見。它存在於所有地點的所有觀察者那裡,不斷地從他們所觀察到的「最後一次散射的表面」向所有人輻射。如果我們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我們不僅會看到宇宙處於早期的快照,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還可以在三個維度上繪製高密度和低密度的宇宙圖譜!

從理論上講,隨著"微波"背景進入頻譜的無線電部分,光子密度從每立方釐米的411左右下降到幾十,到個位數,一直下降到今天的百萬分之一密度。宇宙微波背景(CMB)仍然會在那裡,只要我們周圍建造足夠大、足夠靈敏的望遠鏡來探測它。

因此,宇宙微波背景(CMB)並不是宇宙的盡頭,而是我們所看到的極限,無論是距離(儘可能遠),還是時間(儘可能古老)。在我們無法直接檢測到之前釋放的信號的特徵(宇宙中微子背景,膨脹引起的引力波等)之前,宇宙微波背景(CMB)將成為我們最早觀察時間的窗口: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

相關焦點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人類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宇宙圖像之一
    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堪稱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實際上,我們都見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衛星電視年代,電視機屏幕上在沒有節目或者信號很差的時候,出現的雪花噪聲就有微波背景輻射的成分!它是真正的無處不在。 宇宙演化示意圖。最左邊就是微波背景輻射。來自WMAP衛星官網。
  • 什麼是宇宙微波背景?它與宇宙大爆炸有何關係?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後最初幾年遺留下來的殘餘熱量,這是支持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證據。從理論上講,我們的宇宙始於大爆炸。 整個宇宙都聚集在極小的空間中,爆炸形成了我們現在在周圍看到的宇宙。 支持這一理論的最關鍵的證據之一,是仍然可以在空曠的太空中發現的剩餘輻射:宇宙微波背景。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在科學界,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理論經歷了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並得到了大量的觀測支持,宇宙微波背景(CMB)就是其中的典型。眾所周知,光速是有限的,這會造成一個有趣的事實——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歷史。比如,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很多星星實際上是它們數百年前的樣子。
  • 宇宙最高能量是什麼?粒子加速器威脅地球安全,可能被我們誇大了
    要談宇宙的最高能量首先要從我們人類最強的粒子加速器開始,對我們人類來說粒子加速器加速的粒子所達到的能量和速度分別是:7 Tev和99.99999988%C!這個成就相當驚人,但是和宇宙比起來不值一提,有點小兒科!
  • 宇宙微波背景會消失嗎?
    我們下周要測量的光子,與我們今天測量的光子相比,產生的光子離我們當時的位置稍遠一些。我們的未來是無限的,但宇宙在380000年是有限的。這是否意味著宇宙微波背景將消失的那一天?」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一個複雜的答案。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所知道的。
  • 科學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發現圓環結構
  • 宇宙大爆炸並非宇宙的開始,而是我們認識宇宙的開始
    ,即使找不到信號也會出現滿屏雪花,這就是宇宙背景微波。,它剛誕生的時候能量極強,頻率極高,而隨著宇宙不斷膨脹、冷卻,這道曙光在膨脹的宇宙中不斷行進,因此頻率降低,無論從哪個朝向,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呈現的溫度都接近於宇宙最低溫度——絕對零度。
  • 宇宙的盡頭有多遠?
    通過天文望遠鏡接收到來自宇宙的光,就能看到宇宙中的天體。不過,我們並不能看到無限遠的宇宙,我們所能看到的宇宙只是整個宇宙的一小部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到光速問題。人類對於光速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光速到底有多快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人類。
  • 宇宙的盡頭有多遠?
    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來自宇宙的光抵達地球。通過天文望遠鏡接收到來自宇宙的光,就能看到宇宙中的天體。不過,我們並不能看到無限遠的宇宙,我們所能看到的宇宙只是整個宇宙的一小部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到光速問題。人類對於光速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光速到底有多快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人類。
  • 宇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我們可以到達嗎
    不過,你將在這裡看到的答案,不會是42.為了避免偏題,我們還是先來回答問題「宇宙有沒有盡頭」。這個問題和宇宙的形狀是密切相關的。知道了宇宙的形狀,是否有盡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就從宇宙的形狀開始吧。1.
  • 南極是世界的盡頭嗎?如果不是,那麼世界的盡頭到底在哪裡?
    世界的盡頭在哪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告訴你是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或者南非的斯特雷斯拜,但就最南端的城市來說,公認的世界盡頭是烏斯懷亞,所以南美最南端的小鎮是驢友必到的打卡地,當然我們知道地理的最南端並不是烏斯懷亞,而是南極!
  • 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過去,宇宙普遍被認為是永恆存在的,沒有起源時間。隨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在膨脹。如果把時間倒退回去,宇宙會越來越小。直至時間的盡頭,宇宙成了一個奇點,這被認為是宇宙的起源。根據目前最為精確的觀測數據,宇宙的起源時間為距今138億年前,宇宙從奇點大爆炸中創生。
  • 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如果把時間倒退回去,宇宙會越來越小。直至時間的盡頭,宇宙成了一個奇點,這被認為是宇宙的起源。根據目前最為精確的觀測數據,宇宙的起源時間為距今138億年前,宇宙從奇點大爆炸中創生。大約38萬年後,宇宙發出了最早的光,它們穿越時空,來到如今的地球上。這些光子已經變成了肉眼不可見的微波,可以用射電望遠鏡探測到,它們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的命運
    這種小不是指比我們這個宇宙曾經擁有的小十倍,而是小百倍、小千倍、小百萬倍、小十億倍甚至更多。Bock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宇宙結構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從起伏的原初狀態開始,到我們所見的宇宙微波背景,經歷了數十萬年。
  • 當我們到達宇宙的盡頭時會是什麼樣?
    圖註:我們對最遙遠的星系調查可以揭示數百億光年以外的天體,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還有更多的星系我們還沒有在最遙遠的星系和宇宙微波背景之間發現,包括最早的恆星和所有星系。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宇宙的邊界將越來越遠。
  • S03E13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除了那點點星光之外,還有一種我們肉眼所無法看見的光在散發著絢麗的光芒,雖然它很低調,但卻蘊藏著可以揭示各種宇宙之謎的信息,它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歡迎收看大型娛樂節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13集《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夜幕降臨,當你抬頭看到繁星點點時,是否遐想到宇宙可能存在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甚至還居住著一群人?科學家通過捕捉微波背景輻射告訴你宇宙的秘密。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架設了一臺喇叭形狀的天線,用以接收「回聲」衛星的信號。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憑什麼讓科學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
    當我們說到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的時候,總會有人問,你啥知道呢?怎麼算的,靠譜嗎?科學家們在計算宇宙中天體的年齡、距離、密度等數值時,並不是真的拿一個鐘錶或是一個尺子去量它,而是通過各種「間接的證據」去測量。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測算出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的這種「間接證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大爆炸的回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近代天文學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可謂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宇宙大爆炸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並且和類星體,脈衝星以及星際有機分子一同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具有的最大特徵是具有黑體輻射譜,在0.3-75釐米波段,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測到。那麼什麼是黑體?在任何條件下,對任何波長的外來輻射完全吸收而無任何反射的物體,即吸收比為1的物體稱為黑體。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揭秘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極未來!
    到了20世紀,科學家們開始明白宇宙究竟有多大(甚至可能無止境)。在向外看的過程中,在更深入的時間裡,宇宙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驚異的事情。例如,在196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在任何方向都可以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MB),這種輻射的存在幫助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