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效應掀2014新能源汽車亂戰 資本前景令人期待

2020-11-25 第一電動網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路上的新能源汽車明顯變多了。在上海,車流中已不難覓得比亞迪"秦"、榮威E50的身影;在深圳,隨手就能招到一輛比亞迪E6計程車;而在北京,可能不經意間就會發現,自己所乘坐的公交車是一輛北汽福田的新能源客車。

然而,僅僅用"車多了"來概括這一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又是蒼白的。作為今年資本市場上最波瀾壯闊的幾項投資主題之一,新能源汽車理應被施以更多筆墨來記錄,以回味這一年所經歷的"瘋狂"。

特斯拉效應

一切應從特斯拉說起。

一年前,當特斯拉與哥斯拉還傻傻分不清楚的時候,它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分店,有著跑車般外觀的Model S第一時間得到了巨大的關注。人們關心它的性能、它的售價、它的安全性,還關心它是否能順利開上中國的馬路。一個被反覆播放的鏡頭是,當Model S的引擎蓋被掀起時,圍觀的人群異口同聲地說,"快看!裡面是空的。"

表面上看,特斯拉入華帶來的是一輛車,但其實它還帶來了更重要的東西:信心。

通過特斯拉,消費者逐漸認識到電動車也可以"很靠譜";投資者確認了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確實廣闊;政府部門更是堅定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力爭打造出中國的"特斯拉"。

有兩組數據可以很好地說明特斯拉入華後帶來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銷量。據中汽協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0%。彼時,中汽協樂觀預計全年銷量也能翻番,現在來看,這個"樂觀預計"還是太保守了。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就達5.7萬輛,是2013年全年銷量的3.2倍。

再來看股價。年初,新能源車概念股完全不顧當時還萎靡不振的大盤指數逆勢而起,數隻個股半年內漲幅實現翻番,甚至翻兩番。而實際上,在此後發布的數份定期報告中,新能源汽車產品對這些公司的盈利貢獻有限。因此不難看出,股價的飛升更多來自於市場對這個行業前景的看好。在這一過程中,特斯拉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亂世出英雄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井噴的銷量,整個汽車業的格局也發聲了巨大的變化。由於新能源汽車是新的技術,國內外車企幾乎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而這次,國產車打破了國外品牌一直以來的領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車上獨領風騷。這其中固然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國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差距正明顯縮小也是不爭的事實。

僅就國內品牌而言,諸如比亞迪、康迪、眾泰等車企的名字超過了上汽、廣汽等傳統的大車企,佔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的前幾名。其中,比亞迪"秦"常年"霸佔"著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頭名的寶座,康迪與眾泰則在純電動領域異軍突起,甚至進入了全球電動車銷售的前幾名。

而這些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火熱的市場吸引了更多的企業投身新能源汽車及其產業鏈中,相關的資本運作層出不窮。先是上半年,萬向集團宣布收購可與特斯拉媲美的美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商菲斯克。而後,北汽又與樂視一起收購了美國的新能源車設計企業Atieva。在國內,長高集團宣布出資5740萬元收購杭州富特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新能源車行業。國軒高科則借殼東源電器強勢登陸資本市場,帶來股價連續10個漲停。

無疑,如今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而在這背後,不斷推出的利好政策更是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一方面,下半年國家先後出臺免除購置稅、明確新能源車在新增公車中所佔比例、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等政策,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隨之翹尾向上飆漲。另一方面,在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充電樁與國網、南網適時縮減充電樁投資的互相配合之下,一批敢於"吃螃蟹"的企業也已進入該市場,加速完善建設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

不止"新能源"

有競爭就有創新。激烈的競爭使得新能源汽車已不僅僅是"新能源"那麼簡單,它還被賦予了新的思維和理念。

這種新理念體現在商業模式上。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克服它目前續航時間短、充電不方便的問題,上汽、時空等企業不約而同地將新能源汽車與租車聯繫到了一起。上汽設想的是分時租賃,模仿城市公共自行車的模式使用戶將新能源車作為短途代步工具。時空則更徹底,乾脆允許用戶以每月1元的價格把車租一年。

充電領域也是如此。因為在城市中專門建設場地比較麻煩,特斯拉與許多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推行目的地充電。其他的建設者則在考慮與充電站周圍的商家合作,用增值收入替代一部分直接的充電收益。

新理念還體現在造車本身。年末,國家宣布將放開純電動車的生產資質。隨即,樂視網總裁賈躍亭高調宣布打造樂視超級汽車。小米也被傳出將於明年量產其小米汽車。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又一重要埠,新能源車與網際網路結結實實的綁到了一起,或將引發新一輪"刺刀見紅"的爭奪戰。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也正因此才留給了我們更大的想像空間。或許不久,新能源車就將帶給我們更多"新"的驚喜。

來源:證券時報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36670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在哪?
    造車新勢力股價上漲背後,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不斷,同時造車新勢力銷量迎來大漲。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上險量為12.46萬輛,同比增長153.01%;其中,造車新勢力上險量為1.7萬輛,同比增長157.8%,增幅高於整體新能源市場。這是自今年6月以來,造車新勢力連續5個月上險量達到萬輛之上。
  • 2021年 新能源汽車前景好 「錢景」更好
    新能源股市風向標 漲漲漲對行業動態最敏感、對未來發展趨勢反應最快的莫過於資本市場,股價的上漲表現最明顯。近期(11月下旬),國內新能源車行業的車企股票漲瘋了,國內A股以及海外股雙雙開啟「飆車」模式,多天漲停。
  • 同樣是新能源汽車,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有什麼區別?
    新能源汽車是指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車,現在市場上的多的是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今天來聊一下在我的認識裡面有名的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什麼區別。簡單來說,特斯拉的大屏幕不會像傳統汽車中控臺那般,把所有功能鍵放在同一個平面上,讓你能直接點擊選擇想要的功能。Model S從A功能切換到B功能,需要點選不同的模塊,打開子菜單才能操作。如果你不能熟練使用這部「大iPad」,一個手剎按鈕就可能讓你「找」出一身冷汗。
  • 特斯拉(TSLA.US)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US),新能源汽車的...
    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上險量為12.46萬輛,同比增長153.01%;其中,造車新勢力上險量為1.7萬輛,同比增長157.8%,增幅高於整體新能源市場。這是自今年6月以來,造車新勢力連續5個月上險量達到萬輛之上。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新能源車目前在美國資本市場價格較高,存在一定的泡沫。估值是資本市場評價,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實際的促進意義。
  • 特斯拉市值一騎絕塵 中國「新能源一哥」比亞迪亦潛力無限
    在外界看來,作為中國「新能源一哥」的比亞迪,一直是特斯拉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然而,兩者在資本市場中,相差八倍的市值差距,卻讓人瞠目結舌。 事實上,比亞迪的潛力一直被大眾所低估。從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比亞迪和特斯拉在營收和淨利潤兩項關鍵指標上的差距並不明顯,前者分別為1050億和49億,後者為1344億和27億。
  • 投資人對話:二級市場新能源汽車板塊大熱背後的「危」與「機」
    本場對話,五位嘉賓就「新能源汽車股是否存在泡沫」給出了各自的看法和理解,對此大家主要探討了如下三個問題: 1-如何看待2020資本市場及新能源汽車板塊? 2-如何看待行業標杆特斯拉萬億美金市值前景?
  • 特斯拉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蔚來超越上汽,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在哪?
    中概股新能源汽車三劍客青出於藍近日,以蔚來汽車(NIO)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而同在美國上市的小鵬汽車(XPEV)和理想汽車(LI)股價也在不斷飆升。自今年11月份以來,小鵬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260%,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110%,蔚來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儘管造車新勢力股價最近也出現過短暫波動,但整體趨勢依然向好。
  • 新能源汽車系列四:李想的理想,成為中國的特斯拉?
    編者按: 過去的一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巨變的一年,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供給側變革,而疫情猶如一場洗禮,激發了行業的市場化原力,並獲得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認可。
  • 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Android」導讀:「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衝擊著全球百年汽車工業,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關注。
  • 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為資本逐鹿電動車打開新空間
    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炒作熱情一波接著一波。雖然最近幾天海外股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略有調整,但依舊無法撼動其成為年度資本市場明星,蔚來汽車今年累計漲幅超過1000%,高盛甚至將理想汽車的目標價直接從20.6美元提高到60美元。
  • 特斯拉、蔚來市值第一!新能源汽車:泡沫還是革命
    11月18日,海外機構發布了2020年汽車企業市值排行榜,排名在第一的是美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市值高達3990.5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豐田、奔馳、大眾等知名百年老車企市值之和。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擠入第四名,蔚來汽車緊隨其後,列第六名,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均進入前25榜單。
  • 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歷史與未來
    今天筆者與您探討由馬斯克領導的特斯拉-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歷史與未來。特斯拉的發展歷程首先,需要澄清一點的是,特斯拉並非馬斯克所創立,而是由矽谷工程師馬丁·艾伯哈德與馬克·塔彭寧合夥成立於2003年7月。在公司創立初期,二人靠著自己的積蓄維持團隊運作,但在僅有數人的人力加之資金的匱乏使得研發舉步維艱。隨後,2004年4月,特斯拉不得不開始A輪融資。
  • 五礦證券孫景文:堅定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前景
    會上,五礦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孫景文在分享2021年新能源行業投資策略時指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極具縱深的產業鏈條,也是一個具備廣闊成長空間、市場導向、兼具製造與消費屬性的產業,在全球均被視為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也將成為未來各全球主導型經濟體之間開展合作的重要抓手。
  • 特斯拉Model Y大獲成功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將如何發展?
    那麼特斯拉為什麼會進行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呢?要知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可以說是在價格體系上樹立了標杆,也是高端新能源汽車的代表。而此次Model Y進行如此大幅度的降價,短期內確實能給特斯拉帶來巨量的曝光度以及更多的潛在用戶,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不利於特斯拉高端形象的樹立。馬斯克不可能不明白這點,但他為什麼還是要這樣做呢?
  • 新能源汽車,他為什麼要做?丨「埃隆·馬斯克式」創新三部曲(中)
    馬斯克很快便同意注資特斯拉,但開出的條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長並且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從此,特斯拉進入馬斯克時代。馬斯克為什麼會毅然投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前景並不明朗。在此之前通用汽車公司曾經研發出一款新能源汽車並投放市場,可是由於投入產出比不佳,在生產了幾千輛之後便宣布放棄。
  • 新能源汽車證明,地球是圓的
    行業環境同樣如此,國內已經產生了清晰的新能源品牌效應,歐洲則還在路上。特斯拉過去幾個月在歐洲的銷量已經跌到三位數,8月才勉強重新回到千輛以上,在挪威與瑞典市場還被極星2後來居上。此外因為傳統巨頭實力很穩,沒有熱錢孵化新造車,因此新能源汽車普遍以傳統車企轉型產品為主,如銷量第一的雷諾Zoe。
  • 潮落潮起:回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激蕩十年
    資本熱潮開始和汽車業產生化學反應,網際網路成為入局造車的關鍵標籤,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開始進入高潮。何小鵬最早以投資人的身份入局造車。小鵬汽車2014年成立時,何小鵬把自己創辦的UC賣給了阿里巴巴,37歲的他實現了財富自由。如果在這時創業造車,失敗了就會「晚節不保」,對於是否要衝到臺前,這位網際網路老兵心裡犯起了嘀咕。
  • Maxwell的中國往事和特斯拉前景
    在中國建廠之際,特斯拉將Maxwell收入麾下,繼續交通工具電動化的徵途。我們追尋一下Maxwell的中國往事,再看看新紅人特斯拉和這個過氣明星,能碰撞出怎樣的前景。Maxwell的好日子,伴隨中國開始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
  • 「神車」銷量趕超特斯拉!自主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只差一個馬斯克?
    據特斯拉公布的9月銷量數據model 3達到11329輛,不過近日特斯拉降價風波、取消「七天內退款」的「信心保障計」等負面消息不斷……在特斯拉 「花樣作死」背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已悄然追趕。宏光MINI EV的9月銷量20150輛,超過特斯拉。而蔚來、理想、小鵬等銷量也頻創歷史新高。
  • 蔚來汽車:「國產特斯拉」有沒有未來?
    然而,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有過上市後單日漲幅達75%、隱形競爭對手特斯拉大股東增持的神級表現,似乎一部分投資者對蔚來汽車的看法與公司基本面大相逕庭。截至上周,公司股價經過前期的暴漲現已跌回發行價,空頭逐漸主導,那麼蔚來汽車的底牌中到底有沒有「王炸」,還是憑藉一副爛牌「叫分」?本期研報將帶你走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生兒—蔚來汽車。